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行天下/新编图文传统伦理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应忠良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但愿,现代人切莫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遗失对昔日温馨的记忆;但愿,年轻人在追寻幸福快乐的同时,切莫忘了留一份最真诚的感恩给身后日渐苍老的父母;但愿这一本《孝行天下》,让您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文化传承的真谛;也愿这一本《孝行天下》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助益。

本书以散文随笔的方式,用简短轻松有趣和朴素的语言表述,尽量避免传统孝道读物的枯燥艰涩,同时辅以丰富精美的图片,给读者一种直观生动而典雅的文化艺术享受。

内容推荐

剔除糟粕,萃取精华。这是一本告诉您什么是孝、为何行孝以及如何行孝的书。本书力求体现较强的故事性、生活性、文学性,以散文随笔的方式,用简短轻松有趣和朴素的语言表述,尽量避免传统孝道读物的枯燥艰涩,同时辅以丰富精美的图片,给读者一种直观生动而典雅的文化艺术享受,更让您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接受一次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洗礼。

目录

总序

前言 憧憬和愿望

第一编 孝道变迁

“孝”字起源

让父母快乐

行孝三境界

家之孝

国之孝

社会之孝

动物之孝

伦理超越从“感恩”到“推恩”从

中国到全球殊途同归以孝治天下旧瓶装新酒

新世纪的突围

第二编 孝仪概览

 孝道养成

父母言传身教

孝敬后母

师徒论孝

避讳趣谈

五世同

堂的奥秘

用“孝”字取名

 孝敬长辈

跪拜稽首

座席以东向为尊

晨省昏定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庆贺寿诞

尊称

尊老

 婚姻与孝

“六礼”

父母之命

棒打鸳鸯

不孝有三

 追思先人

传统节日

思念先人

尽追思之礼

事死如生

披麻戴孝

丁忧的来历

第三编 孝行事迹

 二十四孝

图文故事

女子二十四孝

鲁迅论二十四孝

 行孝轶事

汉高祖孝父

班昭写《女诫》

蔡文姬为父续书

顾恺之画母

潘岳孝母

孙思邈学医孝父母

长孙皇后写《女则》

李存孝打虎救父

包拯结庐

苏过侍父

朱寿昌辞官寻母

朱熹孝母

杨成章半钱寻母

戚继光继承父志

曾国藩家书说孝

冯玉祥买肉敬父

 孝行遗迹

曾子故里:山东嘉祥

闵子故里: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王祥故里:临沂孝友村

董永故里:湖北孝感

姜诗故里:四川孝泉镇

清丰县因孝子得名

山西孝义

山东聊城清孝街

博山孝妇河

济南孝女涌泉

衢州烂柯山

杭州孝女路

上虞曹娥庙

桐庐荻浦古村孝子牌坊

东海孝妇祠

安徽宣城孝子祠

合肥三孝口

第四编 孝道文化

 孝道教育

童蒙启迪

一部《孝经》治天下

由“孝经》演绎的《忠经》

《女孝经》与《女论语》

《女儿经》

《三字经》

《弟子规》

《幼学琼林》

《小儿语》与《老学究语》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与《治家格言》

 佛教与孝

剃发出家

佛经论孝

契嵩和尚写《孝论》

《地藏菩萨

本愿经》

千手观音

《父母恩重难报经》

目连救母与

盂兰盆会

修行也是大孝

敦煌写本

 道教与孝

修仙习道,忠孝为本

《净明忠孝全书》

《文昌孝经》

吕洞宾垂示《孝诰》

 不孝之罪

不孝七宗罪

家仇还是法理?

