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按时期分为六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既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又全面反映六十年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卷为全套书稿的第六卷,系统反映从2002年至2009年这一时期的历史。
总序 /1
第一章 制定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
第一节 新世纪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 /1
第二节 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明确 /7
第三节 小康目标总体实现,中国进入小康社会 /11
第二章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7
第一节 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7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 /29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 /36
第三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9
第一节 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9
第二节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
第三节 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7
第四节 中共十七大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52
第五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6
第四章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9
第一节 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9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62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67
第五章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2
第一节 倡导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72
第二节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77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9
第四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 /83
第六章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89
第一节 同舟共济抗“非典” /89
第二节 牵动民生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94
第三节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98
第四节 坚决处置关系万家的食品安全事故 /105
第五节 实现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112
第六节 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 /118
第七章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24
第一节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24
第二节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28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与成就 /134
第八章 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50
第一节 胡锦涛的“四点意见”与《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 /150
第二节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变化与胡锦涛“六点意见”的出台 /160
第三节 新世纪对台政策的影响及成效 /168
第九章 谋划新世纪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 /177
第一节 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77
第二节 抓住关键环节,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 /184
第三节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断改善周边环境 /195
第四节 以多边外交为舞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199
第十章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2
第一节 通过巡视查处大案要案 /202
第二节 党内监督条例出台 /206
第三节 颁布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209
第四节 专项治理商业贿赂 /213
第五节 “审计风暴”严查违法违规 /216
第十一章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25
第一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225
第二节 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及战略重点 /230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233
第四节 航天信息科技与生物技术的新发展 /241
第十二章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5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及其内涵 /255
第二节 坚定不移实施好可持续发展 /260
第三节 不断走向生态文明 /265
第十三章 统筹区域总体发展 /273
第一节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273
第二节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283
第三节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91
第四节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97
第十四章 抗击罕见自然灾害与成功举办奥运会 /304
第一节 万众一心抗击南方暴风雪 /304
第二节 众志成城抵御汶川大地震 /310
第三节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 /319
第四节 进一步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327
第十五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 /333
第一节 加强“三农’’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 /333
第二节 “大部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7
第三节 全面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344
第四节 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 /347
第十六章 沉着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351
第一节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351
第二节 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金融风暴 /353
第三节 出重拳刺激经济增长 /358
第四节 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 /366
第五节 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 /376
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变化 /390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390
第二节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397
第三节 社会发展变迁中存在隐忧 /417
第四节 走进网络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 /427
结束语 /435
后记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