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西洋潜艇战--希特勒的狼群
分类
作者 (英)戴维·乔丹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部潜艇战领域内的权威著作,本书以翔实有力的史实回顾了60多年前发生在大西洋上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激战——大西洋海战,以独特的视角透视邓尼茨本人的真实面目及其“狼群”战术的真正内涵,以科学的思维揭示了纳粹德国及其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在思索往事的同时,启迪着未来。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旷日费时的战役——大西洋海战,双方投入全部的海上力量,历时超过五年之久,成为战争史上持续时间长、程度极为复杂的一场海战。邓尼茨将“狼群”战术付诸实施,接受严酷的实战检验。在大西洋上“狼群”肆虐,德国U型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此情况下盟国海上生命线一度几近窒息……

目录

序幕 “大西洋海底的死神” 邓尼茨和“狼群”战术

1 恍若隔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U型潜艇

2 烽烟再起 1939年9月—1940年5月

3 美好时光 1940年6月—1941年3月

4 信心危机 1941年4—12月

5 挥戈美国 1942年1—7月

6 走向末路 1942年8月—1943年5月

7 回天无力 1943年6月—1945年5月

试读章节

作为一种主要的海上武器系统,潜艇的发展壮大并非得益于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而是源于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的一时之举,此人就是加夫里洛·普林奇普。1914年6月28日,这位年轻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用手中的勃朗宁1900型手枪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整个欧洲随即陷入熊熊战火之中,并逐渐蔓延至整个世界,前后历时4年之久。事实上,普林奇普的刺杀行为并非引发战争的真正原因,而是起到一种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由来已久且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为其动员军队投入战争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正当”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正式爆发。

在历史学家看来,除了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毫无意义。更为严重的是,这场战争还产生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遗症,形成了一个动荡不安、充满仇恨的战后欧洲,促成20世纪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为下一场世界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更加沉重的浩劫和灾难。但在评价这两场战争的功过是非时,史学界对于后者明显偏爱有加,史学家们通常认为这场战争清除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粹主义,至少对于同盟国方面是如此。但是,就两次世界大战的复杂程度而言,上述观点无疑是隔靴搔痒、轻描淡写。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在作战模式上存在重大差异,但仍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一个最明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德国u型潜艇均被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武器系统加以使用,均对其政治和军事对手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引起其对手尤其是世界海运大国——英国的极大焦虑,担心这种武器系统有可能切断对自己生死攸关的海上交通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潜艇战,对于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海军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不了解1914—1918年的德国u型潜艇战术,就无法真正理解德国和盟国在1939—1945年采取的海战战术。尽管两次世界大战均以德国的最终失败而告终,但U型潜艇战术极大地牵动了交战双方的敏感神经,为后世的军事家们留下了研究不尽的丰富宝藏。

1914年的德国面临着痛苦的抉择。经过战前20多年的演变,在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根据这种结盟体系,一旦战争爆发,德国将不得不面对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巨大风险,这是德国人极不情愿看到的,因此他们制订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正如约翰·伯恩评价的那样,这是自“特洛伊木马”以来最为著名的作战方案。尽管该计划的制订者、德军总参谋长冯·施里芬陆军元帅(1833—1913)未能活到计划付诸实施的那一天,但他根据自己的预测,在1905年为战争的每一阶段制定了非常具体的进度表。

“施里芬计划”异常大胆,属于一项速决战计划,极富冒险精神。为了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德国将首先对法国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几个星期内迫使法国退出战争,而后再集中力量对付俄国,力争在3~4个月内结束整个战争。其要点是,德国将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作战,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军队。西线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少数兵力仅仅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强大的右翼兵力将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突人法国北部,而后南下绕过巴黎西部和南部,逼迫法军主力至巴黎以东一带予以歼灭。在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德军将全力转入东线击败俄国。后任总参谋长小毛奇对该计划作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线左翼和东线用以对付俄国的兵力,这样便削弱了西线,特别是西线右翼的兵力。事实上, “施里芬计划”完全低估了俄军的动员能力和法军的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英国远征军将很快投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在德国人看来,作为三国协约中第三个成员国的英国,只要全面卷入战争,在其大陆盟友法国和俄国陆续战败的情况下,肯定无力继续进行战争。同时,在法国人眼里,英国与欧洲国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外交史,截至1914年,除德国外,英国几乎与所有欧洲国家都曾并肩战斗或兵戎相见过,它们因此担心“背信弃义的不列颠人”将不会履行盟约,参加到与德国的大规模战争之中。对于英国而言,既不愿意看到德国在欧洲的全面胜利,不愿意看到德国在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日益崛起和强大,又不愿意同对方真正开战。德国方面虽然预料英国人不会卷入战争,但“施里芬计划”仍然假设了这种可能性,为此制定出相应的“B方案”,要求德军在战争爆发后迅速穿越比利时和卢森堡国境,突入法国境内,快速压制并击败法军,以防范英国人参战。

