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散文随笔,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坚贞的文化守望。作者或深情回忆往事,或谈演戏中的困惑与突破,或叙师友对其砥砺之谊。其语言平实质朴,但每篇质朴的文字中都流露着于是之的深情与真挚。
本书分为事篇、谈戏录、师友情这三辑内容,收录了幼学纪事、祭母亲、我演程疯子、《茶馆》排演漫忆、长辈·文献、老舍先生和剧院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泉/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于是之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典的散文随笔,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坚贞的文化守望。作者或深情回忆往事,或谈演戏中的困惑与突破,或叙师友对其砥砺之谊。其语言平实质朴,但每篇质朴的文字中都流露着于是之的深情与真挚。 本书分为事篇、谈戏录、师友情这三辑内容,收录了幼学纪事、祭母亲、我演程疯子、《茶馆》排演漫忆、长辈·文献、老舍先生和剧院等。 内容推荐 《情泉》由“第一辑往事篇”(12篇)、“第二辑谈戏录”(20篇)、“第三辑师友情”(14篇)三部分内容组成。文中,作者或深情回忆往事,或谈演戏中的困惑与突破,或叙师友对其砥砺之谊。其语言平实质朴,但每篇质朴的文字中都流露着于是之的深情与真挚。 目录 主编者言 序 第一辑 往事篇 幼学纪事 祭母亲 我曾每天在宫里行走 天津可爱是今朝 我主演“牛大王” 我和祖国剧团 解放 演长征 “土改”小记 三幅画小识 信笔写出来的 '92.7.16 第二辑 谈戏录 我演程疯子 程疯子传 《茶馆》排演漫忆 演王利发小记 谈《茶馆》的魅力 老舍先生和他的两出戏 茶·《茶馆》和我 恩来同志批评我台词不清 痛苦、学习及其他 读书小识 演王和卿纪实 我担心演得不好 演员创造中的“我”和“他” 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一个演员的独白 我所尊重的和我所反感的 我们的道路走对了 话剧用方言辩 表演笔记 表演——真挚的严肃的事业 第三辑 师友情 长辈·文献 老舍先生和剧院 假如先生还在 记焦先生的治学精神 忆蓝马二三事 可敬重的人 找到金钥匙的人——《童超》序 再悼董行佶 哭厚明 农民的儿子,执著的人 好友——《林兆华导演艺术》代序 才、学、识——《郭启宏剧作选》代序 《梁秉堃戏剧集》序 贺何冀平同志 老白 试读章节 尽管是这样地上大学,然而听课时还是令我神往。现在记得起的是一位孙教授讲秦观,一位顾教授讲辛弃疾。从他们精到的讲解里,叫我领略出这些大词人的妙处: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多么美啊,多么精巧呀,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的最细微的情绪,令人难以置信地、非常机敏地表达出来! 听课虽然有趣而令人神往,但内心的恐惧却不容易消除。日久天长我明白了,高等学府里的教授们是不管点名的。学生们都有固定的位子,点名的人只能在窗外,看位子空着的便画“旷课”,位子上只要坐着人,不管是谁,他便画“到”。我之所以能坐上位子,而位子又须每天更换,就是由于每天总免不了有人旷课的缘故。有人交钱而逃学,就有人不花钱而读书。平等互利,这本是可以处之坦然的。但在当时,我于听课神往之余,心里总不免于忐忑,谁知道那些花了钱的学子什么时候会突然闯进教室把我撵走呢?因此,我那时常生做贼之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偷窃知识的人。 此后,靠朋友们的帮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业。那时我只有十六岁,而我的同事们,比起我的年龄来,翻一番的寥寥可数,多数的都是翻了两番以上的老头子们。他们同我无话可讲,我也只能早来晚走报之以沉默。虽然有了职业,然而一,并不足以糊口;二,前途依旧茫然。照现在看,这种处境是可以称得上“苦闷”的了。但在当时,或者是因为这个词还未曾普及到我,或者是由于不“苦”不“闷”的日子我还没有过过,所以脑子里便没有这样的意识流出来。只是偶然在一根电线杆子上的招生广告里,我觉得又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我做事的地方附近,有一家中法汉学研究所,广告上说那里要办一个法文研究班,每周晚上开两堂法语课。一个“汉学”,一个“法语”,再加上是个夜校,这对我简直是个天赐的机缘。我于是去报名了。经过口试,我说了我对“汉学”和“语言”的兴趣,很快便通知我被录取了。从此,我又进入了另一所特殊的高等学府。 这个夜校简直是一座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头一年照例是从字母念起,学些简单的对话和短文。第二年选文里可就出现了莫里哀。