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茧庵论学书札(上)(精)》收录缪钺与友人论学书札百余封,从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如与陈槃、劳榦书(三十五通),与钱穆书(二通),与郑天挺书(五通),与吉川幸次郎书(一通),与周策纵书(五通),与周一良书(五通)等,其中广泛涉及现代史上的书人书事,颇富文心雅趣,别具史料价值。尤其与叶嘉莹女士关于诗词的36封论学书信,极具文学史研究价值。此书因多讨论文学诗词,也颇具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冰茧庵论学书札(上)(精)/碎金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缪钺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冰茧庵论学书札(上)(精)》收录缪钺与友人论学书札百余封,从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如与陈槃、劳榦书(三十五通),与钱穆书(二通),与郑天挺书(五通),与吉川幸次郎书(一通),与周策纵书(五通),与周一良书(五通)等,其中广泛涉及现代史上的书人书事,颇富文心雅趣,别具史料价值。尤其与叶嘉莹女士关于诗词的36封论学书信,极具文学史研究价值。此书因多讨论文学诗词,也颇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缪钺著的《冰茧庵论学书札(上)(精)》收录著名学者缪钺与百馀位学者亲友的论学书札,经过精心整理,绝大部分为首次出版,极为珍贵。论学友朋中多为文史学界名家,如吴宓、刘永济、陈槃、劳斡、杨联陛等先生,内容广涉史籍考订、诗词品评及学界之书人书事,深具价值。其中与郑天挺、唐长孺、叶嘉莹诸先生学术合作期间的通函,尤见前辈学人治学的谨严风范。 目录 与章士钊书(二通) 与《学衡》编者书(一通) 与龙榆生书(一通) 与郭斌稣书(十三通) 与吴宓书(二通) 与陈槃、劳斡书(三十五通) 与刘永济书(十二通) 与杨联陞、缪钤书(十八通) 与叶麈书(一通) 与方豪书(一通) 与刘操南书(十一通) 与张仲浦书(五通) 与胡厚宣书(十二通) 与谭其骧书(十四通) 与凌道新书(二通) 与唐长孺书(八通) 与李必忠书(一通) 与姜长英书(五通) 与郑天挺书(十通) 与中华书局书(六通) 与钱琢如家属书(一通) 与杨忠平书(五通) 与夏承焘书(七通) 与皇甫□书(一通) 与周治平书(一通) 与吉川幸次郎书(一通) 与张志岳书(二十八通) 与程千帆书(十通) 与王仲荦书(五通) 与周汝昌书(一通) 与黄永年书(五通) 与李埏书(一通) 与贺麟书(二通) 与谢国桢书(一通) 与茅于美书(四通) 与熊德基书(六通) 与叶嘉莹书(三十六通) 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书(一通) 与周本淳、钱煦书(八通) 与胡可先书(十四通) 与赵守俨书(一通) 与霍松林书(五通) 与小南一郎书(八通) 与邓小军书(一通) 与吴绍烈书(七通) 与吴在庆书(二十四通) 与陈邦炎书(二十五通) 与戴鸿森书(一通) 与苏仲翔书(三通) 与贺龄华书(一通) 与郑逸梅书(一通) 与吴白匋书(一通) 试读章节 三十二 槃庵吾兄道席:惠书及大著一册均奉悉。《公矢鱼于棠说》,数年前在“史语所集刊”中曾拜读,今重加补订,更为详密。“矢鱼”之为“射鱼”,经吾兄疏通证明,可成定说,而论及古礼俗之衍变,尤征通识。《杞子用夷贬爵辨》,亦可破讲《春秋》者拘泥书法之囿见。惟关于“侯”、“男”二字之解释,略可商榷。“侯”字,卜辞作压,象张布矢集,其中与《说文》“射侯”意合,此乃“侯”字朔义。封建爵名所以用“侯”者,盖取其有武力,能以弓矢御侮。《孝经援神契》“侯者,候也,所以守蕃。”殆后起引申之旨。至于“男”字,《说文》从力田,而卜辞作X□,说者谓×象耒形,非“力”字。男从耒,在田间,示耕作之义,亦颇近情理。古人造字,取义偏重具体,抽象之旨多系后来引申。此两事不知可供采择否?拙著辱蒙 奖饰,愧不敢承。指示两端,至深感佩。第一事诚如尊论,《吕览》中有与《荀子》辞句相通者,如必认为出于李斯之手,未免拘泥。将来改订时,再将此处语气加以变易。第二事牵涉较广。《周易》跻于六经之列,由于汉人,近来学者有主张此说者,并非弟之创见。弟对此问题曾加研讨,颇觉此说可信。拙著《吕览撰著考》并非专论此问题,故未多举证据,仅在括弧内注明“关于此问题,近来学者论述颇详,兹略言之,举证不备。”吾兄惠示诸节,弟亦曾留意,兹粗陈鄙见。《苟子·劝学》、《儒效》两篇以《诗》、《书》、《礼》、《乐》、《春秋》并举者三次,且日“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而不及《周易》,可见苟子心目中认为儒家经典仅《诗》、《书》、《礼》、《乐》、《春秋》,并无《周易》。至于《大略》篇谓“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虽以《诗》、《易》、《礼》并举,然只随意标揭,与《劝学》、《儒效》两篇郑重例举《诗》、《书》、《礼》、《乐》、《春秋》者不同,且《大略》篇杂记短语不相通贯,其中容有汉人羼人者,故杨惊注《苟子》,移易篇第,列于卷末。如考苟卿意见,《大略》篇可信之程度自不如《劝学》、《儒效》也。先秦书中以《诗》、《书》、《礼》、《乐》并称者甚多,苟子则称《诗》、《书》、《礼》、《乐》、《春秋》,至于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者只有《庄子·天运》、《天下》两篇,而细按之,则均有问题。《天下》篇日: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诗》以道志”以下二十七字,可能是后人注语误人正文,马叙伦《庄子义证》、吕思勉《燕石札记》均持此说。盖上文只言《诗》、《书》、《礼》、《乐》,而此处增《易》、《春秋》,前后不合,如删此二十七字,上下文脉甚顺也。《天运》篇曰:“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略)以奸者七十二君。’”闻一多作《七十二》一文(《国文月刊》廿二期)谓汉人书中多言“七十二”,七十二乃一年三百六十日之五等分数,此数字乃由五行思想演化而成之一种术语,其通行在汉代。故古人本无一定之数字,及与七十二相近之数字,汉人皆改为七十二。闻氏之说甚确。《天运》篇此节既有“七十二”之语,可见亦汉人之撰,非先秦之文。(古子书诸篇时有杂凑而成者,一篇之文,非必出于一人之手,《天运》篇非必尽为汉人之作,至少此节应出于汉人,因其有“七十二”之语,“七十二”在先秦书中几未尝有也。)故《庄子》书中此二事,不足为先秦有“六经”说之证。至于尊札所引《慎子》书中之语,据钱熙祚所辑《慎子逸文》: 《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意林》。又《经义考》引此文,下云“至于《易》则吾心,阴阳消息备焉。”未见所出,当考。)《意林》所引《慎子》之文,只言《诗》、《书》、《春秋》,至于‘《易》则吾心……”云云,见于《经义考》,所引谅亦后人所增入矣。拉杂书此,以当面论,是否有当,更乞裁正为幸。小诗一首,附录笺尾,以博一粲。肃覆,敬颂撰祺 弟钺拜上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七日 P49-52 序言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