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童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童编著的《碧奴》的故事是一个巨大的隐喻,“长城”是隐喻,“哭泣”也是隐喻,在隐喻中讲述苦难和悲伤的故事。

小说中,眼泪之河正如人心之向背,以一种哀而不怨的方式尽情倾诉并无坚不摧。而碧奴,一个最卑微的生命唤醒了千千万万同样卑微的生命,组成空前悲壮的青蛙之河,掀开了宏图霸业下的累累白骨,在神话似的经历中,隐藏着无数个卑微生命最真实最强烈的愿望——幸福的家庭、安宁的日子,舍此并无他图。

内容推荐

《碧奴》是著名作家苏童对中国传统神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进行的再创作。

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孟姜女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徒步千里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当时,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

在《碧奴》中,苏童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小说《碧奴》中,主人公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目录

北山

哭泣

青蛙

桃村

蓝草涧

人市

百春台

鹿人

吊桥

鹿王坟

马人

掘墓

门客

芹素

劝死经

衡明君河湾

青云关

芳林驿

七里洞

官道

五谷城

泪汤

蓝袍

捕吏

刺客

城门

国王

碧奴

北方

十三里铺

简羊将军

追捕

长城

试读章节

北山

人们已经不记得信桃君隐居北山时的模样了,他的草庐早就被火焚毁,留下几根发黑的木桩,堆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起初有人偷偷地跑到北山上去,向那几根木桩跪拜,后来时间一长,那几根结实的木桩也被人拖下山去,不知是当柴火劈了,还是垒了谁家的房子。信桃君的坟茔虽然是个空坟,四季里倒是风姿绰约,冬天的时候坑里结一层亮晶晶的薄冰,登高一看,像一面硕大的白银镜子扔在坡上,映照出云和鸟的影子。春暖花开的时候,那坑里也开花,一大片粉色的辣蓼和白色的野百合花随风摇摆,有蝴蝶飞来飞去的。夏秋之际山上的雨水多了,坟就躲起来了,雨水顺着山势涌进信桃君的空坟,怀着莫名的热情,把一个坟茔乔装改扮成一个池塘,经常有离群的鹅在这个水塘里孤独地游弋,向信桃君的幽魂倾诉鹅的心事,而远近的牧羊人到北山上放羊,会把羊群赶到塘边饮水,他们自己无论多么口渴,也不敢喝那塘里的水。在北山一带,什么泉水能喝,什么野果能吃,是柴村的女巫说了算。人们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柴村的女巫,她们说那水塘里的水喝不得,谁也不敢喝,谁敢喝泪泉之水呢?柴村的女巫曾经带着牛头碗和龟甲上山,研究过那水半苦半甜的滋味,她们认定那是一潭泪泉,泛甜的是表面的雨水,而池塘底部贮藏着好多年前三百个哭灵人的眼泪。

北山下的人们至今仍然不敢哭泣。

哭灵人的后裔如今散居在桃村、柴村、磨盘庄一带,即使是孩子也知道自己独特的血缘。幸存的老人都已白发苍苍,他们怀着教诲后代的心情,手指北山,用整个余生回忆好多年前的一场劫难。孩子,别人的祖先都安顿在地下,我们祖先的魂灵还在北山上游荡,那些白蝴蝶为什么在山顶飞来飞去?那些金龟虫为什么在山路上来来往往?都是祖先的冤魂,他们还在北山上找自己的坟地呢!孩子,别人的祖先不是饿死就是病死,不是老死就是战死,我们的祖先死得冤。猜,孩子你猜,他们为什么而死?你永远猜不到的,他们为自己的眼睛而死,他们死于自己的眼泪!

