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很多西方法律的经典故事。法律是关于逻辑和雄辩的,更是关于正义的。
可有些正义的逻辑却常常让你大跌眼镜、出人意料。
本书的故事就属于此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可思议的判决/酷科学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侯歌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很多西方法律的经典故事。法律是关于逻辑和雄辩的,更是关于正义的。 可有些正义的逻辑却常常让你大跌眼镜、出人意料。 本书的故事就属于此类。 内容推荐 谁都不想惹上官司或被投入监狱,当然,你最好也不要想着把别人送上法庭。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世界各国有趣的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些通用的规则。在原始部落中,未经猎人的同意,谁也不会拿走受伤的猎物。过了数千年,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你不能随便拿别人的钱包,否则,那就是偷窃了。 简单的规则显然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里,法律可能会稀奇古怪,但结果总要让人心服口服才行,这就是法官和律师的本领了。在法庭这个神圣的地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让我们透过这个地方,观察一下世间百态吧。 目录 你有权保持沉默 比自由更可贵的东西 夏威夷的椰树为何不结果? 黑白战争 皇帝打官司还会输? 千万别惹法官们 国旗保护侮辱它的人? 死刑可以取消吗? 名人的日子不好过 第一个吃香蕉的人 你来做法官 参考资料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沉默权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早在17世纪,沉默权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出名的是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一件事。那时,英国国王是查理一世,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砍头的国王,在历史课本中都会提到这个人物。 当然,客观地来说,查理一世并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昏君。他相信君权神授,只是把王权看得太重了一些,但个人生活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惜生不逢时,遇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来查理一世最后还有机会活命,他失败以后,很多大贵族并不想要他的命,但克伦威尔及其狂热的支持者却不放过他。据说,查理一世临死时仍旧保持了作为国王的尊严。 直到今天,很多英国人认为查理一世之死是一个悲剧。如何评价查理一世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不过,沉默权倒是和查理一世的政治理念有点关系。英国长久的传统观念认为,法在王上,国王也要守规矩。但查理一世不理这套,他要让英国相信,王在法上,对敢于污蔑王权的言论,他是决不放过的。 1639年,书商约翰·李尔本贩运书籍时,遇到了政府搜查,不巧的是,其中几部书有“煽动性的文字”,其实就是对查理一世的统治表示不满的一些言论。不幸的李尔本被抓了起来,戴上了“贩运禁书”和“煽动反政府邪说”的罪名,被押往伦敦,接受审判。 在英国的古老传统中,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去做的事,都算是合法的。李尔本非常清楚,英国的习惯法里并没有关于什么是“禁书”这一条,所以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既然没有罪,当然就不必认罪。对英国人来说,除了对上帝的自愿忏悔之外,任何人都不必向其他人低头认罪,或被强迫证明自己有罪。有了这种底气,面对威风凛凛的皇家大法官,李尔本虽然只是一介平民,却也是毫无惧色,他坚决不回答任何问题,也不承认自己有罪。官司就这样僵持着,法官无计可施,恼羞成怒,放下案子不管,先给李尔本戴了个“藐视法庭”的罪名,决定对他施以鞭刑,给这个家伙一点颜色瞧瞧。 李尔本被拖到伦敦塔下的广场上,鞭子一下下地打在李尔本的身上,惨叫声响彻整个广场。遍体鳞伤的李尔本并没有屈服,他一边惨叫,一边痛斥法庭的不公。围观的市民则看得目瞪口呆。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民众们变得越来越愤怒了。难道国王的法庭就能随心所欲吗?人的尊严去哪里了?没有犯罪为什么还要受到惩罚?大批民众包围了行刑的官吏,抗议这种暴行。 P6-7 序言 在传统思想中,科普书的典型特点就是一本正经地介绍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会加些调料,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给那些科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而已。当然,这样的科普书也仍有其价值,不过,似乎近年来读者已经不是很多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流行起一类有时也打着“科普”旗号,但实际上主要是在讲一些神秘离奇内容的书,像地球人来自金星或火星,麦田怪圈的传奇,外星人与金字塔或UFO等等,而且,这些书在书店中还经常被放在“科普”专架上。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会将这类书归人“伪科学”之列,但显然这类书的销量却很不错。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似乎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阅读起来相对轻松。 近年来还有一些更带有文化性,带有一些新的人文研究前沿观念的“科普书”,可惜的是,它们大多偏高深了些,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与一般读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套丛书显然成了一种新的科普类型。初看上去,它们与近来出现的非常重视可读性与时尚感的科学松鼠会的新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有些相似,但细读起来,会发现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是多人的文集,而是个体在以一种开放的形式,以一种贴近生活的“人话”(相对许多不说日常语言的科普作品,这里的“人话”一词显然是褒义的),在许多直接或间接涉及科学的话题中和读者闲聊。不过,这种闲聊,却在带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不了被看做是“伪科学科普”的不科学。 这几本书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史、传播学、法学、前沿理论、心理学等主题,但在讲述相关的故事时,却又不受学科的约束,只要是有关联性的内容,都放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此外,其中的很多故事和理论都没有定论,有的甚至会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存其中,让读者去思考判断;也让读者意识到,即使是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也经常是复杂而无定论的。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有趣的闲聊中,又渗透着某种人文的观念,使得书中的叙述更加打破常规而不只拘泥于传统科普作品的话题。阅读过后,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读者,还是对于成人读者,至少有这样几个效果: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不一定是知识);二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有助于培养一种开放的、怀疑的,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优点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侯歌曾在清华大学随我读科学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他是一个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在这几本书中,他也有意识地将科学传播的前沿理论付诸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它们完全可以作为科普图书的发展中一种更接近读者的新类型。 刘兵 2009年5月6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