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识分子的幽灵
分类
作者 丁帆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丁帆著的这本《知识分子的幽灵》以罕见的深刻和尖锐,掀开世界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行状:从伯林、里拉、阿隆、雅各比、博维,到纳博科夫、阿伦特、别林斯基、高尔基、梭罗……许多人们不知道的真相和没有思考过的思想和事实,透视知识分子的挣扎乃至沉沦,令人惊叹。

这是一部精彩、厚重的现代世界思想分析笔记,一部让你精神颤栗的作品,如此有力的文字,如此清澈的思考,让读者在软绵的日常生活中经受思想的操练。

内容推荐

《知识分子的幽灵》是一部精彩的近现代世界思想分析笔记。作者丁帆以其广为学界激赏的深刻和尖锐,纵论近现代以来世界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主张和人生,检讨各种思想文化的实践及其与社会的激荡,梳理出清晰又惊人的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行状,在他们的求索和坚守、挫败与挣扎、迷失抑或沉沦之中,追寻历史的成因与现实的影响。不论是伯林、里拉、阿隆、雅各比、博维,还是纳博科夫、阿伦特、别林斯基、高尔基、梭罗,本书展示了一个极为辽远广阔的思想空间,寄托深沉,新见迭现。这是一部你很少能读到的好书,“它不但给你学术上的思考,而且还给你人生的启迪,同时又给你审美的愉悦”。

目录

序言

怎样在现代文化语境中认识人性?——读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

怎样看待知识分子与僭主政治?——读里拉《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知识分子是怎样吸食鸦片的?——读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

消逝的知识分子就消逝在大学里?——读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读博维《权力中的知识分子》

文学艺术的暴力与现代乌托邦的反思——读凯里《知识分子与大众》

一个“迷失在天国的怪人”——读纳博科夫《独抒己见》

歌者因何而歌:赫尔岑的自由观——读伯林《俄国思想家》之一

“理性万岁,但愿黑暗消灭”:别林斯基的批评——读伯林《俄国思想家》之二

以革命的名义去完善人性的理想——读阿伦特《论革命》

寻觅文学艺术的灵魂和知识分子的良知——读伯林《苏联的心灵》之一

“白银时代文学”的最后回望者——读伯林《苏联的心灵》之二

“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十月革命”前后的高尔基

“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一九二八年以后的高尔基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知识阶层”——从伯林对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的定义谈起

瓦尔登湖旋舞曲——一个思想旅人的归途

梭罗:把世界留给黑暗和我

贵族精神与文明革命

批评观念与方法考释及中国当下文艺批评生态素描

试读章节

怎样在现代文化语境中认识人性?——读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

以赛亚·伯林是我喜欢的思想家,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卡尔·马克思》《自由论》《俄国思想家》《反潮流》等,虽然是其30年代至70年代的著作,但深邃的思想和犀利而不激烈的文风却深深震撼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如安东尼·斯托尔所言:“作为观念史家,他无与伦比,他以特别明晰和优雅的文风表达了他想要说的一切。”

伯林在1990年撰写的《扭曲的人性之材》时隔近20年才在中国内地登陆,实在是有点遗憾,无疑,此书的问世为我们揭示与反思20世纪人性的扭曲指出了明确的路标。

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伯林对文学的感悟能力具有巨大穿透力,他不像一般的批评家那样只会就作品论作品,而是通过一双“内在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作家在整个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所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作品对伯林日后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他总结托尔斯泰那样的俄罗斯作家时,深刻地意识到:“他们关注最多的是不公正、压迫、人与人之间荒谬的关系,以及壁垒或陈规的禁锢(亦即屈从于人造的枷锁),还有愚昧、自私、残暴、屈辱、奴性、贫困、无助、仇恨、绝望,诸如此类——这些到底是谁的责任?简言之,他们关心的是这些人类经验的本质以及它们在人类境况中的根源;不过,其中隐含的首先是俄罗斯的人类境况。而且反过来,他们也希望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相反的一面,那将是真理、爱心、诚实、公正、安全的国度,人类的自尊、庄严、独立、自由以及精神圆满都得以实现,人与人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这绝不是伯林在自说自话,而是在抽取托尔斯泰们写作的灵魂,并让之出窍!而一般的批评家们却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能够把作家作品解析得“灵魂出窍”,方才具备一个文学史大家的素质与风范。我们不妨多读些伯林的文章,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启迪。

