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诺兰(曾执导《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万众期待的最新大片《敦刻尔克》即将于9月1日在中国上映,到时必然掀起“诺兰热”。本书是诺兰悬疑片代表作《致命魔术》的原著小说,出版时机恰逢其时。
英国科幻名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代表作。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著的这本《致命魔术》荣获“世界奇幻文学奖”、英国“布莱克文学奖”。
电影炫酷烧脑,小说完整解谜。一件神秘莫测的“杀手道具”,两个顶尖魔术师的宿命恩仇。
这是一部对未来科技大胆设想的小说。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电学天才尼古拉?特斯拉在故事中担纲重要配角。普瑞斯特娴熟地将主流小说与科幻小说融合,《致命魔术》是他目前最棒的作品。
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著的这本《致命魔术》介绍了,同行是冤家。两位19世纪的伟大魔术大师,出身贵族的鲁伯特·安吉尔和来自工人家庭的艾弗雷德·博登,因为对魔术的挚爱和执着,成为彼此终身的敌人。
安吉尔在一次表演魔术的现场,被博登当场揭穿,这成为引发他们之间矛盾的导火索。从此,他们互相拆台,诋毁对方的表演,模仿并篡改对方的杰作。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一台危险的转移仪器出现了,它能将魔术表演推向极致,也能将活生生的人推向深渊……
这个故事源自一列穿越英格兰北行的火车上,不过我很快发现它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开始。
当时我无暇顾及其他:我正忙于追踪一则宗教教派事件。当天早上,父亲寄来那一封厚厚的信还原封不动地被我放在膝上——父亲打电话来告知时,我心不在焉——莎娜大声关上卧室门,怒气冲冲地抱着满箱的唱片经过,正准备离开我。所以我只好应付着说:“好的,爸,您寄过来,我再看看。”
看完纪事报的早版后,我在餐车上买了三明治和速溶咖啡,接着拆开父亲寄来的信封。一本大开本的平装书滑落,里面夹着一张纸条和一个对半折的旧信封。
纸条上写着:
亲爱的安迪,这就是我向你提过的书。我想这就是之前给我打过电话的那个女人寄来的。她问我知不知道你在哪里。我把信封附上,邮戳有点模糊,你看看可否辨认。你母亲想知道你何时过来和我们暂住?下星期如何?
爱你的父亲
我终于记起父亲电话里的一些内容。他告诉我那本书已经寄到,寄书的女人谈到了些我家人的事,似乎是我们的远房亲戚。我当时真该多留心父亲的话。
那本书就在这里,书名为《魔术的诀窍》,作者是个叫阿尔佛莱德·博登的人。从封面来看,这是一本关于纸牌戏法、手势技巧以及使用丝巾等等的魔术教学用书。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虽然它是最近才出版的平装本,但内文似乎是从很古老的版本抄过来的:从排版方式、书中的图解、章节标题和人工手写都可以看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该对这种书感兴趣。不过作者的名字很眼熟:博登是我出生时的姓。不过我很小就被领养了,一直跟养父母姓。
现在我的全名是安德鲁.卫斯理。虽然我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但一直都认为邓肯和吉利安.卫斯理是我的父母亲,我像爱父母亲一样爱他们,也表现得像他们的儿子。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我对亲生父母毫无感觉,完全不好奇他们为何把我送给别人收养。即使现在成年了,我也不想追查他们的下落。那一切都属于遥远的过去,他们与我无关。
不过有一件事令我十分困扰。我几乎肯定自己是双胞胎中的一个,我和弟弟在领养时被拆散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弟弟在哪儿,但我一直认为他和我是同时被领养的。我开始意识到他的存在是青少年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书中的一段文章,描写许多双胞胎明显被一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感应环环相扣。就算相隔数百里或住在不同国家,这些双胞胎还是会一起感受痛苦、惊讶、快乐和沮丧,一方会传送这些感觉给另一方,反之亦然。读到这段文章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刻,突然间,一切豁然开朗。
自从有记忆的那天开始,我一直觉得有另一个人与我分享生活。年幼时,除了真实经验之外,没有任何特别的事发生,所以我并没有多想,总认为其他人也会有相同的感觉。长大后,我才发觉没有朋友经历过这种感觉,这变成了一个谜团。因此读那本书让我的心情如释重负,这段文章似乎解释了一切。我有个双胞胎弟弟在某处。
那种紧密结合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但是被关心甚至被监视的感受,却又非常明确。其实这种感觉并不强烈,但偶尔会有比较直接的讯息传来,又相当犀利,真正的交流通常都不是用言语来表达的。P2-4
这是一部对未来科技大胆设想的小说。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电学天才尼古拉?特斯拉在故事中担纲重要配角。普瑞斯特娴熟地将主流小说与科幻小说融合,《致命魔术》是他目前最棒的作品。
——《新科学家》
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魔术秀,充满维多利亚时代杰出小说的所有元素。
——《华盛顿邮报》
对于这本精妙诡谲、天才幻想的小说,无论你如何做足准备,它都会让你出乎意料。
——《星期日泰晤士报》
普瑞斯特心理催眠术的巨大能量是令人生畏的。
——《独立报》
复杂交错的叙事线、到最后一刻仍令人震颤不已……普瑞斯特展现了惊人的想象力与写作技巧。
——《出版人周刊》
一部情节紧张、悬念迭起的获奖作品。小说融合了奇异的科学和魔术戏法,出人意料的结尾让读者欲罢不能。
——《科克斯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