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

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

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为官必读《曾国藩》,经商必读《胡雪岩》!

《曾国藩》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见,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忧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内容推荐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第一名臣”。

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攻下南京后,曾氏家族手握重兵,成了“天下臣民第一家”。当此之时,曾国藩显赫至极又危险至极,仍是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克制,曾国藩成功后反而与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京中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在肃顺政变失败后没有留下一点把柄;而攻灭太平天国的次月,曾国藩便主动上折提出裁撤湘军,并且果断实行,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举,使得曾国藩成为史上既功高盖主又保全自己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共3册)》是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

目录

第一部 血祭

自序

第一章 奔丧遇险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中,杨载福只身救排

 摆棋摊子的康福

 康家围棋子的不凡来历

 喜得一人才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

 蟒蛇精投胎的传说

 刺客原来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长沙激战

 城隍菩萨守南门

 康禄最先登上城墙

 今日周亚夫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

 计赚左宗棠

 巡抚衙门里的鸿门宴

 药王庙里出了前明的传国玉玺

 左宗棠荐贤

第三章 墨绖出山

 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接到严惩岳州失守的圣旨,张亮基晕死在签押房里

 陈敷游说荷叶塘,给大丧中的曾府带来融融喜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

第四章 天王定都

 洪秀全江宁称王

 天王开国的三件事:定都、朝拜、开科取士

 东王揽权,翼王献策

第五章 初办团练

 乱世须用重典

 曾剃头

 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

 鲍超卖妻

 拿长沙协副将清德开刀

 大闹火宫殿

 停尸审案局

 逼走衡州城

第六章 衡州练勇

 王錱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

 忍痛杀了金松龄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

 接受船山后裔赠送的宝剑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把筹建水师的重任交给彭玉麟杨载福

 湘江水盗申名标

第七章 靖港惨败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白云苍狗

 兄才胜我十倍

第八章 攻取武昌

 青麟哭诉武昌失守

 湖北巡抚做了彭玉麟的俘虏

 薛涛巷的妓女蚕儿真心爱上造反的长毛头领

 康福挥刀砍杀之际,一眼看见弟弟康禄

 一律剜目凌迟

 来了个满人兵部郎中

 明知青麟将要走向刑场,

 曾国藩却满面笑容地说:我将为兄台置酒饯行

 康福的绝密任务

 一颗奇异的玛瑙

 一箭双雕

 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授腰刀

 曾国华率勇来武昌,王璞山请调回湖南

第九章 田镇大捷

 周国虞横架六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三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第十章 江西受困

 浔阳楼上,翼王挥毫题诗

 水陆受挫,石达开一败曾国藩

 水师被肢解,石达开二败曾国藩

 湘勇厘卡抓了一个鸦片走私犯,他是万载县令的小舅子

 参掉同乡同年陈启迈的乌纱帽

 塔死罗走,曾国藩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樟树镇受辱,石达开三败曾国藩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氏三兄弟密谋筹建曾家军

 邹半孔出卖奇计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重踏奔丧之路

第二部 野焚

第一章 进军皖中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曾国藩细细地品味《道德经》《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巴河舟中,曾国藩向湘军将领密授进军皖中之计

 东王显灵

 七千湘勇葬身三河城

 曾国华死而复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

 李鸿章给恩师献上皖省八府五州详图

第二章 总督两江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乘时而起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

 纹枰对弈,康福赢了韦俊

 施七爹坏了总督大人的兴头

 李元度丢失徽州府

 曾国藩卜卦问吉凶

 李鸿章一个小点子,把恩师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章 强围安庆

 围魏救赵

 调和多、鲍

 夜袭黄州府

 上了洋人的大当

 左宗棠宴客退敌

 荒郊古寺遇逸才

 血浸集贤关

第四章 大变之中

 曾老九要把英王府的财宝运回荷叶塘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东南半壁无主,涤丈岂有意乎

 王阁运纵谈谋国大计,

 曾国藩以茶代圣,连书“狂妄,狂妄,狂妄”

 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彭玉麟领来一个年轻女子

第五章 幕府才盛

 《挺经》。“如夫人”与“同进士”。五百两银子洗冤案

 今日欲为中国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下手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

