在民国时期,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曾与那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大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个名字,曾使黑暗混乱的民国历史增添了许多津津有味的新鲜话题;这个名字,在上海滩上如日中天,他振臂一呼,10万工人应声而动,顷刻间就可以汇成一支势不可挡的浩荡之师;这个名字,曾是“斧头党”的令箭,他一声令下,数千把明晃晃的斧头立刻遮天蔽日,直杀得上海滩血流成河;这个名字,曾使无数热血青年崇拜之至,华克之、郑抱真、孙凤鸣等仁人志士相继投奔在他的门下,就连戴笠、胡宗南、胡抱一等也一个个敬上了门生帖子……
这个如此引人注目又颇具有争议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斧头帮”帮主、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诗酒啸傲的《暗杀风云王亚樵》将为你一一道来。
作为“斧头党”的党魁,王亚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叱咤风云,令人闻风丧胆。与杜月笙、黄金荣等流氓大亨不同,王亚樵不贩毒品,不开赌场,却专嗜暗杀,气焰嚣张的罪魁祸首:淞沪警察厅厅长、轮船招商局总办、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一个个都成了他的枪下之鬼,就连国民党领袖人物汪精卫、蒋介石、宋子文等人也数度遭到他的暗算,侥幸活命。因此,当时都称他为“铁血杀手”。另一方面,这个冷面杀手却也温柔多情,尤其对红颜薄命的弱女子总有一颗火热的心肠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然而,多情却被多情误,最后,他终于中了军统头目戴笠设下的圈套,栽在他热心相助的女人手里。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混世魔王?情场赌徒?还是简单的铁血杀手?诗酒啸傲的《暗杀风云王亚樵》对王亚樵的传奇生涯作了详尽的描述。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坚持“不虚美,不掩恶”,实事求是地写真事、写实情,力求拂去岁月的灰尘,惊险而不猎奇,动情而不猥琐。全书7章,73节,直白地叙述了王亚樵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历,从历史的角度,理直气壮地告诉人们,王亚樵是个人物,是一个时代特点鲜明而民族性格突出的人物。
一 上海滩的又一个神话
不久以后,王亚樵在安徽的一帮朋友也因为在家乡混不下去,相继来到了上海,他们像王亚樵一样兜里比脸都干净。于是,这帮情同手足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纠集同乡好友,用安徽民间常用的砍柴工具——斧头在大上海写下他们应该写下的诗篇,写下那纯爷们儿的诗篇!
1、蒋光头心里的阴影
1946年,上海青帮老头子黄金荣得到一棵七百多年的东北人参,他觉得这是个好玩意儿,就想送给蒋介石,拍拍他的马屁。于是,黄金荣唤来心腹门徒赵九高,说:“委员长对我一直不错,他近来费尽心机算计共产党,头上的毛都薅净了,这只老参送给他补补吧,也借此略表我黄某的一点心意。你去打点一下,明天就去南京。”
“是,我一定把老先生的心意送到,请放心。”赵九高小心接过老参,退了下去。他按照黄金荣的吩咐,把老参放在一个精制的木盒里,再用一块丝绸包裹好,第二天便动身去了南京。
到了南京后,赵九高将老参和黄金荣的手书一同交给蒋光头的贴身秘书。
蒋光头虽然生性多疑,但对黄金荣还是比较信任的,他接过秘书递来的手书看了后,即刻吩咐道:“把参交给陈医生,切片备用吧。”
“是!”秘书退下,然后把参交给了“御医”陈云龙。
陈云龙接过老参,当天晚上便切制参片,准备给蒋光头服用。在切片过程中,陈云龙闻到参片有股异味,为了小心起见,便进行了化验。当他化验出老参里面含有剧毒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向蒋光头禀报:“先生,不……不好了。”
“云龙,什么事呀?慢慢讲嘛。”
“先生,我切制参片时闻到了异味,一化验发现这参里面掺有剧毒啊!”
“什么?参里面掺了剧毒?莫非黄金荣他……把参片包起来,先不要声张,你去休息吧。”说着,蒋光头的眼里射出一股阴冷的目光。
“是!”
待陈云龙退下后,蒋光头立即召来军统特务,让他们严密监视黄金荣,必要时不用提前请示,可采取特别手段!
黄金荣的小弟在军统、中统里做事的不少,他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吓得脸都绿了:真他妈的点背,本想拍马屁,不料却拍在了马蹄子上!蒋光头的为人以及军统特务的暗杀手段黄金荣是知道的,虽说自己小弟几千,在上海滩牛皮哄哄的,但与老蒋相比,自己什么都不是!老蒋既有权又有势,如果他发了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肯定是赵九高这小子暗中做了手脚,想嫁祸于我。黄金荣又一想觉得不可能,自己平时待他不薄,难道他是共产党派来的“卧底”? 想到这里,黄金荣彻底不淡定了,叫道:“来人!”
“老爷有什么事吩咐?”随从问。
“你们去几个人把赵九高这小子给我抓来!”
“是!”
