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64个人生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瑞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智慧01

做一个有主见的智者

【原文】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的确,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这种行为,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从现实中处世来讲,都是应当摈弃的。然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招人厌恶之人。

道听途说来的事情,绝大部分的真实性都应该大打折扣,相信这一点是没人怀疑的。但偏偏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传播这种小道消息,摇鼓唇舌,飞短流长,看着闹得满城风雨,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种人的心理行为,起码在此时是很卑劣的。听信流言、传播蜚语的害处,轻则歪曲事实,重则软刀杀人。

《战国策》中有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位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

老虎招摇过市,魏王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寡人不信!”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可信?”

魏王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

“嗯,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

听完魏王的回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世子,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了解到,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所以为了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大统,请大王先请三个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郸。”

魏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做人质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伤庞葱,说他企图拥立世子,怀有二心,图谋不轨。说的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也不再被重用。

庞葱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可见流言的破坏力之大。

《战国策》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闻名。他住在费邑时,有一个同名同姓者杀了人,有人误以为是曾参所为,议论纷纷,谣言很快传到曾母那里。

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便停杼正色道:“我儿不会做那种事!”不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镇定如故,不予理睬。后来又有人来说同样的话。这时曾母终于不安起来,急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

一般来说,生活中我们觉得大家都在传说某事,那这事看来假不了,无风不起浪嘛。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流言传得特别快,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做人要做一个明智的人,不要随便传播流言,也不要轻易听信流言。

东晋时候,有人请大将桓温评论一下谢安和王坦之的优劣。桓温刚要开口,忽然想起了什么,说:“你这人爱传话,嘴上没个把门的,我不能告诉你。”

桓温不愿背后评论人,因为自己的话被别人七传八传,还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子呢。于是干脆不说,这才是有德有智者所为。

当然了,“随大流”和“人云亦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从众效应”,其特点表现为盲从。如果置身其中,即使有主见的人也容易受其感染而失去辨别能力。人性的这一弱点,使得道听途说、飞短流长、造谣诽谤将永远与人类同在,“众口铄金”,“谣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事实”的骗局和人言可畏、流言杀人的悲剧将永无止期。明白这一消极后果,局外人当众口一致之时,切莫盲从,须记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孔子也曾经说过:“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是大家都讨厌的人,不一定坏;大家都喜爱的人,并不一定好。而要亲自去考察去验证一下,然后才能下结论。

因为,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般坚固的事物熔化掉。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变成了真理。

小人大都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他们的话大多是假的,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或添油加醋,但是假话也可以乱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并不愚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是否有弄假成真的手段。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想要变法图强,任用康有为、谭嗣同等一班新派人物。尽管光绪确有变法的决心,曾对西太后表示:“我不能做亡国之君,如果不给我皇帝的实权,宁可退位。”但实权仍操纵在西太后手中。因此,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反变法的“后宫”人物,一直把小报告当作打击维新派的一种有力武器。维新派成立强学会,他们便向西太后打小报告说“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西太后便据此强迫光绪下令封闭强学会;维新派组织保国会,他们又向西太后打小报告说保国会“保中国不保大清”,从中破坏;光绪任用一批新派人物,他们又说皇上只用汉人,不用满人,只用青年人,不用老年人,连礼部尚书的老婆也跑到西太后那里说:“皇帝偏心汉人,咱们满洲人将无立足之地了。”最后连皇帝要借助洋人阴谋陷害老佛爷的小报告也送上去了,慈禧终于恨得牙痒痒地说:“咱跟他势不两立。”下手镇压了维新派。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的)一部人人必读书。

——钱穆

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杨绛

《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马云

目录

序言

智慧01 做一个有主见的智者

智慧02 做人要矢志不渝

智慧03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智慧0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智慧05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智慧06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智慧07 做人一定要有信用

智慧0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智慧09 有过则勿惮改

智慧10 一定要以诚立身

智慧11 贫莫自哀,富不忘礼

智慧12 人生贵在自强不息

智慧13 一定要严于律己

智慧14 克服私欲,才能刚毅

智慧15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慧16 士行有耻,君命不辱

智慧17 不因小利而失大义

智慧18 学会爱憎分明的立场

智慧19 不拘小节才能有突破

智慧20 处世之道当灵活

智慧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慧22 要有虚怀若谷的气度

智慧23 知他人之所需

智慧24 中庸处世,和谐人生

智慧25 要学会处变不惊

智慧26 处世要谨小慎微

智慧27 要有宠辱不惊的气量

智慧28 坦荡为怀,人生宽广

智慧29 “做”才是生存的根本

智慧30 该智则智,当愚则愚

智慧31 建功隐退,看准时机

智慧32 敬事而后取的做事态度

智慧33 群策群力才能有力量

智慧34 忘记旧仇,不惹新怨

智慧35 欲速则不达,小利败大事

智慧36 方法要活,原则要强

智慧37 口不妄言,远离麻烦

智慧38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智慧39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智慧40 讷于言而敏于行

智慧41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智慧42 察言观色再开口

智慧43 不学不足以成大器

智慧44 三人行必有我师

智慧45 有学有识,方成大器

智慧46 博闻多识,择善取之

智慧47 学以致用为本

智慧48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智慧49 会学习还要会思考

智慧50 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智慧51 要培养多方面的才能

智慧52 在其位则谋其政

智慧53 真诚方可取信于民

智慧54 其身正,不令而行

智慧55 要有全面的察人眼光

智慧56 用人时使功不如使过

智慧57 为政当居之无倦

智慧58 为政不要以私害公

智慧59 千万不要患得患失

智慧60 简单生活的快乐

智慧61 饮食得法,养生有道

智慧62 志不物移,宁静淡泊

智慧63 学点自得其乐的本领

智慧64 健康生活,宁俭不奢

序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自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就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它形象地说明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也要从孔子思想中去汲取精华。

孔子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三千弟子,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论语》就是记载孔子一生言行,以及孔子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或弟子间相互问答之语的著作。这些话当时被随时记下来,孔子死后,弟子门人把它收集编辑成书,这就是《论语》,它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东亚各国乃至美国、欧洲国家都兴起了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热潮,在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甚至还成立了孔子学院。

孔子的思想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其思想的精华无疑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人们对人类自身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人们可以相信,孔子的思想能给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收益!在长期传播的过程中,《论语》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加以提炼,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言。  本书就是采撷这些名言,同时又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辅以历史故事,并对其逐一进行解释、引申和点拨,使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忠告能够针对现代人的做人处世、事业成功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在长期传播的过程中,《论语》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加以提炼,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言。

张瑞主编的《论语64个人生智慧》就是采撷这些名言,同时又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辅以历史故事,并对其逐一进行解释、引申和点拨,使孔子在两千年前的忠告能够针对现代人的做人处世、事业成功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编辑推荐

张瑞主编的《论语64个人生智慧》是一部让你在阅读中提升自己修为的必读书。

把握《论语》的精髓,领悟《论语》的哲理。

《论语》是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宋朝宰相赵普曾言可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它通过诠释经典中的生活智慧,指导我们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成功而快乐的生活。

《论语》中所讲的“做事先做人”的人生道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准则,对于从小受其影响的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读经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