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钱找到你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吴淡如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蔡康永&小S《康熙来了》首播理财课堂!强烈推荐吴淡如最新力作《让钱找到你》。简体中文版内地独家首发!

《让钱找到你》是台湾“完美女性代言人”吴淡如用自己的成功理财经历和读者首次分享新时代女性最实效犀利的理财方法。台湾版一上市即荣登新书畅销榜!

第一本适合60后、70后、80后、90后的理财顾问书。50岁看到也来得及!给你最犀利的财务提醒:你的金钱逻辑,需要革命!

吴淡如教你新年打造招财体质,掌握六“要”六“不”原则:观念对了,钱会自己找上你!提供最有效的理财方式,帮助规避理财雷区,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内容推荐

钱,未必只是钱,象征着我们的生存能力、家庭的责任,以及在社会上被人肯定的存在感。赚到足以实现人生梦想的钱,绝对是自己的责任。吴淡如主要围绕如何智慧理财、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这一主题,谈的是富裕人生的态度与投资的体悟。在《让钱找到你》中通过身边人的真实案例以及借用一些短小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为你解读你的资产分配大纲,总结出一些简单却又富有哲理的理财智慧:比如在投资股票这件事上,她说:“在股票市场里赶时髦,经营结果必是十分惨淡。”在赚钱这件事上,她认为赚钱最重要是要有质量,有方向,不要只想着“多多益善”,以及富有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建设等读者十分关心的理财话题。学吴淡如赚钱、花钱、用钱的方法,“让钱主动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钱”,你也可以享受适合你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得到你想要的自由。圆梦,从你脑中的理财区域,开始革命!

目录

自序 改掉错误观念,建立自己的金钱逻辑

第一部 观念篇

 任何梦想,都需要钱支持

 01.四十五岁前还不懂理财,就太晚了

 02.大家都在追同一只股票时,千万不要追

 03.别做个“什么都想赚”的投机者

 04.想当有钱人,就不要憎恨钱

 05.没有事情不跟钱有关,但也不必事事用钱衡量

 06.斤斤计较小钱的人,不会成功

 07.穷归穷,总可以当个体面的人

 08.再省,也不要亏待自己

 09.有些地方,不会让你愈省愈有钱

 10.省金钱成本前,别忘了时间成本

 11.价格与价值都很重要

 12.只想“赚一票”是赚不到钱的

 13.理财和发财是两回事

第二部 实务篇

 打造富人体质的六“不”&六“要”

 【六“不”】14.每笔小钱记清楚,不如管好花钱大原则

 15.千万别买你不懂的股票

 16.绝对没有“保证收益”的投资

 17.再麻烦,也不要怕管钱

 18.在你没有完全执行规划前,别期待退休

 19.别跟着“传媒”投资

 【六“要”】20.避险自己做!逃开“保本、避险”的金钱骗局

 21.懂做人,富贵自然有人帮

 22.第一间房是基本资产,第二间房才是投资

 23.找到“再跌也不到两成,涨却有八成潜力”的投资标的

 24.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经营

 25.相信自己值得过富裕生活

结语 关于我这些年的招财秘诀报告

试读章节

别做个“什么都想赚”的投机者

金钱就像海水,喝得愈多,愈渴。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有一只母狐狸刚生下一窝小狐狸,嘲笑母狮子说:“看,我比你会生,你一胎只生一只。”

母狮笑道:“是,只有一只,但生的是狮子。”

这是伊索寓言里短小的一篇。告诉我们不要只重视量,“质”永远比“量”重要。

这个故事向来让我有许多联想。

用此来谈人:做一个质量好的人很重要。养一个会打猎的孩子(狮子)当然比生一堆等着吃腐肉的孩子(狐狸)强;做一个有用的人当然比当乌合之众之一要强。有个有能力的人当朋友当然比有一大堆酒肉朋友好。

用此来谈工作:做一个好工作,比什么工作都做重要。

就算你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个好专长,你也不能你会的什么都接,大家应该常听到“以价制量”这件事吧?

