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行将被光泽的主流文明无情地整容,当一切地貌、器具、习俗、制度、观念对现代化的抗拒都力不从心的时候,惟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而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产。
让著名易学家庞钰龙用周易的智慧诠释汉字的奥妙,让建国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风水节目讲座者茹呈智为你讲述广大世人中存在的常见的风水疑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易文化集萃(共2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茹呈智//庞钰龙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一切都行将被光泽的主流文明无情地整容,当一切地貌、器具、习俗、制度、观念对现代化的抗拒都力不从心的时候,惟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而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产。 让著名易学家庞钰龙用周易的智慧诠释汉字的奥妙,让建国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风水节目讲座者茹呈智为你讲述广大世人中存在的常见的风水疑点。 内容推荐 《茹呈智话说风水》 首次确切地指出并解读了风水的由来、定义、精髓与核心;对“风水宝地”的奥秘作了通俗明白的现代解读;点出欲得到“风水宝地”的秘密所在,强调修德造化与风水的密切关系;所述风水技法简明易懂,教你修造“水不用换,鱼不用喂”的优美生态“莲贝池”;指出当前建筑与园林活动中的误区,提出了醒人的见解;首推《风水百问》,为广大世人中存在的常见风水疑点作了解答。 《庞钰龙周易解字》 作者不才,尝试着用《周易》思维来解读汉字,挖掘其内涵寓意,自感有所收获,今日全盘托出,一来请诸位专家批评指正,二来为同行爱好者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路,三来让普通读者从汉字中学到大智慧,进而领略到我中国文化的神圣。 目录 《茹呈智话说风水》 跋 第一章 风水概念 一、国际上的风水研究热 二、风水与人生影响重大 第二章 风水史话 一、先秦风水活动的萌芽考古发现的风水起源 二、秦汉风水理论的孕育 三、魏晋风水的活跃时期 四、唐宋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 五、明清风水理论的评注与总结时期 六、民国以来,西方科学文化对风水的冲击 七、当代风水热的新兴 第三章 风水工具 第四章 风水的学术派别 第五章 风水知识与策划 阴阳 五行 八卦配二十四山 宅居的风水选择与策划 关于当今建筑风格的警示 哪些是不能择宅之地 择居应区别对待 什么是吉卦位,什么是凶卦位 大游年简推法 宅居的策划及风水处理 一、民居的环境选址与宅外形 二、民居的宅内空间布局 三、开门法则 四、灶、床、厕、水、树的法则 第六章 对现代楼盘与景区策划的实例 一、水不用换、鱼不用喂的风水池——莲贝池 二、城市的风水策划 三、风水师应有的情操——析风水界中的正与邪 四、守望心灵的蓝天 第七章 风水百问 第八章 风水千形图说 一、龙形图说333例 三、木星九变 三、天财凹脑九变 四、双脑天财九变 五、天财平脑九变 六、天罡九变 七、孤曜九变 八、燥火九变 九、李公龙法 水形图说97例 《庞钰龙周易解字》 天时篇——盛衰源于自然 第一章 天人合一,智慧之源 第一节 劳动造人,幽静通天 第二节 平衡为大,失衡成天 第三节 顶天为夫,凭地而立 第四节 肚实为身,腹空成尸 第五节 耳目达聪,洁心守慧 第六节 鬼心成愚,春虫争蠢 第二章 规矩自我,成就方圆 第一节 自心生息,己心说忌 第二节 吾心能悟,有产日余 第三节 巧舍妙予心舒,征伐成就自我 第四节 朕需双桨,寡人道孤 第五节 藏拙称敝,谏谦为窃 第六节 尊姓言某,轻名说字 第三章 出类拔萃,智心作干 第一节 贲心生愤,奴心发怒 第二节 巩心生恐,心具有惧 第三节 亡心成忘,心亡必忙 第四节 咸心必感,或心生惑 第五节 夗心成怨,如心为恕 第六节 敝心成憋,串心为患 第四章 远见卓识,凭借慧眼 第一节 借手远看,举目为见 第二节 举首仰观,低头俯临 第三节 集中瞄准,全方审视 第四节 学见为觉,少目为省 第五节 予页为预,则水作测 第六节 反目成艮,寻木察根 第五章 祸福之门,自佑在先 第一节 神佑有福,不佑致祸 第二节 心非成悲,心长惆怅 第三节 心赖成懒,非告为靠 第四节 分资为贫,酿酒成富 第五节 易贝获赐,有丝生乱 第六节 矢来成疾,火起生病 第六章 盛衰之道,始于顺天 第一节 众捧始兴,皿成方盛 第二节 衷心倾衰,叶败必落 第三节 春雨通泰,秋心生愁 第四节 位高为上,位低为下 第五节 竖锤为权,横木作衡 第六节 动中寻健,米外求康 地利篇——万物皆备于我 第七章 地灵人杰,安居乐业 第一节 土也为地,土神称坤 第二节 土不为坏,重土人佳 第三节 家有女安,有猪似家 第四节 回家始定,有吃方宁 第五节 眼大为宽,口小能容 第六节 凭几而居,版大成业 第八章 难得成宝,物稀为贵 第一节 玉贝皆宝,难得更贵 第二节 金戈为钱,换贝成贱 第三节 贝萌为财,藏贝为贮 第四节 见财起贪,重者必赌 第五节 蒙贝为贾,善借为赢 第六节 驮贝为负,刺贝成责 第九章 本上有材,末上有果 第一节 木上有末,木下有本 第二节 有子为存,有土成在 第三节 门内才闭,木外成材 第四节 倚木而休,乘木为杰 第五节 果常被裹,言果必课 第六节 迷者自乐,病者需药 第十章 滋养万物,泛滥为祸 第一节 