 安庆操兵场的开花炮弹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六章 天京大火

 庄严的忠王府礼堂,集体婚礼在隆重举行

 孤军独进,瘟疫大作,曾国荃陷入困境

 彭玉麟私访水下道,杨岳斌强攻九洑州

 一别竟伤春去了

 献出苏州城后,纳王郜云官也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我们还是各走各的路吧

 半路上杀出个沈葆桢

 洪秀全托孤

 康禄和五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

第七章 审讯忠王

 威震天下的忠王被一个猎户出卖了

 洪仁达供出了御林苑的秘密

 攻下金陵的捷报,给曾国藩带来两三分喜悦、七八分伤感

 陈德风在李秀成面前长跪请安,使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

 洪秀全尸首被挖出时,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

 宁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决不能授人以口实

 争夺幼天王

第八章 殊荣奇忧

 李臣典不光彩地死去

 皇恩浩荡,天威凛冽

 荣封伯爵的次日,曾国荃病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匕首和珊瑚树打发了富明阿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

 恭王被罢,曾国藩跌入恐惧的深渊

 秦淮月夜,曾国藩强作欢颜,为开缺回籍的弟弟饯行

第三部 黑雨

第一章 裁撤湘军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官文亲到江宁追查哥老会

 男爵的座船在九江被查封

 江湖窃贼泄露僧格林沁的军事部署

 借韦俊之头强行撤军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恭亲王东山再起

第二章 整饬两江

 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

 落选士子薛福成上了一道治理两江万言书

 上治理两江条陈的美少年原来是故人之子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

 两张告示,三四万两银子就进了海州运判的腰包

 侯门娇姑爷被裕家派人绑了票

 看到另一本账簿,曾国藩不得不让步

 彭玉麟焦山还愿

 慧明法师的启示

 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改制

第三章 三辞江督

 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订下功课表

 炮声为北征大壮行色,却惊死统帅唯一的小外孙

 国宝被陈国瑞抢去

 软硬兼施制服骄兵悍将

 把捻战胜负押在河防之策上

 叩谒嘉祥宗圣祖庙

 武昌城里,巡抚和总督大开内战

 若许当初亲骑射,河淮处处是高楼

第四章 名毁津门

 灵谷寺内,曾国藩传授古文秘诀

 堂堂大清王朝,竞好比一座百年贾府

 初次陛见太后皇上,曾国藩大失所望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的一天

 火烧望海楼教堂

 给儿子留下遗嘱

 轿队被拦在天津城外

 老朽眩晕病发作,恕不能奉陪

 关帝庙忽然闹起鬼来

 委曲求全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革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

第五章 马案疑云

 慈禧太后对马案的态度微妙

 张文祥校场刺马

 江宁市民嘴里的马案离奇古怪

 曾国藩审张文祥,用的是另一种方法

 张文祥招供

 马案又起迷雾

第六章 东下巡视

 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送来一件时髦礼物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一个划时代的建议

第七章 黑雨滂沱

 欧阳夫人择婿的标准与丈夫不同

 一个苦甜参半的怪梦

 看看我们湖南的湘妃竹吧

 艺篁馆里,曾国藩纵论天下人物

 曾国荃他乡遇旧部

 前湘军哨长与前太平军师帅成了异姓兄弟

 康福隐居东梁山

 左季高是真君子

 最后一局围棋

 不信书,信运气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

 遗嘱念完后,黑雨倾盆而下

试读章节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这人家姓曾,住在县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叶塘都。荷叶塘位于湘乡、衡阳、衡山三县交界之地,崇山环抱,交通闭塞,是个偏僻冷落、荒凉贫穷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杨坪的曾氏府第,却异常宏伟壮观: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百十间楼房;大门口悬挂金边蓝底“进士第”竖匾,门旁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曾府进进出出的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湘乡县的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扁宋体黑字——“曾府”的大红灯笼,一律换成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大禾坪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起,一会儿轻轻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禾坪各处。

天色慢慢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点燃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黄金堂灯火通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间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白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露出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幔帐两边悬挂着儿女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扃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从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教授王静斋送的奶白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范长存”。再下面是一长条白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仪”,左下方书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后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人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混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的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纸钱、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有一个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的老者面无表情地颓坐在雕花太师椅上,他便是曾府的老太爷,名麟书,号竹亭。曾家祖籍衡州,清初才迁至湘乡荷叶塘,一直传到曾麟书的高祖辈,由于族姓渐多略有资产而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入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谁知三个儿子在功名场上都不得意:二子鼎尊刚成年便去世,三子骥云一辈子老童生,长子麟书应童子试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那年勉强中了个秀才。麟书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死了功名心,以教蒙童糊口,并悉心教育儿子们。麟书秉性懦弱,但妻子江氏却精明强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五子四女。家中事无巨细,皆’由江氏一手秉断。江氏把家事料理得有条有理,对丈夫照顾周到,体贴备至。麟书干脆乐得个百事不探,逍遥自在。他曾经自撰一副对联,长年挂在书房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将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现在夫人撒手去了,曾麟书似乎失去了靠山。偌大一个家业,今后由谁来掌管呢?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巴望着大儿子回来。曾府有今日,都是有这个在朝廷做侍郎的大爷的缘故,丧事还要靠他来主持,今后的家事也要靠他来决断。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独自一人默默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着重孝,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通常称他四爷。

