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艺往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牛响玲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孩子眼中的老人艺,一个艺术大院的小生活。《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栏 著名演员濮存昕推荐作序。

人艺的空间不只是首都剧场,还有传说中的人艺大院儿——史家胡同56号。书中展示了大导演名演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例如曹禺给人艺当门房,焦菊隐舐犊情深、濮存昕之父苏民家教有方、陈道明“找打”、金雅琴包揽三姑六婆角色等有趣情节。

内容推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国话剧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辉煌,她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称号,她是“国宝”级的明珠,是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

本书共分五大部分:牛爸和牛妈,焦菊隐,角儿们,流金岁月,幕后。

作者以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艺大院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一群忠于艺术、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轶闻趣事和感人故事。其中既有大导演名演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例如焦菊隐舔犊情深、濮存昕之父苏民家教有方、陈道明“找打”、金雅琴包揽三姑六婆角色;也有人艺舞台上的小角色,甚至是幕后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中,传达了老艺术家们对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和热爱,印证了北京人艺的艺术立身之本——“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目录

序言

 为响玲出书添个响儿 濮存昕

 稚笔暖色写老树 李智勇

 往事如昨 焦世宁

第一章 牛爸牛妈

 结婚的代价

 革命年代

 贫下中农的歌星

 尴尬的牛与驴

 小子堆里长大的影后

 打铁的故事

 第四庞四奶奶

 天下第一巫婆

 紧急集合

 歌星舞后

 影后接杯

 都是老姐妹

 “偷笔”

 看见就想哭

 陈道明“找打”

 体验生活——茶汤

 孙师傅

 没学过表演

 “活娃娃”

第二章 焦菊隐

 玻璃弹球

 艰难岁月

 继承与传播

 探索的艰辛

 焦先生的另一面

第三章 角儿们

 好书记赵起扬

 快乐的“欧皮”

 脱下来

 戏是怎样好看的

 夏淳好脾气

 与大导演做邻居

 演员出身的编剧

 《雷雨》迷

 褒贬不一的林兆华

 玻璃弹球

 艰难岁月

 继承与传播

 探索的艰辛

 焦先生的另一面

 大演员小角色

 好人舒绣文

 再说绣文阿姨

 对艺术的执著

 赵韫如学琴

 海棠院

 被卖了半辈子的宗温阿姨

 “自杀”

 七十岁的跟头

 北京人艺的良心

 不凡的叶子

 叶子阿姨的过去

 没看见

 大头牌朱琳

 台上看戏

 有其父必有其子

 李婉芬的爱情

 祥子与虎妞

 爱使女人不老

 英大学问

 前公公马群

 春饼红了

 童家兄弟

 《茶馆》中的庞太监

 童弟与肖榴的婚姻

 不会发脾气的少爷

 老爸爸

 丢下一切孤独地走了

 背后的温情

 王八刀的由来

 像妈妈的黎频阿姨

 开朗的李滨阿姨

 小角色

 小东西

 人艺的三个“小元老”

 “先学做人,再学做戏”

 “大瓷器”韩善续

 不善于说话的话剧演员

 杨立新的感情

 为艺术而生

第四章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与“世纪绝唱”

 他们的精神永存

第五章 幕后

 艺术相通

 人艺的戏不断成长

 舞台背后

 毒死猪的人

 半截王文冲

 丁里

 灯光的语言

 老鄢叔叔心中的“蔡文姬”

 可敬的造型师

 话剧下乡

 干校游泳

 不是演员的好党员

 饭比戏大

 宪武大大的“平凡朴素”

 亲爱的大哥

 干净利落的姚师傅

 保卫干部的叫卖

 传达室的故事

 话剧的新风景

 淘气的英达

后记“人艺往事”之后的故事

试读章节

我爸是个实诚人,干什么事都特执著。他是在解放前就开始接触地下党的,特别要求进步,就连跟我妈谈恋爱都是组织上给介绍的。

新中国刚成立,当时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革命的。我妈金雅琴虽然是从白区来的,但是也特别要求进步。她与党小组长胡宗温阿姨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宗温阿姨是从解放区来的,曾经是红小鬼,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妈妈非常崇拜她,生活、工作都向她看齐,她们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那时我妈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家。宗温阿姨很关心她,就问她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妈妈毫不含糊地说:“只要是党员就成,别的条件都不重要。”宗温阿姨了解了我妈的心思,就给我妈介绍了正在党员预备期的牛星丽。

刚开始时,我爸并不同意,因为我妈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而且在解放前就是响彻京津一带的大演员——白薇(艺名)。爸爸认为不合适,但是热心的介绍人说,先相处一下再说合适不合适。结果在接触中,爸爸逐渐认识到妈妈人品很好,热情、诚恳。而且在《龙须沟》剧中,他们被分配饰演一对夫妇。虽然是群众戏,可是经过体验生活,共同创作角色,也使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了。