欠土为坎,水可成河 第二节 白水为泉,掘地为井 第三节 乏水为泛,奂水必涣 第四节 水去有法,寻胎施治 第五节 水虫搅浊,返青自清 第六节 弱水能溺人,一点水救命 第十一章 文明之光,失控成灾 第一节 人上火光,迎头生烦 第二节 火围宫营,入室生灾 第三节 欠火需炊,垔火生烟 第四节 亨火为烹,急火成炒 第五节 柬金需炼,有模方铸 第六节 举火照路,放火燎原 第十二章 沧桑无常,地利有恒 第一节 东方日出,西方鸟归 第二节 羊鸣露善,羊鱼为鲜 第三节 加马方驾,行卸称御 第四节 犬厮咬哭,竹鞭示笑 第五节 拔草会捷,竹根示笨 第六节 灌浆日秀,开花为英 人和篇——成败有赖伦理 第十三章 男女有别,莫违成约 第一节 男外耕田,女内守家 第二节 男婚日娶,女婚日嫁 第三节 男儿言志,少女示妙 第四节 执斧为父,哺乳为母 第五节 阳刚美男,阴柔若女 第六节 男归日僧,女隐为尼 第十四章 敌友之间,没有界边 第一节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第二节 单取必争,双赢与共 第三节 前后为从,并肩为比 第四节 背离为北,颠倒为化 第五节 鼓舌树敌,寻尾解仇 第六节 共举为同,齐唱作和 第十五章 长幼之序,尊重差异 第一节 持杖为长,力弱日幼 第二节 拄杖为老,年小为少 第三节 男奴幼童,举火照叟 第四节 老来子孝,幼儿需保 第五节 人需为儒,棒下施教 第六节 帅思想称师,懂随从日徒 第十六章 君臣之道,各有奥妙 第一节 执权杖尹,善动口君 第二节 通三才王,承天脉主 第三节 竖目为臣,木目为相 第四节 王明为圣,臣能日贤 第五节 展佩巾帅,持武器兵 第六节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第十七章 亲疏之分,以诚取人 第一节 同宗为亲,通流见疏 第二节 同炊为伙,倚半为伴 第三节 成言为诚,人言可信 第四节 二人会仁,祭牲示义 第五节 言兼为谦,兹心为慈 第六节 来者皆客,携贝为宾 第十八章 成败之举,有赖人际 第一节 斩物示成,击鼎为败 第二节 有君羊群,有木隹集 第三节 火中能熊,遇网作罢 第四节 放牛为牧,玄牛为牵 第五节 救陷为拯,征心日惩 第六节 通天地巫,处山中仙 试读章节 二、风水与人生影响重大 我们的先哲们在《三元经》时说:“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荣。”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吉凶祸福都受到住宅风水的影响。又说:“居可移气,养可移体。”告诉人们人居住的地方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人可以造房屋,房屋可以塑造人。”造就人生命运的原点——出生的时空点自己是不可选择的,但其后天的人处环境是可以选择策划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好的住宅可以使人变得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智慧超群、事业兴旺。反之,则灾祸横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仅举一例为证: 中国四大才子之乡乃是风水宝地 我国的四大才子之乡,证明了优越的环境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山环水抱的江西临川在名人词典中,古今的临川才子就有134人。古有政治家、学者王安石及曾巩、汤显祖等,现代教授级的名流有55人,研究生86人,留学生20余人。1982年以来,不到15岁就读名牌大学的就有41人。 其地北有九岭、连云、幕阜、大别四山相环;南有赣江、崇仁江、抚河众水弯曲相抱;又临近鄱阳湖,为风水中的聚水格。 众星捧月的江苏宜兴被称为教授之乡。大陆就有教授等高科技名流多达548位,如学者周培源、著名画家徐悲鸿及唐敖庆等。 其地不仅处于长江的曲水环抱之中,又是众水群湖回合之处,其西、北面成众星捧月之势,人杰地灵。 湖北蕲春是药圣李时珍的家乡,清代就有200多位举人和进士。20世纪以来,又涌现出250多位专家、学者。该县有一条“博士街”,在海内外有25位博士。 其地北方和西北方有桐柏山、大别山相环绕,南有长江、巴水、湍水环绕。 水木清华的浙江绍兴 这里是伟人周恩来和大作家鲁迅的故乡,还有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和马寅初、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竺可桢、周建人,政治家邵力子、陶德章、秋瑾以及古代的大禹、勾践、陆游、王羲之和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等等。在1300年的科举史中,绍兴出进士2238人,占全国的2%,文武状元27人,占全国的4.8%。举人不可胜数,仅清顺治元年至光绪末年254年间绍兴就出了600多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至于在明清官场吃香的高参——“绍兴师爷”更是不可胜数。绍兴名流真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 其地南高北低,南,背依香炉、秦望、禹王等五个青峰翠岭;北,俯临众水网织直达钱塘杭湾之碧波清流。绍兴境内大小水系长达1900多公里,城镇内一路一河,大小桥梁多达15000个,真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于是乎早有晋人、大书法家王羲之诗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山阴:绍兴古名) 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造就绍兴纯朴柔和的风土人情,钟灵毓秀,更孕育了历代无数名人。 