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地铺开,孩子们在最伤心处剪断它,于是无数噩梦的花朵得以尽情绽放。老人说信桃君的葬礼惊动了国王,国王派来了数以千计的捕吏和郡兵,他们守在半山腰,监视着从山上下来的吊唁者,有的人从半山腰顺利地通过,有的却被拦住了,被拦住的那些人,他们的面颊和眼睛受到了苛刻的检查,结果三百个泪痕未干的村民被扣留在半山腰上。捕吏按照村民的性别让他们站成两个巨大的人圈,男的站在上坡,女的都赶到下坡的小圈里。中间的一条山道,供忙碌的郡兵们通行。开始没人知道是眼泪惹的祸,被扣留在半山腰的多为成年人,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羁押有点迷茫,但是那么多人坡上坡下地站着,人圈里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他们便打消了各自的疑虑。谁不知道官府下乡查案的招数呢?偷鸡贼查他手上的鸡屎味,盗牛贼闻他身上的牛粪味,杀人犯查他身上的血迹,通奸的男女剥个精光,查看他们的羞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和面颊会留下什么罪状,所以起初他们并不那么恐慌。有的夫妇隔着山路在商量家事,有的人惦记家里猪的食粮,催促自己的孩子快去河边割猪草;有人故意摊开他的手给捕吏看,暗示他的手是干净的,没有做过什么偷鸡摸狗的勾当。有一个妇人干脆在下面的人圈里,为自己的性生活做出了种种激烈的声明,她的声明引来了其他妇女的冷嘲热讽,可捕吏们嘴角上露出会意的微笑,目光却冷峻地瞪着她们的脸。后来一声令下,不准下面的妇人吵吵嚷嚷,也不准上面的男人交头接耳了。在令人窒息的安静中他们迎来了一卷从未见过的绳索,那绳子卷叠起来,像一只磨盘,但比磨盘还要大,几个郡兵喊着号子把它推上了山。磨盘般滚动的绳卷滚到村民们脚下,他们终于知道郡兵们在忙什么了。有人发觉形势不对,企图从人圈里钻出去,已经来不及了,捕吏们的枪缨对准了所有违抗命令的哭灵人,他们给一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戴上了木枷,大多数人都被那条叹为观止的长绳串了起来,捕吏把一只只人手编在绳结里,绕一下,抻一下,再绕一下,编得很快也很顺利,一会儿工夫哭灵者们便像一片片桑叶一样,整齐地排列在绳子两侧了。一个捕吏拉住绳头,毫不费力地把那些人拉下山,一直拉到囚车旁边。老人们说可怜的哭灵者看见囚车才幡然醒悟:是信桃君的葬礼,是眼泪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于是好多人在惊恐中看着四处奔逃的路人的脸,大叫道,他也是去哭灵的,她也是去哭灵的,为什么不抓他们?还有好几百人呢,大家都哭了!

国王不允许为信桃君哭灵,那是一条未颁布的法令,达官贵人自然知道,关注时局的引车卖浆之徒也知道,可是北山下的人们一点都不知道,他们一年四季只是谈耕论桑,别的什么都不知道。青云郡与北方的都城远隔重山,鸿雁难以传信。人们事后才听说,信桃君是被国王放逐到北山的,他的后背上刺了国王的赐死金印,国王让他死于大寒,可信桃君拖延了自己的死期,直到清明那天才把白绢挂到了草庐的房梁上。北山下的人们思想简单而又偏执,他们只知道信桃君是国王的亲叔叔,出于对高贵血统天然的敬意,他们对那隐居者也充满了景仰之情,至于王公贵族之间仇恨的暗流,无论多么汹涌,他们也是听不见的。