“爹,夜深了,你老去歇着吧!哥今夜肯定到不了家。”

“江贵已经回来五天了。”老太爷睁开半闭着的双眼,眼中布满血丝,“他说是在安徽太湖小池驿见到你哥的。江贵在路上只走了十六天,你哥就是比他慢三四天,这一两天也要赶回来了。”

“爹,江贵怎好跟哥比!”说话的是次女国蕙。她双眼红肿,面孔清瘦,头上包着一块又长又大的白布,正在房中一角清理母亲留下来的衣服,“江贵沿途用不着停。哥这样大的官,沿途一千多里,哪个不巴结?这个请吃饭,那个请题字,依我看,再过半个月,哥能到家就是好事了。”

麟书摇摇头说:“你们都不知你哥的为人。这种时候,他哪会有心思赴宴题字,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吧!”麟书无意间说出“意外”二字,不免心头一惊,涌出一股莫名的恐惧来。

“哥会遇到什么意外呢?虽说长毛正在打长沙,但沅江、益阳一路还是安宁的呀!江贵不是平安回来了吗?”国潢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心情,反而把“意外”二字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你们不知道,江贵对我说,他这一路上,胆都差点吓破了。”接话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是麟书的第四子,名国荃,字沅甫,在族中排行第九,人称九爷。他也是一身纯白,但却不见有多少戚容。国荃放下手中账本,说:“江贵说,他从益阳回湘乡的途中,遇到过两起裹红包头巾、拿着明晃晃大刀的长毛,吓得他两腿发抖,急忙躲到草堆里,直到长毛走过两三里后才敢出来。”

P1-3

序言

三十年前,我在整理出版近代湖湘历史文献的工作中,被一批来自湖南省图书馆的百年旧藏文稿所震惊:它不是一般的私家档案,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资料,它是极不寻常、极其罕见、极为难得的文字中的珍品。

它的难得之处在于,这批文稿完整地向人们展现一个在正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下,力图中规中矩做社会精英的中国知识分子全方位的人生过程。

它的难得之处还在于,这批文稿鲜活地向世人召示一个中国士人,于纲纪倾圮、江河倒流的战乱时代,在操守与利益、高尚与卑污、担当与躲避、进取与退舍、个人与群体、一时与千秋等等立身大节上的那种近于典范式的选择与处置。

它的难得之处更在于,这批文稿记载了一个情感丰富、思虑缜密、喜欢并善于剖析自己、分析人事的涉世极深者,将自我心灵深处的苦痛、喜乐、困惑、领悟、弱点甚至丑恶,向外人向后世作了勇敢而真诚的坦露。

我读他在事功辉煌时的家信:“处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忧危之中。余……寸心惕惕,恒惧罹于大戾。”读他在晋升大学士位极人臣时的家信:“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为苦恼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而已。”读他在家业鼎盛时的家信:“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情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读他即将告别人世时所写的日记:“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业一无所许。”

每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忧郁、悲凉甚至恐惧,与无论褒者所说的一代完人千古楷模,还是贬者所说的元凶刽子手,都有着极大的反差。它究竟是此人的独特个性,还是一切成就大事业者共有的心绪?它是中国文化所培养的士人难以消除的万古之愁,还是全人类英才都无法摆脱的生命之苦?不管怎样,我得感谢这批文稿的作者。他以老到娴熟的文字功力,为我们留下这千余万言的翰墨,提供了一个如此丰厚、如此细腻、如此真切的生命个案,给一切有志于探索人生奥妙的后人以一份完备的原始材料。

此人就是曾国藩。

我决定以他为主人公写一部书。他所处的时代是那样的风云激荡,他的历史形象是那样的富有争议,他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复杂,要写好这个人物,非借助文学元素不可;否则,决不可能生动鲜活、血肉丰满,更不可能走进他的精神与心灵之中。于是穷八年之思,有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是为短序。

唐浩明

甲午中秋于长沙静远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