用此来谈钱:你不应该只是立志大赚钱,这样的立志是没有方向性的,你应该找到一种专长来赚有质量的钱。

人到中年后,我在金钱世界悟到的事实是,如果你东赚西赚加减赚,看到哪儿有赚就去赚,无头苍蝇迟早有一天会把自己弄到晕倒在地,累死而已。

确定方向,路就不会太远。赚钱最重要是要有质量,有方向。不要只想着“多多益善”。

多年的媒体生涯,我访问到了很多所谓的“有钱人”。

我对有钱人的定义是:白手起家,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而且有相当资产者。

所谓有相当资产,大概都要在三亿以上,才算是台湾所谓的有钱人。亿万富翁并不稀奇,因为在台北,只要你曾经买对过一间房子,又刚好买对区的话,就会有上亿资产。--如果你到过某些好区找过二手房,你一定会发现很多已退休的婆婆,最大的资产就是她现在住的那间房子。但手上未必有其他可调度的现金,也没有每个月会进帐的盈余,金钱上未必会宽裕到哪里去。

这所谓的“有钱人”也不包括一些有相当知名度,但在财富上相对显得和名不太能对称的人士。比如说某些媒体红人,知名教授,大部份艺人……

当然,那些靠祖先积德的田侨仔(继承土地者和巨大事业者),和中乐透头奖者也不算。其实不劳而获者其实会在理财上碰到更艰巨的挑战。

我简单的研究“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变有钱的”,发现大概只有下列两种:

第一种是“从小立志要赚大钱的人”。这类型的人,可能从小生活困苦,遭人白眼,因为穷听过一些难听的话,所以立志要赚钱,本身也有一些聪明的赚钱嗅觉。台湾话所说的:“生意仔歹生。”天生会做生意的孩子很难生,说的就是这种人。

这样的人的特色是,为了赚钱是可以拼命的,什么粗活也做过,最后“试”到或“碰”到一个让他们赚钱的方向。不过,他们未必会因为钱而活得很好。如果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变得好大喜功,或过度扩张投资的广度的话,是否能长长久久的持盈保泰将会变成他们最大难题。

要是后来没有发展出一门有质量经营哲学与做人做事原则的话,还是一直唯利是图的话,很容易树倒猢狲散。比如以前的所谓股市天王、专靠内线交易或靠着钻法令漏洞致富者、砂石业者……

第二种是“被钱找上门的人”。这类型的人是专业人士。在这一类里,我见过当了老板的发明家、软件工程师、房地产专业人士(建商是大宗)、证券分析师、餐饮业或各服务业老板……

他们多半拥有某种专业(常跟学校所学无关),而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学来的,得来某种别人没有的特殊技能。

绝大多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在别人手上工作。(在别人手下工作,四十岁年薪台币千万已经很高,但全台湾寥寥可数,如果没有业外投资长才,想要有三亿资产真的还满难。)

认真是他们的特质。所谓认真,是尽力的想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并且积极改善某种流程。

当然,我也看过很多“混合型”的人--出自困苦环境,从小为贫穷所逼。困苦的环境成为他们的最好警惕,因为没有回头路,更加坚定训练自己做人做事能力,以期许能够出人头地或赚得安身立命之所。他们靠累积赚得财富,以及某种人生的坚定信仰。

不是只凭一时“可以赚钱的嗅觉”而成功致富者,我都将之归类于第二种。

有趣的是,这种“被钱找上门”的人,本来也没有立志要赚很多很多钱,刚开始的愿望也许很小:只想买间房子给妈妈或家人住之类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乐在工作。

更有趣的是,他们在创业或决定全力投入的初期,都是被家人和亲人极反对的。为什么反对?因为,当他想要开创与众不同的新局时,他就像是“狐狸窝里忽然出生的老虎”。亲朋好友一时没法接受他要出去“打猎”的事实。

我记得有一次访问春水堂的老板刘汉介先生,他说,当他辞去好不容易考上的公务员,想要开茶店时,几乎顶上“不孝”的沉重罪名。

P19-23

序言

改掉错误观念,建立自己的金钱逻辑

不管你几岁,请想象你在三十五岁那年,开了一个“好久不见”的国中同学会。(对年纪大于三十五岁的人来说,这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了,但是,请想象……)

你看见自己的样子了吗?

