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大纲要求,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设计,使两者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在阐述物理基础知识方面,明晰了概念引入、概念形成和概念应用,继承发扬了理工科精品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等特点。与此同时,强调物理文化,突出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本书还将经典理论与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紧密地结合。同时,引入案例教学,以生动的素材增加趣味性和故事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科学和科学的方法
1.1 科学的方法:经验和理性
1.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1.3 科学起源
1.4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第二篇 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2.1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描述方法
2.2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2.3 位移速度加速度
2.4 伽利略和近代力学的诞生
2.5 几种常见的力和基本的自然力
2.6 牛顿运动三定律
2.7 扬帆远航——牛顿力学的奇妙应用
第3章 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
3.1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3.2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4章 功和能
4.1 功 功率
4.2 动能定理
4.3 质点系的势能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5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第三篇 从静电现象到电磁波
第5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5.1 库仑定律
5.2 电场强度
5.3 电通量 高斯定理
5.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5 电势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1电介质
6.1 静电场中的导体
6.2 电容 电容器
6.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介质的极化
第7章 稳恒磁场
7.1 电流
7.2 磁场 磁感应强度
7.3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7.4 磁场的高斯定理租安培环路定理
7.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酌运动
第8章 变化的电磁场
8.1 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8.2 动生电动势
8.3 感生电动势
8.4 自感和互感
8.5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简介
第9章 交流电
9.1 正弦交流电及其三要素
9.2 交流电的功率
9.3 交流电动机原理
9.4 变压器
9.5 三相交流电
9.6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简介
第四篇 振动、波动与波动光学
第10章 机械振动
10.1 简谐振动的描述
10.2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
10.3 简谐振动的能量
10.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10.5 简谐振动合成
第11章 机械波基础
11.1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简谐波的特征
11.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11.3 惠更斯原理
11.4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11.5 驻波 半波损失
11.6 声波 多普勒效应
第12章 波动光学
12.1 光的电磁理论
12.2 相干光波的叠加
12.3 杨氏双缝实验劳埃德镜
12.4 薄膜干涉
12.5 迈克尔逊干涉
12.6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12.7 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
12.8 奇妙的光学现象
第五篇 热学新进展
第13章 统计物理学基础
13.1 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13.2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3.3 理想气体的压力公式温度公式
13.4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13.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第14章 热力学定律
14.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4.2 热机 卡诺循环
1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4.4 热学新进展熵
第六篇 近代物理
第15章 时空观革命
15.1 力学相对性原理
15.2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5.3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长度缩短、时间膨胀.
15.4 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
15.5 广义相对论——宇宙空间是弯曲的
第16章 物质观的革命——量子论
16.1 黑体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16.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
16.3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16.4 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16.5 粒子的波动性
16.6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
第七篇 物理文化
第17章 物理文化
17.1 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17.2 现代物理学的方法论
17.3 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
附录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