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龚全珍》系根据中央和江西省委领导同志对宣传报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要求而请本省莲花县知名作家彭霖山同志撰写的龚全珍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本书讲述的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随丈夫回乡当农民,与甘将军志同道合,成为甘将军的贤内助;甘将军去世后,继承甘将军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宣传革命传统、帮穷济困、扶危解难,离休不离岗,数十年本色不改、情怀不变,坚定信仰,用可歌可泣的点点滴滴感人故事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全书分37章讲述了37个感人故事,语言优美,格调高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近龚全珍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霖山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近龚全珍》系根据中央和江西省委领导同志对宣传报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要求而请本省莲花县知名作家彭霖山同志撰写的龚全珍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本书讲述的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随丈夫回乡当农民,与甘将军志同道合,成为甘将军的贤内助;甘将军去世后,继承甘将军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宣传革命传统、帮穷济困、扶危解难,离休不离岗,数十年本色不改、情怀不变,坚定信仰,用可歌可泣的点点滴滴感人故事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全书分37章讲述了37个感人故事,语言优美,格调高昂。 内容推荐 彭霖山编著的这本《走近龚全珍》的主人公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放弃优越的大城市生活,扎根农村56年,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走近龚全珍》是根据实地采访和日记撰写的关于龚全珍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故事生动感人,格调高昂,语言优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目录 1 肝胆相照结丝萝 2 志同道合伉俪情 3 夫唱妇随进老区 4 沿背村里闯“三关” 5 扎根山村执教鞭 6 山区劳动收获多 7 雪中送鞋助人难 8 险风恶浪等闲渡 9 女儿花衣慈母心 10 相夫教子当“伙头” 11 泪光中的慈母爱 12 一条新裤报旧恩 13 包容大度姐妹亲 14 春风化雨家庭会 15 南陂小学留温馨 16 善学习的“电视迷” 17 南门大洲有故事 18 两只风筝还心愿 19 甘家门风不能倒 20 伟人风范永驻心 21 处处谦让见精神 22 济贫助学多善举 23 一声“奶奶”泪花流 24 高步岭上祭英灵 25 天佑善人萍水河 26 一份低保见深情 27 小巷深处公益心 28 防微杜渐有绝招 29 母亲大义女传承 30 幸福院里夕阳红 31 琴水扬波奏爱歌 32 热血育苗爱国志 33 “工作室”温暖人心 34 待人大方对己“抠” 35 未雨绸缪留遗嘱 36 心路历程汇笔端 37 聚焦莲花唱赞歌 附录 龚全珍简介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试读章节 就这样,龚全珍抱着对新生活的向往,随着解放军部队来到了新疆,进入了乌鲁木齐市。随后分配在军区子弟学校当教师,并担任了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这是一所小学到高中的学校。龚全珍十分热爱这所学校,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1953年的一天上午,校长李平通知她,下午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同志会到学校来了解有关军区家属子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她接待和汇报。龚全珍一听是位大首长来,心情有些紧张,立即着手做好一切准备。下午,这位后勤部长还真按时出现在龚全珍面前,是一位高个子、体形偏瘦的军人。双方坐下来以后,尽管这位后勤部长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但龚全珍还是感到惶恐,目光不敢接触对方,只管低着头,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一五一十地汇报起来。甘祖昌听得很仔细,时不时地插话,以缓解龚全珍的紧张情绪。 汇报完毕后,龚全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便不再吭声了。甘祖昌似乎也找不到其他词儿,便起身告辞了。 甘祖昌走后,校长李平将她拉到一边,问道:“你看甘部长这个人怎么样?” 龚全珍茫然道:“什么怎么样?” 李平只好直说了:“甘部长是个老革命,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思想很纯正,我受王震司令员之托为你们牵线搭桥,不知道你能不能认真考虑下?” 龚全珍顿时大吃一惊,慌了手脚,急忙推脱:“不不不,人家是个大首长,我是个普通教师,高攀不上!” 李平继续做她的思想工作,龚全珍还是有些犹豫。 李平叹了口气:“看来你们还得相互再沟通沟通!” 几天以后,甘祖昌又来到了学校,与龚全珍单独叙谈。 甘祖昌坦诚地向龚全珍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婚姻史。年轻时与比自己大5岁的童养媳结婚生育了一个儿子。后来,他参加红军长征了,妻子便被当地反动势力逼迫改了嫁。后来甘祖昌给自己的择偶条件是,一定要选思想品质好,能吃苦耐劳的女性做伴侣…… 龚全珍只是静静地听着,始终没有张口表态。等甘祖昌讲完以后她才向对方交了底:“我也有过一场痛苦的婚姻,现在已经解脱了,但身边留下了两个孩子。” 甘祖昌点头笑了:“好哇!自古以来只嫌朝里人马少,不嫌朝里人马多。革命接班人越多,我们的事业就更加兴旺发达!” 龚全珍听着感动极了,心中暗自赞叹,这位后勤部长还真是个实在人!甘祖昌走了以后,龚全珍的思想感情便有了细微的变化,心海泛起了波澜。这位后勤部长的憨厚和坦诚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过了段日子,校长李平有意安排龚全珍和几位教师去军区家属大院做学生的家访工作,甘祖昌亲自接待了她们。