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学大师荣格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瑞士)卡尔·荣格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理学大师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丰富的毕生回忆录。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种罕有旅程的诚挚传记,记录了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沮与不快乐,完成了一本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

不论是对荣格的追随者和研究者,还是审美爱好者或哲学寓言爱好者,本书都是一件珍宝。

内容推荐

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心理学大师荣格自传》是荣格在自己83岁的时候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荣格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代的所有详细故事;有开始当医生治疗那些患者时,所看到的症状到作为思考者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有和弗洛伊德从结为知己到分道扬镳的整个过程;更有从各种繁杂琐事到人生大风大浪的感慨与理解。本书不仅写了荣格的一生,也包含了荣格在心理建树的核心要点,更是将荣格毕生的心血融合到了一起,本书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师,一个真正的荣格。

目录

Chapter 01 心灵少年——儿时那些千奇百怪的心灵往事

 人生中最早的记忆

 “先哲之子”让我感到害怕

 发生在那几年的光怪陆离的异事

 黑夜里的灵异与恐惧现象

 童年时具有永恒标志的行为

Chapter 02 求学年代——决定心理活动的一些特殊行为

 连串的可疑反应如何证实我的猜想

 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切迷恋

 种种秘事缘何萦绕不去

 怎样用外表的自信弥补内心的不安

 用特殊方式调整周围环境

 参加特殊仪式,但却陷入困境

 “自我”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

 将第二人格的世界当作个人世界

 森林是最令人恐惧的地方

 脱离日常生活与进入无边的“贤者世界”

 为何内心的道德冲突越发强烈

 疗养结束后,途中的奇特体验

 “精神”与空气并无不同

Chapter 03 大学时光——印象深刻的各种心灵际遇

 做出一个如释重负的决定

 人格与本性的缺陷

 谁破坏了我与父亲的关系

 真理是无法想象的智者化身

 一件印象极其深刻的事情

 与内科医生职业擦肩而过

 何时开始精神病学的研究生涯

Chapter 04 精神活动——有关精神病院的惊见骇闻

 精神病人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

 放弃使用催眠术诊治病患

 用特殊方式诊治的两个特殊患者

 探查精神病患者内心的“正常人”

 揣测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缘由

 另眼看待精神病患者的痛苦

 如何对待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与患者的一次心灵相通

 帮助“迷途的羔羊”找到出口

 心理医生是否要与患者产生“同感”

Chapter 05 弗洛伊德——人生际遇中的深刻记忆

 “迫于无奈”才与弗洛伊德结为一派

 弗洛伊德太过重视某种理论

 曾被弗洛伊德视为接班人

 弗洛伊德也无法解释我的一些记忆

 与弗洛伊德关系的彻底决裂

Chapter 06 自立门派——机缘巧合下开启潜意识之门

 重新确立研究方向

 世界大战里的回想和幻象

 心灵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阿尼玛的诞生和消失

 对死者的七次布道词

 曼荼罗中的自性密码

Chapter 07 心理探寻——苏黎世湖旁的趣味生活

 塔楼与自我的发现之旅

 纪念:一块“奇特”的石头

 自我探寻:是真实还是梦幻

 浮士德与自我的统一

Chapter 08 环球旅行——荣格视角下不同地域的文化

 北非——梦想之地的无限遐想

 梦境推理:意识的局限性

 热带的遐想:人类于世界的意义

 惊险而又愉快的草原之旅

 原始女性特有的完整性

 埃尔贡人的生存哲学

 非洲之旅让我如愿以偿

 印第安人的秘密和哲思

 神秘的东方印度文化

Chapter 09 心灵传奇——怎样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著书立说

 我与炼金术的不解之缘

 著书立说,提出个性化过程

 炼金术与心理学、信仰之间的关系

 移情,对梦境可能的解释

 信仰是一种心理学问题

 工作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Chapter 10 心理沉思——耄耋之年的思考和遐想