330例癌症患者中,竟有254人的床位或住处是在风水中的凶位 陕西省咸阳渭阳西路5号、陕西纺织职工二医院的成柏林和张志宇两人于1995年9月份以前,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咸阳、西安对330例多例癌症患者的住宅气场进行了列表调查,惊人地发现:330例癌症患者中,竞有254-人的床位和居住是在风水中的凶位,占总数的77%。 树摇凶场二死一伤 2001年春,一天傍晚我回家,路遇一村长说:“有人想让您给看看他家的风水,但找了您半年,你总是没时间,今天我专门在路口等您,可算等上你了。无论如何你得马上跟我去给人家看看。”好意难却,我坐上他早已备好的小车来到某村。到那家门口,一下车,我就环顾其庭院内外,发现庭院的凶位(鬼卦方)有较大的椿树和石榴树,电视天线高高地树在凶位(绝卦方)。我指着那树和天线对那家人说:“你家为此会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的。”稍停后,有人告诉我说:“可不是嘛!前年他身强力壮的妻子在一个浇地用的小水沟边,一摔倒就死了。去年,他父亲也去世了。他聪明的儿子在上初中时成绩总是第一名,但在今年的中招考试前突然神经失常,送到了精神病医院治疗。” 接着,我根据他家有关人的命理对其风水进行了调整,后其儿子的病好了,至今无事。 风水学的价值与贡献 1.先是风水学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对人类尊重大自然和环境保护作了贡献。 2.风水学对在建筑、园林的空间序列的优化组合之策划方面,表现出高超精湛的艺术造诣,并达到了极高境界,并以其非同凡响的气势和魅力为世人所瞩目。 3.对建筑与园林美学的观照,以其独特的成就而令人交口称赞。根据上述三点,数千年来在风水大师手中曾策划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美建筑、庭园和园林,美化了我们的祖国和生活。 4.古代风水先哲对指南针罗盘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等,乃是对整个人类的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 5.由于古代风水先哲对天象的关注和研究,使中国古天文学达到古代世界最为发达的水平。 当今,自中共十七大召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重视。2004年9月及2006年4月两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风水文化国际论坛,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风水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然而~方面由于真知灼见的风水学专家或年老或过世,以及一些风水典籍也多有散失,致使风水研究出现断档;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的风水热中也多有正邪混杂之象;再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又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西方软实力的严峻挑战,更重要的是为适应国人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高涨需求,故对风水文化的抢救、研究与正本清源,填补现代科研中风水的空白,实乃当务之急。 (摘自《茹呈智话说风水》P5-7) 序言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从其产生、发展,特别是风行于世以后,恐怕对它的认识就逐渐产生了歧见。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虽然多数人笃信不疑,痴迷褒扬,但也有少数人怀疑质询,甚至排斥批驳。近现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现代科学、现代哲学、现代建筑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后,风水文化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否定,被打入“封建迷信”、“愚昧文化”之列,查一查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辞书、词典,就可一目了然。 然而,时移势易,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破坏所致恶果的认识和觉醒,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同整个周易文化的命运一样,又被重新认识和重视起来,而且也是沿着“出口转内销”的路子,从国外的“风水热”逐步引发国内的“风水热”,以至于在少数先知先觉的精英人物的倡导下,2004年第一次出现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堂而皇之地研讨建筑风水文化的国际论坛。 但是,时至今日,无论在社会上层,在文化精英人物之中,还是在社会基层,在广大的民众之中,对风水文化的认识,不仅是歧见,可以说仍然处在尖锐对立之中。