最不讲孝悌的皇帝

第五编 孝思艺文

 典雅诗歌

《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邶风·凯风》

《诗经·唐风·鸨羽》

灵芝篇

慈乌夜啼

游子吟

行路难

孝顺歌

思亲歌

劝孝歌

 情真美文

曾子大孝

陈情表

《孝思赋》序(节选)

鄂人对

孝道

论忠孝

祭母文

四十自述(节选)

寄小读者·通讯十二(节选)

背影(节选)

我的母亲(节选)

 传统戏曲

目连戏

孝子戏目

《织锦记》与《天仙配》

《东海孝妇》与《窦娥冤》

《琵琶记》

《劈山救母》与《宝莲灯》

《打金枝》

《墙头记》

《拉荆笆》

《屠夫状元》

《五女拜寿》

 口碑相传

魏晋文人的孝道

“说书”说孝

牌位的来历

一箱石子

抱娘樟

孝竹

抱孙教子

老来难

孝道

亲恩歌

百孝经

劝孝歌

十月怀胎

老屋 代后记

试读章节

仁政为治国之道,仁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孟子一直在弘扬仁政之道,“施仁政为民”。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的亲亲,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仁民,就是爱百姓,利益恩惠与百姓。因为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爱所有的百姓,由此推爱身边的自然万物。

这种仁民思想,到宋明时期,被张载深化了一层。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谓的“胞”就是兄弟,“与”就是伙伴。这种“民胞物与”思想把仁民思想就体现得非常的深入,将孝道延伸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的自然世界。

从“仁”的思想来看,其主旨在于体现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孝思与孝行,也体现着这种和谐的关系。“和”是“孝”的本质所在。但是中国几千年一贯廷续的“孝”文化,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绝对父权的基础上的,主要表现于子女后辈对父母长辈,臣子对国君的绝对服从之上,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没有任何的通融余地,应该说,父子君臣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孝”在增进父母和子女的感情融洽和谐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它体现着各自的人格尊严,在强调义务的同时,也重视双方的权利。这更能体现一种和谐美满幸福的精神。

孝道变迁 动物之孝

乌有反哺之德,羊有跪乳之恩。“乌”,也就是乌鸦,在古代被称为慈乌,是一种孝鸟。宋朝罗愿在《尔雅注》中就这样说:乌,孝鸟也。初生之后,母亲哺养六十日,长大之后则反哺六十日,因此,“乌”又称为“哺公”。古文中“呜呼”两字,是对亲人的呼唤和叹息,就来源于“乌”。传说,孝子介子推与母亲隐居在山林中,晋文公为了唤他们出来,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与母亲葬身于火中。这时乌鸦聚集林中,叫声凄绝,情状悲哀。古人认为,成群乌鸦来到屋顶聚集,则是吉兆。北宋有个叫邵雍的人,是当时享有盛名的道学家。他出生时慈乌满庭。明代有许多人把乌鸦当吉祥鸟来驯养,并且写诗作文记之。画家沈周(石田)画了《慈乌古木图》,唐伯虎也画了《晓林慈乌图》。乌鸦是最具慈孝精神的。母鸟孵卵,不吃不喝,毛羽干枯,小鸟出壳后,母鸟急飞穿梭,来回往复,为小鸟捕虫喂食,小鸟心中自然生发感恩之心。

“羊有跪乳之恩”,也就是说,羔羊在吮吸奶汁的时候,是前腿跪下的,感念母亲的恩泽,也体现着孝道的感恩精神。古代笔记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有个名叫王中的屠夫,正要准备杀掉一只母羊,转眼之间刀子不见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小羊羔衔着屠刀,把它藏在腹下。母羊与小羊羔咩咩叫唤,极其哀悲。这个屠夫感动地落下了热泪,他放下屠刀,改换另一种营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确使人向善,生发孝道之心。

动物行孝是一种本能,而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智慧、审美文化的人类,所行的孝道,境界自然远在禽兽之上。P6-7

序言

憧憬和愿望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一个重要内容与载体的孝贤文化,正有如长江黄河一般的浩瀚与久远。从《孝经》、《二十四孝图》到《三字经》所记述“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美德以及写下千古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孝子孟郊,此类故事实在太多,难以计数,就像天空上浩繁的星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久地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令人景仰。

