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迩冬所著的《闲话三分》是一本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与三国时代历史事实的略带考证性质的随笔。《闲话三分》好看,好就好在这种亦文亦史的闲话。一方面,陈迩冬“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点文艺理论,又搞一点小考证”;另一方面,他同时照顾到史实和小说,“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谈”。关于三国和《三国演义》、以及这些小文章本身,都出入文史,两不偏废又没有各走极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闲话三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迩冬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迩冬所著的《闲话三分》是一本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与三国时代历史事实的略带考证性质的随笔。《闲话三分》好看,好就好在这种亦文亦史的闲话。一方面,陈迩冬“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点文艺理论,又搞一点小考证”;另一方面,他同时照顾到史实和小说,“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谈”。关于三国和《三国演义》、以及这些小文章本身,都出入文史,两不偏废又没有各走极端。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故事经由这本小说的渲染已深入国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说情节等同于历史事实。然则,小说与历史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章学诚评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这样的比例对不对?作者在构思小说时为什么要“虚”?又究竟是“虚“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好?好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不好,为何不好?在“虚”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实”的,是从陈志和裴注中取材的?这些材料又有哪些张冠李戴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闲话三分》中得到一一解答。《闲话三分》由陈迩冬所著。 目录 看完《闲话三分》的闲话 外行话《三分》 闲话开头 “桃园结义”与“怒鞭督邮” 蔡邕与董卓 苏东坡和曹雪芹的观点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董昭教打“皇帝牌” “衣带诏”之疑 小霸王孙策 再谈孙策 建业与武昌 孙权与台湾 为周郎叫屈 隆中对与出师表 初出茅庐第一计 “诸葛亮舌战群儒” “周瑜打黄盖”及其他 铜雀春深何关二乔 赤壁之战的尾声 刘备与孙夫人 曹操的女婿 曹娥碑·曹操·杨修 关于《杨修之死》 关羽爱戴高帽子 张飞妻女与夏侯渊父子 替赵子龙抱不平 魏王杀识魏王者及假魏王 曹丕的武术 再谈曹丕 蒲留仙笔下的《甄后》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质疑 从马谡说到王平 司马懿装病 托孤比较篇 吴蜀相互讥嘲 由魏延说到子午谷 杨仪魏延的冲突 魏延的冤案 姜维“九伐中原”前后 刘禅与孙皓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闲话开头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说三分’为说话之一专科,与‘说五代史’并列。金元杂剧亦常用三国时事,……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其在小说,乃因有罗贯中本而名益显。” 罗贯中是元、明间人,在他以前,已有《三国志平话》,有金、元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他又“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论断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涮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中国小说史略》) 在下闲话三分,原是袭用宋人“说三分”之名,想循“虚”入“实”,化“腐”为新,庶几不“惑乱观者”。此即闲话之动机。若谓一家之言,则吾岂敢! 先从书名说起:《三国志演义》今本作《三国演义》,不知为何去掉“志”字?罗贯中的“演义”,是演陈寿《三国志》之义,非演“三国”之义。演义为小说之一种体裁,根据史志,敷演其义。原是作家虑及古史旧志,非一般读者所能涉猎,遂以较通俗的文字演其义,使之家喻户晓,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读者的心赏神会,数百年的流传,这种“故事新编”,已成不朽的名著,其魅人之力,远远超过了其所依据的古史旧志。文胜于史,这是小说家的本领。但是那个“志”字,似可不必去掉的。否则,依约定俗成之例,如《水浒全传》只名《水浒》,则此书径名《三国》,亦无不可。 《三国志演义》是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政治小说。说它是历史小说,是它基本上按照《三国志》改编的。是小说就不妨有实有虚——不管是几实几虚,真人真事之中和之外加以虚构,减或增,取或舍,夸大或缩小,剪接或移挪……都由它。但从这棵树的枝叶花果上可以看出历史的面貌,锯断树的主干可以细数历史的年轮。说它是政治小说,是它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怎样镇压人民,怎样内部斗争,怎样割据,合纵连横,彼起此伏,尔诈我虞,互相吞并,抢夺地盘,称王称帝……由“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这些政治把戏,只有通过演义才为人民所知。可以说《三国志演义》是比《三国志》更能教会读者识别那时的历史事件、政治得失,乃至三国以前和三国以后的封建社会,治乱兴亡,改朝换代,莫不如此,可以类推。 这是《三国志演义》的最大功绩。 《三国志演义》久流传,而《三国志平话》已渐不为人所知,今日京剧和地方剧中的“三国戏”,也绝大多数是由《三国志演义》出,而很少承继金元杂剧如《赴襄阳会》、《复夺受禅台》……以至于较后的《关公月下斩貂蝉》之类,其原因亦在此。 