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增强和提升这一能力,不只要了解治术、掌握治术,同时也要学习为政之道、为官之道,背靠“道”的术才真正有力量。
术表示的是达到目的的方式或手段,《治术(读历史正衣冠)》概括的9个方面,即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所包含的内容就是这样的手段。本书由高路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治术/读历史正衣冠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高路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增强和提升这一能力,不只要了解治术、掌握治术,同时也要学习为政之道、为官之道,背靠“道”的术才真正有力量。 术表示的是达到目的的方式或手段,《治术(读历史正衣冠)》概括的9个方面,即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所包含的内容就是这样的手段。本书由高路著。 内容推荐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治术(读历史正衣冠)》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治术(读历史正衣冠)》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本书由高路著。 目录 一、威望 (一)德 以德报怨 钽鹿之死 立德、立功、立言 大夫叔孙豹 虎会的尊严 韩起的清贫 瓜田 全郡的表率 退敌 孙策的仁义之师 刘裕不成大事的原因 以命相救 (二)恩 桑下饿人 扯断帽带的夜宴 一定要向民众施恩惠 三个追随者 管燕的眼泪 两匹骡子 吴起吮疮 李固感化盗贼 一份烤肉 黄金饼 (三)功 太子忽的功劳 五国联军统帅 政绩天下第一 一件政绩 士子们的偶像 书生陆逊 造桥 对政绩卓著官员的评语 朝堂空矣 (四)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养虎自遗患 小不忍,害大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臣亦择君 为将当有怯弱时 汉、贼不两立 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今九州糜沸,群雄竞逐 见此张缓 譬如写水著地 此子疲于津梁 迷众之罪大也 我甲在心 忠孝之道,难以两全 直唱大言 不足劳少壮故耳 宁为南鬼,不为北臣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怯防勇战 两姑之间难为妇 丈夫不死,当立大功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吾当折杖驱之耳 因人所利而行之 当笑而受之 口有蜜,腹有剑 不敢忘本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天下其谁容我 (五)能 先蔑的朋友 子产的判断 不争而获 让战鼓敲不响 孟贲的选择 平民之怒 孟尝君与门客 一头小牛 破釜沉舟 舍命救民 梦中杀人 三分天下 思念 (六)力 怎能不效力 —切遵从大将军命令 硬汉桥玄 群臣的选择 唐太宗退敌 韩信就是榜样 让禁军害怕的人 铁鞭、铁棍、匕首 杀鸡给猴看 万里之遥 二、奖惩 (一)意义 一座城邑 赵鞅的动员令 受奖的孝子 勾践的办法 刘邦分封 曹操封赏张鲁 奖罚关系人心 封王的妙用 治政前提 赏罚是天道 治政要义 诱导 (二)主体 子罕的阴谋 十个田常也没戏 您想夺取我的民众吗 赏罚权不可出借 烧掉底稿 权力在君 祸乱的根子 君主的职责 恩典出于上 赎回魏微故居的背后 (三)原则 1.赏罚分明 国家混乱的根源 不敢受赏 奖赏只对功劳 猎狗和猎人 萧何第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自我矛盾 不可公器为私用 不能奖赏罪恶 2.赏罚适度 赏不僭,刑不滥 赏亲的危害 狗尾续貂 不以功劳赏官 拉开距离 赏赐本身也要节约 赏官的危害 不以关系赏官 失望与愤怒 众叛亲离 3.赏罚兑现 白起之死 空诺 亡国的一个原因 拿什么赏赐? 虚赏 该怎样判处 不以个人喜怒为转移 三、利用 (一)利益 唇亡齿寒 孔子的预言 一口大钟 被贪婪吞噬的智氏 600和6 长平之战的起因 机会不可错过 重赏之下必有叛徒 奇货不可失 (二)境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苏秦和张仪 甘罗说张唐 李斯是怎样被拖下水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是狗都要狂吠 五日京兆尹 法真的名声 穷途末路的猴子 (三)心理 神龟 子贡救鲁 您的田地太辽阔了 得民心者 安陵君 神人军师 反正是一死 请托 口蜜腹剑 (四)矛盾 壶丘之城 二桃杀三士 九鼎 管庄子刺虎 吃两头 荡平袁氏的策略 可汗的得意 (五)道义 以土地换人心 歌舞伎 从内部进攻 盟约 公孙弗忌的办法 忠义 君德臣节 (六)人 强人 部属 贤人 众人 自身 邻人 能人 多余的人 关系人 权威 朋友 仇人 名人 老实人 同伙 四、做势 (一)立势 商盖的降服 孔子与鲁哀公 高阳酒徒 