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国策》一书以500多年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利用、争夺、开发、控制为主线,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近代以来海洋对人类的巨大意义,海权在国家荣辱兴衰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成就未来的中国海洋大国之路。书名《海洋战国策》恰如其分,准确地道出了走向海洋、做海洋大国不仅是中国身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而崛起之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它是21世纪中国的责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洋战国策(邵永灵论海洋大国崛起) |
分类 | |
作者 | 邵永灵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洋战国策》一书以500多年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利用、争夺、开发、控制为主线,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近代以来海洋对人类的巨大意义,海权在国家荣辱兴衰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成就未来的中国海洋大国之路。书名《海洋战国策》恰如其分,准确地道出了走向海洋、做海洋大国不仅是中国身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而崛起之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它是21世纪中国的责任。 内容推荐 海洋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高烧不退的热门话题。对国人来说,这当中既有欣喜和期待,同时也混杂了忧虑和危机。这种喜忧参半的形势迫使我们开始思考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问题;海洋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是否一定需要强大的海权?我们怎么才能抓住海洋带来的机遇并从容应对挑战?在21世纪,中国能成为海军强国吗?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动笔并完成的。书中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涉及海洋的属性、海权的历史、强国的兴衰、海军发展战略、海战武器装备、岛屿海域争端等等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海洋问题的全方位视角。 目录 第一章 海洋有多重要 什么是海,什么是洋? 国际法上的海洋 海洋到底有多重要 第二章 海洋——孕育近代强国的摇篮 地理大发现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崛起 17世纪的荷兰:海上马车夫 英国:200年的海上霸主 郑和下西洋:千古绝唱 第三章 从铁甲舰到无畏舰 铁甲舰的问世 无畏舰与英德海军竞赛 马汉与“海权论” 克星浮出水面 第四章 航母与潜艇:谁是霸主? 潜艇——隐蔽的杀手 航母——飞机与战舰的结合 航空母舰与核潜艇:谁是霸主? 美苏争霸:建航母还是造潜艇? 第五章 群雄逐鹿的海洋 美国:世界第一海洋强国 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英国:没落的海洋贵族 法国:小而美、小而全的海军强国 日本:“残缺”的海军强国 海盗:阴魂不散的海上幽灵 第六章 中国的海洋之旅:从黄水走向深蓝 晚清:中国近代海军蹒跚起步 民国海军:几经沉浮,不堪一击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海军初创 20世纪70一80年代:走出黄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 第七章 资源——海洋争夺的新焦点 韩日独(竹)岛之争 “冲之鸟”岛——只有鸟能蹲得上的“岛” 谁的北极? 是钓鱼岛还是尖阁列岛? 冲绳海槽是否割断了东海大陆架? 南海主权争端——六国七方的对峙 第八章 未来的海洋:谁主沉浮? 从武库舰到浮岛:谁能替代航母? 航母过时了吗? 21世纪的中国需要航母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海洋有多重要 什么是海,什么是洋? 见过大海的人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海洋太大了,面对它,人,还有万事万物都显得那么渺小脆弱,不堪一击。航母够大吧?我们称它是海上的“巨无霸”。可是舰载机飞行员怎么说?——从空中看航母,它就像是一片漂浮的树叶。那么,海洋到底有多大?它的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海洋相当于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说,我们所生活的陆地,其实不过是几个被海洋分割、包围的大号岛屿而已。 在汉语里,海和洋总是连在一起,海洋是一个词。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海和洋就不完全是一回事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海,临近大陆,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水深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3000米。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以颜色为例,不同的海,往往呈现出迥然相异的色彩。我国的黄海为什么叫黄海呢?因为古黄河曾从江苏北部人海,海水含沙量高,水呈黄褐色,黄海因而得名。不仅是泥沙,海洋生物同样也能改变海水的颜色。介于亚、非两洲之间,连接地中海与亚丁湾的红海,一边是阿拉伯沙漠,另一边有从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干燥的风,海水水温及海水中含盐量都比较高,因而海内红褐色的藻类大量繁衍,所以我们看到的海是淡红色的,红海因而得名。 海是各种资源集中的地方,比如鱼类、石油等,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大洋相比,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 在世界四大洋的边缘地区,共有大大小小64个海,其中有些海属于海中之海,如地中海沿岸的许多海就是这样。从地区分布看,太平洋区域共有28个海,大西洋区域共有20个海,印度洋区域共有6个海,北冰洋区域共有10个海。 世界上重要的海有: (1)日本海。日本海是介于亚洲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的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有宗谷、鞑靼、津轻、朝鲜、对马、关门6个海峡,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日本海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渔场,约有鱼类600种。在日本本州岛一侧的浅海中,还有一些油气田。冷战时期,日本海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南下的必经通道,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作战的重要区域。 (2)黄海、东海、南海。这三个海位于我国东部和南部大陆边缘。其中黄海为我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面积40万平方千米,属于大陆架浅海,为进入渤海必经海域和辽宁、山东、江苏沿岸的前沿,是我国北方海防要区。东海为我国大陆东侧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属我国东部沉降带,面积77万平方千米,是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航路的要冲。南海为我国大陆南侧太平洋西部边缘海,面积350万平方千米,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洲与非洲、大洋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东海和南海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 (3)地中海。地中海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是三大洲的接合部和交通枢纽,面积为250万平方千米,周边共有17个国家。地中海西经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东南经苏伊士运河与红海相通,东北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黑海。地中海周围的古老国家被称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对人类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目前,这里是世界上运输最为繁忙的航道。 (4)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大西洋伸入欧洲北部的陆间海,位于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和德国之间,面积为42万平方千米。