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邦治国的谋略指南;一部充满思辩和诗情画意的哲学;一部囊括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人生教科书。
为了将《菜根谭》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白话菜根谭(译注与诠释)》作者古秋采用原典、注释与译文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真正走近洪应明所创作的这本旷世巨著。而为了使读者真正理解《菜根谭》,真正将其读透,作者又添加了“解析”这个板块,为读者逐句地解读《菜根谭》,帮读者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最深层的东西。
毛泽东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人生在世,只有最现实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而最卑微的东西当中也蕴含着最深刻的哲理。毛泽东这句话正是对《菜根谭》最好的解读。
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讲述的是人生的真谛和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具体方法,所以其是现实而实用的。为了将《菜根谭》内涵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白话菜根谭(译注与诠释)》采用原典、注释、译文与感悟相结合的方式,由此及彼、从浅入深,理论与运用相结合,让读者能够真正领悟和践行这本旷世巨著的精华。
修省
原典
欲做精金美玉①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②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③。
注释
①精金美玉:精金,指精炼的金属,也指纯金,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②掀天揭地:翻天覆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十分巨大的变化。③履过:走过。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经过危险境地。
译文
要想追求金玉般纯洁完美的品行,就必须经过熊熊烈火的锻造;要想成就惊天动地的功业,也必须经过危险境地的磨难。
解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完美的品行需要经过磨炼,轰轰烈烈的功绩需要经受考验,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古时,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所以,世人唯有在逆境中方能窥尽世态炎凉、品味人生苦辣酸甜。放眼看去,古今中外品德高尚、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是经过无数次的锤炼,历经千万次的艰难险阻,才锻造出坚韧不拔的性格、不畏艰险的意志,从而成就大业的。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成就辉煌的事业,不经过烈火的锻造和艰难的考验,是不会成功的。但是,有些人一心想要获得非凡的成就,却在困难面前踌躇不前、畏首畏尾,最终只能落得个庸庸碌碌、一败涂地的下场。
有了严冬的考验,梅花才能傲立枝头;经历了风雨之后,彩虹才会挂上苍穹;有了风雪的磨炼,青松才能傲然屹立绝壁。成功不能一蹴而就,人们只有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才能如彩虹一般发出绚丽的光彩。
原典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止当如渡海浮囊①,勿容一针之罅漏②: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③,须假众木以撑持。
注释
①浮囊:即气囊,古时人们用牛皮或羊皮制成气囊,利用其浮力渡水。②罅漏:裂缝和漏穴,也指疏漏和漏洞。③宝树:佛教语,出自佛经《无量寿经》,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这里泛指珍奇贵重的树木。
译文
如果因为一念之差犯了错,人们会觉得你以前的所有行为都是错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谨慎小心,就像渡海的气囊一样,容不得针尖般细小的裂缝;什么样的好事都做,才能一生无愧无悔,所以修养身心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之树一样,必须依靠众多树木的支援和护持才能高耸入云。
解析
一着走错,你就会落得个全盘皆输的下场。就像渡海的气囊一样,即使一个小小的漏洞,也可能使人葬身大海。
吴越大战后,越王勾践成为吴国的俘虏,但他卧薪尝胆,千方百计讨好夫差,甚至装疯卖傻以麻痹夫差。最后,夫差在得意之下,不顾老臣伍子胥的劝阻,放虎归山。经过十年的奋发图强,勾践终于一雪前耻,消灭了吴国。而夫差因一念之差,放虎归山,导致国破家亡。
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从头再来,一念之差,悔之晚矣。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走得更远。当然,这并不是让你每天步步为营、瞻前顾后,那样的话,就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了。
慎重、三思并非胆小怕事,而是成熟、冷静的表现。很多人遇到问题时,容易轻易决定、鲁莽行事,这样一来,便会酿成大错,到时再后悔,已经晚矣。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给自己多赢得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小小的失误,而导致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原典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①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②自息。
注释
①过举:即过错,错误的行为。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②非心:邪念、邪心。这里指错误的想法。
译文
繁忙时精于事务,但是在闲暇时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的过失,这样过失自然就会减少;做事时的想法,应该预先静下心来缜密地筹划,这样错误的想法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解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两千多年前的曾子,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虑是不是尽心?和朋友相交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已温习?
现在,你也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是否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
P1-3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让人们明白了励志的重要性。为什么人们需要励志?因为励志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激情,赋予人们正能量,让人们走出失败的阴影,摆脱忧虑的侵扰,获得奋进的力量。
那么,古人需要励志吗?需要。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不正是古人劝人读书上进的励志名言吗?事实上,古代的读书人都是读着《增广贤文》、《彦页氏家训》,还有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这本书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出处)长大的,这些就是他们从小所读的“励志书”,这些书激励着他们十年寒窗苦读,以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但是,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太空洞。这些劝学励志的书籍总是给人画一张很大的饼,告诉人们只要肯努力读书,长大以后就要什么有什么。可是,读书真的能换来干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古代的读书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少年时代美好梦想的破灭,于是便有了《菜根谭》。
卡耐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讲的东西都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拥有足够实用性的大实话,所以他著作的销量堪比《圣经》,也因此无数人从他的书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菜根谭》也是如此。《菜根谭》不像以往的劝学书籍那样空洞地告诉人们读书是出路、无知会贫穷、勤奋是光荣、懒惰是羞耻,而是直接告诉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具体方法,所以《菜根谭》是现实而实用的。
如果说《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是世界的本原,《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仁义的价值,那么《菜根谭》这本看起来并不“高大上”的书,告诉我们的则是人生的真谛。将《菜根谭》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传递给读者,就是这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为了将原汁原味的《菜根谭》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采用原典、注释与译文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真正走近洪应明所创作的这本旷世巨著。而为了使读者真正理解《菜根谭》,真正将其读透,作者又添加了“解析”这个板块,为读者逐句地解读《菜根谭》,帮读者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最深层的东西。
毛泽东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人生在世,只有最现实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而最卑微的东西当中也蕴含着最深刻的哲理。毛泽东这句话正是对《菜根谭》最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