扼住咽喉攻击后背 冒顿的威势 来歙的气势 班超威震西域 可悲啊 两个女人 老头辛毗 眼中铁光 苻坚与势 镇恶 谢安的风度 骑虎之势 席卷之势 取天下易如反掌 安定异族 (二)顺势 从哪儿下刀 巫师 大力士与小孩子 按到水底 勾践的怂恿 骄横的齐王 疏导 治水三策 廉范不禁夜火 顺流而下的军威 赤胆忠心 (三)借势 周天子的册封 晏子的忠告 狐假虎威 互为支撑 利剑与箭矢 海大鱼 她为什么能达到目的 又一个楚怀王 奴仆的跪拜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都赋》的命运 王羲之的起步 (四)造势 阴姬是怎样当上王后的 不自量力 陈胜王 四面楚歌 铜匣及其他 虚张声势 增灶和增兵 天子之势 五、同盟 (一)结盟 管仲与鲍叔牙 沈尹茎与孙叔敖 鲁国三家 抗秦同盟 苏代是怎样完成使命的 将相联手 “三游”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断绝朋党的关键 (二)分化 烛之武化敌为友 廉价的承诺 虚晃一枪 盟国的下场 一根骨头 各怀鬼胎 放在—起的公鸡 趁机捞_把 曹操的离间计 六、控权 (一)集权 责任与权位 车队 公子的师傅 韩昭侯的处罚 哪来的大王 郡县制 太学生的忠告 孙权的醒悟 重臣和亲信 政出多门 杀兄 杀母 宗悫的怒火 比君主还厉害的幸臣 权力与纳言 天无二日 大唐为什么处于下风 杜绝苗头 重臣的下场 权力秩序破坏的后果 (二)制衡 分权 韩国危险了 魏国为什么能保住 分± 分民 分族 分军 分制 分众 分州 分官 天下无贼 突厥为什么能够骚扰中原 分事 设立机构的前提 分镇 七、无为 (一)抓大事 事倍功半 宽政与无为 上当的君主 汲黯出巡 潇洒的马援 丞相诸葛亮 老糊涂 人君执要 什么是贵人 高洋的治政之术 制度的无为意义 皇帝应该怎么当 唐太宗的无为 不听小事 庸人自扰 木匠与宰相 大事与小节 (二)抓人事 做君主的道理 宓子贱的办法 乐器与乐官 臣子的心计 赶鸟与治政 汉文帝的提问 巫蛊之祸的起始 聪明 来去 为治之要 治本在得人 厨子与皇帝 唐太宗与隋文帝 无为而治的关键在于正己 治政的程式规则 怎样达到无为而治 把自己当臣下的皇帝 八、经权 (一)权衡 手和脚 两个官职 美女 郑国渠 上党与邯郸 万金与天下 刘邦就封 权衡对制胜的意义 决断 两件破衣服 舍近求远 上、中、下三策 天算与人算 壮士断腕 一个和五个 现在和将来 凡事先权衡利弊 计算 取舍 两害相权取其轻 (二)变通 师生论管仲 礼节的灵活 韩咎的弟弟 此一时彼一时 背誓 圣人知变 父子俩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 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 大与小 政贵知变 九、决策 (一)前提 传闻 商臣的决定是怎样作出的 借粮 南辕北辙 远近 不可行之中有可行 不喜欢实情的昏君 举孝廉的条件 北伐中原 不自量力 鞭长莫及 知彼不知己 (二)决断 匹夫 力排众议 不怕人笑话 立足于谁 鸿门宴 六国印信 破碎的瓦罐 谁是国贼 矛头对准谁 纲要与末节 大人虎变 塞源断本 玄武门之变 不纠缠细微 试读章节 晋国卿大夫赵鞅(赵简子)出门,车子走上羊肠小道,家臣都挽起袖子上前推车,只有虎会把戟扛在肩上,边走边唱,好像没看见一样。 赵鞅很不高兴,叫住虎会,板起脸问:“我的车子上坡,大家都来推车,只有你没事人一样,这是做臣下的看不起自己的主君。臣子侮辱主君,你知道是什么罪吗?” “知道。”虎会回答,“臣子侮辱主君,死上加死。” “什么叫死上加死?”赵简子追问一句。 “就是不光自己死,妻子儿女也得跟着死。”虎会说。 “好啊。”赵鞅说,眼睛瞪着虎会。 “现在您已经听到臣子侮辱主君应该受什么惩罚了,那么,您听说过主君侮辱臣子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吗?”虎会望着赵鞅的眼睛问。 “什么后果?”赵鞅问。 “有智慧的人不会为他出谋划策,有口才的人不会为他出使国外,有勇力的人不会为他上战场。有智慧的人不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有口才的人不出使国外,国家就孤立了;有勇力的人不上战场,国家就灭亡了。” “说得对。”赵简子说。然后叫大家停止推车,摆上酒肉,请虎会坐上席,君臣于开怀畅饮。(《新序·杂事第一》) 韩起的清贫 晋国大夫叔向去见执政大夫韩起,韩起正在为钱发愁。叔向赶紧表示祝贺。 韩起皱起眉头,说:“有什么好祝贺的?我有执政之名,却没有执政之实,如今我连跟其他掌权大夫交往的钱财都没有,都快愁死我了,你倒祝贺,什么意思?” 叔向说:“从前栾书担任执政大夫,他的田产不足1000顷,还不到卿大夫爵位应有田产的五分之一,家里连祭器都不齐备。但他品德高尚,遵守法度,名声传遍诸侯,因此在他杀了国君晋厉公后,也没有受到国人的责难。他的儿子栾黡正好翻了个个儿,目无法纪,贪婪放纵,竟然放高利贷敛财,多亏父亲留下的余德,他才得以善终。到了栾黡的儿子栾盈,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栾盈虽然有他祖父栾书的遗风,注重品行修养,但因为受到父亲栾魇恶行的连累,被迫逃亡楚国。 “如今您有栾书的清贫,我认为您也具有他的美德,所以向您表示祝贺。假如您追求的不是德行而是钱财,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向您祝贺?” 