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良,曾长期在交通运输部长航局担任基层领导。后任《中国水运》杂志总编辑、《中国水运报》总编辑。他有着很深的长江情结,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其诗歌、散文、通讯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中国海员》、《海员文艺》、《长江日报》、《长江航运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并参与编写《镇江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本书收录的就是160多篇这类题材的诗歌、随笔、游记、通讯等体裁的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悠悠未了长江情 |
分类 | |
作者 | 林维良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维良,曾长期在交通运输部长航局担任基层领导。后任《中国水运》杂志总编辑、《中国水运报》总编辑。他有着很深的长江情结,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其诗歌、散文、通讯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中国海员》、《海员文艺》、《长江日报》、《长江航运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并参与编写《镇江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本书收录的就是160多篇这类题材的诗歌、随笔、游记、通讯等体裁的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维良同志近40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上的诗歌、随笔、游记、通讯等160余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文字是他用激情去介入、用灵魂去讴歌、用心血去浇灌的长航文学艺术之花。从他的作品中,不难体味到作者那种对长江的强烈的挚爱之情,也不难感受到作者品味人生时带有的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 目录 通 讯 从“鸣炮吹号”到“标明灯亮” 打造长江下游航道特色品牌 航道一日 心中只有同志们——记南京航道区党委书记马骥同志下基层二三事 一个海员女儿的情怀 老周的故事 心系“老虎口” 日出江花红胜火 打造水上安全通道,促进镇江经济腾飞 水上勇士降“猛虎” 携手共筑水运绿色通道 有承诺,更要践诺 “老虎口”上的海事人 巨轮绷断缆绳之后 引航大沙文明航段 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奋起 川江号子 夜航三峡 长江古船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记“航霞”轮党支部先进事迹 老站长的“心意”结硕果 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 诗 歌 追求 天幕上的星 情牵长江 战友情 致战友——原南通军分区宣传队小聚镇江纪实 “八一”抒怀 故乡的雨丝 当我说我是航标员 春之声 长江拾零 航标员的歌 抗登陆演习奇观 放心吧,祖国 游 记 丽江印象 大理之旅 宝塔山公园品樱 夜宿四明山 水乡乌镇 琴台情思 雁荡流泉 磨山赏梅 夜乐吉庆街 寻找香格里拉 小三峡情结 江滩夕阳 登浔阳楼 水乡天籁——写在水乡浙江温岭 退思园随想 梦里故乡河 金沙银浪百步沙 春游鹅岭 牵挂那山 导游P郭 青城天下幽 峨眉金顶两奇观 泰国芭堤雅 泰国纪游 内乡古县衙 船橹声声摇江南 黄山观云 三亚鹿回头 四季景色品个园 泛舟大宁河 风月秦淮 橘子洲头缅先贤 果然之旅 桂林七星岩 中俄民贸市场一瞥 黑河纪游 清凉台观日出 社戏·乌篷船·茴香豆 栖霞寻红叶 南京品秋 品味岳阳楼 雁荡轿夫 镇江自古帝王州 随 笔 啊,朋友 感恩之心 腊月情思 《陋室铭》仿作杂谈 走近王石 情牵镇江的赛珍珠 春色赋 感恩幸福 女人味 朋友,携份好心情上路 让他三尺又何妨 让我们去感激吧 让心灵回归 让心态永远平和 岁月随想 缓缓行走一生 幸福是什么 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竹林遐想 读书环境·心境·禅境 追求简单 人生境界 选择 心态 一条没有鳔的鱼 五月的思念 至乐莫如读书 自信 走出“心狱” 今夜听雨 小议“糊涂” 苦与乐 让我们的心柔软起来 感悟机遇 生命的长度 珍惜拥有 欲望·希望 阅读·寻找 振自惰气 写给妻 当妻成为老伴儿时——写给妻之二 婚姻,爱情的坟墓? 