P1-3 序言 三国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不过人们心目中的三国故事大多来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通称《三国演义》),而非演义主要依据的史书《三国志》,对于小说与史书之间的关系,大多不甚了了。清朝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指出了其中的虚构性,但作为小说的评语未免苛刻。 陈迩冬先生这本《闲话三分》,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评说,亦文亦史,拓展出别开生面的视野。 书中澄清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观念,勾勒出许多历史真相。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义释曹操、铜雀春深锁二乔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一循“虚”人“实”,点出小说与史实之异同,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化“腐”为新。同时,对小说的艺术创造也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多层次的分析。指出“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读者的心赏神会,数百年的流传,这种‘故事新编’已成不朽的名著,其魅人之力,远远超过了其所依据的古史旧志”。由于作者将文与史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读者理解三国的历史和《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都颇具启发。 书中文章最初为专栏连载(成书经过详见《再版后记》),篇幅不长,每篇从一条线索写起,看似闲闲写来,却能独辟蹊径,以小见大。舒芜先生评之为“虽是一本小书,而文心史识,意趣笔墨,四美并具”。作者是文章大家,文字纵横自如,加以见识通达,在短小的随笔中包含着丰富的视点,耐人寻味。虽写故实,偶尔将现代的“流行语”信手拈入文中,遂穿越了历史和当下的世态人情,令读者会心一笑。 陈迩冬先生生于1913年,卒于1990年。年轻时即善诗文、灯谜,有“桂林才子”之称。抗战期间以新诗、小说、小品文等创作走上文坛。解放后曾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54年调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古典文学的整理编辑、出版普及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但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一生从写旧诗到写新诗,又转而写旧诗,始终不改诗人本色。著有历史剧《战台湾》、传记《李秀成之死》、短篇小说集《九纹龙》、叙事诗《黑旗》等。他选注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负有盛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3年4月 后记 三联书店愿把先父陈迩冬先生的遗著《闲话三分》再版,收入“中学图书馆文库”丛书。这让我们做子女的,又感动了一次。这本薄薄的小书在先父去世后还能一版再版,还能受到一些读书人的喜欢,此次印行又逢陈迩冬先生百年诞辰,更引起我们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缅怀之情。谢谢读者,谢谢三联书店。 关于陈迩冬先生写作《闲话三分》时的情况和背景故实,在以前上海书店刊本的《后记》中做过一些介绍。为便于此次刊本的读者了解,我们略加补充,再复述如下—— 《闲话三分》是陈迩冬先生最后的作品。他之所以创作这本书,大约有两个外在因素。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伊始,人们追求文化知识的热情极高,各种学术团体纷纷成立,其中便有三国演义学会,并且聘他为学会顾问,使他不得不予关注。二是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吴小林先生为四川文艺出版社校注《三国演义》,恳请陈先生审订,促使他再读该书。但更重要的还在其内在因素。《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这类小说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将历史实录与文学虚构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好的历史小说其审美价值何在?陈迩冬不是文学理论家,这些问题他回答不了,却不妨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和事做具体的分析比较,让读者得到一点儿感性认识,这是他写《闲话三分》的初衷,亦即作者《闲话开头》所说的想“循‘虚’人‘实’,化‘腐’为‘新”’的含义。 这里要补充的是:阅读古典小说,是陈迩冬先生日常生活的一大爱好;他写过小说,有小说集《九纹龙》行世,知道小说创作的特点和甘苦。他讲授过钟繇《诗品》,编过《近代文论选》,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修养。这些是他撰写《闲话三分》的有利因素吧。 《闲话三分》原有一个大致的计划,以百篇为度。另外,他还有写《闲估水浒》的打算。最早得知这一计划的是《光明日报》副刊主编黎丁先生,并约定在《东风》副刊上发表。既如此,篇幅就不能过长,也基于陈迩冬先生的健康原因。每周发一篇,还是可以应付的。没想到发表数篇后,读者反映很好,《团结报》副刊主编王奇先生也来组稿,于是又有了该报上的《三分支话》。同时也就有出版社前来相约最后集拢成册,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6月出了第一版。可惜的是原计划没有完成,仅写了四十来篇,便因患了脑血栓,手脚麻木,写字歪歪扭扭,难以辨认,迫不得已,停止了笔耕。 有读者曾表示遗憾,嫌篇目过少,不够过瘾。这是没法子的事了。不过先父有个遗愿,爱好《闲话三分》的读者,大家都不妨来闲话,各抒己见,以弥补该书的不足。 现在是信息时代,关于陈迩冬先生的生平和作为,只要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即可,无须我们自报家门了。 陈青鸟陈杜宇 陈殿郭隽杰 2013年4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