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十说惑/致我们的时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湘华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剩女与空置房

一直以来,中国人仿佛都是不太明了自己的为人的。

比如说现在的女子吧,口口声声都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必建立在爱情之上才高尚,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若对方无房无钱无权无势呢,她是断不会献上自己的爱情的。在房子、金钱、社会地位等硬件标准上,她均有具体而细微的心理预期。谁若好心劝她降低标准,送你一个白眼算是客气:本女子宁愿剩下,绝不降价!而现在所谓最成功的男人,太概都在争着盖房子,每人都梦想着自己的财富能在经年累月问作几何级增长。在电视镜头前接受访谈,亦是开口社会责任闭口关注民生之类的,你若将之理解为商品房降价的信号,那绝对是太傻太天真。他还只后悔自己的房子标价不够高呢,有一两家可是卖得比他还高了,连夜把价调上去的话,这些日子便损失不少利润呢。国家政策持续不断地打压,传媒亦集体隔空喊话劝其降价,根本无人加以理会:本人的房子宁愿空着,降价免谈!试想一下,这般现实的女人与恁般缺乏担当与责任感的所谓成功男人,若不幸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国度中,其结果会怎样呢?——纯爱成了封存于20世纪琥珀中最后的一滴泪。周围皆是剩女与空置房。没有爱没有痛。人人都在与爱无关的欲望中患得患失,压抑焦灼。无名的愤懑与满腹的牢骚伴随人们麻木而疲惫的身心,度过晦暗无光的每一天。

这些天生适合经商的男女精英,大多出身寒微,却凭着出众的才智,骄人的容貌,从这种命运里挣脱了出来。在当下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基于利益之上的社会分层中,靠自己的努力与运气混成了一个上等人,并掌握了发迹于上流社会中的各种手段与技能。因而择偶时,会时刻绷紧算计得失这根神经,人选范围必划定在与自己同阶层或高于自己阶层的精英当中。“我开本田呢,他不能开捷达吧?”“我家两套房闲着呢,总不能嫁个无房的主吧?”“我名校毕业呢,总不能找个大专生吧?千万级以上富翁可以考虑例外。”剩女们会随时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迅速从一段条件不对称的情感关系中抽身。虽然她亦沉迷于观看纯爱偶像剧,一集不落,夜深时甚至会陪剧中主人公落泪。但现实与荧屏,如果都无法撇清,那不是很幼稚么?“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的大道理谁不懂得?可大道理能当饭吃,能当衣穿吗?但凡有些资本的姑娘谁不愿意嫁个非富即贵的郎君?难道要找个穷小子来拖累自己,请他来分享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么?你看那些明星演员,谁嫁的不是豪富权贵,年过半百了还显得那样年轻貌美,人家没有任何生存压力呀,整天这儿看看风景,那儿挑挑衣服,生活光剩下开心享受了,能不一辈子都显得年轻好看么?

只是,谁都懂得,攀豪门绝不会如登太平山那么简单容易:真正的阔佬豪门在全球都是稀缺资源。于是,年轻貌美的姑娘们拥挤在那些有和坤之财的男子身边,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展开了激烈竞争。这可真便宜了那些无良的多金男,他们美中择美,少中选少,今天跟这个同居两天,明天与那个快活一月,无非是损失些碎银子么?做个皇帝风流快活亦不过如此么?于是,他决定做个永远的钻石王老五,陪她们剩下来。他剩下来又有何关系呢?只要银行里有大把的钞票,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搂着一个十七的姑娘跳舞睡觉,不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么?

因此,有时候,我真的想狠狠地掴这个趋炎附势的世界、这个拜金拜权的社会一个响亮的耳光,回到从前那个非常爱非常痛,回到那个有童话有纯爱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不掺杂任何条件的爱情有如醉酒的感觉,头脑明明很清醒,行为却是不受控制的。她爱,不管他的贫富,更无关他的贵贱。他和她走在春天里,仿佛暖风中都有安抚的力量,让人一下子联想到诸如天长地久之类的美好誓言。若一方家长反对,面对无形的压力,她和他都会骄傲地承受,忠诚地坚持。幸福地痛并幸福地爱。那时很少有剩女,全国甚至找不出空置房。家家都蜗居,人人都很傻很天真,但每个人都在纯爱中拥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现在,每个人都在说:如果没有爱,那我就要有很多很多钱。然而,她们却又认定唯多金男才配拥有她们的爱。世上又哪来那么多有钱又有情的男子呢?于是,全中国的男男女女都在寻找都在慨叹:幸福到底在哪里……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而且不漂亮,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某日深夜,躺在沙发上重读《简·爱》,竟很杞人忧天地为简·爱姑娘没有活在当下的中国而深感庆幸。否则,提出那样“幼稚”的问题,依她的自身条件,不是要遭众人围观嘲笑且被人冠以“英伦凤姐”了么?