前年,某省一家电视台,对风水文化进行了一次公开大辩论,题目是“买房选房看风水是迷信吗”,主张不是迷信的一方有三位精英人物:一位是专职风水研究和应用者;一位是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一位是建筑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主张是迷信的一方也有三位精英人物:一位是反伪科学名满天下的斗士;一位是省政协的官员;一位是某大学的教授。双方唇枪舌剑,辩论得相当激烈。电视台在现场直播的同时,又组织场外观众互动投票,据说参与者达三万多人。辩论结果是,主张“买房选房看风水是迷信”的一方占了上风,场内外参与投票的结果是,认为“买房选房看风水是迷信”的观众达二万多人,认为不是迷信的只有一万多人。 我十分赞同伟人邓小平关于“不争论”的主张,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分歧,靠争论、辩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风水文化到底是不是迷信,靠一场或几场,一年或几年大辩论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这家电视台组织这场大辩论,也不能说毫无意义。起码作为一项民意测验,是达到了目的的。这就是说,在当前,无论在精英人物,还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对传统风水文化的认识还是大相径庭的,起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仍然将风水文化看成是一种迷信,一种愚昧文化。 前不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明邦先生在论述传统文化时提出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见解(见《国际易经》杂志2007年第4期《略论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异同》),这无疑为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甚至包括一切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我理解,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某个时代被大多数精英人物研究、倡导,从而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谓草根文化,就是指某个时代被多数精英人物排斥、唾弃或者忽视藐视,但又消灭不了,只能在民间悄悄生存的非主流文化。按此视角,许多传统文化都经历过由起初产生于草根文化,后被社会精英人物特别是执政者的提倡,而成为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尔后世移势易,又沦落为草根文化的大起大落、风云变幻的命运。比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产生于奴隶社会衰亡、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提倡的仁政理想、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还有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等处世原则,虽然到处宣讲,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只能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存在。但到封建中央集权社会确立之后,特别是到汉武帝时代,经过精英人物董仲舒的倡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成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孔子本人也被推崇到“至圣先师”、“精神领袖”的地位。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资本主义及其先进文化的冲击,“五四”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又受到了无情的地判和冲击,儒家文化逐渐又沦落为草根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也有着类似的命运。起初它自然也是产生于民间的一种草根文化,后来经过精英人物的研究、提高,执政者的倡导、推广,而成为一种精英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建筑中的主流文化。但伴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传入,特别是现代科学、现代哲学、现代建筑学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后,中国历史上的风水文化也只能沦落为一种草根文化。今天,正如上述某家电视台搞的民意凋查一样,仍然有多数人将它视之为“封建迷信”、“愚昧文化”,这是毫不足怪的。原因,一是多年来破除迷信、批判它的结果,二是生活于现代的多数人对于风水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传统风水学与风水术有什么区别,风水文化中有什么精华与糟粕等等问题并不了解,并不清楚,多数人受群体主流文化意识的操控,成为一种惯性思维,惯性认识罢了。 