但是到了感情成熟准备结婚的时候,上级组织却没有批准,理由是金雅琴的社会关系复杂。党组织找我爸严肃地谈话,在谈话中爸爸不太服气,心想这个对象又不是自己找的,而是党小组长给介绍的。现在两个人已经建立了感情,怎么能说断就断了呢?领导不耐烦了,说:“你到底是要党还是要媳妇?”性情耿直的老爸真是一语惊人:“要媳妇!”就这三个字,从此爸的党票没了,而且在许多年里,爸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去了,生活证明,爸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在肃清了一些极左思潮之后,爸的党票被恢复了。在入党宣誓的会上,濮存昕拥抱了我爸。他说:“牛老师,我佩服您。”

其实大家佩服的是爸的真实。记得有一次电视台来家里做节目,记者问我爸:“牛老师,您因为娶了金老师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您后悔过吗?”爸爸坚决地说:“从来没有后悔过。金雅琴是个好人,在家里她照顾着老老小小,在工作上认真肯干,在‘*’中经得起考验。”爸爸说的是肺腑之言。

爸跟妈好像从来没有浪漫过,因为爸性格内向,比较喜欢爸爸牛星丽 。

安静的生活,总是陶醉在自己的琴棋书画中;而妈呢,大胆,热辣,从头到脚找不到温柔俩字儿。妈总是抱怨爸,从结婚到现在都没给自己买过礼物,因此而耿耿于怀。爸听了这些抱怨也从不说什么,好像爸对妈的一切都是默默承受。

一次因《茶馆》剧目去意大利演出,爸头一次给妈买了礼物。我还记得,为此爸还羞红了脸。他吞吞吐吐地说:“你不是总说我没给你买过礼物吗?这次我给你买了。”当爸把一件葱绿的旗袍展现在妈面前时,妈就像炸子儿一样爆开了:“啊!这就是你给我买的礼物呀,大老远跑到外国,买了一件中国的旗袍!而且你看看这颜色,如果不是想跳楼,能穿得这么扎眼吗?”妈妈很生气,一点也不考虑爸爸的感受。这是爸第一次给妈买礼物,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平日里全是妈不讲理,爸永远都让着她。有时我跟妈戗戗几句,爸也是说我。爸说:“别跟你妈较真儿,她小的时候让你姥爷给惯的。”简单的一句话,我能感受到爸有多爱妈。爸爸平日总是对我说:“你妈不容易,小时家境好,没吃过苦,可是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由于姥爷的去世,家境一下子垮了下来。你妈就靠演戏一个人养活着老妈和四个弟弟。解放后参加了革命,她在剧院里一直要求进步,特别想入党,但是组织上从没考虑过她。因为她的性格比较直爽,领导常常说她是无组织无纪律,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咳!这个脾气呀,吃了一辈子亏。爸爸很为妈不平。

妈妈虽然在小时候是被娇惯长大的,但是她自己一点也不娇气。记得妈跟爸结婚后,养了一大家子人,爷爷、奶奶、叔叔和姑姑。那时我爸因得了胃病,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的重担全是我妈一人挑着,从没看到过她叫苦。爷爷夜间胃出血了,妈妈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就往医院跑。我长大后听说什么婆媳关系不好处,都觉得新鲜,因为我从小看着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好,她们俩就像是亲妈跟女儿一样。奶奶年老的时候行动不便,到了夏天就不爱吃东西,只想喝一口冰啤酒。到每天吃饭时,妈妈都会亲自把奶奶抱到饭桌前,然后倒上一杯带气的

冰啤酒说:“妈!您喝吧,再吃点菜。”其乐融融。所以爸爸说,这一辈子娶了我妈一点也不后悔。

序言

灯光聚在台上,目光盯着角儿,“北京人艺”这个词在人们脑子里的形象首先是首都剧场。每晚台上台下,多少人间悲喜事,让人牵肠挂肚掏心窝子,弄得台上演的,台下看的,泪流而又捧腹,可谓痛快淋漓。

但北京人艺的空间大着呢,剧场背面儿有化装的后台、排练厅、办公室、食堂和宿舍,还有几个住得较集中的家属院,以史家胡同五十六号人最多。观众看了那么多好戏,喜欢那么多演员,而出好戏、造就好演员的地界儿,是人艺人的生活圈。

牛响玲是人艺的子弟,从小在那个史家胡同五十六号长大。其父牛星丽,身量儿瘦高,面目极有雕塑感,老年生出银白须发,看着那个得劲儿,他就是《茶馆》中乡下卖闺女的康六。其母金雅琴,嗓如钟、眼如灯,演了一辈子当配角的大妈大婶,戏虽不多但有彩,到老年拍电影却火了、红了,还当上了国际影后。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时她说:“感谢北京人艺的培养。”很多人不知道,上个世纪阶级斗争正酣的五十年代,响玲爹娶了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响玲妈。此事是改革开放响玲爹离休后终于入了党,开组织讨论会时我听到的,心里一阵感动。细想其中人生滋味,你说人艺演员能演不好戏吗?一句话,啥事儿都得玩真的!