 回光返照的幻象和幻想

 体验永恒的圣洁

 理性主义的狭隘之处

 潜意识的预见功能

 潜意识需要人为引导

 死亡是精神的一种回归形式

 自性和自我问题

Chapter 11 思想精髓——潜意识和心理的完美世界

 远古传说的消失与沿承

 象征——意识和潜意识的事实混合体

 对立矛盾的潜意识世界

 个性化——人格矛盾的平衡点

 人死后,潜意识是否还会存在

 精神原型的本质是爱

 我的一生

试读章节

当我终于将牛奶送进嘴里,我感觉世界瞬间变得美妙极了。牛奶的味道实在太好了,散发着浓浓的奶香味。那是我首次有感觉地意识到香味,也是弱小的我第一次有了嗅觉上的真切体验。

另外,还有一个场景也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宁静的夏天的傍晚,我的阿姨走到我面前说:“亲爱的,我带你去看一样神奇的东西。”于是,我便乖乖跟她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后,我们在一栋通向达克森大道方向的房子面前停了下来。阿姨指着不远处对我说:“亲爱的,你看那是什么?”

我发誓,我被震惊了!在遥远的天边,火红的晚霞屹立在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当时的阿尔卑斯山显得格外诱人,山顶被火红的霞光全都染成金红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美妙的阿尔卑斯山。

第二天,我听说有一些达克森的孩子过两天可能去苏黎世附近的约里特山游玩。我也想一起去,但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因此未能成行。而那次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使那个位于雪山旁的高山成为我梦想中望尘莫及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记忆开始变得越发清晰,我记得我的母亲曾经带我去图尔高拜访过一些朋友,他们住在博登湖畔的一座城堡里。到那里后,我被湖滨美丽的风景深深迷住了。我想,无论是谁,当看见金色的阳光在水面上闪烁出鱼鳞般的光辉、来往的船只划出一道道水波、沙滩上的沙子被水浪冲出蜿蜒的小堤、湖面上闪耀着银色的光芒时,他都会被强烈吸引住。

那时,我的心里忽然出现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后一定要在湖边建一座房子,然后一直住在那里。因为,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至今历历在目。当时,我站在博登湖畔欣赏风景,猛然看见很多人在河边忙碌着,而且还很激动。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决定走过去一探究竟。我听到有人说,从湖里打捞上来一具尸体。看样子像是从不远处的瀑布上冲下来的,现在已经被人们抬到城堡里了。我觉得很好玩,于是就想去看看尸体。但母亲却紧紧拉住我,严令禁止我过去。

直到大人们都离开,我才悄悄前往停放尸体的房间。可惜,我费尽千辛万苦来到停尸房后,才发现房门已被紧紧锁住。于是我便绕着房子转圈,查看是否有别的入口。不久,我在房屋后面的斜坡上发现一个开放式的排水沟,一直通到下面。可怕的是,沟里面居然还有血水流出来。这件事一直让我记忆深刻,那时候的我,大概也就四岁。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每当回忆起来的时候,就像做梦一样。当时感觉自己的身体糟透了,发着高烧,根本睡不着觉,我还一直在哭闹。我的父亲紧紧地抱着我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嘴里还轻哼着睡觉之前为我唱的摇篮曲。依稀记得,我非常喜欢那首曲子,歌词好像是:“夜晚非常安静,人们都进入睡眠……”后来才知道,我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得了严重的湿疹。

没过几年,父母的感情出现裂痕。我想,我的那场病或许与父母的分开也有一些关系。那时候,母亲也生了严重的病,还在医院住了好久,可能是婚姻危机让她身心俱疲吧!母亲住院期间,我的姑妈负责照顾我,她比母亲稍大一些,对我很好。

最后,母亲还是选择离开这个家。她的离去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此以后,我对“爱”这个词产生了怀疑。在较长的时间里,我都不再相信女人。但父亲也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总觉得他虽然可以信任,但却太过软弱。在这样的心理障碍下,我开始了人生的漫长旅途。

