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州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新彬//李枚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相信这样的故事能够让人和人之间更加温暖。当然,我们还希望这些故事应该和郑州有关,因为本书是一份伴随着这个城市的作品集,她记录着一代代郑州人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变化。

内容推荐

我们为什么总是转过脸去,张望走过的来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一历史和家同,有我们的灵魂和血性。我总感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煎熬之后,这座城市很可能会在难以知晓的个什么时间,突然地爆发出惊人人的后劲来。这是郑州的故事,它会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通过编印成书流传下去。在今天,在创新与浮躁的城市生活中,它将是红尘历史中的一首流行歌曲。

目录

序一 郑州的城市心态

序二 生活的精神给予

序三 没有记忆,就没有家园

走马上任当市长

我给郑州人民打工

非常时期的非常工作

郑州,我可爱的故乡

百年郑州大移民

千年沙城舞绿城

住房进行曲

遥远的雷声

一瓶饮料一生爱

毛主席看常香玉演《破洪州》

郑州“老百货”的流金岁月

2007年的最后一天

那时的郑州,曾经的回忆

周王陵下的平民意识

知青岁月,难忘是因为“特别

咳嗽、萝卜、爱情

团戏

奔赴一个城市

一夕是千年

保镖之死

响堂刘二

幸福之花开遍郑州

一场令我落泪的婚礼

六十年代我的爱情

我的父亲母亲

姥姥

四百郑州子弟兵

——记郑州解放后第一所军校

刘邓大军在我家

——纪念郑州解放60周年

我所亲历的郑州解放时刻

民俗圣地老坟岗

童年记忆老坟岗

拉车闯市场

桂花树的故事

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

郑州唱醉难

济世活人药铺王

天花传奇

赶脚王二丢妻记

军帽

童趣

我给吴玲老师做舞伴

我的知青故事

我的大学梦

两条路的往事

岁月悠悠黄河路

儿戏

行政区的童年时光

城墙根的童年

童年时,那段难忘的乡村经历

古村新貌,回忆童年黄岗寺

忆“二七”大罢工郑州旧址

郑州之宝

郑州的骑车人与修车人

郑州的地方志

冯玉祥的郑州情结

我的初恋在花园路集贸市场

爱心大姐,你们现在还好吗?

让人难忘的二库大院

燕庄的味道

白庙村的那个冬夜,与爱情无关

父亲的火车

梦里花落

铁观音

我在中原找到了审美的制高点

结束,或者开始(代后记)

试读章节

郑州这个地方,风沙大,解放前有家报纸就叫《风沙晚报》。街道上没树,觉得很荒凉,没生气。刮风大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刮得人都睁不开眼。共产党接管了这座城市,那就应当给老百姓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时提出个口号,叫种树治沙。1951年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号召全民种树,人均两棵,保种保活。副市长史隆甫专抓此项工作,开展了一次治沙造林活动,时间长达3年。后来,又从洛阳调来一位副市长王均智也负责这项工作。

但是要种什么树,心里没底,手里又没钱,只能选些便宜的树,比如刺槐、柳树、杨树。就是这样的树,也没钱买,只好用粮食贷。先在德化街、二七路、太康路等街道上栽种。树便宜,好活,可是树形、材质不好,我就让副市长史隆甫琢磨一下,究竟应该种什么树。史隆甫原来是在法国学建筑的,有一次他在郑州市园艺场一带发现了几棵高大的法桐,突然就来劲了,他先去找了王均智商量,然后俩人一起兴奋地找我汇报。

我们大伙一讨论,觉得法桐树形好,生长快,树荫也大,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而且秋天落叶也快,十来天工夫就落完了,便于清扫。于是,就拍板,在郑州种法桐树。

史隆甫是留法的,法桐树,是从上海旧法租界引进的,机关里有人写史隆甫是“法奴”,史隆甫听后情绪低落,不想再抓种树了,他找到我倒苦水。我说:留法是法奴,那留日呢、留美呢、留苏呢,那不是成了日奴、美奴、苏奴吗?你不是奴,你是共产党的副市长,抓种树是干革命,别听人瞎哄哄,老史,史市长,我支持你,我给你撑腰。史隆甫放下思想包袱,往返于郑州、上海之间,引进数百万株法桐树苗,种植在金水路、西郊工业区。那时候,西郊是一片丘陵、沙地、深沟。一边平地,一边种树、修路。这期间;我们又提出一个口号:“工厂、学校、机关建到哪里,树也要种到哪里。”那时候,种树不讲报酬,每星期六都是义务劳动日,劳动的内容就是种树。参加义务劳动的有工人、学生,也有机关干部。每个人干劲都很大,挖坑、填土、浇水,每一道工序都绝不应付,栽的树基本都能成活。 

重点治沙也是在1951年春天开始的。治沙,先消灭城东南、东北方向的沙源。蒋介石扒开花园口之后,遗留了5000多公顷沙荒、4000多个流动沙丘,冲击出的水潭就使66.67多公顷良田变成黄沙地。当时的柳林村、沙门是郑州的风沙之源。3年的工夫,机关、学校、市民都是义务劳动,治理了这片茫茫的沙域之地。

P2-3

序言

在郑州生活了近40年,不时有探究这座城市的心态的念想。此次有幸为晚报结集出版的《郑州故事》作序,似有了尝试的机会。但虽名为序,究为一家之言,不敢掩己之丑,不敢掠人之美,不妥与错谬之处,甚望方家指正。

在我看来,郑州在整体上和一般情况下可以被看做波澜难惊的城市,似乎有着平静得令人有些无奈的城市心态。说起自己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往往会觉得,既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也没有什么好自卑的,既没有做出头之鸟的冲动,也不会甘为人后做队伍的垫底。但我总感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煎熬之后,这座城市很可能会在难以知晓的一个什么时间,突然地爆发出惊人的后劲来。

笔者曾在离郑州很近的另一个省会城市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代,这是除了郑州之外我最熟悉的城市了,可以说是第二故乡。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个狂躁的城市。最为典型的例证,当数那句著名的“市骂”了,十分不雅,其不雅的程度绝对超得过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艳照门”照片,不可形诸文字。奇怪的是,这句“市骂”,并不局限在真正的咒骂之中使用,人们表达愤怒、失望、责备、不满甚至激动、喜悦、高兴、亲切等种种场合,都可以用上它。

后记

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叫做《郑州故事》的周刊。开始我们只是希望在新闻纸上为大家讲故事,讲能够让读者有所感触的故事,温暖、惊讶,或者头皮发麻。比如这个我在出租车上听到的故事——

一个残疾女孩子被邀请到电台做嘉宾,出门后她怎么也打不到车,因为拉她这样一个客人太麻烦了,所以司机一看到她的轮椅就离开了。后来这个女孩找了朋友来接她才赶到了电台。节目从始到终她都在不停地抱怨,这么多没有爱心的人,让她非常伤心。做完节目已是深夜,从电台出来的时候,她突然看见电台门口的大街上停满了红色的出租车,这都是刚才听了她节目的司机,他们赶到这里等着接她回家……

我们相信这样的故事能够让人和人之间更加温暖。当然,我们还希望这些故事应该和郑州有关,因为《郑州晚报》是一份伴随着这个城市长大的媒体,她记录着一代代郑州人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变化。

包括像我这样的人。

我是1996年来郑州上大学的,当时金水河就是一条臭水沟,靠近郑州大学的一段周末是跳蚤市场。1998年我去河对面的耿河村租房子住,晚上老鼠打群架吵得睡不着觉。那段时间昏天黑地地在屋子里摆弄电脑,对外界的变化比较迟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