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坚是士大夫阶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士大夫文化系统,这种文化形式以其旺盛的,独特的生命力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世界文化中,知识阶层以其独特的角色出现决非个别现象,但像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那样在整个社会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逐渐形成一个有众多既定规则,结构高度完善,内涵极其丰富的,并对社会发展有着现性和隐性的决定意义的士大夫文化,则是决无仅有的。汪元波所著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义精神》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义精神入手,着重描写士大夫们敢于担当的个人品格,以及这种品格诞生的源头,包括文化遗留和个人成长环境两个方面。
汪元波所著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义精神》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义精神入手,着重描写士大夫们敢于担当的个人品格,以及这种品格诞生的源头,包括文化遗留和个人成长环境两个方面。重点追溯士大夫成长的学制背景、选拔机制,以及古代教育思想对于士大夫阶层形成的影响,在于不仅仅是要掌握专门知识,更在于培养以“仁义”为核心的道义精神。《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义精神》分“由士到士大夫”、“士的教育与选拔机制”、“立道行义与修身”、“士的道义精神的历史演进”、“艺文载道的士人生活”等五章组成。主要是解答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到底是谁的士大夫?是为谁的士大夫?士大夫的道与义到底是为何道为何义?士大夫的道义精神又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