信桃君隐居北山的日子里,山下的村民听得见从山顶草庐里传来的笛声,牧羊人经常循着笛声上山,看见信桃君孤独的身影在草庐内外游移不定,像一朵云。有人曾经听信桃君预告过他的死期,他说草庐旁边的野百合一开花,他就要走了,他们听不懂野百合花期的奥秘,反问道,野百合开了花,大人你要去哪里呢?葬礼过后好多人都仰望着北山扼腕长叹:主要是后悔,后悔信桃君在溪边沐浴的时候,只顾窥视了他的私处,却没有问一问他后背上为什么刻了字。好几个人在夏天看见过信桃君裸露的身体,那贵族男子的身体因为过分的白皙和细腻而显得神秘,更神秘的是后背上的一个圆形金印,金印里应该是字,字能够简短地表达深刻的仇恨,也能够平静地告知喜讯或者噩耗,可他们偏偏不认识字。他们守在溪边,隔水谈论着信桃君状如孩童的生殖器官,躲在岩石后面的牧羊人说王公贵族就是不一样,连那东西也长得那么精致文雅,灌木丛里的樵夫则怀疑那样的器官是否能够传宗接代。然后,他们就跳到水里去了,专心捡拾信桃君故意散落在溪水里的一枚枚刀币。那隐居的贵族在北山的溪边树下散尽千金,后来开始把迟到的人领进他的草庐,山下桃村的村民接受了他最后的恩惠:一头羊,一块麻,一碗米。有的人拿了信桃君书案上的竹简,把竹简上的字洗去,拆了,做成一把筷子。老人们的回忆是琐碎而精确的,他们说那三百个哭灵人都死于一颗感恩之心,但有的死于溪水里刀币的诱惑,有的死于一羊之恩,有的却死得冤枉,是被一根筷子送了命。

桃村的幸存者肃德老人年轻时是个牧羊人,曾经在信桃君的水缸里饮过一瓢水,后来他坦率地承认他的一条命是捡回来的。他说葬礼那天山顶上白幡飘扬,丧鼓齐鸣,那么好的一个大人物死了,他也想哭。肃德说他正要哭出来,胳膊肘被什么顶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他的堂兄抱着一头猪崽站在后面,是猪崽用鼻子顶了他的胳膊,他的堂兄张着大嘴已经哭声震天了。他不仅自己哭,还去打猪崽,让它也哭几声表示哀悼,猪崽就挣扎着顶到了肃德的胳膊。肃德说谢天谢地还不如谢那头猪崽,他认识堂兄手里的猪崽,是信桃君送给他的,他看见那猪崽突然觉得信桃君是个不讲公平的人,他堂兄家里有了三头猪,他肃德只有羊,一头猪也没有,信桃君偏偏送猪给堂兄,不送给他!肃德一生气,眼泪就消失了,后来他说,那头小猪崽拱的不是我的胳膊,是我的眼泪,它把我的眼泪拱回去,救了我一条命!

幸存的诀窍之一是有一个像肃德一样狭窄的心胸。肃德和所有的哭灵者一样,是被一群蜂拥而来的郡兵轰下山的,郡兵们有的挥舞着锄头铁镐驱赶村民,有的径直奔向信桃君的棺木挥锄砸棺,村民们大惊失色,他们一边跑一边威胁砸棺人,你们知道死人是谁?国王的亲叔叔呀,你们吃了豹子胆了?敢砸信桃君的棺木,小心国王把你们生剐活剥九族连坐!郡兵们都指着袖手旁观的一个黄袍宫吏,说,看见那车大人了?不是我们要砸他的棺,是长寿宫里来的车大人,他让我们砸的!有个穿了盔甲的县尉骄矜地站在一边,对着村民们冷笑,车大人也不敢砸信桃君的棺材,是国王下的令,砸的就是他亲叔叔!村民们在一片惊悸声中匆匆跑下山,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像惊鸟般地飞走,一粟之恩也在意外中提前报答完毕。他们的心情不那么悲伤了,有人偷偷地绕到溪边去看了看,有人还顺便把自家的羊赶到信桃君的菜园里,啃了点萝卜秧子。肃德老人跟随人流跑到半山腰上,发现国王的人马像一片肃杀的树林站在坡上,人流被堵住了。他看见捕吏在检查村民的面孔,一时闹不清楚他们要抓流泪的人,还是要抓不流泪的人,也许是那种残存的嫉妒不平的情绪帮了他,他怏怏地对捕吏说,我什么也没拿到,我就喝到了他缸里的一瓢水!那捕吏扫了他一眼就把他推开了,说,你不哭灵上来凑什么热闹?没你的事了,你往河边走,别往路上走,否则抓到车上别怪我。肃德老人说他一路狂奔跑到河边,遇见了他堂兄的猪,猪在水边啃水草,堂兄不见了。他从河边向大路上张望,看见大路上已经停满了带大木笼的铁轮囚车,囚车是崭新的,看上去威严而奢华,刚刚被投进去的人坐得还算悠闲,可惜从山上赶下来的哭灵者越来越多,木笼一下就被人塞满了,七八辆囚车里堆了那么多的人,人像牲口压着牲口,人的呼叫声也像屠刀下的牲畜,叫得凄厉而茫然。囚车走到大路上,车轴断了,捕吏们打开笼子,一些人像水一样从里面溅出来了。肃德说他看见那些人像水一样溅出来,一看就是断了气,他向后代们强调说,你们别听外面人瞎传,那三百人中好多人是被压死的,不是砍头,也不是活埋,好多人在山下的大路上就已经被压死啦。

