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奖是由《科幻世界》独家主办,代表着中国科幻原创作品的最高奖,迄今已历23届,奖励作品229篇/部(含长篇小说特别奖和短篇读者提名奖),星河、韩松、柳文扬、赵海虹、凌晨、何夕、潘海天、王晋康、刘慈欣等一大批科幻中坚通过这个平台成为中国科幻天空闪亮的明星。
《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是《科幻世界》杂志社汇集经典、编辑出版的一套经典作品集,是我们对银河奖在科幻文学三十年成长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一个回顾与梳理。
本卷为《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2\\1997-2000)》,由姚海军、杨枫主编,是科幻迷不可多得的收藏经典。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或粗糙的,但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6卷本《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是从历年获得“银河奖”荣誉的209篇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共计109篇,可谓中国科幻梦的集中展现。
本卷为《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2\\1997-2000)》,精选1997-2000的科幻代表作品。
《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2\\1997-2000)》由姚海军、杨枫主编。
黑洞之吻
一、神秘闪光
鸟巢别墅二楼大厅的阳台是个很大很漂亮的水泥平台,四周栽着棕榈树,护栏上攀着藤蔓,正面一无遮拦地对着浩瀚无边的地中海。一天晚上,别墅的主人鲁文基教授正躺在阳台的一把躺椅上,半睁着眼望着夜空的繁星,回忆着过去驰骋太空那种叱咤风云的日子。
退休之后老教授已不做系统的科学研究了,所以他的助手梅丽也就只剩下照料老教授生活的活儿。此刻因为无事可做,梅丽便把教授的一架十二厘米的望远镜拖出来,随意地对着夜空观看星星,中意时便拍下照片。
今晚的夜空分外明朗透彻,淡淡的银河斜斜地穿过天鹰座和人马座,直落南天的海平线。
银河的左边是摩羯座,这个不起眼的星座勾起了老教授一段极不愉快的回忆。几年前,他计算出人们寻找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应该于某一时刻循黄道进入摩羯座,这是捕获它的最佳时机。但他没有时间亲自完成这一壮举,于是便把计算结果告诉了比他年轻的天文学家巴恩斯,让他去取得这一荣誉。没想到巴恩斯不但不信,还奚落了老教授一番。教授对此至今仍怨气未消。
偏巧今天这个巴恩斯忽然发来一份急传,说有要务商讨。鲁文基旧怨未泯,吩咐梅丽不准复电。此时他望着摩羯座,火气又冒上来,浑身燥热。看见梅丽玩得高兴,他不悦地说:“大热天不坐着歇凉拍什么照片!相纸不要钱买吗?”
“这也碍着你了,真对不起啦!”梅丽半真半假回了一句。她知道教授不是心疼相纸,是什么事不高兴了。她赶紧收起照片给教授泡了杯茶,在他旁边坐下,免得他再唠叨。一会儿,见他平静下来,她试探着问:“教授,明天就回巴恩斯一个话吧,人家毕竟是宇宙协会主任,不理不睬总是不礼貌呀。”
“哼,这主任是几品官?指使起我来了。‘有要务商讨’!有难题想问,也不说一声请教。不理他。”鲁文基一说起又是气恼。
梅丽不再做声,低头用电筒照着相片看。
教授随口问:“照的什么?”
“人马座那个神秘的暗区。”
“我说你成不了气候嘛。科学上只有已知和未知,不存在‘神秘’这个词。”
“我本来就不想成什么家,你真爱挑剔。哎,教授,暗区应该没有星星,怎么会有光点?”
“是轨道卫星吧,现在天上多的是。”
“有一大把呀,还有个三角形的。”
“那就是轨道上的什么碎片。”
“不是。这电筒光暗,你跟我到屋里去看看。”梅丽将老头拽起来,回到大厅,还给他拿来眼镜和放大镜。 “唉,你真是,有什么看头!”教授嘀咕着架上眼镜,“凭你还能发现什么稀罕——”老头子突然噤口,直着眼盯了片刻,“快,再拍一张看看!”
第二张照片上三角形光斑消失了,小光点却更多,有的在暗区之外了。教授紧张地说:“电子暴雨!梅丽,今晚就得搞搞清楚,说不定有大事哪。”
“什么电子暴雨?是暗区里发生什么了吗?”
