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与孔子文学思想有关的基础文献资料越来越丰富,孔子的文学史意义也更为凸显,这不但使孔子文学思想研究出现新的契机,也使我们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发现一个较过去更为丰富、完整、系统,也更具文学史意义的孔子文学思想。
本书为“中青年学者文库”之一,通过对“文言”、“诗亡隐志”、“兴观群怨”、“春秋笔法”等语词进行考镜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学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说方式和诗学精神,在彰显儒家文学思想经典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力图重建中国丈论话语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通过对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传授,确立了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文、史、哲不分的思想启蒙时代,作为文化元典的“六经”同时也相当于后世的文学文本,孔子对“六经”的著述传授,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本书钩稽整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通过对“文言”、“诗亡隐志”、“兴观群怨”、“春秋笔法”等语词进行考镜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学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说方式和诗学精神,在彰显儒家文学思想经典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力图重建中国丈论话语的精神财富。
引 言 出土文献与孔子文学思想的再发现
第一章 周代礼乐文明与孔子文学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二章 “文言”与春秋时代文学思想的经典表达
第三章 以《孔子诗论》为中心看孔子对《诗》文本的阐释
第四章 “《诗》亡隐志”:孔子《诗》学理论的系统考察
第五章 “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
第六章 “春秋笔法”与孔子的历史书写
第七章 孔子哲学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