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路走来》描述一个传奇女子的前半生。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马冰情的阅历都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开酒店,养大车,跑长途,包工程……当时的她还只是个上学的小女孩。家庭变故后,她舍身救父,无数次死里逃生,历经大风大浪。当时她还未满20岁。
马冰情经历过坎坷,这使得她的内心超过了她所处的年龄。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人情世故,拥有非凡的商业头脑。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将其勇敢、成熟、坚持与智慧,尽情展露。如果财富可以分为两份,一份是物质,一份是精神,那么马冰情这些年所积淀的精神财富,便都收录进了这本书中。
她的经历,得到了网络25000000次转发。
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再次上演。当繁华落尽,留下的是一颗淡然的心。
马冰情是个传奇,她的经历,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者看来,也会感叹不已:
幼儿园被开除四次;学生时代,她既是学校中的“大姐大”,也是全年级头一名;
她曾投资酒店、养大车跑长途、承包工程,当时她仅仅是个还在上学的小女孩;
家庭迭遭变故后,她屡遭劫难,经历无数坎坷,当时她还未满20岁……
《回望一路走来》是马冰情首部随笔集,她的勇敢、成熟、坚持、智慧,远远超过同龄人。在历经大喜大悲之后,她懂得了人情世故;繁华落尽,沧桑过后,生活复归于平淡;回望一路走来,她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坦然与从容。
6.生来不易
难得清闲的元旦假期,我躺在客厅沙发上看书,有人敲门,来者是三哥的同学。我本想转身回卧室,又觉得对刚进门的客人不礼貌,只得再坐回沙发去。
我是初见该同学,只听见三哥称呼他李默。李默留有一头披肩长发,没显出潮流风范,倒是平添几分不伦不类,一个男人,尤其在陕北榆林这个小城市,如此造型,甚是显眼。
二人闲聊一番,我明白李默是来向三哥探讨一个挣钱门路,字里行间更是明确表示,就是想入手三哥的本行。三哥概括地讲解了做娱评行业必须具备的条件,还耐心详述业务的基本常识,李默便心急气躁地起身拍打着三哥的肩膀,说:“你说得我头都炸了,我现在特别心疼自己上学那会儿每天听着天书一般的课程,度日如年。有没有操作简单、快速挣钱的业务?”
“互联网不时更新换代,今天升级,明天改版,这个行业需要每天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我只是给你介绍框架,若想入行,还是建议你留下来亲眼观摩我们做单的流程,因为操作过程经常出现各种异常状况,需要灵活应变。积累到一定的经验,才能高效完成每一单业务,只学点皮毛,就急于挣钱,一旦出现问题,完全会毁掉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信誉。”三哥无论与何人交流,只要涉及工作,即刻就进入极其认真的状态。
“我的老同学,你不了解我的现状。结婚两年了,我一心想做一番事业,但出于找不到好的门路,一直闲在家,老婆每天哭闹说日子没法过了,所以我眼下必须立即挣钱养家,实在不是学习经验的时候。”李默诉苦,貌似很委屈。
“靠脑力挣钱的行业首先需要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琢磨,吸取经验。加之近几年,各行各业都不好做。既然你说当务之急是养家糊口,我倒想起一事,记得你的驾照是B本,你可以去开货车,现在半挂司机月薪七八千元,打工之中也算是高工资了。”三哥建议。
“我考驾照是为了自己开车方便,从没想过有一天要开货车,再说我好歹也是本科美术系毕业,跑去当司机还不得气死我爸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闲着。”李默或许认定自己就是块艺术家的料,所以婚后两年闲在家,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一律拒绝,只等被八抬大轿请去高就。
“如果继续闲在家,再过两年,你就算筹谋好一番大业,亲朋好友也都认定你志气消磨,不肯出力相助;你若是勤勤恳恳打工,哪怕挣来的钱赶不上开销,但明眼人觉得你还年轻,付出了,收获不会不来,只会迟来,仍会支持你。”我话已出口,又觉得有些浪费,转身回了卧室。
放眼整个社会,有几个人在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有多少人职业能够专业对口?在学校,可以凭借个人喜好选择专业;步入社会,就该先解决衣食住行再谈理想。美术系的人开了货车,难不成艺术细胞就癌变了?先找份工作,维持眼下生活,遇到好的出路再转行,二者有冲突吗?我也曾跑过货车,做个货车司机就自降身价了?每天开着抽粪车转遍大街小巷,只要自食其力就是高尚的,至少没有站在街头伸出乞讨的手。
三哥的事业在短时间内直线飙升,使得不少朋友羡煞,我已经目睹好几人来向三哥求教,但都是急功近利,你让其在电脑前学习软件操作,不到一小时,就出现看影视、打游戏的现象。一天下来,就嫌烦琐枯燥,自动打了退堂鼓。
三哥刚起步时,客户给的价格都不够成本,我问三哥为何还会接单,三哥说初次合作,客户对你没有信任,当然不愿出价钱,就算赔钱,哪怕免费,只有合作一次,客户才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同等价格,对方自然会选择完成高效的伙伴合作。如今业务壮大,但“辛苦”二字只有自己体会。部分客户经常出国,由于时差所致,对方白天发布内容,我们就得半夜起床及时维护,一边用热毛巾擦着眼睛,一边敲打着键盘。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几日一位亲戚嘱托我去看望他的儿子。亲戚的儿子我也是初见,姓郭名威,24岁,来榆林找工作,目前暂住在一个远亲家里。
郭威一没文凭,二没特长,我只得陪他沿街串巷,遇到店面贴有招聘广告就进去试问,结果大多老板说压根就不招人。我说不招人就撕掉门口的招聘广告,大家都免了麻烦。唯有一位老板解释说,很多店面门口贴着招聘广告,是为了给顾客造成错觉,误以为本店生意很好,尤其是打算转让的店面。我们溜达了一天,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是连个提供工作的地方都没碰到。我莫名恐慌,之前只知道经济不景气,殊不知竟到了你肯出苦力,都难找一个让你卖力场所的地步。
榆林对郭威而言,算得上是初来乍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在寒冷的陕北,只身穿着一套西服,被冻得哆嗦成凹形。我无意间听到郭威在接电话时说:“实在不行,我就把驾驶证的分,卖掉先花着吧。”我不禁想起自己曾艰难地摸爬滚打的情形,便给了他一万块钱,说:“你白天出去慢慢找工作,回来时给亲戚家买些瓜菜,再给自己买身冬衣,其余作为生活费吧。”郭威喜滋滋地离去了。
第二天,郭威打电话让我快去救他,我赶过去才得知他前些日子分期买了一部苹果6plus,不能按时打款,老板要扣回手机。
P63-67
在这个事态纷扰的花花世界,难免有被困惑得毫无头绪的时候。每逢如此,人们总习惯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而,很多情景如同隔着玻璃接吻,旁观者恰恰容易被以假乱真,唯有当局者方能感受到滚烫的双唇落在玻璃上那种彻骨的冰凉。我仿佛是在天堂到地狱的路上被遗落在人间的,各种匪夷所恩的事情总在身旁扎堆,品尝的味道岂是“酸甜苦辣”能够诠释?我不愿向生人倾诉,也不会对熟人宣泄,只是习惯将这些经历夹带着情感,化作文字在键盘上敲打出来。
《回望一路走来》中的故事,取材于现实,经过艺术化处理,故事本身变得高于现实。文中所写人名皆为化名,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果你正好经历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便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