我最看中的是该书中“乌托邦观念在西方的衰落”和“浪漫意志的神化:反抗理想世界的神话”这两章,因为它们对文化和文学上的浪漫主义都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也许,伯林在浪漫主义问题上与黑格尔、马克思有着相左的意见,但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将历史的巨轮推进了一步:“在浪漫主义的自我执迷中,这也许可以说是比较夸张(有时是歇斯底里)的一种类型,不过,其根本要素、它的生长之源并没有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第一波的衰弱而消逝,反而成为欧洲意识中那种持久的不安(实际上是焦虑)之感的诱因。这种焦虑不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很显然,一切人类问题的(甚至只是在原则上的)圆满解决,还有乌托邦概念本身,与视人类世界为(个体或集体)意志的日新月异、不停冲突的争斗过程的解释是不可能和谐共处的。于是就要试着阻止这一危险的潮流。黑格尔以及此后的马克思,就试图回到某种理性的历史计划上。他们二者都认为,历史是进步的过程,是人类从野蛮到理性组织的单向的上升过程。他们也承认,历史过程充满了斗争与冲突,但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这就是伯林对左翼浪漫乌托邦理想的最新最深刻的重释。据此,伯林对荷马史诗的解释,对司各特作品的分析,对哈林顿的解析,对孟德维尔寓言的解剖,甚至对维柯阐释的阐释,就有了更富历史宏大穿透力的意义与价值了。

同样,在分析“浪漫意志的神化”时,除了大量深入浅出的历史宏观理论阐释外,更令人击节的是伯林式的作家作品深刻分析。在对莱辛的剧作《明娜·冯·巴恩赫姆》与席勒的剧作《强盗》的比较分析中,伯林发现的是前者“使得一个可能会出现的悲剧结局变成了惹人喜爱的喜剧”。而关于后者,“席勒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一段感人的墓志铭”。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卢梭式的启蒙浪漫意志的后果。在大段大段的理论阐释过程中,伯林对欧洲的许多作家作品都是信手拈来:高乃依、莎土比亚、伏尔泰、缪塞、莱蒙托夫、歌德、华兹华斯、阿尔尼姆、瓦格纳、易卜生、乔伊斯、卡夫卡、贝克特……可见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文学的深度阅读,以及他与众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独到的识见。

此书还有许多精彩的篇章,例如对法西斯主义的鞭挞和对民族主义冷峻深邃的剖析。当然,我也并不完全赞成伯林的全部思想和观点,尤其是他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似乎还有“新左”的痕迹,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辨正与重释,都是为了延续和发展这一学说,是有其时代意义与价值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者告诉我们,一旦战争结束,真正的历史开始了,新的问题出现了,也会有新的解决办法,借助和谐的无阶级社会的统一力量,这一点可以和平地实现。”

不过,我更喜欢他那种格言式的理论表达:“创造并不是企图去模仿一些给定的、固定的、永恒的、柏拉图式的模式。只有工匠才会模仿,艺术家是在创造。”

哦,还有一句是不应该忘记的:“许多世纪以来,自由和平等都是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不过豺狼的完全自由就意味着羔羊的死亡!”

