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著的《儒风》一书由五个中篇小说构成,它们是《回归》、《换届》、《课题》、《发票》、《评估》。它们既独立又相互关联,聚焦于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处境,塑造了高校中从事行政、教学、科研工作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的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风(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晓风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晓风著的《儒风》一书由五个中篇小说构成,它们是《回归》、《换届》、《课题》、《发票》、《评估》。它们既独立又相互关联,聚焦于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处境,塑造了高校中从事行政、教学、科研工作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的抉择。 内容推荐 《儒风》是作者晓风2014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弦歌》的姊妹篇,旨在踵事增华,在更广阔的视阈中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生活,揭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形态和精神诉求。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各异,遭遇迥别,却有着某种共性,那就是既在现实中陷入重围,又不失为理想的守望者。他们都默认了现实中的某些潜规则,有着向世俗化趋同的一面,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没有泯灭理想,丧失本真,依然对至善至美至纯的东西保存着程度不同的向往与追求,在从现实突围的过程中,他们最终都守住了底线。在他们身上,更多地蕴蓄着的是正能量,是薪火不灭的人文精神。作为今天的新儒林人物,他们都没有失去传统儒生应有的风骨。 目录 回归 换届 课题 发票 评估 后记 现实的突围与理想的守望 试读章节 在这个学术与政治频繁通婚的年代,学术成就的高低,当然不会与政治地位的升降完全构成正比,但在遴选大学校长时,学术成就却常常是一块重要砝码,在候选者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而优则仕”的古老定律在今天仍然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也许正因为在学术上占尽风光,王畅说话办事也就很有底气,很有魄力,远非薛鹏举当年可比。他的就职演说就多了一些薛鹏举所没有的“霸气”和“杀气”,让薛鹏举稍感不适和不悦。比如他说: “我的修养不及薛校长好,也没有薛校长那样宽宏大量,我的眼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对有可能阻碍学校发展的人和事,我绝不会心慈手软,放任自流!这里先打个招呼,届时莫谓言之不预也。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我的管理风格。,, 这之前,薛鹏举早已察觉到王畅于不经意间流溢出的骨子里的强势,但如此“凶相毕露”,在薛鹏举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原因嘛,大概是因为过去他总记着要韬光养晦,不太敢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现在既已如愿以偿地扶正,就不必再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所收敛了吧?大概在王畅看来,这时最重要的是“扬威立万”,虽然不能呈现张牙舞爪之态,但锋芒是一定要露一露的,否则,如何能形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威慑力?这点心思,以薛鹏举阅人之深度,又岂能看不出来?而且虽然从字面上看他略无一字针砭前任,但潜台词中却分明有影射前任宽容度有余而威慑力不足的意思。这就有点不够厚道了。 不过,一向厚道的薛鹏举并不想与他计较,尽管他的话很有些刺耳。薛鹏举觉得,王畅其实本无冒犯自己之意,只是一直渴望“上位”的他此刻急于“到位”,便想尽快打破前任多年营造的宽松氛围,结束长期在前任阴影下说话办事的生活状态,向到会的全体中层干部和教授代表显示自己的鲜明风格,为以后强力推进改革、树立强人形象张目。说得更明白些,他只不过想秀秀肌肉、亮亮刀锋而已。另外,现在组织部门不是欣赏“狮子型”的干部吗?时风所及,连那些“兔儿爷”也都想乔装打扮成狮子,何况王畅本来就是个喜欢龇牙咧嘴的主儿呢!作为新任校长的第一次公开亮相,非如此又怎能给与会者(包括中组部的局长)留下深刻印象? 从这一角度看,学者出身的王畅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急于求成,且不知“中庸”为何物,又是政治家的大忌,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来评判,这似乎又是政治上还不太成熟的表现了。以学术起家并立身的官员大概一时都难以摆脱这种矛盾状态吧?他们毕竟同时在两个竞技场上施展拳脚,因为精力不够专注,也就很难神乎其技,像职业政治家那样言谈举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瑕疵。 这样一想,薛鹏举对王畅话中的机锋也就不以为忤,稍微愣怔一下之后便释然了。他无比从容、无比坦然地向听众席望去。 与他的目光对接的眼睛中有一双非常特别——黑如点漆的眸子镶嵌在一片比羊脂玉还要纯净的乳白中,相互映衬,彼此生发,弥漾出夺人眼球的晶莹。岂止如此,晶莹中似乎还蕴蓄并缓缓释放出某种慧光,流盼之间,迅即生成一种令人心旌摇曳的电波。无须扩大视野,仅凭这双眼睛,薛鹏举就能断定此时与他对视的是艺术学院副院长李薇。 哟!这双以往在会场上常常聚焦于他的美目怎么有些游移不定了?甫一对焦,便像受惊的兔子一般躲闪开去,再也不见了往日的波光闪闪、脉脉含情。