中秋赏“月联” 准备失败 生活的答案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让自己的日子充满阳光 山的感悟 海与船 生活是什么 赏荷 阅读山水 庭院木瓜 扬起生命的风帆 乇洛宾的歌与情 岁月是什么 长江,永远奔流 活着给谁看 骨气·良知·坦诚 读书人与书房 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打折 黄昏雨声 品舂 江畔随想 快乐人生 庭院看花 要读书·读好书 咏竹 还是读书好 婚姻是什么 心灵的旅行 回家 品味“渐渐” 哦,大山 依存 拥有真诚 带着梦想上路 妻要靠“哄” 欢呼跨越 抱朴守真好 美的絮语 五十岁的男人 妻贤夫懒 买书·藏书·读书 趋利不能忘义 传染健忘 春日里,我把祝福送给你 哦,春天 附 录 九寨归来不看水 我爱天气预报 书·先生·儿子 第一次上舞厅 试读章节 航道一日 1995年8月12日,骄阳似火,长江镇江航道处码头上来了十几位尊贵的客人,这是《镇江日报》社组织的“集体进点”活动,我有幸作为陪同参与采访活动。8月22日,《镇江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对此次活动予以报道。 “老记”们的风采 “江潮摆尾迎贵客,标灯绽放颂嘉宾。”8月12日,长江镇江航道处镇江航道站航明轮迎来了进点采风的报社老记们。天热,老记们的心更热;水碧,老记们的情更真。 几天前,《镇江日报》社的慕仪老总打电话给我,他们想把我们长江镇江航道处作为《镇江日报》社的一个联系点,问我意下如何?我当然是大喜过望。航道工人是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表扬过的无名英雄,他们如同长江上的航标灯一样,屹立在波峰浪尖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随着镇江港的对外开放,长江镇江航道处的职工们不分黑夜白昼,不管严寒酷暑,奋战在长江镇江航段上,保深、保标、保畅通、保安全,为镇江“以港兴城”的战略目标默默无闻地作贡献。向社会介绍长江航道,吁请社会各方面对航道工作予以支持,当然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好事喽! 上午8时,《镇江日报》、《句容报》、《扬中报》的16位“老记”准时来到航道码头。随着一声汽笛,航明轮劈波斩浪前进。船一开,“老记”们便忙开了,有的和船员拉家常,有的听处领导介绍情况。看!景记者和水手长小贺交上了朋友,陆记者正盯住邵船长采访。在芦港太阳能过河标前,在“万里长江第一塔”——镇江港示位标前,老记们纷纷对长江航道的快速发展赞叹不已。10时许,船靠上了新民洲黑浮标巡查,发现灯器有故障,女记者小景竟穿起救生衣,和船员一起登上在风浪中摇摆不定的浮标换灯器,大家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咔嚓!”快门一揿,定格,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女“航标员”! 当戴记者身体扭成S形在船头为“老记”和船员拍集体照时,大家仿佛才感到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心中涌起一股恋恋不舍的情感。 我称赞《镇江日报》社总编室的“建点”决策,我钦佩“老记”们的精神和风采。“老记”们的敬业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将深深地印在长江航道工人的心中。(维良) 赞“无名英雄” ——重游长江散记 迎着朝阳,扬起风帆,我们在晨光下耕波,拥着一江金黄色的浪。 出了港池,顿觉天高水阔,岸边青山含黛,远处烟波浩渺,长江敞开她那博大的胸怀,激起欢乐的浪花,似乎在迎接我这个久违的客人。 或许是因为我在长江边长大,听惯了哗哗的涛声和轮船进港时雄壮的汽笛声,从小便做上了“船长梦”。那大轮船的船长,身系几千人的安危,登上驾驶台,手擎望远镜,身边有左右“丞相”保驾,一声舵令,谁敢怠慢?!那架势,谁不敬重?!后来,船长虽没当上,总算有缘,我在长江航运,在所属港口,工作了整整20年。 在长航,我曾数次登上容班轮的驾驶室,像模像样地举起望远镜,过一把“船长瘾”。然而,在我的观察中,船长领航不仅要注视前方的船只,更重要的是要盯住远处的航标。在“昆仑号”的驾驶室里,刘船长曾告诉我:航标是轮船的眼睛,它帮助“走船人”看清变幻的水道哪里深,哪里浅,哪里有新淤的沙包,哪里有刚沉的船体。记得有一年我随“东方红13号”出航,那是一个风吼浪啸、夜黑如锅的晚上,狂风把船桅吹得呜呜作响,暴雨似长箭射向驾驶台。年轻的程船长目光炯炯,透过重重雨雾,沉着地发出舵令,满载3 000旅客的大轮踏平道道水埂,碾碎团团旋涡,朝焦山口艰难地行进。该到转弯进入焦南航道了,陡然,船长发出了“双倒车”的舵令,原来,前方见不到那盏“双漕航标灯”。“下锚!”随着隆隆的机鸣,轮船缓缓地稳住了脚步。没有航标灯的指引,谁敢贸然行进!此时,老天霍霍一个闪电,瞬息之间眼前呈现的实景不由使我倒抽了一口冷气:前方不远就是阴森森的焦山山影,那凌空斜刺的“松寥山”犹如恶魔獠牙,像要将轮船一口吞噬,好险!也不过一刻钟以后,进口航道内飞出一条小艇,在“双漕灯”方位停定。借着客轮的探照灯光,我看见了小艇上亮起了一盏明亮的灯!