不一会儿,赵九高被五花大绑地推进来。
“跪下!”赵九高被青帮众小弟摁倒,他雄赳赳气昂昂地看着黄金荣,没一点儿害怕的样子。
“妈的,还用牛眼瞪着我干什么?说!你是不是共产党派来的?为什么在参里掺毒?我黄某哪点儿对不起你,嗯?!”黄金荣发飙了。
“师傅,这与共产党没任何关系,我……”
“呸!不要叫我师傅,我没有你这个徒弟,我看你小子活腻了。蒋委员长是个什么人物你不是不知道,你竟然推着我往他枪口上撞。说!你到底是什么人?”
“师傅,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去南京自首,开脱师傅的责任,决不连累师傅。”
黄金荣一听,悬着的心放下了,可这小子究竟为什么要毒死老蒋呢?难道脑子进水了?
“嗯,当初收你做徒弟时,我就看你是条汉子。你要实话告诉我,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给他松绑!”
小弟们七手八脚给赵九高松了绑。
“师傅,今天不瞒你说,我曾是九爷的徒弟。九爷死得好惨啊!我早就想替九爷报仇,只是找不到机会。”
“九爷?你是王亚樵的徒弟?”
“是的。九爷死后,听人说黄先生为人义气,我便投到师傅门下,以便寻找机会为九爷报仇!既然事情败露,我不连累师傅。请差人把我绑起来,送到南京,我去对他们说清楚。”
“嗨,你也真是!你师傅当年不比你牛?结果怎么样呢?我要说你是个二愣子,都是表扬你!唉,既然你愿意自首,也只好这么办啦。”
黄金荣为了澄清自己,便差人把赵九高押送到南京,交给蒋介石发落。
赵九高要替王亚樵报仇?蒋光头听了后头皮一下子“炸”了,对于他来说有关王亚樵的每一段回忆都像一根刺,一点一点堆成一个字:痛!他暗想,王亚樵死了十年啦,他的阴魂还未散尽,竟然有人声称为他报仇?是谁人指使他替王亚樵这小子报仇的?是否有人利用、假借王亚樵的名义,预谋陷害我?
先放下在那瞎琢磨的老蒋不提,这王亚樵到底是谁呢?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能在蒋光头心里留下这么严重的阴影?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P2-5
民国时期,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是军阀鼎立,争霸不休,犹如春秋战国时代重现。当时,除了各路诸侯在明处展开激烈的斗争外,各种社会势力之间残酷的血腥暗杀活动异常激烈,成为民国时代社会无法无天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时代,大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最繁荣的地方,也成为各种势力互相渗透、彼此斗争的大舞台。在大上海的街头充斥着各种黑帮势力,大大小小的杀手在各种势力的支配下,演绎了一场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暗杀大案、奇案。
在这一时期的众多杀手中,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曾与那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大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个名字,曾使黑暗混乱的民国历史增添了许多津津有味的新鲜话题;这个名字,在上海滩上如日中天,他振臂一呼,10万工人应声而动,顷刻间就可以汇成一支势不可挡的浩荡之师;这个名字,曾是“斧头党”的令箭,他一声令下,数千把明晃晃的斧头立刻遮天蔽日,直杀得上海滩血流成河;这个名字,曾使无数热血青年崇拜之至,华克之、郑抱真、孙凤鸣等仁人志士相继投奔在他的门下,就连戴笠、胡宗南、胡抱一等也一个个敬上了门生帖子……
于是,蒋介石一提此人,第一个反应总是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汪精卫一听这个人的名字,三根肋骨就立时生痛;宋子文听说这个人又出山了,浑身就会不停地哆嗦。就连以霸道蛮横著称的上海闻人、流氓泰斗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出门遇上这个人,也得赶紧绕着道儿避开……
这个如此引人注目又颇有争议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斧头帮”帮主、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
王亚樵,字九光,又名王鼎,1889年生于安徽合肥,家境贫困,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开始流亡上海,白日做苦工,夜晚露宿街头。王亚樵为人刚强、机敏,嫉恶如仇,颇讲义气,深得下层民众的拥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他开始活跃在上海、南京、安徽、两广、香港等地,中华大地上一系列震惊朝野的暗杀事件均由他精心策划或亲自指挥:
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的前胸被枪弹打成了“马蜂窝”,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军阀混战——直皖齐卢大战;
国民党建设厅长张秋白在梅溪山庄遇刺;
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在虹口殒命;
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险遭枪击,终生心有余悸;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五次死里逃生,险些“误了卿卿性命”;
南京警察厅长温建刚在家里死于非命;
日军侵华淞沪司令部被人捣毁;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险被炸翻;
日本早期侵华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被炸成碎片,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的一条大腿不知去向;
国际调查团团长李顿遇刺差点没命;
国民党交通部常务次长唐有壬被人暗杀;
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
王亚樵的故事虽很多,也很精彩,但由于此入背景复杂,行动神出鬼没,飘忽不定,所以多年来,他的生平事迹始终鲜为人知。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多夹杂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的言论,故而毁多于誉。于是,“支那魔鬼”、“名人克星”、“暗杀大王”、“领袖公敌”等便成了他特有的绰号。
然而,远在千里之外西北高坡的某孔窑洞里,一个伟人用他那特有的浓重的湖南口音给了他一个相反的说法,说他“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无疑是对王亚樵一生言行操守、是非功过最为公正的评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