总是玩真的的响玲爹妈生出了响玲,响玲今儿又把爹妈及父辈们、同辈们的轶事弄出了响动,写了这本小书奉献给爱人艺、念人艺的读者。在此,我以响玲同等出身——人艺子弟的名义为此书捧个场儿。

后记

2009年,北京电视台推出了新栏目叫“非常说名”。栏目组的编导敲开了我家的门。我当然知道他们是为了找我妈金雅琴作节目,来进行前期沟通的。我像往常一样代替我妈来接待他们。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说,在网上搜资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的专栏文章“人艺往事”。他们看了一下,认为很有意思,于是他们想做两期节目。当然,第一档节目主要让我妈谈一谈,人艺的老艺术家当年在人艺的舞台上是如何饰演群众角色的。这个题目对我妈来说并不难,因为北京人艺的演员从一进院就接受着一种教育,“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一级大演员舒绣文从一建院就带头跑群众。她曾饰演一个舞女,只是几分钟的过场戏,但是演得非常认真。于是之在《骆驼祥子》中饰演老马,戏也不多,但表演让观众至今难忘。这些北京人艺的大艺术家们,你就是让他演一个过场戏,没有台词,他们依然会认真准备,而且人物表达得非常清楚到位。只要从台上一过,台下的观众会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出身、职业一目了然。这就是功夫。

这第二档节目,着实让毕凯小编导吃了一些苦头,因为他的选题叫“大院的孩子们”。一下子要把四五个人艺长大的孩子们聚到一起,着实不容易。就说濮存昕吧,因为在外地拍戏根本就回不来。方子哥虽然按要求请了假,可是台里录节目叉改了时间。夏钢在上海剪片子也没法来。毕凯急得团团转,最后协调来协调去,总算是凑齐了夏钢、方子哥和方子春。时间定在12月26日,还跟伟大领袖的生日碰到了一起,总之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为了节目生动,方子春提议找大院的一些孩子坐在观众席上,这样可以上下呼应。

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备奔东西了,但是被找到的人几乎都来了。蓝天野大大的儿子蓝苗当年是一个小帅哥,现在已变成老帅哥了。童超大大的儿子朱近现任马多浩斯北京影视策划总监制,日本的动画片《阿童木》就是他引进中国的。吕恩阿姨的儿子胡其鸣现任中视广联和卢联及卢米艾影城投资公司董事长。电影《无人喝彩》(方子哥主演并获奖,夏钢导演)、《好奇害死猫》等影片的出品人。陈宪武之子陈小凡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尔文之女焦桐现任北京市第二医院全科主治医师。

就在录节目时,台上台下一起大侃我们儿时的故事,非常热闹。节目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于是都一窝蜂地聚到了火锅城,吃、喝、侃。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们见了面就是亲,而且有说不完的话。大家一致攻击方子春。她哥说:“你瞧你,就算人家濮存昕没在,也不能可劲儿地说人家瘸。”方子春急红了脸说:“我主要不是说他瘸,我是想说他很有毅力……”大家起着哄说:“得了,得了,别解释了。”于是一阵哄笑。在谈笑间,所有的人都觉得还有很多话没说痛快。

我记得主持人蔡国庆问:“你们小时候孩子们在一起分等级吗?比如说谁爸是院长,谁爸是导演。”在台上我们一致摇头。吃饭时我对夏钢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夜里不睡觉,排队买豆腐吗?”夏钢说:“对,我们都头顶着菜筐,在地上看影儿,比准头大。”在北京人艺的大院里确实没有等级之分,夏钢的父亲既是大导演,又是院长,但是孩子们在一起玩时从没这种界限。直到现在,不管大家在什么岗位上,见面聊天仍是口无遮拦。一次濮存昕对夏钢说:“这人艺让我当副院长,你说我能干吗?”夏钢毫不客气地说:“你上学时连个小队长都没当过,当什么院长啊!你还是好好演你的戏吧。”这就是发小,一般朋友绝不会这么说。

大家分别时还是依依不舍,都希望能有机会再相聚。说笑之后,我们这些人艺的子弟们严肃地表示,不管现在大家都在做什么,或许有些人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父辈们相比,还真是差得远呢!所以大家今后还得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