后来,随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早年的一些印象在我的心里发生了质变。我所信任的男人一直让我失望,而我怀疑的女人却让我越来越满意。

P4-5

序言

1875年,荣格出生于瑞士凯斯威尔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他的父亲是一位拥有语言学博士学历的老师,而母亲在他看来则具有双重人格——第一人格善良、睿智、明理,第二人格阴险、虚伪、狡诈。并且,只要母亲的第二人格一说话,几乎都能切中他的软肋。一次,母亲对他说:“无论怎样,你都要阅读歌德的《浮士德》。”荣格遵从母亲的话,开始阅读《浮士德》,他被深深地震撼,知道了精神与物质、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等相互对立的一面。

歌德对荣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后来在研究炼金术的时候,荣格更是意识到自己与歌德的关系。他认为,歌德身上有一种活跃的元素,那是超越个体的过程,是原型世界的伟大梦想。我们的灵魂与身体都是由元素构成,而这些元素在祖先身上早已存在。

荣格与妻子共生育五个孩子。对于妻子,他在自传中甚少提及,但他在国外旅行时写给妻子的信却很有意思。其中有一段文字如此描述:“亲爱的,请你幻想一下,炙热的阳光照射在山顶之巅,清新的空气无处不在,不远处就是湛蓝的大海。你走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古代双耳细颈椭圆土罐。在浩瀚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这一切,多么美妙啊!”

荣格与妻子首次邂逅也很有趣。当时,21岁的荣格去一位友人家做客,受母亲所托,顺道去看望她的一位朋友。而看到母亲友人14岁的女儿时,荣格瞬间觉得,这就是他未来的妻子。

荣格在撰写《力比多的变化与象征》时,预感到这本书会破坏他与弗洛伊德的友谊,因此情绪十分低落。妻子便耐心安慰他,说弗洛伊德一定会宽宏大量。尽管结果如荣格所料,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妻子的善解人意。

回忆青少年时期,荣格直言不讳地述说着对先知的体验。父母辈中有九个学者,所以,荣格算是听着信仰理论、神学话题以及宣传演说长大的。但他却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缺憾,无法满足他对信仰的思考。并且,父亲对信仰的盲目追求也令他非常厌烦,他甚至一度拒绝进入一些建筑。

荣格的祖父是医学博士,据说还是歌德的私生子。1922年,荣格在波林根买了一块地,用将近12年的时间建了一座塔楼。他将祖辈的名字都刻在院子里的三块石板上,表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辈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而荣格决定在波林根建造塔楼后,他的大女儿前去探望他,大女儿激动地说:“你竟然要在这个满是尸骨的地方建房!”但荣格依旧坚持己见。动工后,真的在地下挖出一具法国士兵遗骸,荣格还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他认为,大女儿能够准确说出骸骨的存在,其实是继承自他的外祖母——他的外祖母曾经在“死去”30多个小时后又复活了。

塔楼建好后,荣格曾在半夜听到房子里有脚步声、音乐声、笑声,还有交谈声,但起来查看却一无所获。一天,他问一位在那里住了很多年的邻居,邻居告诉他,那是已经去世的人发出来的。

对心灵方面的研究源于荣格精神病学家的身份,患者的一些显著心理特征促使他对弗洛伊德有关梦的解析理论兴趣盎然。即便他反对弗洛伊德对“性问题”的一些见解,但他依然仔细研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可以说,荣格的学术生涯也是始于此。

不过,弗洛伊德在当时并不受学术界欢迎,谁推崇他的观点,谁就会被划入不受待见之列,但荣格却公然为弗洛伊德摇旗助威。初期,他被弗洛伊德的聪慧所倾倒,并称弗洛伊德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人。弗洛伊德也很欣赏他,多次暗示他做接班人。但荣格却拒绝了,因为他对此并不感兴趣,更不想牺牲精神上的独立。毕竟,对于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他还是不赞同的。

