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勇著的《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为目前国内最为严肃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作者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订。本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的谬误,而且提供了大量一手材料。书中基本收入了林徽因一生全部的照片,并辅以手稿、画作,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学勇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学勇著的《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为目前国内最为严肃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作者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订。本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的谬误,而且提供了大量一手材料。书中基本收入了林徽因一生全部的照片,并辅以手稿、画作,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 内容推荐 陈学勇著的《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基于大量第一手材料,生动详实、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林徽因先生多彩动人的一生。自出版后,该书多次加印,此次修订,从文字、图片到版式、封面都会给读者带来一个崭新的面目。与本书一同推出的还有陆小曼的传记,它们与丁玲传、萧红传等共同构成了我社现代女性传记系列。 目录 前赘 一 祖父 二 父亲 三 母亲 四 童年 五 伦敦 六 徐志摩 七 泰戈尔 八 梁思成 九 留学 十 欧游 十一 东北大学 十二 北总布胡同三号 十三 营造学社 十四 香山(诗歌) 十五 模影(小说) 十六 窗外(散文) 十七 梅真(剧本) 十八 京派之魂 十九 太太客厅 二十 金岳霖 二一 八宝箱悬案 二二 凌叔华 二三 冰心 二四 沈从文 二五 费正清费慰梅 二六 鼙鼓声起 二七 西南行 二八 名誉家长 二九 昆明 三十 李庄 三一 北返 三二 清华园 三三 国徽 三四 纪念碑 景泰蓝 三五 古城 三六 夕阳 三七 遗韵 林徽因年表 世系简表 林徽因佚诗、佚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试读章节 林家有个传说,福州民俗元宵节女神游街,那天少年林孝恂上街看“游神”,无意中瞅见街对面一位也看热闹的姑娘,修长娟好。恰好那姑娘也看过来,四目相接,姑娘红霞满脸,急忙闪开,佯装与同伴说话。一瞬间邂逅,倩影已嵌入林孝恂心房。不过他悄悄藏在心底,直到家里给他定亲,始终未敢吐露心声。谁料洞房之夜揭开新娘红帔盖头,俊俏脸庞正是他心底从未淡去的那个姑娘,真称得一段极富传奇的姻缘。(见陈三《爱的牺牲》)新夫人游氏,不仅貌美,而且聪慧、贤能,嗜爱诗文,一手好字,一手好女红。婚后伉俪情深,林孝恂为宦多年而不纳一妾,此又是宦海极为难得的良缘。 福建闽侯林氏本乃望族,不过到林孝恂这一支已经式微沦为布衣,他实起于寒微。林孝恂年轻时做过富户人家的教书先生,已没有了养尊处优的朱门生活。林长民回忆说:“爹别就人家教读,与年所入不过数十千制钱,家计贫苦。”(《嫁王氏大姊和姊夫熙农先生五十双庆寿序》)偶尔林孝恂买了一个梨子回家,切成一片片分给几个孩子,他们非但不能尽兴解馋,反而愈加勾出馋虫。 。 林家转机始于林孝恂考中进士,至今林氏后人保存着一张全家福照片,它摄于杭州府邸,拍照时间大约在光绪二十几年,即十九世纪的最后时光。地点应是。衙门后大院,下青砖铺地,上枝叶扶疏,似乎刻意规避富贵而近儒雅。照片上的人物,男性皆长袍马褂,瓜皮小帽;女性则偏襟大袄,额上扎青缎发箍。虽是清朝装束,看去却离民国不远了。上了照片的林家两代,包括儿媳和女婿,共十三人。林氏后人曾依次一个个注明了身份名字,身份不明的两位男性打了问号。长子林长民居右三,相貌比起弟兄们来格外清癯,最和林孝恂酷似。照片里没有林徽因,数年后她父亲林长民才成立家室,她没有赶上。 比林孝恂晚几科的光绪朝进士凌福彭,其女凌叔华与林徽因相熟。凌福彭仕途风顺,官至直隶布政使,进出紫禁城。凌的锐意进取,为袁世凯推行新政不遗余力,立志为山穷水复的晚清走出一片新天地。较之凌福彭,林孝恂似乎太缺雄心壮志。正直清廉的林孝恂,虽经济拮据而无意敛财。在翰林院做京官,官场应酬开销不菲,而家底很薄,便谋取外放。外放有条捷径,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只要故意写错一个字,考官即明白此人想要离开京城。林孝恂如法行事,便到了杭州地区的金华、孝丰、仁和、石门、海宁诸州县,任各地父母官,最后升作代理的杭州知府。他所以有异于凌福彭,莫不是看透这座王朝大厦处处朽木矣,无意补天,不如偏居一隅,为地方尽力做点善事;再者培育新人,子侄多有旧王朝掘墓先驱。 林挚向为官谨政慎刑,林长民略带几分自豪地炫耀:“先严宦游二十年,握州县符七八年,决狱大小以千计,未尝冤抑一人。”(《先严哀启》)清季朝政颓败,林孝恂看出仕途难有作为,便萌生退隐念头。又因为揭发了上司过失,横遭报复,更加无心宦海沉浮。浙江设置海塘局衙门,管辖百余里海塘防汛御侮事务,任命林孝恂为总办,他辞谢再三,结果勉强接受了经办具体事务的提调差事。海塘屏障江浙七郡,林孝恂以提调职综领全局事务,操练防御团勇,亲自督导工程建设。沿塘百余里,奔走不息,寒暑无间,潮汛紧急时则昼夜守在工地。终于经不住这等劳累,不得尽其天年。 做了官的林孝恂,尽管头顶乌纱,却仍然不脱书卷气。二十世纪末浙江石门民间发现了一幅林孝恂手书的对联: 书幌露寒青简湿 墨花润香紫毫圆 对联恰是林孝恂宦余生活的写照。或许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气质,有助林孝恂挣脱封建迂腐思想的泥淖。他本人曾经学习技艺,又谙熟医术,显示出务实的倾向。