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生活和重要历史事件中的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有趣故事和未解之谜太多了,但这方面的图书和知识太少了!
这本书也许能稍稍弥补这个缺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玩的读心术/酷科学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侯歌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于日常生活和重要历史事件中的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有趣故事和未解之谜太多了,但这方面的图书和知识太少了! 这本书也许能稍稍弥补这个缺憾。 内容推荐 晚上你做过梦吗?如果有人说,可以通过你的梦,发现你内心深处的秘密,你相信吗?如果你生活在美国,肯定会做智商测试题,你可能因此会被认为是天才或白痴,这好像比高考的结果还要让人不安。那么,智商的高低会影响你以后的成就吗?我们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果真如此吗?是不是也有看花眼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每天都会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吃一顿好饭,或去打一场球,但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心理学家们的工作就是发现你行动背后的原因。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你能更轻松地应付别人和生活,每天的烦恼和郁闷也会减少。经过科学的心理训练,你甚至能成为像福尔摩斯一样的大侦探,从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当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你会发现,人的心理比我们所知的任何事情都要难以琢磨。到今天为止,我们对自己知之甚少。哪怕你能了解一点点心理学的知识,生活都会与众不同。好好往下读吧,内容比题目更有趣,当然,如果你对心理学有兴趣的话,这本书也仅仅是个开始。 目录 人的第六感存在吗? 别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1、2、3……开始催眠 梦中杀人案 狗流口水与海豚救人 机器人会比人聪明吗? “弱智”与天才有差别吗? “鲁滨孙”的日子好过吗? 精神病是一种病吗? 附录:智力测验题 参考资料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1940年8月的一个深夜,伦敦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忽然,安静的街区不时传来狗叫和猫叫声,人们以为有盗贼,不少人被惊醒了。60多岁的罗斯老人睁开眼睛,朝窗外看了看,什么也没有。但隔壁房间的小猫“爱莎”仍叫个不停,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优雅从容。罗斯被吵得不行,打开了隔壁的房门,“爱莎”忽然扑上来,咬着罗斯老人的睡衣,拼命往门外拉扯。罗斯用脚踢都赶不走。罗斯老人被发疯的猫折磨得没有办法,只得跟着它走出去。 两个小时后,正当罗斯老人穿着睡衣坐在家门外的长椅上赏月时,一阵阵飞机轰鸣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整个伦敦响起了防空警报,罗斯老人眼看着一颗炮弹落在自家的公寓后面,几个小时前睡过的卧室变成了一片废墟!希特勒蓄谋已久的伦敦大轰炸竟然在这一天开始了。 像我们讲到的其他有趣的故事一样,我们现在不再关注伦敦轰炸的事情了,而是研究一下伦敦的动物们。据当时的记载,在轰炸开始前几个小时,伦敦的动物们好像都有心灵感应一样,提前知道了德国飞机轰炸的消息,集体对人类发出善意警报,出现了很多类似“爱莎”救主的事件。可惜,绝大多数人在尝到炸弹的滋味之后,才明白了动物们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动物们会有这种神奇的本领呢?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动物们的这种特异功能完全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得到解释,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很多动物在优胜劣汰中获得这种感觉,这和尖利的牙齿、灵敏的眼睛一样,完全是生存的需要。 而我们人类,同样也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这种技能,具有预感的能力,但出于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原因,后来慢慢退化了。如果他的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确实有“第六感”。真的有这种好事吗?我们还是来看看自己的感觉器官,再来下定论吧。 P2-3 序言 在传统思想中,科普书的典型特点就是一本正经地介绍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会加些调料,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给那些科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而已。当然,这样的科普书也仍有其价值,不过,似乎近年来读者已经不是很多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流行起一类有时也打着“科普”旗号,但实际上主要是在讲一些神秘离奇内容的书,像地球人来自金星或火星,麦田怪圈的传奇,外星人与金字塔或UFO等等,而且,这些书在书店中还经常被放在“科普”专架上。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会将这类书归人“伪科学”之列,但显然这类书的销量却很不错。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似乎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阅读起来相对轻松。 近年来还有一些更带有文化性,带有一些新的人文研究前沿观念的“科普书”,可惜的是,它们大多偏高深了些,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与一般读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套丛书显然成了一种新的科普类型。初看上去,它们与近来出现的非常重视可读性与时尚感的科学松鼠会的新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有些相似,但细读起来,会发现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是多人的文集,而是个体在以一种开放的形式,以一种贴近生活的“人话”(相对许多不说日常语言的科普作品,这里的“人话”一词显然是褒义的),在许多直接或间接涉及科学的话题中和读者闲聊。不过,这种闲聊,却在带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不了被看做是“伪科学科普”的不科学。 这几本书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史、传播学、法学、前沿理论、心理学等主题,但在讲述相关的故事时,却又不受学科的约束,只要是有关联性的内容,都放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此外,其中的很多故事和理论都没有定论,有的甚至会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存其中,让读者去思考判断;也让读者意识到,即使是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也经常是复杂而无定论的。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有趣的闲聊中,又渗透着某种人文的观念,使得书中的叙述更加打破常规而不只拘泥于传统科普作品的话题。阅读过后,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读者,还是对于成人读者,至少有这样几个效果: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不一定是知识);二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有助于培养一种开放的、怀疑的,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优点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侯歌曾在清华大学随我读科学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他是一个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在这几本书中,他也有意识地将科学传播的前沿理论付诸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它们完全可以作为科普图书的发展中一种更接近读者的新类型。 刘兵 2009年5月6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