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失踪的名画(卡拉瓦乔与逮捕耶稣之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乔纳森·哈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比悬疑小说更好看的真实故事,讲述比虚构更传奇生动的人生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幸运,但任何幸运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

有时候,当你去寻找一样东西,结果会发现另一样东西更美好,那是对你用心寻找并坚持到底的奖赏。一个有关寻找与发现一幅杰作的精彩故事线,一个艺术家残酷又真实、比戏剧还迷人的一生历史。

内容推荐

罗马大学的两个女学生在搜集卡拉瓦乔《圣约翰》的文献资料时,意外发现这位巴洛克时代天才画家的绝世之作《逮捕耶稣》的蛛丝马迹——她们甚至进入了四百年来绝少有人进入的罗马没落贵族家族档案室,亲手触摸自从被写下墨字以来从未被人打开的古老记事簿……全球艺术侦探纷纷出动,各路人马闻风而至,暗中较劲,追踪价值连城的画作,他们自身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无名修复师曝得大名,女学生成为学界新宠……各种复杂线索交织在一起,卡拉瓦乔谜一般的诡异人生也随之浮现:桀骜、抑郁、粗野、敏感、狂放不羁、我行我素……或许他是一个凶手和疯子,但也绝对是个天才。

目录

第一部·英国人

第二部·罗马女孩

第三部·修复师

第四部·共聚一堂

致谢

本书缘起与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那个英国人穿过广场,朝一家名叫“好运”的餐厅走去。他走路时膝盖微弯,脚有点儿外八,迈着缓慢而又小心的步伐。二〇〇一年,他九十一岁了,手持着一支带弓形把手的老式木手杖,但并不常派上用场。他的头顶光滑如蛋壳,在罗马明媚的正午阳光下,闪着苍白的微光。他的穿戴也和平常一样——一套三十多年前在萨维尔街上手工定制的深蓝色双排扣西装;新上过浆的白衬衫上别着金色的袖扣和领夹。他听觉灵敏,眼神清澈无翳,虽然戴着眼镜,但那是因为他从小就戴眼镜了,眼下这副是玳瑁镜架的,歪戴在脸上,左镜腿在接合部位折掉,他用胶布暂时粘起来,凑合着用,镜片已被他的手指印弄模糊。

“好运”餐厅位于一条小街上,遮蔽在万神殿的阴影下。餐厅设有户外座位,罩着遮阳伞篷,但他喜欢室内。店主赶忙迎上来和他打招呼,用英语尊敬地称他为“丹尼斯爵士”,服务生们则称呼他马洪先生。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丹尼斯爵士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带着明显的伊顿腔。

丹尼斯爵士点了一杯配餐红酒。一名服务生建议他品尝一道新菜式,烤牛肝菌,用托斯卡纳橄榄油和海盐调制。他同意了,拍拍手笑着说:“这是正当季的啊!”兴致勃勃地大声对同桌的客人们说:“这时候的牛肝菌是最美味的。”

每次来罗马,丹尼斯爵士总在“好运”餐厅用餐,除非有人在别的餐厅请他吃饭。他总是按规律行事——多次拜访这个城市,他总住在元老院饭店三楼的拐角房间,房间的窗户正对着万神殿烟灰色的大理石门廊;回到伦敦,他总住在一栋维多利亚式红砖联排大宅里,他在那里出生,宅子位于环境幽静、规划整齐的贝尔格莱维亚区,就在卡多根广场上。他是独生子,没结过婚,没有直系继承人,曾经有过的情人们也都早已去世——关于这个话题他向来不愿多谈。

当天饭桌上的话题人物是一位四百年前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丹尼斯爵士曾经鼻尖贴画布、手拿放大镜地研究过这位画家已知现存的每一幅作品。自从他的对手与宿敌、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史学者罗贝托·隆基去世以后,丹尼斯爵士就被公认为全世界卡拉瓦乔研究的最高权威,主攻卡拉瓦乔研究的年轻一代学者如今都在这个或那个问题上挑战他,正如他多年前挑战隆基。尽管如此,收藏家们仍然愿意支付高昂的酬金请丹尼斯爵士为引起争议的作品鉴定。对他们来说,丹尼斯爵士的鉴定意见意味着他们的财富将增加一小笔,或者损失一小笔。

丹尼斯爵士告诉他的午餐同伴,无缘拥有一幅卡拉瓦乔的真迹是他的生平憾事。原因之一是,目前已知的卡拉瓦乔真迹不超过八十幅——也有人认为最多只有六十幅,有好几幅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一些则在过去几百年中湮灭。卡拉瓦乔的真迹极其少见。

