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冲击波》是一本文献资料书。它用大量事实记录了昆明近两年的嬗变,对于引导市民感受变化、监督政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昆明冲击波》是一本标新立异的出版物,它突破了时政类图书面孔严肃、刻板平面的传统,大量地使用了时尚设计元素,并大量使用了图片和色彩,使硬邦邦的政治书籍更具人文色彩、更具有贴近性,在国内时政图书中尚属罕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明冲击波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张红苹//厉忠教 |
出版社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昆明冲击波》是一本文献资料书。它用大量事实记录了昆明近两年的嬗变,对于引导市民感受变化、监督政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昆明冲击波》是一本标新立异的出版物,它突破了时政类图书面孔严肃、刻板平面的传统,大量地使用了时尚设计元素,并大量使用了图片和色彩,使硬邦邦的政治书籍更具人文色彩、更具有贴近性,在国内时政图书中尚属罕见。 内容推荐 本书在开篇的引言中一连用八个“究竟”提出近几年昆明发生的种种变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用七大篇幅的笔墨,通过珍贵详实的资料,真实再现了昆明快速、稳健的发展成果,并对“昆明冲击波”的形成及影响作了细致的解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对昆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向外界展示出昆明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 目录 引言 总题记 第一篇 坚定信念: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 题记 1.1 如梦初醒 1.2 如雷贯耳 1.3 如磐信念 1.4 如风跨越 1.5 如获至宝 启示录 第二篇 至诚理念:执政为民与品质春城 题记 2.1 “昆明速度”源于执政为民 2.2 “品质春城”凸显民本理念 2.3 “品质春城”彰显生态理念 启示录 第三篇更新观念:观念滞后与观念突破 题记 3.1 从坝子到全球:确立打破地域的“世界眼光” 3.2 从自负到紧迫:树立敢为人先的“责任风范” 3.3 从求稳到跨越:选择寻求发展的“速度意识” 3.4 从潜规则到硬制度:推动法治的“自我革命” 3.5 从中梗阻到高效能:提质增效的“作风保障” 启示录 第四篇 激活思想: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 题记 4.1 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敢想” 4.2 解放思想的重点是“敢破” 4.3 解放思想的境界是“敢学” 4.4 解放思想的策略是“敢统” 4.5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敢干” 启示录 第五篇 超前思维:战略思维与战略布局 题记 5.1 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5.2 城市规划的战略思维 5.3 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 5.4 城市管理的战略举措 启示录 第六篇 明晰思路:一以贯之与一抓到底 题记 6.1 发展思路的准确定位 6.2 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 6.3 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启示录 第七篇 波涛奔涌:执政风格与制度权威 题记 7.1 执政风格激发城市活力 7.2 改革创新彰显制度权威 启示录 附录 试读章节 在惯性使然地热衷捕捉、求证这些仇和式符号的时候,媒体其实往往忽略了一些同样理应告知读者的“新闻”。 2009年1月15日,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按会议议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培山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依惯例,各媒体例行公事做了程序性报道。 报告中称,“一年来,常委会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共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3件,修订2件,废止l件……还及时作出了44项决议决定。”如果联系上此前的一个背景,那么这段中许多貌似寻常的地方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赵谊至今都记得.2007年12月25日,仇和第一次走访市人大时,没有过多寒暄、套话而是要言不繁地提出,拥有地方立法权是省会城市的一大优势,要用足用好。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也是在那一天,仇和发表了“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的观点。 此时,距仇和首次踏上昆明的红土地,恐怕还可以以小时计算。如果考虑到他此前并无主政省会城市的政治履历,应该不难判断出,在“空降昆明”之前,仇和倚重法治来保障和推进昆明改革创新的执政思路已是清晰于脑、成熟于胸。 还得回到“及时作出了44项决议决定”这句话,与此相关的一个纵比是:此前,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一年作出的“决议决定”不超过10项。 赵谊说,为进一步提高立法水平,按仇书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加班加点收集整理了52个有立法权城市的2190件地方法规.在大量调研基础上,2008年10月10日,形成、通过了“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程序的办法》,赵谊评价道:“这使得我们在科学、民主地立法上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根据具体。这本身就是一项制度创新”。 而人大2008年作出的这“44项决议决定”,几乎都涉及了昆明市2008年的重要工作: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城市规划管理和城乡绿化、滇池治理和生态保护、打击非法运营、维护社会稳定……这些工作,要么事关现代新昆明发展大略,要么事关矛盾利益冲突集中的地方。 2月14日,春节大假收假第二天,昆明市召开全市优化软环境动员大会,仇和新政“第一把火”直指大多数昆明人当时并不熟悉的软环境建设,会议提出要用“整风”的精神、“三讲”的办法,按照“三最三严”的要求,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 4月9日,是一个现代新昆明法制建设中应该值得一书的日子。就在这天,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议”。 为什么在市委、市政府已下发“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有关文件后,人大还要作出这么一个决议?