由是,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个憧憬,寄望在现实生活中,男的个个孝友明理,有如亲尝汤药的刘恒和卧冰求鲤的王祥,女的个个贤淑、懿德,都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与择邻而居的孟母,整个社会和谐宁静,邻里和睦互助,家庭和合安康,生活和和美美。一派生活无忧、精神富足的大同景象,屡屡充溢于我的脑际,这就是我的憧憬。及至前数年金庸先生题“和静轩”赠我,此其然也。

只是现实远非理想,人类文明的蕴育与传承也终有曲折。虽然自古以来,孝道即为社会人伦的基本核心组成,然而对于孝道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五四“之后,时代的剧烈变迁。使国人逐渐扬弃几千年的传统说教,其中不乏猛烈针砭之词,人们痛心疾首,甚至走上反面。作为传统文化基石的孝道,更一度被贬为糟粕或陈词滥调。

近者如“文革”的十年浩劫,在我能算懵懵懂懂亲与其中的那个年代,大批孔孟之道不说,几乎所有的历史建筑、古代书画、文物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历史遗存均作为糟粕予以否定与毁灭。在那个年代本与末、是与非、善与恶简直是倒置的,孝子贤孙、温良恭俭让等等也是作为贬义词和批判用语而存在。于是乎,整个社会从管理秩序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均陷入停滞、倒退与无休无止的动荡。物质财富的匮乏,加之思想观念的错乱,更导致邻里纷争不断,妯娌不合、兄弟反目,嫌弃老人、有子无养,人与人之间动辄恶语相向,人人自危。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人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均陷入贫乏与痛苦的深渊。

其实过犹不及,大多数人忽略了一点:父母之爱在于天性,子女之孝则体现人伦感恩,鸦有反哺之德,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万物至尊的人类,孝道自然蕴有人间大义。我们纵然要批判历史长河中的沉渣泛起,但也要清楚,这些所谓的沉渣、糟粕,其实是帝制时代各种威权主义、专制思想强加于孝道之上的外衣,是作为专制政治治世的工具,已在很大程度上将孝道本身扭曲——孝道,原本是一种普世价值。

好在世事轮回,历史总是公正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虽有曲折,但它总是以其博大精深的固有特质和强大的生命力与惯性沿着正确的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真善美重回人间。

需要明白的是,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影响,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在承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方面是颇有缺失的。尽管这主要的不是我们个体的问题,而是时代与社会的悲剧与责任,但我们不能就此宽慰自己。需要明白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十年的浩劫从时间上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带来的深重影响、后果与灾难却难以寄望一个或者两个十年所能消弭。更需要明白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就自然而然的迅速回归,也并不意味着人们的精神财富立马随之富足。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指一个人想要事业有成,必须先得提高自身修养与品行,家庭和睦,否则难以达致目的,或是不能持久,甚或开出的是花而结出的可能是毒瘤。君不见,现实社会中,不念亲情,兄弟姐妹对簿公堂者有之,有悖伦理,大逆不道弑母者有之,至于缺乏孝心,不思报答,反增长辈烦忧的则更是屡见不鲜。需要指出的是,传统道德文明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回归原点,而是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正如对于”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相反有些根本就不能仿效。我们所看重和弘扬的是当中所蕴含的一种人文精神与人性的光芒。

时代更迭,孝道亦在变迁,经历上世纪多种政治运动之后,我们有必要越过文化断层,以现代文明、现代理念衔接传统,以解除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捆绑的价值核心来重新引导并匡正我们的行为模式。这对于物质已相当丰富、经济社会具备相当基础的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应对老龄化社会,还是调节族群关系,抑或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孝道,均具有时代价值。