P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文章的笔势大气酣畅,游刃于历史、社会、情感的纵深。机巧、犀利、深刻,有独特的文艺审美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陈忠实

◎杂文是菜里的胡椒,辣是有点辣,但比不上朝天椒。只要不神经过敏,白日见神见鬼,食过。开胃。三人的随笔杂文,风格各异,有的深沉。有的飘逸,有的幽默,有的不正经。但都是有益健康的胡椒,读者在享用文学大餐之余。不妨用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张鸣

◎这些年来,我每年编选《中国杂文年选》,湘辣三人帮皆我必寓目的,魏剑美笔锋如剑,周湘华笔枝如华,刘诚龙笔走游龙。唐朝司空图将诗歌按风格分为二十四品,若将当代杂文分为二十四品的话,湘辣三人帮是必然各居其中一品的。

——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著名杂文作家 鄢烈山

◎无论是剑走偏锋的魏剑美。单刀直入的周湘华,还是招式多变的刘诚龙,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锋语者”和“辣语者”。庸常的人生中,看看思想的刀光剑影,平淡的菜肴里,加道提神醒脑的劲辣,不能不说是一种别样的风味,别样的体验,别样的感悟。

——自由作家 野夫

目录

总序

自序 艺术陌生化在当下

第一辑 喧哗时代的情感

 1.剩女与空置房/3

 2.王小贱爱情的乌托邦/6

 3.“活跃跃”的离婚率/9

 4.邂逅“手雷”/12

 5.韩剧美剧为啥火——再谈“邂逅”/16

 6.明星婚恋的“期货概念”/19

 7.活在缺乏经典爱情的年代/22

 8.展览式生存与“公奔”事件/25

 9.婚姻的“房本位”/29

 10.跟着“狮子”有肉吃/32

 11.防火、防盗、防微博/35

 12.谁是你的命门?/38

 13.他人的不幸,你会否泪流满面/41

 14.朋友的标准与境界/45

 15.微博上的怕与爱/48

 16.电脑与情感/51

 17.黑孩子红孩子/55

 18.创造的幸福/59

 19.黑咖啡紫咖啡/62

 20.天使在人间/71

 21.新鸳鸯蝴蝶论/76

第二辑 喧哗时代的世相

 1.变天与变脸/83

 2.疯狂的成功学/86

 3.谁来做真正的信使/89

 4.在乔布斯的强光中/92

 5.天才的工具与武器/96

 6.牛羊的眼光/99

 7.保姆葵花/102

 8.舞者红菱/105

 9.闺蜜的“公家男”/111

 10.何不慢乐,等等灵魂?/113

 11.致命的马屁/117

 12.周末焦虑/120

 13.最具“痛感”的事/124

 14.农民工阿Q的爆红暴富之路/127

 15.网络上的“神经”胜利法/131

 16.消灭“谣盐”需捍卫“真言”/134

 17.闲话“中国式”评奖/137

 18.以小人之心度“屠夫”“绵羊”之腹/141

 19.有钱我最大?/144

 20.小心钱花了你的命/147

 21.太欺负猴和熊了/151

 22.“山寨”的力量/155

 23.童年,就得是这个味!/157

 24.头文字“最”与贝勃定律/161

 25.人人都是自大狂/165

 26.我们为何对“独一无二”失去了敬畏/168

 27.来自远方的视角/172

 28.你被“精灵”了吗?/175

 29.实体时代的遗民/178

 30.世界还有另一种可能/182

 31.不会“脑筋急转弯”/185

 32.有一种可怕叫“东邪西毒”/189

 33.商业的利齿/192

 34.倘若孙悟空来到21世纪旅游/196

第三辑 喧哗时代的文娱

 1.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幼稚”/203

 2.营销时代的“长不大主意”/207

 3.那些破格的艺术/210

 4.我看“剧二代”/214

 5.全球化将“洋星”逼上梁山/218

 6.赚“愤”钱出“二”名/222

 7.企业文化的“江湖”/225

 8.电视沙发上的“娱乐之声”/229

 9.假如是枚人造鸡蛋呢/232

 10.快乐保卫战/235

 11.穿越这件事/239

 12.以“贺岁”的名义“抢钱”/243

 13.听不懂时下热歌的人/246

 14.当音乐成为一种技术制品/250

 15.如果央视春晚停办/253