你盛装出席,同学们也一样。

忽然,以前班上最需要帮助的同学出现了。

他(她)在国中时,因为家里发生事故,成了贫户,曾经,连中饭也没的吃,学费也缴不起,成绩还很差,至少,比你差。

可是如今大不相同。

你亲眼看见司机送他到门口,他态度客气,衣着也不高调,但从他身上穿的手上戴的,最重要的,还有他的表情,你可以看得出,他百分之百过得很好,看起来也比小时候好看。

别人问他:“现在在做什么?”他说:“开个小公司……”

然后,就有同行的人耳语说:“他的公司今年打算上柜①呢。”

你活得普普通通,领一份死薪水,十五年没变动了(这就是台湾的现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一般人的感觉有三种:

一、为他感到高兴。

二、为自己感到难过。

三、生闷气。心想:他凭什么?一定是耍什么手段……

其实,这是三十五岁的同学会很常看到的状况。

记得美国某哈佛等级的名校校长,曾经跟教授们训话:“请善待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将来可能会成为你们的同事;也请善待成绩很差的同学,因为他们将来可能会捐钱给学校。”

虽然,请注意这个逻辑:这不代表成绩好只能当老师,或成绩差才会成功,但这绝对是社会大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些原本不被认可的人,成功致富了。

为什么?

成功致富,一定有原因。

如果你的答案,不是三的话,那么,你可以看看这本书。你还有成功的机会。因为,成功永不属于心态偏差的人。

一般人的正常反应都是:为他感到高兴,又为自己感到难过,难免心酸。

是的,如果你很年轻,你不会希望三十五岁时,人生还缴不出一张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成绩单。

也许你会说“可是有钱或公司上柜不代表有成就呀。”这样想当然比较清高。但你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恐怕还处于“金钱的略微憎恶阶段”(这个观念,我们在书中会提出讨论)。

如果这就是你有过的境况,那么,只要你不坚持选三,都还来得及。

很多人所“期待的退休”快要到了,却忽略了内心的惶恐和期待恐怕会一起到来。

退休其实没什么好期待的,除非你已经信心满满走在财务自足的路上。否则,那恐怕是人生渐渐失去生存力气的开始。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赚供自己够用的钱,是我们的责任。

钱,未必只是钱,象征着我们的生存能力,以及在社会上某种被肯定的感觉,还有你的家庭责任。有人加薪不高兴的吗?

有人因为自己有能力养得起父母不高兴吗?

有人因为自己能让孩子过得富足而不快乐吗?

当然没有。

所以,你要用正面的态度来面对金钱,改掉过往处理金钱的坏习惯,建立自己的“金钱逻辑”。

我在四十岁以前,都很无知。

虽然,我一直都是一个有能力养自己也养父母的人,步入社会后也从来没有跟家里拿过钱,但我并没有自己的金钱逻辑,所以缴了很多学费。

我四十岁时去念了台大EMBA,渐渐地,我对理财开了窍。

有趣的是,开窍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我悟到了,我们原来是这个经济世界里一颗最微小的沙子。而这个世界是:如果大部分人都赚钱,你才有可能赚钱,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

不是吗?

而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想要骗你千辛万苦赚的大钱。金融风暴正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没有一点理财主张,只是听人家(电视、报纸、朋友、邻居、路人……)说,那就老年堪虞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财务自主权,从成年后一辈子都会活在愁云惨雾的不安全感中,这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我们不想终其一生看别人脸色过活。所以,我们要有处理金钱的能力。

处理金钱,不只是赚钱和理财而已。你要有一种定见,才能不被任何风暴或耳语吹倒,继续享受适合你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得到你要的自由。

是的,我们脑中的理财区域,绝对需要革命。

后记

关于我这些年的招财秘诀报告

在看这本书的二校稿时,我读到一篇研究:

有个金融咨询机构,针对全世界身价一百五十万美元以上的富人,调查他们自认为投资失败的原因:

这有点吊诡,对吧?你会认为:一个人有一百五十万美元,怎么会叫“投资失败”呢?事实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更有钱,如果之前没有犯某个错的话。

第一个原因:投资标的单一化。也就是,没有分散风险,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一定要有“组合”,不要同砸进一个篮子。

原因二:没有计划。很多人亏在“一时被说服”、“一时兴起而投资”、“一下子放很多钱”,没有想到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原因三:情绪化决定。受情绪影响,做出一个非理性选择。

原因四:没有定期关注投资动态。比如,到了银行通知,才知道自己某个投资项目亏的一蹋糊涂。

原因五:过分看重历史的投资收益。以为“这一定会涨回当初的价钱”,紧抱不放手,变成壁纸。

以上的错,我也都反省过。

说真的,人只要这一辈子做对一件投资——也就是至少要有一个篮子里的鸡蛋很完整,就算投资正确了。而且,要搞清楚哪个篮子的鸡蛋是最重要、最多的,不只是在理财上如此。

我的人生至少走完一半的时候,很庆幸至少有几个篮子投资得还不错。虽然小孩还在幼稚园,我的人生还任重而道远,至少我并没有经济压力,也不必指望养儿防老。

我可以养儿,养父母,而我的父母并没有在我购屋和创业时出过一毛钱。没有处理过我财务上的烂摊子。这一点,至少表示我很独立。

我的人生从不以赚钱为目的(不过,做生意的那个部分,是一定要赚钱的,不赚钱就是失败生意,不要孤芳自赏),其实,我很感激钱有来找我。我不是巨富,但我拥有的,比我当初想的还要多。