“不,和暗区没有关系,这是太空中的宇宙射线之类的高能粒子击中大气层上空的原子所发的光。”教授紧张地梳理起思路来,“但是,这种情况平时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为什么现在突然这样密集,撞击能量这样高,以致只用普通的小望远镜就能拍摄到它?不可思议,辐射的能量一定大得异乎寻常……”这后面的话近乎自言自语了。
梅丽插嘴道:“说不定是某国在试爆核弹或别的秘密武器。”
“不像。”教授大摇其头,“不论什么武器爆炸,其能量是瞬间抛射出来的,很快就衰减下来。可我们这两张照片相隔有半个小时,辐射强度却丝毫未见减弱。这种高能辐射是持续的,人类目前还做不到。”
“那么辐射源是不是中子星、类星体之类……”
“蠢话!那么远的天体,辐射到这里早就散开了,这是个很近的辐射源。来,我们先搞清楚,辐射是局部的呢还是大范围的。梅丽,凡是在阳台上能看到的天空都给我拍下来,每张相片曝光二十分钟。”
“我的天,这不是要拍到天亮了?”梅丽坐着不动,“教授,很近的辐射源,又那么强大,你看是个什么东西?”
“别的都不能解释,除了——没时间跟你哕唆,快干活去!”
梅丽嘟着嘴道:“那你先讲清楚那是什么玩意儿吧。”
教授瞪了她一下,无奈地说:“好吧,你可别被吓得晕倒了——除非有个黑洞在冲过来,别的东西绝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二、沉重的未知数
宇宙协会的会议室里,巴恩斯教授和他的十几个智囊人物的马拉松会议开了快六个钟头了。屋里烟雾弥漫,大圆桌上堆满了图表和照片。时间不多了,巴恩斯看看表,半小时后他必须再次向联合国秘书长做出口头报告,而且观点必须比较明确,不能再含含糊糊了。
巴恩斯教授新任宇宙协会主任不久,便碰上这么重大的事件,感到这副担子太沉重,几乎挑不起来。他望望在座的十几位科学家,他们是从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或天文台紧急召集起来的。他们一来便夜以继日地投入演算和研究,但问题却远未解决: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论,甚至一个人就提出两种可能的见解,巴恩斯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否定的意见太多,而且反驳也确实有理。
P3-5
银河奖以“银河”为名,乃取其“群星汇聚”之意,首届由《智慧树》和《科学文艺》(现《科幻世界》)两家杂志联合举办。然而,未及1986年5月颁奖,《智慧树》即宣告停刊。彼时中国科幻境况之艰困由此可见一斑,也因而,杨潇、谭楷等银河奖的创办者愈加令人感佩。此后,银河奖由《科幻世界》独家主办,“银河奖征文”也从此成为杂志最重要的原创小说栏目并沿袭至今,迄今已历23届,奖励作品229篇/部(含长篇小说特别奖和短篇读者提名奖),星河、韩松、柳文扬、赵海虹、凌晨、何夕、潘海天、王晋康、刘慈欣等一大批科幻中坚通过这个平台成为中国科幻天空闪亮的明星,亦有更多的希望之星从这里冉冉升起。
汇集经典、编辑出版一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的想法早已有之,而这样的心愿在最近两年变得愈加强烈。一方面因为日益感受到的来自不确定未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科幻世界》几代人三十余年的努力下,科幻文学终于呈献出从未有过的繁茂景象,对于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银河奖,我们有必要加以回顾和梳理。当然,促成这套书出版的,还有读者的呼声。也许,重温获奖经典,才更能感受星光的灿烂与永恒。
既为精选,便意味着存留与舍弃,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应该说,每一篇银河奖作品都有其不可替代性,但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为此,编者制定了如下存舍原则:
1.以在科幻想象方面具有时代超越性的作品优先;
2.以比作品发表时更高的文学标准对全部获奖作品进行重新检视后加以筛选;
3.尽量兼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家与作品。
4.长篇小说特别奖作品不在收录范围内。
在此原则下,共精选出作品109篇。
我们力图使这套精选集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但限于不同时期科幻美学的差异性以及编者自身的学识与眼界,难免有偏颇之选、遗珠之憾,在此预先恳请作者及读者朋友体谅。
姚海军 杨枫
2013年10月10日
银河奖,我们生命的摇篮。
——韩松
因为有着银河奖的装点,科幻的星空才更加深邃动人。
——何夕
科幻“银河奖”自1986年举办至今,已经23届了。说起来,这个奖项在中国的茁壮是一件比较科幻的事。上世纪80年代,一场“科幻是伪科学”的不公正批判使中国的科幻出版阵地全军覆没,只有《科幻世界》在杨潇、谭楷等人卓绝的坚持下幸存下来。它让中国科幻的复苏至少提前了十年。时至今日。这个由一家杂志社单独承办的奖项。已经成为中国科幻作家和科幻读者心中的圣杯。
——王晋康
这套选集所收录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七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作品的风格多样,创造了众多奇丽的想象世界。展现了种种可能的未来,带我们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漫游。中国科幻银河奖伴随着两代人的青春,在这二十七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银河奖的作品却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见证着中国科幻文学由稚嫩走向成熟。见证着中国人的目光从古老的土地转向浩淼的星空。这些科幻小说精品构成了一段奇妙的航程,带我们从现实飞向永恒。
——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