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发源地和掌握了网络技术优势的美国,在网络安全战略实践上同样有着比较显著的先发优势。2011年美国制定并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2013年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棱镜”系统,证明美国国家安全局具有监控互联网信息流动的能力。由此提出的问题至少包括:如何认识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这一战略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博士撰写并出版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一书,对上述相关问题做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回答,为所有关心网络安全问题的人及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作者是沈逸。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运用国家安全战略的分析框架研究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目的在于系统分析网络革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深刻影响。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健全、完善的过程,历经“防御”、“控制”、“塑造”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随着美国决策者认知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涉及到对威胁严重程度的评估,应对威胁手段的选择,以及整体的战略制定。对中国来说,认识和理解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历程,有助于作为制定、建设和完善中国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参考,从而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坚实有效的保障和支撑。
前言:网络化时代的国家安全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全球网络空间与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家网络安全问题的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从孕育一萌芽至“9·11”事件之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一节 孕育一萌芽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三节 防御为主:“9·11”事件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四章 “9·11”事件后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转型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二节 转型阶段的案例与文本分析
第三节 控制优先——“9·11”事件后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五章 塑造: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
第一节 社交网络的成型与扩散:塑造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协作、压制、动员——三类案例分析
第三节 “塑造”战略的雏形及其冲击
第六章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解析
第一节 目标界定与威胁认定
第二节 应对策略的选择与变迁
第三节 整体评估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