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人们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理论独特、方法多样、实用性强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凌昌全、夏翔主编的《中国养生大全(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理论、方法及运用,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理解养生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指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养生大全(精)/健康经典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凌昌全//夏翔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养生是人们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理论独特、方法多样、实用性强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凌昌全、夏翔主编的《中国养生大全(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理论、方法及运用,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理解养生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指导。 内容推荐 养生是人们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理论独特、方法多样、实用性强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凌昌全、夏翔主编的《中国养生大全(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理论、方法及运用,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理解养生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指导。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二十五章。上篇内容主要包括养生发展简史、养生基本理论、养生基本原则以及中医历代名家的养生贡献;本篇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以作为科普读物,又有助于专业人士研究。中篇内容主要为具体的养生方法,分别从情志、生活起居、运动、房事、针灸、推拿、药物、食疗、外治等不同角度,详细介绍了130多种常用的、简便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同时还简单介绍了SPA、泥疗、香疗、森林浴、温泉浴等新兴的养生方法。下篇主要内容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包括养生方法在健康、亚健康人群,以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肿瘤等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中的具体运用,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同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考试综合征等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疾病也做了详细介绍。 《中国养生大全(精)》集养生文化、方法、运用之大成,内容全面、系统,文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融科学性、文化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作者均为资深中医专家,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本书的权威性。读者一书在手,可以修身,可以治人,在享受养生文化的同时,亦可得到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利益,不亦乐乎! 目录 上篇 养生基础 第一章 中华养生发展 史略 上古时期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以后 第二章 养生的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气血学说 脏腑学说 经络学说 体质学说 第三章 养生的基本原则 法天顺地 保精养气 形神共养 动静结合 协调平衡 第四章 古代名医论养生 华佗论养生 孙思邈论养生 张从正论养生 朱丹溪论养生 张介宾论养生 李时珍论养生 薛己论养生 绮石论养生 李中梓论养生 叶天士论养生 陈直论养生 陈实功论养生 龚廷贤论养生 中篇 养生方法 第五章 总论 养生方法学的源起与发展 常用的养生方法与特点 第六章 情志养生 言语开导法 虚静守神法 和情御神法 自我意示法 顺意法 四气调神法 第七章 生活起居养生 居室养生法 服饰养生法 沐浴养生法 睡眠养生法 营养调摄法 清肠通便法 美容保健法 栉发保健法 旅游保健法 第八章 运动养生 叩齿法 转睛法 运足法 散步法 提肛法 五禽戏 八段锦 体功锻炼法 太极拳 棍棒操 健身球运动 第九章 房事养生 审慎婚姻法 房事避忌法 房事和谐法 房中按摩法 第十章 针灸养生 体针疗法 温针疗法 灸治疗法 拔罐疗法 耳针疗法 头针疗法 面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手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 三棱针疗法 水针疗法 电针疗法 磁疗法 音频电流疗法 经络导平疗法 近红外线疗法 超声波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第十一章 推拿养生 头部自我推拿法 胸部自我推拿法 腹部自我推拿法 腰部自我推拿法 四肢部自我推拿法 指压法 拍击法 膏摩法 捏脊法 小儿推拿法 眼保健推拿法 第十二章 药物养生 解表法 清热法 泻下法 利水化湿法 祛风湿法 化痰止咳平喘法 平肝息风法 开窍法 安神法 温里法 补气法 补血法 补阳法 补阴法 理气法 活血法 止血法 消食法 收敛法 第十三章 食疗养生 药膳 药饭 药粥 药点 药酒 药茶 药糖 第十四章 外治养生 敷贴法 热熨法 熏洗法 推擦法 药浴法 刮痧法 梳治法 药枕法 鼻治法 口咽养生法 耳治法 眼治法 食物外治法 第十五章 现代休闲养 生 SPA 水疗 泥疗 盐浴 森林浴 桑拿 下篇 养生运用 第十六章 健康与亚健康 第十七章 传染性疾病 第十八章 内科疾病 第十九章 外科疾病 第二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 第二十二章 儿科疾病 第二十三章 五官科 第二十四章 恶性肿瘤 第二十五章 常见的现代病证 试读章节 绮石论养生 绮石,传为明末医家,里籍、生卒年月均无从考,人称绮石先生,也叫汪绮石,对虚劳病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都作了详细阐述。他深入研究《内经》,并博览诸家之书,著成《理虚元鉴》。绮石治虚的思想是整合了李杲、朱丹溪、薛己的观点,首先他说:“东垣发脾胃一论,便为四大家之首;丹溪明滋阴一著,便为治劳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其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同时他又指出三者并不全面,而各主一偏。他兼采各家之长,并避各家之弊,“执两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全面阐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并创制了不少新方,是一部辨治虚劳的专著。 绮石在治疗临证实践中,将导致虚劳的原因归纳为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等六种,将虚劳的病机总结为阳虚、阴虚两大类,并认为阳虚之症统于肺,阴虚之症统于脾,治疗则提出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三者之中,更重视补肺、补脾,“专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专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 基于以上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绮石在防病养生方面提出以下方法。 1.知防、二护、三候首先提出防病为上,“患虚劳者,若待其已成而后治之,病虽愈,亦是不经风浪,不堪辛苦的人”,应在虚劳未成之先,“即以要言一二语指示之,令其善为调摄,随用汤液十数剂,或用丸剂胶剂二三斤,以断其根,岂非先事之善策哉”。同时注意四时防范:“虚人再经不得一番伤寒。