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除绪论外,下设11编54章。本教材在兼顾传统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之外,对以公众参与、公私合作、政府信息公开、柔性治理、硬软法结合等为基本要素的“新行政法”理论均有所介绍和述评;注重以最新资料,特别是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案例作为研究素材;坚持由浅入深,渐次深入的原则。内容安排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导,原理及专题的阐述言简意赅。在介绍行政法学一般知识的同时,重点向学生传授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教材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一本具有创新意味的教科书,也适用于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有意深入了解行政法学的读者。
本书第一编,公共行政与法,研究行政和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公共行政与宪政、法治、人权以及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二编,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研究中外行政法的各种基本原则,如依法行政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等。第三编,行政组织与行政法主体,研究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权的组织的法律地位、职权、职责以及公务员、其他公职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等。第四编,行政规范制定,研究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性质、特征、制定程序、法律效力及审查、监督机制。第五编,行政处理行为,研究行政处理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效力和各种具体行政处理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的实施条件、程序等。第六编,非强制行政行为,研究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新型行政行为不同于传统行政行为的特点、实施条件、程序及救济机制等。第七编,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研究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形式、种类、特征、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弊端和法律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机制。第八编,行政程序,研究行政程序的概念、价值、功能以及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等。第九编,对行政的监督与行政责任,研究对行政监督的各种途径、形式、监督主体的权限、责任以及被监督对象承担责任的途径、形式,如行政处分、行政问责等。第十编,行政救济,研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各种行政救济制度的性质、功能、运作规则和程序等。第十一编,公产与公共设施,研究公产,包括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其他国有公共设施、其他公共财产的管理、运作规则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