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全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战国)庄周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马蹄第九

【原典】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he)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①。连之以羁早②,编之以阜(zao)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撅(ju6)饰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③。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日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蹙为仁④,,踞跛为义⑤,而天下始疑矣。澶(dan)漫为乐⑥,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硅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嵌,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闺扼、鸷(zhi)曼⑦、诡衔、窃辔(pei)⑧。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卞之形,县歧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踺歧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释】

①雒(luo):用绳子套住马脖子,把马治服。②羁晕(ji zhi):羁是系住的意思,犟为绊住马腿。③埴(zhi):细密的黄色黏土。④蹩莛(bie xie):步履艰难、勉力行走的样子。⑤踞跛(zhi qi):足跟上提、竭力向上的样子。⑥澶(dan)漫:放纵地逸乐。⑦鸷曼:马因为发怒而顶撞、碰击车子的篷盖。⑧窃辔:偷偷咬断缰绳。

【译文】

马的四蹄可以践踏霜雪,皮毛可以抵御风寒。饥饿时啃吃青草,口渴则饮用山泉。兴起时扬蹄在旷野上自由狂奔,这就是马之天性。即使有高屋大宅万间,对马来说也毫无意义。然而当伯乐出世,他说:“我善于管理良马。”于是灼炙马毛,修剔马鬃,凿削蹄甲,烙制马印,用辔头和绊绳拴锁,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约束,经过这样初步的整治,马就死掉十分之二三了!为了训练它们,让它们忍受饥饿,让它们经受干渴,对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嚼铁和马辔装饰的牵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经过这样的整训,马就死过半数了!制陶工匠说:“我善于陶艺。”用黏土制成的器具,圆的合乎圆规的标准,方的应于角尺的规范。木匠说:“我善于制作木器。”用木材制成的器皿,弯曲的线条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棱角与墨线吻合。黏土和木材的本性,唯道就是为了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虽然如此,人们世世代代仍然称赞他们说:“伯乐通晓马的本性,善于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黏土和木材”,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黎民百姓有他们固有不变的本能和天性,织布而后穿衣,耕种而后吃饭,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德行和本能。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偏私,这就叫做任其自然。所以上古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时代,人们的行动总是那么持重自然,人们的目光又是那么专一而无所顾盼。正是在这个年代里,山野里没有路径和隧道,水面上没有船只和桥梁,各种物类共同生活,人类的居所相通相连而没有什么乡、县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遂心地生长。因此禽兽可以用绳子牵引着游玩,鸟鹊的巢窠可以攀登上去探望。在那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类跟禽兽同样居住,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并存,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人都蠢笨而无智慧,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昧而无私欲,这就叫做“素”和“朴”。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

等到出现圣人,用尽心力去推行仁,卖力去达到义,而天下从此开始产生种种猜疑迷惑;放纵无节制的制作乐,选取分析出烦琐的礼仪条文,而天下由此开始产生尊卑贵贱种种区分,所以,天然的木料不被剖开,谁能作成牺尊之类酒器!白玉不被毁坏,谁能作成眭璋之类玉器!大道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呢!自然本性不离失,哪里用得着礼乐呢!五色不相混相间,谁能制出美丽的图案花纹!五声不打乱重组,谁能制出与六律相应的乐曲!毁坏天然木料用以造成器具,是工匠的罪过;毁坏道德以推行仁义,这是圣人的罪过。

解读

本篇延续了上一篇《骈拇》的“无为”的为政思想:尊重和顺应本性,反对各种束缚和规矩。

庄子理想中的社会是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无知无欲,按自然天性自由自在地生活。造出并推行仁义礼乐,破坏人的素朴本性,这是圣人的过错。只有把这些人为的枷锁去掉,才能使人恢复本性,达到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

庄子崇尚原始状态下人们的无拘无束、自在洒脱。有人说,这是一种倒退,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其实不然。仔细想想,文明的进步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活得更累?活得更不自在?而庄子却看得很明白。尽管他的理念在很多时候只能是个梦想,但却可以让很多人看到未来的希望之光。

的确很多事情是很难改变,但最起码我们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自在一些,不是吗?

P81-83

目录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肤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参考文献

序言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其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哲学思想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哲学”。

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唐玄宗赐封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据《史记》记载,庄子曾做过漆园吏,即管理林场的小官。他的一生从未大富大贵过,并且生活时常处于贫穷困顿之中。庄子鄙弃荣华富贵、名利权势,始终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享受着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眼中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中,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追求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虽名为《庄子》,但书中内容并不全是庄子的作品。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是庄子与弟子们合作完成的,这十五篇反映的仍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相对复杂,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其中有一些篇幅甚至脱离了庄子学派的思想和观点,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高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造诣上。《庄子》中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独特的形象世界。

庄子的文字精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其他传世经典不同,庄子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诚如鲁迅对其的高度评价:“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至高成就。

概而论之,庄子其人是一个传奇,《庄子》其书是一部经典。走近庄子,阅读《庄子》,对于智者来说,绝对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庄子>全鉴》的问世,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庄子的智慧。在这里。我们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翻译和解读,以利于读者全方位感受和理解这部传世名作。

打开《庄子全鉴》,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何其乐哉!

编著者

2010年5月

内容推荐

《庄子》一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其内容博大而厚重,奇异而诙谐。走近庄子,阅读《庄子》,对于智者来说,绝对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庄子的智慧,也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便有了这本《庄子全鉴》的问世。全书对《庄子》原典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并统一采用译释、解读、启示的新颖形式,以利于读者全方位感受和理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