P1-6

序言

苏童

很高兴《碧奴》能与世界各国读者见面!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神话流传的方式是从民间到民间,我的这次“重述”应该是这故事的又一次流传,也还是从民间到民间,但幸运的是已经跨出国门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是飞翔的现实,沉重的现实飞翔起来,也许仍然沉重。但人们借此短暂地脱离现实,却是一次愉快的解脱,我们都需要这种解脱。

最瑰丽最奔放的想象力往往来自民间。我写这部书,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温一种来自民间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结晶,在我看来恰好形成一种民间哲学,我的写作过程也是探讨这种民间哲学的过程。

人类所有的狂想都是遵循其情感方式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在生活之中,也在生活之外,神话教会我们一种特别的思维:在生活之中,尽情地跳到生活之外,我们的生存因此便也获得了一种奇异的理由。在神话的创造者那里,世界呈现出一种简洁而温暖的线条,人的生死来去有率性而粗陋的答案,因此所有严酷冷峻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快捷的解决。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一个女子的眼泪最后哭倒了长城,与其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乐观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女子以眼泪结束了她漫长的寻夫之旅,不如说她用眼泪解决了一个巨大的人的困境。

如何说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永远是横在写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孟姜女,我对孟姜女的认识其实也是对一个性别的认识,对一颗纯朴的心的认识,对一种久违的情感的认识,我对孟姜女命运的认识其实是对苦难和生存的认识。孟姜女的故事是传奇,但也许那不是一个底层女子的传奇,而是属于一个阶级的传奇。

我去过长城,也到过孟姜女庙,但我没见过孟姜女。谁见过她呢?在小说中,我试图递给那女子一根绳子,让那绳子穿越二千年时空,让那女子牵着我走,我和她一样,我也要到长城去!

书评(媒体评论)

《碧奴》的故事是一个巨大的隐喻,“长城”是隐喻,“哭泣”也是隐喻,在隐喻中讲述苦难和悲伤的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孟姜女,我对孟姜女的认识其实也是对一个性别的认识,对一颗纯朴的心的认识,对一种久违的情感的认识;我对孟姜女命运的认识其实是对苦难和生存的认识。孟姜女的故事是传奇,但也许那不是一个底层女子的传奇,是属于一个阶级的传奇。

——苏童

《碧奴》把大历史和小历史写得非常好。苏童把宏大的历史的叙述,变成各种小人物的综合。他把人在大的历史里面、在特殊时代里的传奇故事改变了,改变的方向,出现了一种孤零零的个人的历史。

——张颐武

这本书给人很棒的阅读体验,展现了神话故事的美妙、跳跃、曲折、生动。这本书有丰富的想象力,时而强烈,时而宽容,时而残酷,时而柔情。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以及一个成熟的复述人。

——《纽约观察家》

阅读复述的神话,是一场特殊的旅行。苏童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了中国语言的视觉艺术,以及斑斓的画面场景。苏童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让人惊讶于那场视觉盛宴,而这部神话作品的画面也一直在脑海中回荡。

——《泰晤士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