 16.生命喜欢承受之轻/257

 17.美好就是活在自己的岁月里/261

 18.文娱这个圈/265

 19.“小糖人”是怎样炼成的/268

 20.娱乐市场证券化了吗?/272

 21.被“超级”损害的生活/276

 22.“无厘头”为什么这样红/280

 23.卖“白日梦”与灌“励志汤”/284

 24.我有几个拧巴的小妄想/287

第四辑 时代的怀念与致敬

 1.永远不和你说再见/295

 2.爱是信仰爱有奇迹/299

 3.天伦至爱/303

 4.吾爱吾父/307

 5.周家有女初长成/311

 6.穿衣扮美是大事/314

 7.努力做个不受“惑”的人/317

 8.“以书会友”这种事/320

 9.了不起的“小伊”与“曼荻”/324

 10.我也有一扇最踌躇的门/328

序言

杂文难写,更难工。

我读杂文,主要看这样三点:一构思,二语言,三“干货”。构思,关系着杂文的新意,而避开陈陈相因;语言,看作者的基本功力,因为一切文体创作的手段和材料,都必须依靠语言;所谓“干货”,指文章内涵盖的内容,显示作者的学养,而不是观点和现象的雨过地皮湿。也就是说,第一点代表着思,第二点代表着力,第三点代表着识。第一点关乎角度,第二点关乎力度,第三点关乎厚度。

当然,杂文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在于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所具有的锋芒。但我以为,这样的精神和意识,应该如鱼得水,血肉相融一般,丰满而生动地体现在文章当中,而不只是货卖一张皮,只剩下观点,或者仅仅靠批判而闪光。在这样理想境界的杂文创作中,鲁迅先生确实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确实离鲁迅先生还有距离。

这样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于杂文文体意识缺乏自觉。杂文既然属于文学创作的一种样式,就必须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所属的路线和原则,让杂文成为文学,而不是社论、时评,或网络上一般泛泛的“拍砖”。杂文的创作,应该和小说、散文等其他门类的文学创作一样,经历从思想到感情,从构思到语言,从路径到结构,从经验到体验的锤炼过程,从而完成杂文这一特殊文体的形式的创造,让杂文这一别致文体,能够成为克莱夫·贝尔早就提出过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尽管当前杂文创作表面乱花迷眼,报刊和选刊杂花生树,却一直觉得离杂文创作的理想境界依旧很远,总有一种不满足之感。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一套《致我们的时代》杂文随笔丛书,包括魏剑美的《非常魏道》、周湘华的《四十说惑》、刘诚龙的《非常弱音》三本,读后让我的眼前一亮,多少可以一解眼下我读杂文之渴,让我欣慰和感佩。毕竟还有年轻者不满足于现状,在做着努力,期冀杂文这一传统文体老树新花,更上层楼。

三位作者,都是湖南人,号称“湘辣三人帮”。“无湘不成军”,湘人组团的杂文阵营,联袂起舞,自有其独特的风采与力量。

三人帮中魏剑美最年轻,却最早涉足杂文江湖。早在1997年就于《杂文报》开辟“智者乐水”专栏,当时只是一个26岁的研究生。后又有《下跪的舌头》出版,激扬文字,挥斥方道。眼前这本《非常魏道》,刻意只选不同于“正常杂文”的另类文字,显其不满足同质化的刁钻异趣。

周湘华文学起步颇早,读中学时就是全国校园文坛的佼佼者,29岁成为天津第一张都市报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她的文字率真、犀利,敏感并加以切肤的痛感,契合着时代的病与痛。她的这本《四十说惑》,着眼于当下喧哗热闹的大众文化,冷眼观潮,热心点化。常能从司空见惯的庸常琐事之中入题,显得举重若轻,却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刘诚龙是杂文界一员骁将。他善于拾掇历史的边角残料点染成趣,又善于书写《官场现形记》中种种的光怪陆离。曾经出版的《暗权力》、《暗权术》、《暗风流》系列,颇为读者会心会意。身在官场的他,此次推出的《非常弱音》,依然更多着眼官场,波及社会万象,描摹世态人心。这是他的强项,写来笔转由心,驾轻就熟,嬉笑怒骂,自成一局。

