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国崛起之战,看美国是如何用“炸弹的声音”征服日本震慑全世界的,这是一场真正征服日本、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
比尔·奥雷利、马丁·杜加尔德著的《干掉太阳旗(二战时美国如何征服日本)》一书,上市首周销售14.4万册,3个月销售近100万册,《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畅销书榜图书。
从贝里琉岛上牺牲的海军陆战队员路易斯·鲍赛尔到《血战钢锯岭》的原型人物戴斯蒙德·道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是否能“手撕鬼子”,看二战时日军战斗力究竟有多强。
一本正视中国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国际畅销书。
连美国人都感到震惊的对日战争细节,披露投放原子弹始末,多位美国前总统写信表示支持使用原子弹。
全面揭秘二战时美国征服日本的过程。
1944年秋,二战在欧洲即将结束,但在太平洋战场却不断升级。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将士面对的是一个想方设法避免失败的对手——奉行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坚信投降就意味着耻辱。
比尔·奥雷利、马丁·杜加尔德著的《干掉太阳旗(二战时美国如何征服日本)》一书把读者带到血腥的热带岛屿战场贝里琉岛和硫磺岛,带到战火纷飞的菲律宾——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凯旋而归并精心策划全面进攻日本本土方案的地方。
在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及其科学家团队正准备试射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武器。
在华盛顿,罗斯福总统在位时逝世,继承衣钵的哈里·杜鲁门却面临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抉择:要不要使用史上最致命的武器。
在东京,被子民奉为神明的裕仁天皇仍拒绝投降,尽管战争已经造成生灵涂炭而且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于是,杜鲁门下决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日本人干掉……
路易斯·鲍赛尔从沙滩跳起,纵身一跃,呈蹲伏姿势,他想借助岛内100码处小珊瑚岭的庇护,他奔跑的时候,周围传来声声呐喊“快离开这该死的海滩!”同时还夹杂着求助“医务兵”的绝望呼声。鲍赛尔从未见过此番惨象,今天两百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会牺牲,还有几百名士兵会受伤。随着日军重炮袭来、火力相交,美国陆军下士和列兵眼睁睁看着同胞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身体被炸得四分五裂,感到惊恐不已。
“一位战友的身体在空中被炸分离了,”一位海军陆战队士兵这样回忆极其悲惨的死亡场面,“我非常清楚地看见他的脑袋和一条腿被炸飞了,太恐怖了。”
“我看到,一位受伤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我旁边摇摇欲坠,”另一位美军士兵回忆道,“他的脸有一半血肉模糊,手臂上只余支离破碎的血肉,木然低垂……他在我身后倒下,倒在白色沙滩被染红的泥潭里。”
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日军如何处理战俘。日军不会囚禁他们,反倒会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死他们。此前与日军交战的老兵曾目睹日军将活人折磨死,有些人被捆在树上当活人靶,有些人的头颅、手臂和大腿被割下来,许多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虽然已经死了,但日军还是用刺刀将他们阉割。
“要么杀敌,要么被杀。”海军陆战队列兵丹·劳拉(Dan Lawler)回忆道,“日军不抓俘虏,所以我们也不抓。”
或者像这样,海军陆战队“狂妄的”路易斯·普勒下士(Lewis Chesty Puller)在贝里琉岛战役前命令他的士兵:“你们不用抓俘虏!把那些日本军人统统杀光,这就够了!”
时间似乎长得无穷无尽,但鲍赛尔和几个战友离开海滩才过了一个小时。原来满脸笑容的鲍赛尔,现在却双唇紧抿、神情紧张。有了之前的着陆经验,他的直觉变得更加灵敏,鲍赛尔目光扫过林木线,寻找敌军瞄准入侵者的机关枪掩体。突然一道火光引起了鲍赛尔的注意。日军扳动机关枪发射曳光弹来帮助他们瞄准目标,但这同样也会暴露射击者的精准位置。鲍赛尔看到一缕烟从一个小山洞中升起,这个山洞有着绝佳的瞄准视野。在灌木丛和杂草的掩护下,鲍赛尔一行人继续前行。
他带领着方队,示意战友们跟随他朝着山洞的位置走去。他率先到达山洞,从一个小洞口开枪进入。来自密西西比河格林维尔市的海军陆战队上尉杰克.金伯(Jack Kimble)带领火焰喷射两人组随后到达,向洞中喷射火焰,迫使日军出洞。鲍赛尔同时准备着等敌军一出洞就马上射击。
第一个从洞中逃出的日本兵边跑边喊,手里拿着手榴弹,他在鲍赛尔发射M1卡宾枪前就把手榴弹点燃了。这次爆炸不仅让这名日本兵丧生,也让手榴弹碎片伤到了旁边的几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更多的火焰喷射进洞中,第二个日本兵出来了。
这次,鲍赛尔将他一枪击毙。
然而,第三个日本兵从洞里跑出来,在步枪火力中选择了一条死路。他也拿着一个手榴弹,鲍赛尔举起武器时,他将手榴弹朝美军扔了过来。
手榴弹在鲍赛尔射击之前就被引爆了,落在他和其他几位海军陆战队士兵身旁,这次爆炸可能会让他们全军覆没。
鲍赛尔毫不迟疑,迅速扑住了手榴弹,他的躯干随着手榴弹的爆炸从地面飞起,抑制了这场爆炸,他的战友们都安然无事。
“抓住那个日本人!”鲍赛尔喊道。何其幸运,他还活着。
火焰喷射组喷出一团火焰,立即将日本兵变成一个火把人。