这是怎么了?但没容他多想,会议就结束了,接下来,他免不了要与主席台上的领导、嘉宾及旧日同僚一一握别,互道珍重,这类繁文缛节虽为他一向所不喜,但身在官场,只能随俗俯仰,好在马上就要淡出江湖了,以后就不必常受这种折磨了——一旦进入冗长的寒暄环节,他也就无暇琢磨那明眸善睐中所包孕的玄机了。 P6-8 后记 现实的突围与理想的守望 我不知该如何为本书定性:长篇小说抑或中篇小说集?五个篇章既可以各自独立成篇,人物与故事又互有交叉,它们在同一创作旨归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不同截面汇成当代大学校园的生活长卷。谓之中篇小说集固然允当,视为长篇小说亦无不可。 本书是我两年前出版的《弦歌》的姊妹篇,有幸入选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和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它旨在踵事增华,多视角、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生活,揭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形态和精神诉求。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各异,遭遇也很不一致,却有着某种共性,那就是既在现实中陷入重围,又不失为理想的守望者。无论是《发票》中的刘子仁,《课题》中的田本纯,《评估》中的杨亚男,还是《换届》中的季平章,《回归》中的薛鹏举,他们无一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感到困扰,甚至为此而心力交瘁。他们也都默认了现实中的某些潜规则,有着向世俗化趋同的一面,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没有泯灭理想,丧失本真,依然对至善至美至纯的东西保存着程度不同的向往与追求。他们也有私欲,也曾试图谋取私利,但在从现实突围的过程中,他们最终都守住了底线。在他们身上,更多地蕴蓄着的是正能量,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薪火不灭的人文精神。作为今天的新儒林人物,他们都没有失去传统儒生应有的风骨。这是我将本书定名为“儒风”的原因。 在小说领域,我只是个不求名分、不问结果的业余作者。我的本来身份是大学里的古典文学教授,同时还滥竽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目前,管理者的使命已将教授的责任挤压至一隅,而业余小说作者的角色则以隐形的方式出现,在校内很少为人所知。我对时间这块容易缩水的布料的裁剪方案是,白天全部用于履行管理者的使命,夜晚基本上为教授的责任所支配。可以被业余小说作者所利用的只有清晨——那该属于“边角料”了。 黎明的脚步叩响大地前,我已经开始有节奏地敲打键盘了。当晨曦在窗上涂抹出一缕暗淡的白色时,在我模糊的视线中,已经有千余个小蝌蚪在电脑屏幕上欢跳了。这时,我会站起身来,活动一下麻木的四肢,在没有星光的穹庐下做“仰望星空”状,然后继续伏案。当然,不是常年如此,只是在写作本书的两个月里每天如此。收入本书的五个篇章,除了《发票》外,其他都是在这两个月里写成的。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放松自己,最后却咬牙坚持到抵达既定目标后才放松下来。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在中途遭遇多种干扰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间断,也从未懈怠,回望来路,不免为自己所感动。原来我尚知自励,并且依然能执着于某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使我对自己信心大增。 说来惭愧,我对小说这种文艺形式不见得有多热爱。真的,作为专攻唐宋诗词的学者,我以前对小说创作与研究其实都相当疏离。我之所以一反初衷地涉足小说创作领域,与其说是因为不愿固守一隅,想小小地满足一下“开边拓土”的野心,不如说是因为内心积淀了太多的现实感受,只有凭借小说这一载体才能得到泄导和传播。诗歌那种对现实的折光式反映,虽然更为精粹,终究容量有限,很难纤毫毕现地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也很难对生活中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娓娓道来,并进而揭示包蕴于其间的警世和醒世意义。能承载这一功能与使命的唯有小说。所以,恕我直言,我对小说更多的只是“利用”,利用它的文本来演绎自己的感受,寄寓自己的理念。我不敢妄言自己同时也在探索小说艺术,如果说我偶尔不小心触碰到了可名之日“技巧”的东西,那只是试图把故事叙述得更加可读些。 在本书完稿的第二天,九十四岁的老母亲在看尽人间花开花落后含笑辞世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尽管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尿频、便秘等久治不愈的顽症对她的折磨日甚一日,而听力的彻底丧失更使渴望与人交流的她感到生趣无多。她理想中的自己还是那个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年轻裁缝,为众多用户所信赖。而现实中的她却已是风烛残年,再也积聚不起与病痛抗争的心智与体力,更兼旧交零落,知音无存,内心的那一份寂寞总是挥之不去。理想与现实在她这儿同样有着巨大的落差。从这一意义上说,她实际上是以撒手人寰的方式完成了对现实的突围和理想的守望。对本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只读过小学的她也许会感到陌生,但她完全可能与田本纯、季平章、杨亚男们达成精神上的共鸣,因为他们都渴望在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处自由行走,而事实上,交汇处却狭窄得令他们举步维艰。 我想,如今远在天国的母亲一定乐见不肖子把本书作为祭奠她的唯一供品,愿她的在天之灵永享安康! 2015年7月19日于晓风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