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姚玳玫编著的《一个人与一门学科--黄修己教授的学术旅程》主要遴选对黄修己的学术访谈,学界对黄修己论著的评论,以及友人对其性情识见、喜怒哀乐的描绘,对其心路历程和世态人情的剖析,共同构成一部现代文学学者的个案研究之作。本书目的在于避免只重客观学术史实(论著)的论述,而轻视对学者主体的关怀之弊病。就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学科而言,将严格的科学精神与深切的人文关怀结合是令人神往的理想境界,而对学人的关注则是人文精神的显示。正因为有那些非学术的“细节”、“轶事”,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变迁、社会背景相互联系,注重学术语境与鲜活个人契合,方能展现当代学人的真我风采和魅力。文(论著)与人(著者)结合,由人及文,知人论世,这既是本书奉行的学术方法,也是其内容。另外,书中配有相对应的图片,图文相间,有助于建构多维精神空间。一些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反映了流动的风采、难忘的岁月,令人感触良多。
第一辑 站在半山腰
与现代文学学科同路走来——黄修己教授访谈录
培养探求客观世界奥秘的兴趣——答中山大学电视台记者问
他在不停地重写文学史——黄修己教授访谈录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答《东方文坛》冯济平问
在半山腰的望顶兴叹——答《东方论坛》冯济平问
“干货”、证据和理论、阐释——黄修己先生访谈录
第二辑 继往开来,锐意求新
从文学史研究到学术史创构——黄修己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贡献
以理性点亮历史——黄修己现代文学研究述略
雄辩与实证——论黄修己的治学特色
一本内容扎实颇见功力的专著——读《赵树理评传》
读《赵树理评传》
几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书
锐意求新——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继往开来——评黄修己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像“史”的史——读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他是一位直言的批评家
评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评四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新著
开拓新路之作——读黄修己新著《赵树理研究》
赵树理研究的新成果——读《赵树理研究》
新文学研究的一个突破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韩文版)推荐词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译者的话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方法热”与文学研究中的“点金术”
气势恢宏的“新文学史编纂史”
史论结合识见独到——读《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关于学术史编写原则的思考——从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谈起
政治管文学不行,抛开政治谈文学也不行
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史——评黄修己、刘卫国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
学科史研究的新收获——读黄修己、刘卫国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全面检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
坚持“以人为本”文学观修史的成功尝试——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3版)
读史、谈史、写史——读黄修己先生著《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2版)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新旧两版之比较
第三辑 难得清高
“把治学视为生命”——访中山大学中文系黄修己教授
课堂的魅力
走近黄修己先生——贺黄修己先生八十大寿
真诚的支持者
用心血绘制“地图”的人
《我的“三角地”》序
这一代人的心涛起落
“难得清高”
代际或地域:一代人的精神经纬——读《我的“三角地”》
没有北大中文系1955级会怎么样
刺痛人心的回忆——读黄修己教授的《我的“三角地”》
不敢吹牛的回忆——黄修己《我的“三角地”》读后
“呆”得大器——评黄修己教授的《我的“三角地”》
混乱境遇中的负隅顽抗
我喜欢这一篇
导师黄修己先生印象二三
求真:人生基石一样重要
师门求学记
先生二题
黄修己先生的“守旧”与“创新”
黄修己先生的非学术记事
受教三年,受益终身——师从黄修己先生的点滴记忆
先生之问
傲然而孤独的身影
师恩难忘
感念师恩——写于导师黄修己先生八十寿诞之际
修己先生门下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