那是航道工人“以艇代标”,用双手高举起~盏航标灯。客轮从“航标灯”前经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那双脚生根、两手举灯的航道工人浑身水淋淋,巍然屹立……程船长拉响一声长长的汽笛,代表全体船员和乘客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从那时起,我对航道工人平添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对毛泽东同志视察长江时所作的“航道工人是无名英雄”的评价增加了几分理解,航道工人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比船长还要高大。 不知不觉,我们乘坐的船已过了定易洲,陪同我旧地重游的长江镇江航道处领导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航道的变迁和“航标电气化、自动化”的历程。昔日的“灯花子”如今成了长江航道的主人,劳动强度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他们“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一直未变。在抗洪战役中,航道工人作出了鲜为人知的业绩,他们曾连续24天坚守在江心风口浪尖上“保标护灯”,确保航道畅通,他们不愧是以港兴城、繁荣镇江的“无名英雄”。 回程途中,已是万家灯火。眺望长江,屹立在中流的座座航标灯纷纷睁开了眼睛,忽闪忽闪地放出晶莹透亮的光芒,红灿灿、绿荧荧,围绕江岸,延绵成弧状,恰似航道工人给古城围上的一串珍珠项链。 我敬重船长,更敬重为行船站岗放哨的航道工人,我要颂扬叱咤风云的“领头雁”,更要讴歌那些甘当“人梯”的“无名英雄”。(雨佳) P6-8 序言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从冰清玉洁的雪山走来,她向浩瀚无垠的东海奔去,一路惊涛拍岸,勇往直前,发出高昂的呐喊。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从旷世渺茫的远古走来,她向充满憧憬的未来奔去,一路聚川纳溪,奔腾不息,奏响豪迈的乐章。她恩泽着莽莽苍苍的神州大地,她孕育着生机盎然的中华文明。 长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为之歌咏赞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贤们留下的华章绝句连同他们的英名如滚滚长江万古不竭。直至今日,长江的禀赋、长江的精神、长江的性格、长江的灵魂在我们长航人身上得到了最集中、最充分、最直接的体现。长江源远流长的文化土壤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热爱长江、讴歌长江的人。他们大多是立足本职、兼爱文学的业余作者,维良同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20世纪70年代末他从部队转业到长航,长期在基层一线担任领导工作,对长江有着很深的感情。由于职业和爱好,他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作品颇丰,和其他长航文化人一起,共同造就长航文化建设的百花园。 本书收录了维良同志近40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上的诗歌、随笔、游记、通讯等160余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文字是他用激情去介入、用灵魂去讴歌、用心血去浇灌的长航文学艺术之花。从他的作品中,不难体味到作者那种对长江的强烈的挚爱之情,也不难感受到作者品味人生时带有的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 此书留给我的印象是:文风迥异于当下的文坛,语言说不上华丽,但很质朴;情感说不上丰富,但很深沉;遣词造句似乎漫不经意,但很自然。可见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底。 我们常说,文章一定要具有思想性,但思想性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不能硬塞给读者,它必然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必然是事物与情感的水乳交融,我相信读者读完此书后自然会对此有所认同。 本书出版之际,我向维良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祝长航文学艺术百花园更加繁荣昌盛,祝长江航运事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原局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