波罗的海是沿岸多数国家唯一的入海口和通向大西洋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所以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价值。 (5)黑海。黑海是欧亚交界处的一个内陆海,经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个海峡通向地中海,总面积42万平方千米。黑海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结冰,几乎是沿岸国家对外交流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6)北海。北海是大西洋北部边缘海,面积54.4万平方千米。北海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沿岸为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工业发达国家,是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英国就开始在北海开采石油,英国和挪威都因此而跻身世界重要产油国行列。 (7)加勒比海。加勒比海是大西洋的属海,面积275万平方千米,是南、北美洲之间很多航线的必经之地,自巴拿马运河通航后,加勒比海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最短航路的所在海区。加勒比海地扼美国的南大门,美国一向把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视为它的“后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离陆地遥远,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它的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不受陆地的影响,透明度很大。和海的五颜六色相比,大洋的水呈现的是蔚蓝色,这是因为,太阳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人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人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大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一片了。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世界共有四个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1/3,是世界海洋面积的1/2。 P3-5 序言 对人类来说,海洋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600年前,我国的大航海家郑和告诫明宣宗:“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100多年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又告诉我们,获得制海权或控制了海上要冲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国家的强盛、繁荣、尊严和安全是强大的海军从事占领和征服的副产品。当时光走到21世纪,环顾世界,海洋仍是各主权国家发展、竞争的主要舞台,其重要性比起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资源、尤其是海底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为无人岛礁大打口水仗、甚至重兵对峙的情况时有发生。就连非国家行为体一海盗也趁机兴风作浪,将古老的职业与现代的高技术结合起来,威胁着海上通道的安全和国际贸易的正常实施。另一方面,海军作为一个战略性军种和海上移动的边疆,越来越受到重视。仅以东亚为例,近些年来各种大型战舰、准航母、先进的护卫舰、潜艇、甚至AIP潜艇纷纷下水,一股海军发展热正在暗流涌动。方方面面的信息提示我们,海洋是越来越热了。 海洋热的大潮中当然不能少了中国人的身影。其实回头看历史,中国不能算是一个海洋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的中华文明历来以土地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我们的概念当中,海角与天涯并列,皇权所及的范围也仅限于“率土之滨”。然而,从宋朝到清朝初期,中国都是海上“超级大国”,其航海技术是最先进的,海军规模是最大的,战舰数量是最多的,战舰排水量是最大的。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但是,由于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中国的海上优势很快就荡然无存,从此,在世界各大洋上几乎寻觅不到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一个有海无防的国家,当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从海上入侵时,中国城门洞开,不得不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占领、压迫和剥削。晚清组建北洋水师,是中国在内忧外患之际的一次挣扎,但这又是一次充满了悲壮色彩的尝试,甲午战争让中国在时隔400多年之后对海洋的再次冲击化为乌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弱小的人民海军只能以沿江、沿海为保卫对象,之后虽有所发展,但也只能局限在近海活动,我们不仅无力走向蓝水,甚至连自身海洋权益的维护都成问题,一些远离大陆的岛礁开始遭到周边国家的蚕食。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做支撑,人民海军开始向大洋、向深蓝进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舰艇纷纷服役。2008年12月,我国更是史无前例地向索马里海域派出护航编队。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使我们与海洋建立起了无法割舍的关系。今天,不仅我们绝大部分的贸易要从海上走,而且海洋资源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中国来说,海洋不仅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更具有无与伦比的安全意义。 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形势不容乐观。军事大国、周边国家在海军发展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大有抵消我海军建设成就之势。在海上,我国主权被侵犯、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航道受威胁,未来发生战争或冲突的可能不能排除。我国近海也成为超级大国对我抵近侦察的基地,甚至有国家放言,对我近海的了解要远胜于我们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既是21世纪中国的机遇和希望,同时孕育着风险和危险。 既然海洋是热门,既然海洋不再是一个与我国无关的遥远话题,对海洋的研究就显得尤其必要。这一研究不应仅局限在专业的视角,只针对特定专业人员,它还应该面向大众,立足于普及海洋知识,培育国民海洋意识和国防意识。只有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关心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氛围,中国才能真正具备一个海洋大国所必须的实力。 《海洋战国策》一书以500多年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利用、争夺、开发、控制为主线,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近代以来海洋对人类的巨大意义,海权在国家荣辱兴衰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成就未来的中国海洋大国之路。书名《海洋战国策》恰如其分,准确地道出了走向海洋、做海洋大国不仅是中国身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而崛起之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它是21世纪中国的责任。 本书作者邵永灵是军事战略领域的后起之秀,她从历史学起步,受过严格系统的国际关系教育,又在军校从事了多年的军事战略和外国军情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是她高质量完成本书撰写的前提条件。在这本书当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作者扎实的专业研究功底,更可以感受到她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能力,将看似复杂的专业问题以一个能为非专业人员所接受和喜欢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使得这本书在保持了专业的研究水准的基础上,也具备了通俗性、趣味性,因此更具可读性。对于那些对海洋问题有兴趣、希望凭借一本书就能窥视海洋问题全貌的读者来说,《海洋战国策》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朱成虎 少将 2009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邵教授的这本书值得我们用心来感受。” ——百家讲坛总导演高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