让社会多一份友爱与善良,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谦和、礼让和宽容,让整个世界充满和谐、安康、幸福,这是我的憧憬,也是我真切的愿望。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父老乡亲很勤劳也很善良。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大富的世界,也正在缔造一个大爱与大孝的世界。我愿与社会各界贤达一同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我将因此而快乐、自豪,并乐此不疲。

后记

后记 老屋

《孝行天下》这本酝酿多年的书,终于在笔下完结。一杯清茶,透过袅袅升腾的雾气,我审视着现代都市里窗明几净的住所,心绪却飘向别离多年的故乡老屋。

儿女是珠,父母是线,父母总是把子女轻而易举地串在一起,而老屋则承载着这一切珠线串连、亲情欢聚的最深切的回忆。

忆老屋,念亲恩,追往昔,思孝道。乙酉年清明,笔者曾草就《老屋》一文,今代为《孝行天下》之后记。

故乡的老屋一排四间,还有个小小的院落。据父亲讲,老屋是爷爷手上造的,时间当在清末。

这些年每每回到故乡,徜徉于故乡的田野,眼瞅着空寂的老屋是愈益的显得衰败了,墙体斑剥,梁柱老旧,恰似一位古稀老衲,艰困地承受着风吹雨淋,说不准哪一天一阵狂风骤雨,它便将倾覆、消亡。

其实,老屋也还是有过很长一段的喧繁的。父亲母亲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我是老细,与父亲相差几近一个甲子。虽说自打懂事起,兄姐们均已成家立业,各奔东西,但我想象得出那时的喧闹甚或拥挤。在我的记忆中,每逢父母亲大寿,还有就是每年的正月,该是老屋最最闹腾的日子。几位姐姐、姐夫们还有他们的儿女及其他的亲戚,成群结队地来给父母祝寿或是拜年。不像如今的不少年轻人,探望长辈,放下金贵的礼物,寒暄几句就算完事,加之交通条件又好,立马绝尘而去,让人觉着礼虽重,情却是轻的。那时给老人们祝寿与拜年,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但显得尤为的敬重与真挚。老人们则一定要留后辈住下,相互叨诉,尽享亲情,于是乎整个节庆喜滋滋、乐融融的。为了解决夜宿问题,家中所有的床和门板都派上了,还是不够。于是,就在二楼楼板上铺上一层稻草,上面席子一摊,就当是床了。我们这些年纪小的,最喜这种地铺,觉得新奇无比,更可以扎堆一起在上面摔爬滚打,疯癫一气。到了第二天早上,大人们就会又恼又笑地述说谁家的孩子昨夜里又尿床了。每当这种时节,母亲总是忙里忙外,一件件、一个个、一家家地应酬与张罗着,虽十分的劳累,可她的脸上却挂满了笑意与满足。

记忆里,院落中的柚子树还有芭蕉,也是父母健在时最最的生机盎然。这柚子树是父亲年少时栽的,距今该有八十余年光景了吧。每年的早春时节,枝繁叶茂,白花簇簇,整个院落暗香浮动,那种浓浓的幽香是别的花卉所难以比拟的。夏天的暑期是我最最悠然自得的日子,骄阳下一帮小伙伴光溜溜的刚从池塘里钻出,便随了我来到老屋摆上军棋、象棋捉对厮杀。到了晚上,父亲与我在院落中架上两块门板,点上艾蒿,驱除蚊子。读过私塾的父亲博闻强记,躺于门板上,父亲边摇着扇子,边述说着乡村轶闻以及《三国》、《岳传》、《粉妆楼》里的故事,什么朱仙镇岳飞大败金兀术、罗通盘肠大战、薛仁贵征东以及寒窑认妻等等,将我引向一个个古老、神秘、传奇的世界。正是在这样的夜色下,种种梦想、情怀与憧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恣肆漫溢与疯长。一年一度的中秋总是让人向往,木制的托盘中摆上月饼,再插上几柱香火,抬头仰望,天穹中挂着好多个月亮,不!那圆滚滚、黄澄澄的该是一个个硕大无比的柚子。这时,父亲总会笑呵呵且颇带点神秘地劝告我,得看牢月亮婆婆。于是,我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生怕稍不留神,这白光光的月亮婆婆便被天狗吞了去。冬天到了,父亲就像对待子女一样分别给柚子树和芭蕉裹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以期防冻保暖。下雪了,瓦背和整个院落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老父老母和我老小三人围坐于火炉旁,边吃着热乎乎的芋艿、番薯,边闲说过去,把话当年。自从出外求学谋生,我回老屋居住的日子就日渐的难得了,原先的小主人便不经意地成了客人。偶尔回家探视,半夜里醒来,与我同住一室的父母,居然还在乐陶陶地商议着开哪酒坛,用什么菜。第二天一早,便是杀鸡宰鹅,款待自己最最疼爱的小儿子。