赵谊解释,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实现“三最四低”的目标,会涉及党委、政府诸多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要从制度层面来规范,需要人大通过决议来变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为。人大以立法形式将目标确定,又可以依法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有网评迅即表示,这一决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表明“仇和新政”善于利用人大这一立法机构,将成熟的改革经验、措施、政策转化为地方法规。二是这一决议中的关键词是法治,有关法治的内容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 云南乐孚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律师表示,人大通过决议,将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它表明,仇和为首的新昆明领导集体不仅仅善于政治动员和使用行政手段,而且也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综合治理”,说明仇和的执政理念的现代与政治智慧的成熟,这是对指责他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的最好回答。 仅就作决议决定而言,从原来一年不到10项到现在的44项,市人大大楼里熬夜的长明灯多了,像那些一线部门一样,工作节奏骤然加快。“我们已经连着5个双休日没休息了,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领导对人大工作、立法工作和依法治市高度重视,我们才可能这么忙!”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鄢显俊教授评价说,显然,在人大的这份工作报告中,“潜伏”着大量“仇和新政”一年来所倚重的法治精神和创新的法治探索。 鄢显俊说,以学者客观的眼光和市民挑剔的眼光看“昆明新政”,乐观、喜悦和期待是共通的感受。这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悟显然和某些传媒捕风捉影、隔雾看花的种种“报道”大相径庭。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但人们更多地照例只能透过媒体,看到媒体上的仇和在严肃要求、在着重强调、在强力推进、在严厉问责……这显然是值得思考的,“人治的仇和”怎么就会是新闻,而“法治的仇和”怎么就不是新闻?媒体这次对人大报告的“集体失语”,算不算是一次集体失职? 《中国青年报》曾在仇和主政昆明一周年之际时撰文赞誉,仇和通过“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满足着公众的。监督渴求,让民众感受着民主的精神”。而事实上,仇和的“被监督渴求”与公众的“监督渴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9年5月6日,在昆明市委召开的人大工作会议上,人们再次听到了仇和对依法治市的论述:“建设法治昆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其中,立法是前提,普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 为此,仇和要求人大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并指出监督的重点要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把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加强对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滇池治理、城中村改造等重要工作的视察、检查。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司法不公案件抓住不放,务求结果。 2008年1月28日,昆明提出“一湖三环”两年闭合工程,由于是治理滇池的重点工程,全市上下无不瞩目。根据市委要求,4月23日至5月12日,李培山主任亲率一个专业调研组,历时20天,环绕滇池徒步实地查看,并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提出4点意见、建议,使工程方案更优化科学,节约资金50多亿、土地3万多亩。 其实,在“人大工作报告”中还有许多被媒体忽略的壳点,比如,为确保政府报告中年度目标的实现,市人大先后组织了7个视察组进行专题视察,查找问题及原因,督促政府解决落实:市委在专题听取视察汇报后,按市委要求,人大常委会又发出了31个督办通知,督促政府抓落实。p245-247 序言 究竟更新了怎样的思想观念,使得“前面的标兵越来越多,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少”的紧迫感骤然而生? 究竟谋划了怎样的宏伟蓝图,使得“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战略定位如此清晰? 究竟进行了怎样的谋篇布局,使得“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贯之? 究竟营造了怎样的浓厚氛围,使得各种美誉接二连三? 究竟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动员,使得“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百姓评政”的机制有效形成? 究竟破解了哪些难解的困惑,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的改革大刀阔斧? 究竟抓住了哪些紧迫的重点,使得招商引资、园区建议、工业突破的成效如此明显? 究竟施行了哪些惠民的政策,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此深入人心? 这一切疑问的背后,有一种信念可以给我们以支撑;有一种理念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有一种观念可以给我们以突破;有一种思想可以给我们以智慧;有一种思维可以给我们以启迪;有一种思路可以给我们以出路;有一根红线可以给我们以答案! 后记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昆明以大干快上的气势,引发了强劲有力的昆明冲击波。每一轮冲击波,都会引起各方各面的极大关心。都会引来各类媒体的极大关注,都会引发各种群体的极大关爱。 在关心、关注、关爱的庞大人群中,本书的作者,作为新昆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见证者,怀着对昆明的深情、对春城的眷恋,对昆明人刻骨铭心的感动,在追寻、追随的过程中,试图探究、探清引发昆明冲击波的深层原因、内在动力、真实价值。 在探寻的过程中,作者试图通过对昆明冲击波进行深入、客观、全面、理性的梳理、归纳、研究、总结、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关注昆明的各界朋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底本。 日新月异的时代,必将引发吏大的昆明冲击波。期望所有关心、关注、关爱昆明的各界朋友,继续关心、关注、关爱昆明的美好未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