晚上在食堂吃过饭后,甘祖昌留下龚全珍做了一次长谈,再一次吐露出自己的心迹,他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而且在战争年代受过三次伤,解放后不久又在敌特分子制造的车祸中受过重伤,留下脑震荡的后遗症,身体不如从前了…… 说到最后,甘祖昌又向龚全珍做了直白的表白:“龚老师,我这个人喜欢直话直说,与你接触过几次以后,我始终认为你是我最好的选择对象,但我现在工作一直很忙,没时间谈恋爱。真的,忙得要命,很难经常抽出时间来跟你聊天。所以希望你给我个明确的答复。我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患有气管炎、肺气肿的毛病。请你仔细考虑一下,同意就结婚,不同意就算了。强扭的瓜儿不甜,双方心甘情愿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憨厚的甘祖昌将这话说得太直了,几乎把龚全珍呛住了,当时还真有点接受不了。她依然没有表态,起身告辞回校了。这一晚,躺在床上的龚全珍失眠了,眼前总是浮现甘祖昌的身影,耳畔总是回响着甘祖昌直爽的声音……这是一位性格多么憨厚的老军人啊!尽管他的年龄大了些,身体受过伤,但他的伤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作出的贡献,是光荣的,是值得自豪的,是让人尊敬的!正因为这样,这位革命功臣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后半生,应当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更何况他为人这样正派、大度、谦虚、谨慎。这才是选择爱情的标尺啊,现在既然人家看得起自己,向自己求婚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自己可能要遗憾终生! 龚全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像煎烙饼似的,整整一夜没合眼。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忆着与甘祖昌见面时的情景,咀嚼着甘祖昌与她交谈时的每一句话语。越想印象越深刻,越想心里越踏实,越想心里越甜蜜。她觉得,甘祖昌的赤诚,与自己简直是肝胆相照了,与这样有着优秀品质的人相结合,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一辈子的幸福。 “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龚全珍细细回忆着中外名人在对待爱情和婚姻上的这些名言,深受启发,大受鼓舞,心潮澎湃,周身热血沸腾。她那块将要干涸的心田,终于又被从天而降的甘霖滋润了,一种要求播撒幸福种子的强烈欲望终于被激活了! 第二天清早,起床后,龚全珍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那双眼睛周围罩上了一层黑圈,但她从心底漾出了笑意。然后用双手轻轻地揉了揉眼圈,转身来到办公室,给甘祖昌挂了个电话,从嘴里很温柔地吐出四个字:“我同意了!” 就这样,龚全珍与甘祖昌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婚后幸福的生活,就像诗人郭小川写的一首诗所形容的那样:“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P4-7 序言 她是平凡的,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 她是不平凡的,她大爱无垠,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人生交响曲。 她是一位耄耋老人,一位堪称时代典范的优秀共产党员。 56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她,毅然告别大城市,伴随着解甲归田的丈夫甘祖昌将军,来到赣西一个偏僻、落后、贫穷的山村,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旧貌,夫妇俩与农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山村。 将军当农民,她在山区执教鞭,伉俪俩在小村落中相濡以沫几十载,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和将军融为一体。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务实为民,鞠躬尽瘁,赤诚奉献,艰苦奋斗,甘于平凡,淡泊名利,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情怀。 她就是共产党员龚全珍。 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 她就是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大家学习的龚全珍同志! “我的身份并不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责任。”这是龚全珍同志的名言。甘祖昌将军去世后,她牢记丈夫的嘱托,坚定自己的信仰,继承将军的遗志,弘扬将军的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奉献,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她乐善好施,扶贫助学,情系民众,播撒爱心……年过90多岁,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龚全珍老人的事迹,忠实地记录了她跟党走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心路历程。也许,她没有太多的传奇,但信手拈来的生活细节,无不感人肺腑,给人正能量,振奋人心。翻开她的生活故事,你读到的,一定是她的坚定的人生信念,不变的为民情怀,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以及清正廉洁的正气之歌。她关心群众,忧民疾苦,为民解难,大爱无私;她求真务实,作风正派,本色为人,光明磊落;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情操,震撼人心。 当龚全珍的名字和事迹经媒体介绍,传遍全国后,无数人被她的故事感动了。龚全珍却十分淡定,她吟诵着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位令人无限敬佩的巾帼英雄,一生究竟演绎了多少传奇?不看不知道,开卷全明了。请读长篇报告文学《走近龚全珍》! 向龚全珍同志学习! 向龚全珍同志致敬! 后记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甘平荣 甘仁荣 甘公荣 甘吉荣 爸爸甘祖昌离开我们整整27个春秋了,在这27个年头里,我们的妈妈龚全珍一直坚强地传承着爸爸的精神,坚守信念,牢记宗旨,甘于平凡,微言仗义。直至耄耋之年,依然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蜜蜂那样采蜜,为众辛苦为众忙;像春蚕吐丝那样,一心只为他人御风寒。