P8-9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对美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袭击,5天后的9月16日,长期担任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芝加哥教会牧师的耶利米·赖特(Jeremiah Wright Jr.)在教堂布道时,发表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美言论。他一一列举美国过去的种种恶行,说那是“9·11”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赖特还谴责美国不该在1945年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我们轰炸了广岛,我们轰炸了长崎,我们用原子弹炸死的日本人远远超过纽约和五角大楼的上千人……美国要自食恶果了。”
7年后,媒体披露了赖特的惹火言论。其时奥巴马议员正在竞选美国总统,当即批判了赖特的言论,急忙与他划清界限。而这位激进的牧师曾是奥巴马夫妇的证婚人,与奥巴马关系甚笃,有着约20年的交情。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许多人对赖特的话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当然,大部分人知道美国投下了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灾难。但不得不说,正是投放原子弹事件才终结了二战,而这一点许多人却不知道。因此,像赖特所言这样的煽动性言论有时也并未受到公然质疑。
地球上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威胁:核毁灭。今天核武器毁灭性的威力远远超过第一代原子弹。近期,伊朗核谈判增强了人们对于核威胁的意识,但核武器的起源以及20世纪40年代那个残酷的世界却不再众所周知了。
翻开此书,警钟响起:书中包含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信息。1945年世界所经历的暴行是史无前例的,详细内容会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马丁·杜加尔德(Martin Dugard)和我将会告诉你们血淋淋的事实。理解美国打败日本的方式至关重要,因为二战存在的问题仍遍布当今世界的角角落落。
《干掉太阳旗》是我们史书系列的第六本。我们相信你们读完此书会更加了解美国。我们也相信你们有能力理性看待赖特牧师等人的言论。
我们生活的时代谎言丛生,了解真相很重要。
而真相就在这儿。
比尔·奥雷利(Bill O'Relly)
纽约长岛
2016年3月
迪宫裕仁(Emperor Michinomiya Hirohito)天皇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剥夺了所有权力。不过,将军觉得裕仁仍然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对于日本修复战后创伤至关重要。因此,麦克阿瑟悄悄下令免除裕仁所有的战争罪责。为了隐瞒真相而让人们相信天皇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也没有制造暴行,麦克阿瑟和裕仁联合起来在战争罪被告的证词做文章。最近几十年来,日本历史修正主义者拒绝接受“天皇非神”的说法,认为天皇《人间宣言》中的措辞只是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安抚美国侵略势力。
“侵略势力试图割裂天皇和日本人民之间的联系,”东京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和游就馆(Yasukuni Shrine and Museum)里的一块纪念匾上写道,“他们广泛宣传天皇在新年发表的《人间宣言》是‘天皇关于人性的宣言’,但事实上天皇只是说要回归明治天皇(Emperor Meiji)[1868年]发表的御誓文中的原则。”
战后,裕仁得知日本战犯的骨灰被秘密供奉在位于东京心脏地带的靖国神社,于是提出对其进行抵制。战争结束到他去世的40多年里,裕仁经常出席公众场合,欢迎外国首脑来访东京,还出国会见大不列颠伊丽莎白女皇二世(Queen Elizabeth Ⅱ)和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1975年,他拍了一张举世闻名的照片:参观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时与一位“另类”首脑——米老鼠的合影。在位63年后,裕仁天皇于1989年1月7日去世,终年87岁。据说他人土的时候手腕上戴了一块米奇手表。
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在原子弹被投下,曼哈顿计划被详细披露后一举成名。他成了《时代》和《生活》的封面人物,被誉为开启核时代的知识分子。奥本海默曾试图回归学术界,但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已经淡去,就接受了一个名为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Study)的智库的负责人一职。他也倡导核军备控制。1952年一种新的武器——氢弹的爆炸迎来了热核武器的时代,其威力远远超过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这种新武器其实需要原子反应来触发更强大的热核爆炸,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说法:“所有的核武器都是原子武器,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武器都是核武器。”
如今,包括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法国、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在内的数个国家拥有或被怀疑拥有发动核战争的能力:估计当前共有16300件核武器。
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安全通关许可在1953年被中止,1954年被完全吊销,因为FBI指控他与共产党有瓜葛。后来检查脱密文件时发现,奥本海默从没背叛过美国,而且几次拒绝了苏联克格勃让他当间谍的要求。然而,在62岁的奥本海默于1967年2月18 13死于喉癌后很久,他的嫌疑才得以洗清。妻子凯蒂——奥本海默有过几次出轨但仍然没有和妻子离婚——火化了他的尸体,在维尔京群岛(Virgin Islands)他们的海边房屋附近把骨灰撒向大海。后来这栋房屋在暴风雨中被毁,所以也不知道骨灰盒被安放何处,只留下一个谜团——正如奥本海默本身一样就是个谜。
