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国际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国际贸易理论演绎开始,把理论和实际、现实与应用相结合,并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注重阐明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政策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在每个章节的具体安排上,首先提出本章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然后是正文,最后是复习思考题和相关网络链接,以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导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古典模型
第一节 Smith模型
第二节 Ricardo模型
第三节 特定要素模型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古典模型
第一节 新古典模型的分析工具
第二节 Heckscher-Ohlin模型
第三节 Stolper-Samuelson定理
第四节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五节 Rybczynski定理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垄断竞争模型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非贸易品、运输成本、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
第二节 贸易模式中的技术扩散
第三节 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五章 关税保护
第一节 关税与关税保护
第二节 关税的均衡分析
第三节 关税结构
第六章 非关税壁垒和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第二节 新贸易保护
第七章 经济整合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的多种形式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第三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南北模型
第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概况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九章 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贸易战略的分类及其与经济绩效的相关分析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发展与国际贸易
第十章 GATs、TRIMs与TRIPs
第一节 服务贸易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第三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十一章 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判断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五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