2009年7月21日晨1时于紫金山南麓

P1-3

序言

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启蒙问题,我总是怀疑五四运动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思想尚未发育健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上阵去打扫封建主义的战场,难免会使许多倒地的封建僵尸复活,使一些原就是彷徨者的战士借封建主义的回潮还魂,而更可怕的却是封建主义的幽灵在那些所谓的启蒙主义者身上附体!百年来的历史一次次地证明着启蒙主义在中国的溃败,其中最最应当承担责任的应该是知识分子!那些整天空喊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知识分子有几多是深刻的反思者呢甚至几乎是看不见几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自我灵魂的解剖者。

20世纪的80年代“伤痕文学”消退之时我就提出了“知识分子二次启蒙”的主张,窃以为,五四启蒙的溃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尚未完成,就俨然去启蒙大众,所以才导致了启蒙始终行走在忽“左”忽右的歧路上。

反思百年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这一运动的多为信仰各种“主义”的人,他们都是鲁迅所说的思想彷徨的知识分子,就拿五四运动的旗手人物陈独秀来说,他后来对苏俄革命中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批判,恐怕也就是对五四运动的深刻反思吧。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职责就是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两大政党都拉上了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殊不知,追根溯源,它的源头还是在法国大革命。一并带入了革命的肌体之中的弊端始终不被那些引路的知识分子们反思与批判,乃至造成了百年历史上的许许多多无谓的牺牲。我之所以将苏俄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进行溯源式的对比,之所以将它们与中国革命进行比较,就是想梳理一条在这些道路上行走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行状来,进行必要的剖析,以此来引以为戒,让中国的知识分子醒悟一点,使中国的革命运动少走一些弯路,减少一些文化悲剧的发生和重演。

我不是哲学家,也非思想家,只能在翻检历史书籍和哲学文化书籍时,将自己思考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虽然我十分震惊于俄苏革命时期缺少人性的专制,但是,我又十分羡慕俄罗斯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知识分子阶层,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对于思想的兴趣特殊地浓厚,俄罗斯是那样地倾慕黑格尔、谢林、圣西门、傅立叶、费尔巴哈、马克思,这些思想家即使在自己的祖国也没有得到这种殊荣。”是知识分子与有思想的作家们共同锻造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俄罗斯辉煌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所谓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是伴随着他们知识分子的觉醒而崛起的,有许多作家本身就是哲学家和思想家。而我们的百年之中,只有罕见的几个思想的“呐喊者”在“荷戟独彷徨”,而很多人在昏睡着,有的是被阉割了,更有的是自宫了,连能够思想的个体知识分子都消隐了,何来的知识分子阶层呢

我深深地意识到,仅仅读伯林这样的思想家对苏俄革命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我也阅读过许多俄苏革命时期的思想家著作,但是,最能清晰地表达出18世纪以后俄罗斯思想脉络的著作则是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其中许多的精彩论断能够使你在醍醐灌顶中

倒吸几口凉气,然后才能进入深邃的思想天空中去反思。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的批判是十分尖锐的,唯有如此,他才能为俄罗斯的知识分子输送思想的资源。他对俄罗斯民族性里的弥赛亚情结、斯拉夫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有些知识分子鼓吹的“村社运动”的批判,简直就是一个政治预言家的预言,见地之深刻,使我想起的是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和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乃至我们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

我始终在考虑的是一个具有悖论意味的命题,别尔嘉耶夫对知识分子的剖析是否也适用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呢“知识分子在帝国与人民之间处于悲剧的地位。他以人民的名义反对帝国。……进行革命建设的知识分子,引导着几乎是英雄的生活,他们可怕地搞乱了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脱离了人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生活,这种扭曲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贫乏。这时人民沉默着,他们等待着能够讲自己话的时刻。当这个时刻来临时,人民实际上就从革命(这个革命几乎酝酿了整个世纪)方面排挤知识分子。”这种与风车作战的现象似乎也贯穿了中国的20世纪。我们的知识分子却是无语的。

无疑,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思想博弈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人很多,但是,我们对照世界思想史的进程,不能不承认中国的现代哲学和思想是那样地苍白与空洞。套用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导师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名言:知识分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9: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