原子弹对广岛(Hiroshima)和长崎(Nagasaki)的影响遗留了几十年。两座城市都已经改头换面,所有的建筑都是清一色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像那些在爆炸中幸存下来的建筑一样。在广岛,传奇性的原爆纪念馆(A-BombDome)成了在战争中使用的第一枚原子弹永远的象征。T型相生桥是“艾诺拉·盖伊”的目标点,在轰炸中幸存下来,后来好几年也依然屹立不倒。然而,原子弹造成的结构性损毁带来的恶果终于显现,这座桥后来得到重建。
原来的艺备银行也幸免于难,不仅仍然矗立在那,还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栋建筑的很多东西都没变,出纳窗口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不过翻新了。游客可以从街上走9级台阶来到这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感受一下高仓亚纪子(Akiko Trakakura)的上班早到习惯是如何在1945年8月6日早上救她命的。
长崎距广岛西南有不到4小时的动车车程。那里,乡村的崎岖路况暗示了“奥林匹克行动”将需要克服非常恶劣的地形条件。长崎的忙碌港口和码头是众多游轮、货船,以及日本海军军舰青睐的落脚点。离市中心两英里电车车程的是一块巨大的光滑石碑(这与广岛爆心地纪念处形成鲜明对比,广岛的只是放在小巷里的一小块匾,上面还把“Enola Gay”错拼成了“EnoraGay”),标志着这里曾是原子弹爆炸的中心地。
和广岛一样,长崎并没有留在原子弹的阴影里无法走出来。两座城市现在都因为这两场爆炸而成了旅游景点。当地详细介绍原子弹破坏的纪念碑和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原子弹之父。他在1905年提出了著名等式E=mc2,解释了质量如何转化为能量,从而奠定了核爆炸的理论基础。这位出生在德国的物理学家于1933年访问美国,当时阿道夫·希勒特刚刚上台。他选择不回国,因为“第三帝国”不接纳犹太人。1940年,61岁的爱因斯坦获得了美国国籍。前一年,他给当时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了一封信,提醒他注意纳粹德国研制核武器的野心。这导致了曼哈顿计划的成立,也开启了美德之间开发第一枚原子弹的竞赛。
……
这标志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军事生涯的结束。他荣归故里,纽约市准备了盛大的游行队伍热烈欢迎他,围观群众有700多万,在曼哈顿街道上绵延19英里。3000多吨传单从窗户、阳台和屋顶撒下。
而同时也出现了弹劾杜鲁门的呼声。由于支持率跌至22%,杜鲁门不得不放弃再次参加1952年的大选。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余生过得锦衣玉食,他和妻儿居住在纽约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的顶层公寓里。1962年,他在西点军校发表了传奇性的演说《责任,荣誉,国家》,结尾有这样几句话: “暮色已经降临,生命已近黄昏。旧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逝,随着对昔日事业的憧憬,带着那余晖消逝了。往日的记忆奇妙而美好,浸透了眼泪、微笑、安慰和抚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渴望听到军号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还有远处战鼓那急促而动人的节奏。梦幻中依稀又听到大炮在轰鸣,又听到滑膛枪在开火,又听到战场上那哀愁的呻吟。然而,晚年的回忆经常将我带回西点军校。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今天是我对你们进行的最后一次点名,希望你们知道,当我到达彼岸时,我魂牵梦萦的仍然是你们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别了!”
1964年4月5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逝,这种疾病会破坏肝脏中的胆管,但病因不明。麦克阿瑟终年84岁。入土前,他的灵柩安放在国会大厦圆顶大厅(capitol Rotunda),约15万人排队静候瞻仰将军遗容。
哈里·杜鲁门习惯每天长时问散步,并适度喝点加水的波旁威士忌,因此他一生长寿健康。杜鲁门于1972年12月26日以88岁高龄寿终正寝;他妻子贝丝在10年后随他而去。两人都被安葬在密苏里州独立城(Independence)的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里。
没人会比我对使用原子弹更感到不安,但令我感到不安的还有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以及对我们战俘的杀害。似乎他们能听得进去的就是炸弹的声音。要对付一头野兽,首先你得把它当成一头野兽。这样虽然让人感到遗憾,但事实确实如此。
——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美国第33任总统,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命令的签署者
《干掉太阳旗》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笔法叙述了一场场浴血战斗,一个个重大抉择,一位位重要人物,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并给太平洋战争画上了激动人心的句号。太平洋战争由效忠日本天皇的人发起,以日升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被摧毁而告终,作者以精湛的写作艺术和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揭露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血腥。
——大卫·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eus)将军,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指挥官(2007-2008),驻阿富汗美军指挥官(201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