若要说我的人生中有什么让钱找上门的秘诀,我自己归纳如下:

一、人生面:

1.如果我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我不会放弃那个做好的机会。

2.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看法。

3.不浪费时间在让自己沮丧的人事中,我知道挫折永远难免。

这三点,四十岁前我就做到了。

二、理财心理面:

1.不要跟大趋势作对。

最近有朋友说他在放空台股。我想了想,劝了一句:“全世界都在走多,显然是个牛市,你为什么要耗尽力气跟全世界作对。”

其实,我们都很微渺,有再多钱,都是全社会的九牛一毛。

美国影响着全世界经济,当它走多时,你不必想要螳臂挡车,未卜先知来走空。你不是对手。

2.不要想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要守住的是安全点。宁可少赚,也不要赔!

3.不接掉下来的利刃。

如果投资失败,就当作“沉没成本”,不要一直想要升高承诺扳回来。一直摊,不认输,愈摊愈平陷愈深。就像在赌桌上,愈赌抽愈大的人,输在最后一把就全输了。

4.当大家都在抢进时,千万要冷静。

事实证明:大家都觉得对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还有一半人唱衰它的时候,是还有机会的时候!

5.只有一件事情,你不必相信某些政府的决心,就是“打房”。

香港开征奢侈税时,我卖掉香港的房子转进日本店面。当时,比本金多赚四成。你猜,奢侈税开征后两年,我那间房子涨到多少(香港是实价登录,随时可以查到同一间房子的资料)?

答案是原价的二点五倍!也就是说,假设我是一坪台币四十万买的,卖的时候大概是五十六万,赚很多,是吗?但现在涨到一坪一百万!

管理者一直找房子的麻烦,就是因为房子过热。为什么房子还一直热?因为通货膨胀实在凶,因为资金无处去(特别是内地资金),因为岛屿面积有限……

内地也打房,不能说没效,但事实上,他们打倒的是房地产公司和建商。北京上海的房子,至少也比打房前涨一倍!

为什么?因为,充满工作机会的大都会都可视为“岛”,永远僧多粥少。以台湾为例,台北市的房子其实有史以来从未大跌过,顶多只有一段时间停滞不动而已。

我的意见是:只要一个文明国家,租金投报率还有4%左右,只要政治不动乱,它的首善之都非涨不可!就算有恐怖分子都不用怕(核电厂爆炸就另当别论了)。

6.投资杠杆不要太大。

你不能没有杠杆,全用现金不是对的,那等于你没有运用通货膨胀率——试想,十年前借三百万买台北市房,负担感觉很重,现在呢?你会很庆幸你借过钱。但借到超出你所能负担,就不是明智之举。

我的做法是,债务不超过总资产的五成,让资产保持正值就好。

7.不要留太多现金。

我其实是持“现金没太大用处论”,因为通货膨胀太可怕。最近我家附近的豆花店告诉我,要涨五元。本来一碗才二十五元,涨五元不多?才怪,是20%呀!涨的不止豆花,我去超市还发现,花生一斤比去年涨两倍,猪肉涨三成,鸡肉也是……曾几何时,十块钱买不到一颗好蛋了?你的现金,被老鼠偷偷咬走了。那只老鼠名为“通货膨胀”,一向神出鬼没,非常厉害。

但话说回来,它不出现更可怕。通缩的日本萎缩了许多年啊。老鼠一直躲起来也不行!经济成长,要有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但现在,恐怕一点也不温和。

不要相信任何政府在选举前说的“已抑制通货膨胀”或“打房”这种鬼话。你的存款利率只有1.5%,结果生活费平均每月涨15%,这样对吗?

你如果相信国民年金①会好好照顾你的退休生活,那么就不用看这本书了。

请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判断。相信你所相信,坚持你的理财主张,不要再踏入任何理财陷阱。

以上,报告完毕。希望钱和幸福都能找到大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