依次读下去,到了最后的一年,就读到了十九世纪末的散文和诗。教授对法兰西文学有精到的见解,讲义都由他自己编选。我猜那里边很多都是他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因此,无论是朗读原文或者是讲解,他都沉浸在作品的意境和情绪之中。他给我们上的不光是语言课,在很大的成分上是文学欣赏课。教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也听得入神。以至于在上课时,我竟恍惚觉得自己已近“雅人”。但是,在课前和课后,我却不能不继续过我的“俗人”生活。 我那时住在北京西单,每天需步行过北海大桥,才能到达近东四我上班的地方。平时只带一顿午饭,不过是窝头小菜之类。赶到上夜校时,就需带上晚餐了。把窝头带进“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已经很不协调,更何况“殿堂”里是只烧暖气而不生炉火的。到了冬天,这就使我为难了。暖气烤不了窝头,冷餐总不舒服。窝头这东西,很脆弱,昨夜由母亲蒸出,今天又随我奔波了一日,到上夜校时它就要露出些裂痕来。冷而且硬.不略略加热,吃下去肚子里常会觉得有些异样。异样,尚可忍耐,只怕不幸由此酝酿出一个“异响”来,那便是对“殿堂”的极大的骚扰了。怎么办呢?幸好,“殿堂”之外的院子里有一间小厕所。为使它的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我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地感到棒子面原有的香甜。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情。P011-012 序言 有关这套丛书,向读者交代几句。 十年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邀约我主持编选了一套《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计六卷。据说,这套丛书销售情况尚可,现已卖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与友谊出版公司协商,取得了这套丛书的版权,再版、重印,并扩展了作者人选;原有文集也对篇目加以调整、增汰,重新定名为《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以全新面貌推出。丛书仍由我主纂,第一批出版十卷。作者为(以齿序):陈从周(已故)、吴冠中、袁鹰、于是之、邵燕祥、贺捷生、肖复兴、徐小斌、铁凝以及在下本人。包括园林艺术家、美术家、话剧表演艺术家、音乐评论家、军旅作家、诗人、编辑家、小说家、影视作家等,老、中成有,男女齐全,行当皆备。总之,是一群文化人。十年前,我在《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弁言”中说过:这些艺术家、学者,并非仅仅在文章中谈画、论戏、赏乐、论园林……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透过作者笔下斑斓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真诚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对文化的坚贞守望。这一作者群中,差不多都有多种散文随笔问世,有些作品可说是已脍炙人口,用不着我以广告式语言在这里饶舌。这一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作者精选拔萃之作。 这一套丛书,经与朋友商量,用了这一个平实的、大体与内涵契合并与前一套丛书衔接的书名。我们就是一群文化人嘛。出版社方面曾建议,加一“名”字,称为《文化名人散文随笔丛书》;出版单位从图书市场营销心理学考虑,自有其道理,似乎这样就抬高了这套丛书的身价,这是当下的流行风尚。出版单位有它的苦衷,他们既要为文化传播作奉献,也要赢利啊!本套丛书作者,有些人被作为“大家”,甚至也有人曾被尊呼为“大师”。说是“文化名人”,也无不可。不过,“名人”是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何必“癞蛤蟆爬秤钩——自称自”呢?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版社的美意,我们未予采纳。 “文化人”这一概念,这一称呼,大体上流行于抗日战争时期,特指人文知识分子。在国共两党所辖区域均通行使用。在1938年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聚集了一批著名的进步文化人.有田汉、阳翰笙、洪深、徐悲鸿、冯乃超等,有戏剧家、电影家、画家、文艺家……后来,有一次周恩来对时任政治部部长张治中说:“三厅这批人都是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文化人啊!”