1914年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遭到比利时军民的顽强抵抗,5日受阻于列日炮台,到20日才前进到法比边境。德军的进攻计划刚一开始便受到重挫,付出了4万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从8月20日开始,近百万德军兵分五路挺进法国北部,法军被迫向后败退。9月3日,德军占领兰斯,前锋距巴黎仅有15英里。

早在1839年,英国就曾承诺保护比利时的中立国地位,宣称任何危害比利时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成为英国进行战争的依据。在德军入侵比利时后,英国政府内部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辩论,于8月4日当天对德宣战。就这样,英德两个欧洲强国及其盟友之间长达十多年的紧张关系,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面战争。在对德宣战后,英国的作战模式随之发生重大改变,这个世界头号海上强国被迫派出大批地面部队组成远征军奔赴法国,进行自1815年滑铁卢战役以来一直竭力避免的作战模式——陆地作战。P8-11

序言

20世纪的战争舞台,见证了许多新型武器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它们在接连发生的两场全球性冲突中展开激烈的对抗和厮杀,其中就包括神出鬼没于大洋深处的幽灵——潜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压力和严密封锁下,处于劣势的德国公海舰队水面舰艇部队在大部分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反倒是一直不为人所重视的U型潜艇频频出击,承担起对敌攻击的大部分任务,先后通过有限制进攻作战乃至“无限制潜艇战”,重创对方海上交通线,几乎切断了大英帝国的海上经济命脉……对于发生在上个世纪初叶的这段历史,本书开篇专门以“恍若隔世”一章进行回顾,使我们重新触摸在历史长河深处隐隐跳动的战争脉搏,感受极为真切。

经过4年多的殊死搏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919—1922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通过《凡尔赛条约》、《华盛顿条约》等一系列惩罚性条约,对战后世界重新进行了瓜分。由于与会国居心不良、各怀鬼胎,这些原本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确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却为下一场世界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对于列强之间这种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恩恩怨怨,本书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客观评价。

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言犹在耳,然而仅仅20年后烽烟再起,又一场恶战卷土重来。在更加激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盟国就破坏与保卫海上交通线,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役——大西洋海战。严格的讲,这场海战并非一场独立的海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更有人称之为“海上阵地战”,由无数次的战役和战斗组成。在这场战争中,英德双方投入了全部的海上力量,整个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参与其中,前后历时5年零8个月,成为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复杂的一场海战。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德国U型潜艇一举成名,潜艇战“教父”——具有狼一般残忍性格的邓尼茨将苦心经营20余年的“狼群”战术付诸实施,接受最严酷的实战检验。一时间,大西洋上“狼群”肆虐,被称作“海狼”的U型潜艇活动猖獗,关乎大英帝国生死存亡的大西洋航线几乎被切断,无论其战争潜力还是战斗意志均已濒临崩溃的边缘!战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心有余悸地写道:“战争中最使我心惊胆战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就这样,在血雨腥风、波谲云诡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U型潜艇再一次占据了主导地位。从1939年战争爆发到法国沦陷,一直到1941年3月,德国U型潜艇在冈瑟·普里恩、奥托·克雷奇默尔等王牌艇长的出色指挥下,积极贯彻邓尼茨的“狼群”作战思想,对英国商船和运输队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袭击,并取得累累战果,进入所谓的第一阶段的“美好时光”。与此相反,盟国海上生命线在此重扼之下几近窒息,从英国军方、政界到民间,到处弥漫着悲观失望、听天由命的情绪,气氛极度压抑。对此,本书以冷静理智、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进行了回顾。

值此危难时刻,几近绝望的丘吉尔发出的呼救声,得到了大洋彼岸的罗斯福的积极回应。根据《租借法案》,大批美国海军老式驱逐舰横渡大西洋,源源不断抵达英伦三岛,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进行反潜护航作战,整个战局顿时大为改观。对于交战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瞬息万变、此消彼长的战场形势,本书从战略、战术等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此外,对于U型潜艇是否对盟国的战争潜力构成了致命威胁;在许多骁勇善战的王牌指挥官的率领下,U型潜艇在大西洋海战中究竟处于优势还是劣势……诸如此类的问题,本书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一一作了回答。