丹尼斯爵士从一九三〇年代开始收购巴洛克时代的画作,在当时的拍卖场上,一副华丽的画框比一幅巴洛克画作本身的要价还要高。多年来,他在卡多根广场的房子里积攒了大量藏品,足够创办一间十七世纪意大利艺术博物馆,其中有七十九幅巴洛克时代的杰作,包括圭尔奇诺、古伊多·雷尼、卡拉奇兄弟和多米尼基诺等人的作品。他最后一次买画是在一九六四年,那时画价已经开始飙升,历经长达两百多年的被鄙弃与被冷落,艺术风潮辗转轮回,丹尼斯爵士亲眼目睹了巴洛克艺术的重新走红。

说到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家,如今属卡拉瓦乔最红。他随便一幅作品,哪怕尺寸再小,要价也比丹尼斯爵士所藏最好的圭尔奇诺作品高出几倍。“一幅卡拉瓦乔的作品?要价恐怕得四、五千万英镑吧,”丹尼斯爵士耸了耸肩,“没人说得准。”

他又点了一碗野草莓当甜点。一位客人请他讲讲许多年前他去寻找一幅失踪的卡拉瓦乔作品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丹尼斯爵士笑了笑,他回忆说那件事的起因是他和罗贝托·隆基的一次争论。一九五一年,隆基在米兰举办了一场卡拉瓦乔画展,第一次把卡拉瓦乔现存所有作品放在一起展出。丹尼斯爵士当年才四十一岁,已经因眼力好而出名。他在画展上流连多日,研究那些画作,其中一幅描绘施洗者圣约翰少年时代,是罗马多莉亚·潘菲理家族美术馆的藏品,当时没有任何人质疑它的真伪,但丹尼斯爵士越看越觉得可疑。后来他在意大利国家档案馆偶然发现那幅名画的另一个版本的踪迹,并认为那个版本更像是真迹。

一九五二年的一个冬日,他动身去找那幅画。也许是在清晨吧,他记不清了。他从饭店出发,步伐轻快——他说他过去走路一向轻快——穿过尚被晨曦笼罩着的铺满鹅卵石的狭窄街道,经过一幢幢古老的建筑,赭石色的墙垣历经几百年的城市尘垢,早已斑驳褪色,敞开的百叶窗贪婪地攫取冬日清晨的阳光。他相信自己当时应该穿着羊毛大衣,用来抵御罗马冬日湿冷的天气,还应该戴着帽子,一顶软呢帽。他当年的穿戴跟现在没什么两样:上过浆的白色老式高领衬衫,系领带,外套双排扣西装,唯一的区别是他当年手持雨伞,而不是拐杖。

他穿过迷宫般的街道。战争刚结束,许多道路还没有路标,不过他轻车熟路——当年他熟知罗马市中心的街道,就像熟知伦敦一样。

登上卡皮托林的长台阶,他走到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露天广场。他的朋友卡罗·皮特若格利,卡皮托林美术馆的馆长,正等着他。他们用典型的英国方式握手寒暄。丹尼斯爵士不喜欢拥抱,来意大利这么多次,他总想方设法地躲避当地特有的问候习惯——被紧紧拥抱并亲吻两颊。

皮特若格利说他终于找到了丹尼斯爵士要找的东西,就在罗马市长办公室。那幅画曾经长年挂在罗马犹太人聚居区美术督察官的办公室,在奥塔维亚门廊街上的一幢中世纪建筑里。督察官认为,那仅仅是一幅画框还不错的装饰画,画本身不值什么钱,毕竟原作已经落户在多莉亚·潘菲理家族美术馆里了。

P3-6

书评(媒体评论)

为了要进入一个罗马贵族家庭的档案室,女研究生用上了爱伦·坡探案时连哄带骗的所有招数。以X光和红外线扫描画布,检查是否有卡拉瓦乔“作案模式”的痕迹,这是艺术史学者版的“CSI犯罪现场”。

——《纽约时报》

完美的非虚构类叙事作品,绝对符合你的期待。

——《经济学人》

哈尔将这些热情、古怪,而又有学识的人们留在舞台中心,因而成就一幅凡人难得一见的清晰图像。

《华盛顿邮报》

最强硬的刑警也比不上我们的艺术史侦探——他们探查每个琐细的资讯,就像一名私家侦探寻找目击证人般毫不懈怠。

——《芝加哥太阳报》

一个有关寻找与发现一幅杰作的精彩故事线,一个艺术家残酷又真实、比戏剧还迷人的一生历史。卡拉瓦乔的传记巧妙地穿插在寻找失踪画作的过程中,随着故事的进展,变得愈加感人而有气势。两条故事线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匹兹堡论坛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