父亲是十多年前的初夏过世的,享年八十有三。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起,他年青时出外谋生,多次坐船途经徽港还有七里泷。一路行去,风光很美。有一次碰上发洪水,急流险滩,凶险异常,一位乡友甚至差点丧命。解放后,那里建了电厂,还淹没了遂安、淳安两座古城。待长大了,我于是晓得父亲所说的就是新安江和富春江,那七里泷即是著名景致“七里扬帆”之所在。于是对于千岛湖和这一条黄金水路也就早早萌生了有如天生的向往和情愫。心想有机会一定得带老父亲作一番故地重游。如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刚刚安定下来,正有望了却初衷,可父亲却永远不能与我同行了。

儿女是珠,父母是线,父母总是把子女轻而易举地串在了一起,而一旦父母离去,这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也就自然而然地散了去。记忆中老屋最后的喧腾该是三年前的元月,这一次,老屋的使命是送别自己的最后主人——我的母亲。整个家族子孙后代汇聚一起,远房亲戚也来了,还有几乎所有的左邻右合,齐集老屋,为母亲守灵、送行。母亲的灵堂就设于老屋当中,廊道和院落里摆满了挽幛和花圈。在乡村高寿而逝便属喜丧,于是乎,人群中便免不了既有哀戚,也有笑语,熙熙攘攘的,整个老屋和院落又显得异常的拥挤,这是老屋最后的喧闹与辉煌。灵堂里,帐幔低垂,香火缭绕,烛光与灯盏里的长明灯陪伴着安详的母亲沉沉地睡去,永不苏醒。自从十九岁那年嫁与父亲,母亲便与老屋整整朝夕相守了近七十个年头。看来,老屋和柚子树还有芭蕉都是颇通人性的,自从母亲走后,人去楼空,这老屋衰败的步子便格外的快了。姐姐曾有信来,说是老屋已多处漏雨,一侧墙体已经倾斜。一向生机勃勃的柚子树,由里而外朽腐,树干也中空了。芭蕉与其他植物更是形容枯槁,在寒风中兀自哆嗦。物是人非,春天到了,燕子也不再前来老巢栖居。最近一趟回去,适逢下了场大雪,天色灰漾,老旧的屋子空寂寂的了无生息,积满了尘埃的八仙桌也早已习惯了没人揩抹的日子。没了主人庇佑的柚子树和芭蕉默默地立于院子里,身上披着厚厚的雪衣,有如一身孝服,仍在痴痴地凭吊着已逝的主人——

唉!老屋是得尽速修缮了。就像善待父母和老人,你得抓紧。否则辛劳了一辈子,现已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一旦离我们而去,你就会连探望与孝敬的机会都将永远失去,令人哀惋,悔憾终身。

但愿,现代人切莫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遗失对昔日温馨的记忆;但愿,年轻人在追寻幸福快乐的同时,切莫忘了留一份最真诚的感恩给身后日渐苍老的父母;但愿这一本《孝行天下》,让您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文化传承的真谛;也愿这一本《孝行天下》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助益。

2009年秋于杭州和静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