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研究与应用》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流程工业企业的信息化
1.1.1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需求
1.1.2 “两化”融合的技术路线
1.2 MES发展历程
1.2.1 MES的背景
1.2.2 MES的定义
1.2.3 ISA-95标准
1.3 MES的行业化应用
1.3.1 行业的需求差异
1.3.2 MES的行业应用特点
1.4 MES技术的现状
1.4.1 MES采用的信息化技术
1.4.2 MES采用的体系架构和数据模型
1.4.3 互联性和网络
1.4.4 数据处理
1.4.5 集成模型
1.5 当前MES的缺陷和挑战
1.5.1 架构
1.5.2 实时处理
1.5.3 集成
1.5.4 方法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挑战
1.6 本书的组织
第2章 制造运营管理与过程优化
2.1 制造执行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2.1.1 MES功能层次的定位
2.1.2 制造执行层的主要活动
2.1.3 功能层次间的生产信息交互
2.1.4 MES功能体系结构
2.2 从MES到制造运行管理MOM
2.2.1 制造运行管理的提出与作用
2.2.2 制造运行管理的概念与功能层次定位
2.2.3 制造运行管理与制造执行系统的关系
2.3 制造运行管理系统构架
2.3.1 MOM整体框架合理性的分析
2.3.2 IEC/ISO 62264标准的主要贡献
2.4 制造运行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方式
2.4.1 工厂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2.4.2 制造运行管理子系统
2.5 MES与过程系统工程理论
2.5.1 MES与PSE领域研究的关系
2.5.2 全局生产物流模型的关键作用
2.6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组件化MED
2.6.1 具备在线应用可行性的理论方法
2.6.2 面向全流程多功能集成与优化
2.6.3 兼具多种系统特征的系统设计方法论
2.6.4 流程工业组件化MES设计理念
第3章 工厂多层次模型
3.1 多分辨率层次建模理论的研究现状
3.2 模型形式化的基本方法
3.2.1 系统模型的形式化表达
3.2.2 系统模型特性的若干术语
3.2.3 系统模型的离散事件形式化表达
3.3 多节点结构模型的形式化
3.3.1 有向图结构模型
3.3.2 分布式结构模型的有向图描述
3.3.3 多节点结构模型形式化
3.4 MNSM的时间基
3.4.1 模型生命周期时间基
3.4.2 连续动态模型的时间基
3.4.3 离散动态模型的时间基
3.4.4 模型管控周期与时间基的关系
3.5 多分辨率层次结构模型
3.5.1 模型分辨率
3.5.2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框架
3.5.3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形式化表达
3.5.4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映射
3.5.5 几种形式化模型的比较
3.6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评价指标
3.6.1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一致性
3.6.2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I/O一致
3.6.3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状态一致
3.6.4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结构一致
3.6.5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描述一致
3.7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准确性
3.7.1 传统模型的准确性
3.7.2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准确度
3.8 多分辨率层次模型完备性
3.8.1 复杂系统模型的信息需求
3.8.2 模型静态属性的完备性
3.8.3 单层次模型状态可观测性
3.8.4 多层次模型状态可观测性
第4章 基于多层次工厂模型的眦S设计
第5章 组件化MES设计
第6章 MES质量跟踪与管理
第7章 产率评估组件与生产计划优化组件的集成
第8章 流程工业信息可视化组件
第9章 MES业务培训组件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一览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