不仅仅一般民众对风水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实质与精华是什么尚不了解,不认识。就是今天已经开始研究风水的精英们、学者们,认识也尚未统一,歧见也不少。比如,有人认为风水是科学,有人认为是玄学,有人认为风水是地质地理学,有人认为是生态环境学,有人认为它是东方建筑的一种审美艺术,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心理学,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理性思维,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直觉思维,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自然科学,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人文科学;当然也有人认为,上述种种都包括在风水文化之中,它是一种综合学科、综合文化,等等。 但是,有一条比较一致,即无论是社会的精英人物,还是一般民众,都开始思考:早已沦落的风水文化,为什么会“从出口转内销”,又开始热起来,它其中有什么合理的科学的内涵与成分,值得我们今天吸取和继承,或化腐朽为神奇,或与现代建筑科学有机结合,而使之发扬光大呢? 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河南易学同仁茹呈志先生解读风水的新作问世了。 我与茹呈志先生没有深交,但作为易友可以说已经认识多年了。他出生在宋朝易学家邵康节曾经隐居学易苏门山所在的河南辉县市,退休前是政协机关干部,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研习多年,特别在命理学、风水学方面曾在国际国内易学研讨会上发表过论文多篇。2007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坛上,被专家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当代风水专家”的称号。 在此之前,经过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院的举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谈风论水》栏目中曾先后七天录制了他对中国风水文化的解读与讲座。现在,他在此讲座基础上,又将解读风水的文字、图片整理加工成书,即将在全国出版发行。 承蒙茹先生的信任,嘱我作序。纵览书稿,该书不仅对传统风水文化的形成、演变进行了梳理,而且对其内涵、外延、要点、派别等都进行了解读,而且还有作者对全国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园林、商务会馆,乃至城市、乡镇进行风水策划的实践经验,最后还有风水百问,答疑解惑。这样一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风水普及读本,无疑对当今社会各阶层的读者正确认识传统风水文化,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促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的完善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志春 2008年1月23日于北京 后记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2010年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姗姗来迟的春天,终于敞开了她那温暖的胸怀。尘封四年的书稿,就要付梓了。在这难忘的时刻,我特别想把这一喜讯,告诉给我送来春风一一为本书的完成、出版做出贡献的那些人。 为本书的创作,搜集提供素材的有:张广华、王鉴石、蔡新红、刘晓东、卫弘、雷超银、王宝炫一徐天晟、佘靖等,给本书的修改,提出宝贵意见的有:李向丽、雷向阳、刘跃、李春福等;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劳付出,才有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在此,我先代表将从这部书中受益的每位读者,对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古老文字原本象形符号,《周易》符号亦为特殊文字。二者,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中华典籍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先哲智慧。而《周易》思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开启宝藏大门的钥匙。希望自己的这点研究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喜好汉字研究的同好提供一点参考。 汉字是一幅画,画中有声、画中有情,只有融人其中,你才会听到她的谆谆教诲,得到她的绵绵真情;汉字是一首诗,诗中有境、诗中有灵,只有暗合心路,你才能到达理想的认知世界,把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看透看清。正是:“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2010年4月5日于北京通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