以我读杂文的三点要求来看三位,剑走偏锋的魏剑美,我更看重他构思角度的与众不同。《对屁股同志的评价问题》,由屁股入题,卷轴画一般,娓娓展来,入情入境,皆因角度而不同凡响。先罗列民间俗语,再旁涉世态万象,然后,才曲径通幽,由民俗学到社会学,直陈屁股与官场的位置的关系,言道:“归根结底屁股才是真正的老大,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接着,进一步一口井深挖:“在谋求位子的艰难创业时期,无一例外地总见到‘撅着屁股’卖劲,或者‘屁颠屁颠’效劳,上司训斥起来,‘屁都不敢放一个’。屁股忍辱负重,有时候还不得不付出被打、被踢的代价,中国古代的‘打屁股’制度更是让不少劳苦功高的屁股代脑袋、嘴巴、手脚甚至隐私部位受过。吃喝玩乐享受的时候从来没有屁股什么事,倒是挨打的时候让它来充当急先锋。”写得真是妙趣横生。最后,还嫌不过瘾,拉上一个刚刚进入仕途的年轻人,让他替作者感叹:“怪不得将最低级别的官位称为股长啊,大概是屁股刚刚找到一个位置的意思吧?”

单刀直入的周湘华,语言最有特点。在《天才的工具与武器》中,她特意引乔布斯语:“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便可以看出她对语言的重视和偏好。乔布斯的这句话便是很出色的语言,出色在于平易中所蕴含的智慧。这正是她自己所追求的。还是在这篇文章中,她写道:“在所有关于天才的话题中,我最想‘现挂’的两个是:20世纪的三大科学理论发现,混沌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贡献?”“现挂”一词,将相声的俗语与科学理论衔接,漫不经心中透着聪明。在《保姆葵花》中,她写保姆,“在她的努力下,到处都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干净明媚。屋里屋外,包括我的心她的心,仿佛一下子全亮堂起来了。”在《永远不和你说再见》中,她写母亲,“火车开出很远了,泪眼朦胧中我依然能搜寻到她那只高高扬起的手。”无论屋里屋外亮堂的简单景物,还是泪眼中望到母亲的手,她依然追求的是这样朴素平易的语言,不仅见聪明,更见情感。

招式多变的刘诚龙,是三位中行文狡猾的一位。他善于春秋笔墨,举古说今。试看《痴畜生补》一文,是为古人冯梦龙曾写过的《痴畜生》做补书。冯写“吏呼一何怒”的鹅、喷墨以自蔽的乌贼,和好色的半翅鸟三种。他写家乡常见的舍命王、蚂蝗、猪、田鸡和泥鳅五种,却皆有比附,和现实关联,和官场关联,寥寥数笔,为各色贪官勾勒了画像。舍命王比作欲壑难填的贪官;蚂蟥比作犯错或犯罪异地为官的吏员;猪比作最肥的油水部门肥差,田鸡比作贪在安乐窝不愿意调走的庸官;泥鳅比作政府换届时情不自禁跳将而出的贪官。刘诚龙顺手牵羊,借冯梦龙钟馗打鬼,由此生发嫁接,古今互动,凸显现实与历史意义的相关性,颇见功力。

三位作者信任于我,嘱我作序,谨将读后感写之于上。想起放翁诗句“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这一套《致我们的时代》丛书,自觉不为世风所惑,努力独辟蹊径,尽管并非尽善尽美,还是值得一读并品味。

肖复兴

2013年8月8日于布鲁明顿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思想敏锐、善于思考的媒体人,作者置身于时代生活的宏大变迁中,戡破转型社会迎面而来的种种迷惑,以无比率真、机智、犀利的个性化文字,以杂糅着杂文、散文、随笔、时评等跨文体的写作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感与惑、时代的痛与暖。周湘华所著的《四十说惑》整部书稿,结构均衡,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四十说惑》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辑:第一辑“喧哗时代的情感之惑”,反思明星、文人与普通人的爱情婚姻问题;第二辑“喧哗时代的人心之惑”,对当代人的世道人心进行独到解剖;第三辑“喧哗时代的文化之惑”,对眼下匪夷所思的某些文化现象进行独立评判;第四辑“时代的怀念与致敬”,通过叙事忆人,以缅怀父辈们纯净朴素的理想、信念与情感。

编辑推荐

周湘华所著的《四十说惑》是当代作家周湘华女士的一本杂文集。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辑:第一辑为“喧哗时代的情感之惑”,主要写明星、文人与普通人的爱情婚姻问题;第二辑为“喧哗时代的人心之惑”,对当代人的世道人心进行独到的解剖;第三辑为“喧哗时代的文化之惑”,对变革时代的种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四辑为“时代的怀念与致敬”,通过时代的对比,以缅怀父辈们朴素的情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6: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