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知识论与方法论丛书》编著者宋群。
本书通过“分析的知识论”方法的具体运用,尝试对认知分歧问题做一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的说来,本书以“应对认知分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为核心,论述了认知分歧问题的模型,认知分歧的要素,认知分歧的结构,以及认知分歧的应对方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不同认知分歧模型的分析与比较来澄清两种相互联系的认知分歧模型;通过对认知对等者、证据、信念等认知分歧要素的内涵、条件,以及合理性的分析来澄清这些要素在认知分歧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分析均等权重观、整体主义观、确证主义观等几种应对认知分歧的主要方案的原则、内涵、具体的操作方式,指出以上这些方案中内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尝试确定应对认知分歧的合理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其运行机制。本书尝试提出一种应对认知分歧的基本原则及方案。本书在国内首次比较完整地分析和阐述了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以较新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对学界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的分析,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应对认知分歧的方案。这是本书的创新之处。
《当代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知识论与方法论丛书》编著者宋群。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最不缺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由于受不同智力水平、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时常会千差万别。即使同一智力水平,在相同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中的人们,也时常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产生分歧。类似的情形在政治或哲学领域往往出现更多。在某种程度上说,认知分歧问题最初被关注,就是在道德哲学领域,尤其是元伦理学领域的道德分歧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认同普世价值的存在,那么在多元冲突的道德价值观中,就有正确的一方和错误的多方,如何处理这种多元的局面就成为伦理学家们必须严肃对待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分歧发生在认知能力相仿,而彼此拥有的证据又能达到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因此,对认知分歧问题的解决将给我们带来至少如下两个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在规范的层面,给出一个当人们面临认知分歧时应该如何认知的规范。只有确立了这样一个认知规范,我们才能给自己的一些认知评价(信念)提供辩护;其次,正如上面指出的,我们对认知分歧问题的处理,会给分歧之处理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当代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知识论与方法论丛书》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的知识论”方法的具体运用,尝试对认知分歧问题做一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的说来,本书以“认知分歧的模型”为起点,以“应对认知分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为核心,论述了认知分歧问题的模型,认知分歧的要素,认知分歧的结构,以及认知分歧的应对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说来,通过对不同认知分歧模型的分析与比较来澄清两种相互联系的认知分歧模型;通过对认知对等者、证据、信念等认知分歧要素的内涵、条件,以及合理性的分析来澄清这些要素在认知分歧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分析均等权重观、整体主义观、确证主义观等几种应对认知分歧的主要方案的原则、内涵、具体的操作方式,指出以上这些方案中内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尝试确定应对认知分歧的合理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其运行机制。以上这些可以看做本书研究的主体部分,即对认知分歧问题的规范研究。它阐述了当出现认知分歧时,认知主体应该赋予一个认知对等者以什么样的认知地位,如何看待此分歧在信念修正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证据与信念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在遵循这些规范的条件下,才可能对认知分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应对。最后,通过对上面论述的总结,笔者最终尝试提出一种应对认知分歧的基本原则及方案。它将认知分歧合理地刻画为一个面对分歧——反馈证据——回应分歧的过程,并且可以提供一个合理的证据——信念结构,从而为我们提供一套合理的证据支持规范,进而在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的同时,为我们的某些分歧留下合理的存在空间。
本书最后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认知分歧作为一个特定的问题是在更为广大的视域中出现的,这个视域就是我们日常理解的共识性。在认知分歧中,信念来源于证据但又高于证据,它比证据具有更多的内容、更深刻的意义。证据与信念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决定与依附关系,信念——证据——认知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为证据与信念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还体现为认知分歧中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些多重关系机制共同作用下,主体信念在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更加表明了一种客观性。因而,对认知分歧的回应总是倾向于指向共识,这构成了分歧与共识之间的一个广阔的空间。
本书在国内首次比较完整地分析和阐述了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以较新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对学界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的分析,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应对认知分歧的方案。这种方案具体表现在,首次将认知分歧问题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即“分立”的阶段和“充分公开”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与信念的形成和确立密切相关的,在这个阶段认知者各自仔细地检验一组相似的证据,仔细慎重地考虑,获得各自不同的信念。后一个阶段则与信念的确证密切相关。在此,分歧者之间充分地讨论了相关的问题,知道了对方的理由和论证,从而形成一个信念二次确证的过程。在第二个阶段中,笔者提出一种修正了的确证主义方案来应对认知分歧问题。即认知主体必须对高阶证据进行评估,也就是对我的原先的信念进行重新的确证,而这种确证则是多层次的。这是本书的创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