韩起听罢,立即对叔向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差点灭亡,多亏您的及时教导保护了我。不光我韩起,就是我韩氏的先祖曲沃桓叔以下先人,也都要感激您的恩德。”(《国语·晋语八》) 瓜田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夫叫宋就,曾经在魏国与楚国交界的地方当县令。那一带的人喜欢种瓜,魏国人肯下工夫,瓜长得好;楚国人敷衍了事,瓜长得不好。楚国的百姓见了眼气,半夜里偷偷溜过边境摸到对方的瓜田搞破坏,弄得瓜秧每天都有枯死的。 魏国人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请示守卫边界的亭尉,提出对楚国的瓜田进行报复。亭尉做不了主,请示县令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是结仇起祸的做法呀!别人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这样狭窄呢!如果让我拿主意,就应该每天晚上派人偷偷过去,浇灌楚国的瓜田,却不让他们知道。” 就这样,一到晚上魏国人就不声不响地替楚国人浇灌瓜田。楚国人早上巡视瓜地,总是发现他们的田地被浇过,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国人非常奇怪,进行调查,发现竟然是魏国人干的。 楚国的县令得知了这一情况,非常感动,上报楚王。楚王很惭愧,也很生气,对县令说:“这是魏国暗中对我们礼让啊!追查那些去魏国瓜田搞破坏的人,也许还会发现其他罪过。”于是,楚国向边界那边的魏国人送去厚礼,赔礼道歉,并请求与魏王结交。 楚王时常称道这件事,魏王也认为自己的臣民做得对。可以说,魏国与楚国的交好是从宋就开始的。俗语说:“转败为功,转祸为福。”老子说“报怨以德”,讲的就是这种情况。既然知道别人的行为不好,我们就不要去加以效仿。(《新序·杂事第四》)P6-8 序言 治术,治政之术。术,本指城市中的道路。这样的路有许多条,或长或短,或直或弯,术的繁体字“術”就是一个人站在中间,两边分布着纵横交错的街巷,供他挑选行走。 “术”与“道”不同,虽然都是路,但道是不分岔的路,即唯一的路,所以叫光明大道;而术则有多条,遍布城市,是小路。用在治政上,道表示规则,具有唯一性,譬如仁政和仁爱,只要从政,就必须遵守,违背了就是无道和无德,就是一个失职失败的官员。术则不然,没有死规定,你可以走这条路,也可以走那条路,反正有好多条路,只要能够到达目的地就成,无所谓对错,谁也说不出什么。譬如建立威望,就有德、恩、功、言、能、力等多种途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任意选取。术表示的是达到目的的方式或手段,本书概括的9个方面,即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所包含的内容就是这样的手段。 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在治政领域,术从性质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哪两类?这里可以看一下历史上那个著名事例“吴起吮疮”:吴起手下一个士兵生了毒疮,痛得要命,吴起伏在士兵身上用嘴吸吮疮中脓血,感动了一大片。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则痛哭不已,非常难过,问她何至于此?回答是:大将军曾经为我儿子的父亲吸吮创口,没多久他便战死了,如今大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吮创口,他也活不了几天了。不能说吴起这一举动纯属作秀,但从他连亲人都不爱都不顾的表现来推断,出于功利的考虑居多。在本书讲述这个故事的前后,还说到两个人,一位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另一位是东汉名臣李固,不妨让他们也在场,相信这两人也会为士兵吮疮,他们这么做要简单得多,是平时形成的仁爱(恻隐之心)观念使然,作为人、作为官遇上了这样的事,就要出手相救,没什么可说的。不是说他们的做法跟功利没关系,而是强调出发点的非功利性。既然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赵盾、李固也会跟吴起一样,赢得爱戴和信任,换取士兵以命相报。如果让人们评判,尽管他们的表现相同,做法类似,但结论肯定不一样。这就是术的区别,一正一邪,人们喜欢把后者称为“谋术”,就是民间说的“斗心眼”,而把前者称为“道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术与道的关系,二者虽然分属两个领域,但却是相通的,所以术字的解释特别指出,术是由大道分出的小路。 离开了道的术,当然也可以取得功效,但肯定要打折扣。你另有目的,你把人当工具使,别人心里自然有数,那位士兵的母亲就看得很清楚,恩德一定要报,但也仅此而已,不像赵盾救助的桑下饿人和李固感化的盗贼,他们的回报自觉自愿,全力以赴,一生一世。 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增强和提升这一能力,不只要了解治术、掌握治术,同时也要学习为政之道、为官之道,背靠“道”的术才真正有力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