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月珍编著的《故事诗词曲--古人的心思你来猜》用风趣的语言和切合幼儿心理的小故事讲述诗词曲。这些小故事能使小读者在准确、透彻理解诗词曲的基础上,读后终生不忘。该书稿最大的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幼儿学诗词曲时先大声诵读、死记硬背再慢慢理解的路子,能使小读者在首次接触到诗词曲时,直接体会到传统诗词曲的魅力,并对中华文明逐渐产生深入骨髓的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事诗词曲--古人的心思你来猜/开心国学幼儿心智启蒙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贾月珍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贾月珍编著的《故事诗词曲--古人的心思你来猜》用风趣的语言和切合幼儿心理的小故事讲述诗词曲。这些小故事能使小读者在准确、透彻理解诗词曲的基础上,读后终生不忘。该书稿最大的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幼儿学诗词曲时先大声诵读、死记硬背再慢慢理解的路子,能使小读者在首次接触到诗词曲时,直接体会到传统诗词曲的魅力,并对中华文明逐渐产生深入骨髓的爱。 内容推荐 《故事诗词曲--古人的心思你来猜》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诗词曲作品,运用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语言,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个或饱含童趣,或满含乡愁、离情别绪,或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充满画面感,使幼儿在阅读后受到美的陶冶。《故事诗词曲--古人的心思你来猜》由贾月珍编著。 目录 为朋友送行/送元二使安西 醉汉借酒/浣溪沙 草丛里的小淘气/清平乐-村居 游子想家了/天净沙·秋思 登山比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小池边/小池 把心装进壶里/芙蓉楼送辛渐 诗人的特别镜子/回乡偶书(其二) 欢快的小船/早发白帝城 试读章节 为朋友送行/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空气特别清新。大诗人王维推开窗户一看,正下着丝丝细雨。细雨把整个渭城的浮尘都打湿了。在小雨的沐浴下,旅店的房屋像刚刚洗过澡一样,干干净净的,青砖绿瓦衬着白墙显得格外明朗。客舍旁边的几棵柳树,好像刚刚换上绿色的新装,非常神气。看到这风光如画的早晨,王维灵感触动,有了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忽然一种离别的滋味涌上心头,丝丝细雨尽管把整个城市冲洗一新,却也撩起了人的许多愁绪。好朋友元二就在今天离开,要去安西。王维感到好难过。 “唉!真不知道元二这一走什么时候才回来!”王维自言自语,然后转头对店小二喊,“给我准备一桌上好的酒菜,拿出你们旅店最好的酒来!” “好了客官,马上给您准备好,您几个人喝啊?”店小二问。 “两个人,我的好兄弟要出使安西,我今天要为他送行。”王维回答。 过了一会,元二来和王维辞行。这时店小二已经把酒菜准备好了。两个人坐下来,谁也不说话,只是端着酒杯默默地喝着,心中都是依依不舍。 “来,元二兄,你我再干了这一杯酒。”王维端起酒杯说。 “王维兄,我喝不下去了,喝得不少了。一会我还要骑马呢。”元二连连推辞。 王维独自端起酒杯,吟起了刚刚想好的诗,用诗句劝酒:“劝君更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知道,可能自己出了阳关,再也不会碰到像王维这个要好的朋友了,在王维的这两句诗里,不只有对自己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还包含着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元二非常感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后来,元二和王维见没见面我们就不知道啦,不过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因为写出了真挚的惜别之情,流传到了现在呢。 原诗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诗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空气中的浮尘,旅店的白墙青瓦还有那街上的柳树,都被清洗一新。朋友啊,请你再喝一杯离别酒吧,向西行,出了这阳关,再也没有相识的人了。 亲子提示:友谊的意义在于,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在一起玩的时候开心,即使分开后,也彼此关心。就像王维担心好朋友元二到安西后没有相熟悉的人,会感到孤单一样。 醉汉借酒/浣溪沙 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苏轼从农村的朋友家做客回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眼睛都不够用了,小鸟尽情地欢唱,蝴蝶飞来飞去。走过一片枣树林时,他闻到了一阵阵的枣花香扑鼻而来。看到诗人走过来,那些小小的枣花们似乎都预谋好了一样,都簌簌地落在他的衣襟上。 由于多喝了几杯酒,苏轼觉得这个道路是越走越长,他的脚下发软,脑袋发晕,又渴又困,于是就想找个地方睡一觉,休息一会,可是刚一坐下,耳朵里又传过来吱吱呀呀的声音,那是人们用一种轮车把蚕茧抽成蚕丝的声音。古柳下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 太阳越来越热,口渴的苏轼忍不住来到一个农户家,敲门。一个老太太走出来。苏轼大声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我口渴了,借我杯酒解解渴吧。” 老太太很疑惑的问:“你渴了是要喝酒吗?” 苏轼说:“是啊!” 于是老太太给苏轼端出了一碗酒,苏轼咕咚咕咚喝下去。喝完他才感觉不对劲,他问老太太:“老婆婆,你给我喝的是什么呀?” 老婆婆说:“是酒呀。” “可是我想讨一杯茶呀,怎么你给我一杯酒呢?” “你明明刚才说要喝一杯酒啊!” “到底是我说错了,还是你听错了呀。”苏轼摸着自己的脑袋说。 “虽然我六十多了,但是眼不花耳不聋,怎么会听错呢,你刚才就是说口渴了要喝一杯酒,我才给你端出来的。”老婆婆说。 后来啊,苏轼一直也没有想起来是自己说错了,还是老婆婆听错了,不过回到家里后,他马上写了浣溪沙这首诗,把这个有趣的事记录下来了。 P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