本书不仅讲述了在战场上进行的刀光剑影的作战行动,还对交战各国内部不同军兵种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激烈竞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进入大西洋深处所面临的指挥与控制方面的种种困难。同时,还详细介绍了盟国各种反潜技战术的发展以及U型潜艇所采取的反制措施。本书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战地照片,几乎涵盖了德国潜艇战和盟军反击战的方方面面。除了执行“狼群”作战所必需的各级U型潜艇之外,还向广大读者展示了盟国与之相关的反潜飞机、猎潜舰艇等武器装备的工艺图和技术参数,它们为绞杀“狼群”、赢得大西洋海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综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均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其潜艇战的成就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对潜艇威力的认识最深刻,对潜艇战理论的研究最透彻,尤其以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最为著名。

在探讨“狼群”战术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其制定者邓尼茨的生平简历:

卡尔·冯·邓尼茨(1891—1980),纳粹德国海军元帅,“无限制潜艇战”的积极推行者和组织指挥者。1910年加入德意志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任UC-25号布雷潜艇艇长,1918年9月任UB-68号潜艇艇长,该艇在亚得里亚海攻击一支英国护航运输队时失去控制沉没,邓尼茨被英国皇家海军救起后沦为战俘。1919年,从英国战俘营获释后,返回德国重操旧业。1920—1934年,历任德意志共和国海军鱼雷艇艇长和支队长、德国海军北海站首席参谋、巡洋舰舰长等职务。在希特勒上台后受到重用,奉命组建纳粹德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官,负责指挥U型潜艇实施袭击战、吨位战和破交战。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国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根据希特勒的遗嘱出任德国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9月,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56年刑满释放,后著书立说度过余生。

在世界海战史上,邓尼茨是一位杰出的当之无愧的潜艇战专家,他一手缔造和训练的纳粹德国潜艇部队,以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虽然在大西洋海战中折戟沉沙,但其别具一格的“狼群”战术却为人们开启了潜艇战的新思维,成为后世众多军事家潜心研究的一笔重要遗产,其主要特点在于:

1.确立潜艇的战略武器地位。邓尼茨认为潜艇是海上进攻战的第一流武器,同时也是弱小海军对付强大海军、扭转不利局面的最有效手段,特别适用于德国对英国作战。为此,必须确立潜艇的战略武器地位,树立广大官兵对于潜艇战的坚定信心。

2.夜间近距离水面攻击。首先,近战是德国潜艇战斗群攻击盟国护航运输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邓尼茨提高潜艇作战效果的重要手段。邓尼茨认为,潜艇要想对商船准确实施鱼雷攻击,必须抵近目标至600米的最佳攻击距离,接近到船队声呐探测距离之内,甚至在船队中间实施攻击。其次,夜战和水面攻击是邓尼茨对潜艇战术的重要发展,它既是一种新的潜艇攻击战术,也是潜艇训练中的重要原则,一反潜艇水下攻击的传统战法,有效利用舰载声呐对水面舰艇的搜索盲区和盟国船只缺乏舰载雷达的致命弱点,充分发挥潜艇机动能力强、攻击威力大的优势,重创盟国船队和护航运输队。

3.多艇协同实施“狼群”作战。协同作战是邓尼茨“狼群”战术中最精彩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潜艇之间的协同;二是潜艇与其他作战手段之间的协同。首先,邓尼茨将以往单艇攻击战术发展成为潜艇群协同攻击战术,集中兵力实施“狼群”作战。当某艘潜艇发现某一集群目标后紧紧尾随,同时向潜艇指挥部报告情况,通过战术协同和引导,召集其他潜艇组成“狼群”实施进攻。其次,邓尼茨认为潜艇必须和其他作战手段结合起来,飞机是潜艇的最佳合作伙伴,能够在浩瀚无际的海面上进行侦察和搜索,为潜艇提供攻击目标,提高攻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虽然邓尼茨的这种主张由于缺乏海军航空兵而化为泡影,但他还是为潜艇协同作战指示了一条出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军事界重新研究了“狼群”战术,认为从纯军事角度而言,它仍然是未来潜艇“以小吃大,以弱克强”的一种有效战术。此外,现代海战理论仍然把潜艇视为对付航空母舰、两栖舰船等海上巨无霸的“撒手锏”,现代潜艇作战的一些先进理论,如深海封锁、协同作战、机动攻击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狼群”战术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作为一部潜艇战领域内的权威著作,本书以翔实有力的史实回顾了60多年前发生在大西洋上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激战——大西洋海战,以独特的视角透视邓尼茨本人的真实面目及其“狼群”战术的真正内涵,以科学的思维揭示了纳粹德国及其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在思索往事的同时,启迪着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