或一番痢疾,或半年几月疟疾,轻伤风感冒,亦不宜辄受。所以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此八者,病者与调理病患者,皆所当知,即医师亦须深明五运六气之理,每当时序推迁,气候偏重,即宜预为调摄挽救,以补阴阳造化之偏,而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在御风防寒方面,提出“二护”:“寒从足起,风从肩俞、眉际而入。病者常护此二处,则风寒之乘于不意者少矣。”在一年四季之中的三候最当防范:“一为春初木盛火升;一为仲夏湿热令行;一为夏秋之交,伏火烁金。” 2.知节绮石观察人体衰弱虚劳之人“其性情多有偏重之处,每不能撙节其精神”所致。人生在世,多数人都有不如意的事,“孤臣泣血,孽子坠心,远客有异乡之悲,闺妇有征人之怨,或宝贵而骄佚滋甚,或贫贱而窘迫难堪。此皆乱人情志,伤人气血”,渐至成劳,所以“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唯真正解脱,方能达观无损,外此鲜有不受病者”。应当“各就性情所失以为治:其在荡而不收者,宜节嗜欲以养精;在滞而不化者,宜节烦恼以养神;在激而不平者,宜节忿怒以养肝;在躁而不静者,宜节辛勤以养力;在琐屑而不坦夷者,宜节思虑以养心;在慈悲而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此六种,皆五志七情之病,非药石所能疗,亦非眷属所可解,必病者生死切心,自讼自克,自悟自解,然后医者得以尽其长,眷属得以尽其力也”。 3.形与神俱,尽终天年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两者互根互存,形体是生命的基础,是神的载体,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虽然神是由形派生的,而反过来它又反馈地作用于形,影响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所以,嵇康在《养生论》中将两者关系概括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绮石是这样论述形神关系的:“以先天生成之本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正由于形神统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中医养生学强调形神共养,养形以全神,调神以全形,最终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所言:“全……P76-77 序言 健康长寿、青春永驻,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健康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健康寿命仅68.4岁,居世界第81位。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健康寿命却高达74.5岁,居世界第1位。从东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人们在透支金钱,储蓄健康;而我们国内许多人却在储蓄金钱,这当然往往是以透支健康为代价的。其实,我们一定要明白,健康才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如果把健康比作是“1”,金钱、财富、地位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了这个“1”,所有的“0”也就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发现,在引起疾病和死亡的四大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占48.9%,生物因素占23.2%,环境因素占7.69/6,而医疗因素仅占10.3%。可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远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因此,21世纪的人类医学也将由以往强调治疗疾病、救死扶伤转向更多地追求健康保障和预防疾病。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持和增进健康?其实,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了,养生的探索与实践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养生是我国古代人民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主要手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以独具特色的理论指导、丰富多样的方法手段以及适用广泛的系统实践为特征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实用学科。 《中国养生大全》旨在以科普的方式,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运用。本书的编写参照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的《中华养生大全》,并吸收了其精华,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养生基础,包括养生的发展简史、养生的基本理论、养生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医历代名家的养生贡献。本部分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以作为科普读物,又可以用于专业研究,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养生方法。除了系统介绍情志养生、生活起居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食疗养生等传统方法之外,还与时俱进,增加了现代休闲养生章节,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养生方法如SPA、泥疗、香疗、森林浴、温泉浴等。 第三部分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按传染、内、外、皮肤、妇儿五官、恶性肿瘤、现代病证分类,介绍了264种常见疾病的养生及治疗原则、养生及保健方法,并附有按语。另外,专门介绍了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养生,分别按体质养生和四季养生阐述。本部分内容吸纳了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同时增补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疾病。所列疾病均按西医最新的病名,对于有临床意义但西医无对应病名(如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汗出等)的暂时仍按中医病名。 本书力求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一著作,能够理解养生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并将这些养生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和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指导。 《中国养生大全》编委会 2013年1月 后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委托中医泰斗颜德馨教授和上海市名中医夏翔教授编写出版了《中华养生大全》一书。自该书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光飞逝,倏忽十年,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新的保健理论、方法与实践不断涌现,《中华养生大全》一书已难概其全。2012年年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再次找到夏翔教授,恳请由夏老牵头,以原书为底本重新编写一部能与当前社会需求匹配的养生专著。夏老虑己年事已高,且琐务缠身,力荐我以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之力,主笔筹划《中国养生大全》一书。自春节受夏老重托,我倍感诚惶诚恐,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编写工作中。期间精心组织团队,遍访国内同行,并邀请到大部分《中华养生大全》的编委加入编写团队;反复研讨方案,尽量使书稿贴近百姓,做到通俗易懂;详细制订编写计划,严格控制时问节点,追求编写质量。历时一年有余,反复数易其稿,终乃按约定之时成书。值此书付梓之际,抚案边盈尺书稿,回首一年来青灯白卷,自感才疏学浅,唯靠勤能补拙,以期不负夏老之垂爱。 凌昌全 201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