知府大人并不以“无才便是德”的教条禁锢眷属,夫人游氏即喜好典籍,且工于书法。教育子女也不分性别;女孩照样随男儿一起启蒙,她们日后个个能写字诵诗。家塾设置的课程,固然请了国学大家林琴南,不免讲析“四书五经”,但也延聘新派名流林白水,既介绍天文地理,又细述域外概略,甚至招了外籍教师华惠德(加拿大)、嵯峨峙(日本)来塾馆教习英文、日文。纵然晚清风气日渐开放,而基层官吏中能如此新旧不拒,中外兼学,毕竟不是多见的。 P8-9 序言 女性作家大多不漂亮的——有这么一种解释,漂亮女性陶醉于自己姿色,便不思独立不谋发展.生活好像有恃无忧,少不了安顿她的地方。唯不具姿色者,无奈之下只得寻求其他途径以出人头地,写作算是一条捷径。此说还打出舶来的外国理论作依据。 这说法有无道理且不论,至于林徽因实在是个例外,谁不说林徽因漂亮?尽管她以才女著称,可除非读过她若干作品的读者,不然心目中的林徽因,无非仍是位美女。他们的印象来自电视剧和小报或不小的报纸,以及一些徐志摩的林徽因的传记。,有一个倒推论:如果林徽因不漂亮,徐志摩何至于那么狂热地迷恋她呢?这个风流诗人决计不看一眼稍欠姿色的女性,哪怕她才高八斗。于是,德、才、貌俱全的林徽因只剩下了漂亮。 斯人已逝,留存的不少林徽因照片,有些确实甜美可入,毋庸讳言,有的则未必。不是每次照相都能尽显其美,何况有的美质根本照不出来。可人与否,不如看看当年见过她的人如何说。徐志摩的话自然不能作数,情人眼里出西施。他的信里文章里,也没有怎么美言林徽因容貌。其他男性的话最好也不当真,理由无须说了。林徽因究竟何等美丽,由女性见证才更具说服力,理由同样的无须说。所好,或早或晚见过林徽因的她们,或亲或疏,或老或少,留下了一段段精彩描述。 先看一个美国女同学的:她说林徽因是“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王贵祥:(《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话虽只有一句,却很是形象传神。当时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正当最为青春的年华。 林徽因留学回来,结婚生子后容光依然。郭心晖女士中学时代听过林徽因讲课,她告诉来访者:“一九三二年或一九三三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她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本书著者和史学家臧振、散文家奚学瑶同访郭心晖老人笔录) 女教授全震寰也曾听过林徽因讲课,也曾类似地回忆:“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 两位女士眼里的林徽因正三十上下,可以想见的风姿绰约。作家赵清阁见到的林徽因,已经人到中年,照旧光彩照人:“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心里暗暗赞叹,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赵清阁:“京华二十日记》) 林徽因重病在身了,她的美丽仍叫翻译家文洁若惊诧不已:“按说经过八年抗日期间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四十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林洙的身份特殊,是梁思成的续弦。按常情说来,她或难免怀几分妒忌,可是对丈夫前妻同样一无例外地赞叹备至:“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进发出这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泽。真的,怎么能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这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冰心曾和林徽因、凌叔华、韩湘眉并称文学界“四大美人”,纵然老太太与林徽因有过芥蒂,她也承认:“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相比之下,徐志摩相中的陆美人竟黯然失色。与林徽因芥蒂更深的凌叔华,晚年这么说到林徽因:“可惜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话,被男朋友们给宠得很难再进步。”(郑丽园:《如梦如歌》)从略带贬意的口吻里,无法否认林徽因漂亮得令众人宠爱。 这般连篇累牍引述众多女性赞美林徽因的言词,一是表明本书并不无视她的美丽;二是关于她的美丽,话都说在前头了,后面不再为此耗费笔墨。还需特别说明,林徽因非常反感他人夸赞她的容貌,哪怕夸赞的人是知己。金岳霖戏说她“林下美人”,她立即抢白:“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金岳霖:《我喜欢作对联,有时也因此得罪人》)容貌之美,对于林徽因的人生,其意义毋庸置疑,但决非主要的,更非唯一的。此传将要叙述的,是她的事业、她的才华、她的信仰、她的性格、她的情感、她的苦难、她的坚毅,总之,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辉煌。 后记 此传记要出第三版,又得照例写几句“后记”了。然而看一下第二版后记,想说的意思那里几乎都说了,甚至引述初版里这句话,“愿今后有重写此传的机会,不过肯定不在三两年内所能为之,非得好好一番修炼后方能着手。”现在仍是很想说的一句。已经过去了两个三两年,可见我太不进步。 修订的空间并不小,然而掣肘于学力不逮、精力不济,这回又只是零敲碎打罢了。正文增添万余字,年表补正数十条,附录也加附两篇新发现的林徽因佚作。近年发现的林徽因佚文为数可观,而《住宅供应与近代住宅之条件》一篇特提请读者注目。钟爱、崇拜林徽因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大多是文学青年,特倾倒于林徽因才貌。能否视线放宽一些,进一步了解建筑学者的林徽因呢。这篇文章谈的虽是建筑,却渗透了人文精神。若不知她建筑学家的作为,岂不是仅仅认识了半个林徽因。《清朝建筑略述》由武汉大学陈建军先生提供,谨致谢意。 丙申夏于金陵秦淮新河南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