作为一名科学家,荣格是经验主义者。经验主要来自他的梦与幻想,梦与幻想也是荣格学术研究的原始材料。他习惯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生存。在意识层面,他力求透彻,却经常做不到;在潜意识层面,他力求表达,却只能通过梦境获得。

荣格说,他对一生的回忆都淡忘了,唯有那些做过的梦与幻想从未遗忘。因此,本书大量记录了他的梦与幻觉。在他看来,生命中所有的工作,包括在精神方面的成就,都源于他的幻觉与梦。他说:“潜意识会带给我明显的洞察力,据此提取结论就是我毕生的工作。”

荣格对其他领域也广泛接纳,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藏传佛教,还是印度哲学与历史,他均有涉猎,并对东方智慧的地位坚信不移。他还热衷于东西方炼金术的探究,觉得中世纪的炼金术是打开自己潜意识的历史基础。他对古典诺替斯理论也很喜欢,因为该理论也会触及潜意识中的一些现象,探究被直觉世界破坏的意象。

荣格的梦与幻觉实在太多。比如,在一战爆发前的一天,他出现过第一次幻觉:地球被洪水淹没,一切人类文明与生命一夕间全都丧毁,最后变成了汪洋血海。那次幻觉持续一个多小时,令他十分恐惧。几天后,同样的幻觉再次出现,情景更加惨烈。

1914年初,他接连做了三次同样的梦:在酷热的盛夏,大地冰冻三尺,四处都空荡荡的,没有一丝生命气息。半年后,他在英国医学联合会上作有关潜意识心理的讲座时表示:“一些幻想与梦都是天意。”不久,一战爆发。

除此之外,荣格还对通灵很感兴趣。

1916年,他既感到对某种思想的渴望,又发觉周围弥漫着奇怪的气氛,空气中还飘荡着幽灵,他的孩子都被鬼魂骚扰。直到有一天,门铃响起,他打开门,却什么都没发现。但整幢房子却仿佛进入很多人,是无数幽灵飘了进来。他很害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幽灵们告诉他:“我们都来自耶路撒冷,因为在那里一无所获。”这是荣格创作一本著作时的开幕,花了三天才完成。神奇的是,只要一提笔,幽灵们便会自动消失。

1944年,69岁的荣格不小心摔了一跤,引起心脏病发作,陷入昏迷。期间,他脑海中出现了各种幻象,感觉自己身处无边的宇宙,在离地球一千多公里的高空俯视着它。转过身,他发现太空中飘浮着一座深褐色花岗石寺庙,接近入口时,之前的一切都离他而去。那个过程无比悲伤,但那种感觉瞬间消失,他对丧失的东西不再惋惜,似乎所经历的一切都与他同在。

后来,主治医生的浮现将他拉回现实。医生出现在幻象中令他特别担心。因为他认为医生或许将要死亡。果然,十几天后,医生死于败血症。

荣格的许多梦,有时能传递一些逻辑判断所无法知晓的事情。他梦到过一栋房屋,里面坐着一位陷入沉思的瑜伽信徒,但长得与他一模一样。惊醒后,他想:“是那个人策划了我的人生,他做的梦就是我。当他醒来时,我便消失了。”

书评(媒体评论)

《荣格自传》的出版震惊了整个图书行业!

——《纽约时报》

《荣格自传》无疑是一件珍宝,不论是对荣格的追随者和研究者,还是审美爱好者或哲学寓言爱好者。

——《华盛顿邮报》

荣格的观念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而且新颖,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乐观主义的概念,这种概念在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背离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欢迎的变化。

——心理学家舒尔兹

内倾向性格和外倾向性格、心灵四层次、集体无意识、情结与原型等研究让荣格占据了20世纪心理学领域的制高点。

——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