(参见《悼念郭沫若》)在1941年中共领导的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阜宁,新四军军部驻地停翅港附近的“卖饭曹”村,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将之设为“文化人村”。先后在文化人村生活和经常在这里聚会的,有著名文化人薛暮桥、骆耕漠、钱俊瑞、孙冶方、范长江、夏征农、黄源、李一氓、杨帆、蒋天佐、艾寒松、金人、阿英、贺绿汀、沈其震、孟波、何士德、胡考、赖少其、吕振羽、池宁、高扬、包子静、亚丁、林淡秋等。陈毅将军戎马倥偬中,常在文化人村与诸文友诗歌唱和、黑白对弈、论史之兴废、议抗日之大计。在那蒹葭苍苍的里下河河网地区,在日寇频繁“扫荡”的敌后险恶环境下,大批文化俊彦,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云集于此,实为我家乡盐阜大地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事。(参见《阿英日记》《盐城市志》)文化人从来都是运交华盖。“皖南事变”后时局紧张,大后方在渝的文化人纷纷撤离,避居龙云治下的昆明,或转道去缅甸仰光。1943年“整风运动”后的延安文化人,被诫示要“割尾巴”,“脱裤子”,身价大跌。在1943年新四军黄花塘整风中,陈毅则因“在统战工作与知识分子政策上犯右倾错误”而挨批,被逼走延安。(参见《杨尚昆回忆录》、“饶漱石在秦城狱中谈话”) “文化人”这一概念弃而不用,替以“知识分子”普遍使用,大体上在1955年那场以言治罪、以文治罪、以思想治罪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之后。在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中,毛御笔新批:“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王国”,“过去说是一批单纯的文化人,不对了”……“文化人”与“反革命”勾连到一起了,可是“知识分子”命运又如何呢?据说,知识分子大多数是属于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原罪”天生。在紧接着“反胡风”运动后,一场更大规模、主要以知识分子为整肃对象的反右派运动爆发了。迨至冠以“文化”的“大革命”兴起,文化人、知识分子则陷于地狱般苦海之中,成为“贱民”“臭老九”。称为文化人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历经了一个时代的摧残、凌辱、迫害,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遭遇之酷烈,史所罕见。秦始皇、明太祖也瞠乎其后了。文化人、知识分子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文化人的浩劫,是人类世界文明史的大悲剧。 作为文化人、知识分子整体,是社会文化物质与精神的载体;而作为知识分子个体,又有着各自的价值选择取向。“知识分子”是个外来词汇,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对这个概念解释多种多样。华裔美国学者唐德刚先生就曾撰有万言长文,阐述中、美、俄三国对“知识分子”定义的异同。粗略说来,一种是宽泛的解释,类似我国通行的说法: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另一种是有确定性的界定:这就是知识分子应是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依附权势,为文不作媚时语。具有自由思想而不迷信传统与权威。具有道德的勇气和社会良知。心存社稷,对祖国和人民有着历史责任感。面对现实,敢讲真话,揭穿“瞒和骗”而无所忌惧。这种知识分子、文化人的界定,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道德精神有着某种呼应。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守望者的价值取向。当然文化人中也有“聪明人”“傻子”和“奴才”,有鲁迅归纳的“帮忙”与“帮闲”文人,这也是一种价值选择取向,奈何不得,强求不得。当下,贪腐丛生、贫富悬殊、公平罔失、诚信泯落、世风不古,人们多么需要这种具有正义、良知、责任的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啊!人们呼唤着这样的文化守望者!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告:对这套丛书将视市场销售情况,若是看好,他们会继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善哉!我若能为文化守望者略尽绵薄,将是人生快慰之事,是为序。 顾骧庚寅春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