从而,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凸现了人性之善,党性之美。 爸爸和妈妈长相守,相濡以沫33载。他们不仅是夫唱妇随的革命伴侣,更是肝胆相照的亲密战友。爸爸不当将军当农民,解甲归田回家乡;妈妈放弃繁华闹市的生活,伴随爸爸千里迢迢进山区;爸爸回乡种田扛锄头,妈妈坚守山窝执教鞭;爸爸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心系群众,淡泊名利;妈妈至善至爱,清贫廉洁,情系教育,长期奉献……爸爸和妈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这样逐渐融为一体,难以分割了。 然而,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我们对爸爸和妈妈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却一直很朦胧,甚至产生过误解。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妈妈长期在学校里教书,只有在星期日才能回家过个夜,第二天大清早便又匆匆忙忙返学校去了。而爸爸虽然天天和我们住在一起,却也很少见到人影。他经常是报着星星下田间,晚上荷锄戴月归。而我们小时候便开始学干农活,拾野粪、放牛、割草,各干各的,日常生活全靠叔叔婶婶关照。日长月久,竟然产生了这样一种幻觉:我们似乎和父母隔着一堵墙,感觉中仿佛是父母收养的孤儿,难以享受撒娇宠爱的幸福。就为这,我们曾经向爸爸坦诚地吐露过我们的这种看法。爸爸沉默了片刻,终于内疚地叹出了一声:“你们的爸爸是农业社的爸爸,你们的妈妈是学生们的妈妈。” 农业社的爸爸,学生们的妈妈,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四姐妹转动着滴溜溜的小眼睛,互相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就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谁也琢磨不出这句话的含意,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团。 直至我们逐渐长大以后,开始读懂了生活,这时才从迷糊中醒悟过来。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要为集体和群众日夜操劳,妈妈为什么要长期在学校献身教育事业。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为了党的事业,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实在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啊!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生活逐渐消除了我们对爸爸、妈妈的误解,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爸爸辞世后,妈妈郑重地将爸爸生前珍藏的三枚军功章交给我们,还有爸爸的临终遗言:“活着就要为国家多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干不了重要的工作,就得要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不劳而获。” 接着,妈妈又不顾我们姐妹苦苦劝阻,坚持要独自长住县城的幸福院。与那里的孤寡老人在一起生活。开始,我们以为她老人家是为了摆脱孤独,但后来才发现她是在那里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幸福院的日子里,妈妈先后为邻近的小学生办起了一个“幸福学习小组”,辅导他们学习。还经常配合县关工委上山下乡为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灌输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并不断地用自己的工资去扶贫助学,施舍行善,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社会上有关称赞妈妈的溢美之词传进我们的耳朵里时,当“全国道德模范”等一顶顶桂冠戴在耄耋之年的妈妈头上时,我们对妈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挚爱,我们姐妹又一次感动了,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人曾经这样问妈妈,这样做究竟图个啥? 妈妈回答得多好啊:“不图啥!人民用小车推出了新中国,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的幸福富裕贡献一点儿微薄之力。”“我的身份不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责任!” 这是妈妈发自肺腑的话,朴实感人。 爸爸和妈妈在平凡的岗位上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党性的光芒,凝聚着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坚定信念,树立了他们的理想、胸怀、境界、情操集于一身的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两面净化人心的镜子,永远为我们传递着正能量! 妈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生各自选择自己的路,我选择了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路。”作为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后代,我们将永远沿着爸爸妈妈选择的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今天,趁着《将军农民甘祖昌》《走近龚全珍》两部报告文学出版的机会,我们四姐妹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缅怀爸爸甘祖昌,感恩妈妈龚全珍。感谢爸爸妈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传承下去,进一步发扬光大。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凝聚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大爱无私的爸爸妈妈!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我们将珍惜这种人世间最朴实无华、最神圣博大、最刻骨铭心的父爱和母爱! 2013年9月16日 (作者系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的4个女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