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编著的《幽梦影》著成之后,在当时风靡一时,受到了百余位学者的关注,纷纷加以赞扬。并给予了评点,其受欢迎程度大大超过了当时极受欢迎的《菜根谭》。
《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表现了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幽梦影/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清)张潮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潮编著的《幽梦影》著成之后,在当时风靡一时,受到了百余位学者的关注,纷纷加以赞扬。并给予了评点,其受欢迎程度大大超过了当时极受欢迎的《菜根谭》。 《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表现了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而这些不平、讽刺,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温和的,绝不是匕首投枪,而更像中药里的“清凉散”。 内容推荐 《幽梦影》全书其由219条人生哲理构成,文字中随处可见山水云雨、风花雪月、鸟兽虫鱼、香草美人、琴棋书画、园林建筑、读书著书、谈禅交游、饮酒赏玩等,所谈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文字中,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其中有对文人骚客的琴棋书画、诗词雅章的体味,有对山光水色、花鸟虫鱼、风云雨露、俊林秀木大自然的赞美,有对官场科第、人情世故的讥讽,有对儒、释、道的参悟与勘破,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在语言方面,作者写作时敢于联想、想象,将自然界中的生物赋予灵性写在作品中,同时还运用比喻、对偶等多种方法,使语言集节奏美、匀称美、声韵美的和谐统一,在审美角度上更胜一筹。除此之外,文字后还有评语,评语都是作者同当时的学者、朋友议论时,大家所发,众家各有说辞,争鸣争放,全是率性而发,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语言或幽默诙谐,或妙语解语,或清警拨俗,发人深省。读书中的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的迷离,如影一般的朦胧,享受那种艺术家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感人至深。 《幽梦影》是作者张潮纯情至性的流露,是作者审美追求的结晶,是作者精简丰厚人生感情的最终提炼。作者豁达潇洒的情怀,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作者风流自赏、真率雅致的生活态度跃然于楮墨纸帛。对于现在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中的人来说,这正是减轻心理负荷的良药。我们不妨在茶余饭后、工作闲暇之时,同张潮一起,赏花玩月,游山玩水,移情自然,释放自己,感受书中的墨香、书中的梦幻、书中的幽影,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目录 上篇 第1则/2 第2则/2 第3则/3 第4则/4 第5则/5 第6则/6 第7则/7 第8则/8 第9则/9 第10则/9 第11则/10 第12则/11 第13则/11 第14则/12 第15则/12 第16则/13 第17则/14 第18则/14 第19则/15 第20则/16 第2l则/17 第22则/17 第23则/18 第24则/19 第25则/20 第26则/20 第27则/21 第28则/22 第29则/22 第30则/23 第31则/24 第32则/24 第33则/25 第34则/25 第35则/26 第36则/27 第37则/28 第38则/28 第39则/29 第40则/29 第41则/30 第42则/31 第43则/31 第44则/32 第45则/32 第46则/33 第47则/33 第48则/34 第49则/35 第50则/35 第51则/36 第52则/37 第53则/37 第54则/38 第55则/39 第56则/39 第57则/40 第58则/41 第59则/42 第60则/42 第61则/43 第62则/44 第63则/44 第64则/45 第65则/45 第66则/46 第67则/46 第68则/47 第69则/48 第70则/48 第71则/49 第72则/50 第73则/50 第74则/51 第75则/52 第76则/52 第77则/54 第78则/55 第79则/56 第80则/56 第81则/57 第82则/57 第83则/58 第84则/58 第85则/59 第86则/60 第87则/60 第88则/61 第89则/61 第90则/62 第91则/63 第92则/63 第93则/64 第94则/65 第95则/65 第96则/66 第97则/67 第98则/67 第99则/69 第100则/70 第101则/71 第102则/71 下篇 第103则/74 第104则/74 第105则/75 第106则/75 第107则/76 第108则/76 第109则/78 第110则/78 第111则/79 第112则/80 第113则/81 第114则/81 第115则/82 第116则/83 第117则/83 第118则/84 第119则/84 第120则/85 第121则/86 第122则/86 第123则/87 第124则/87 第125则/88 第126则/89 第127则/89 第128则/90 第129则/91 第130则/92 第131则/92 第132则/93 第133则/94 第134则/94 第135则/95 第136则/96 第137则/96 第138则/97 第139则/98 第140则/99 第141则/99 第142则/100 第143则/101 第144则/101 第145则/102 第146则/103 第147则/103 第148则/104 第149则/105 第150则/106 第151则/106 第152则/107 第153则/108 第154则/108 第155则/109 第156则/109 第157则/110 第158则/111 第159则/111 第160则/112 第161则/112 第162则/113 第163则/114 第164则/114 第165则/115 第166则/115 第167则/116 第168则/117 第169则/117 第170则/118 第171则/119 第172则/120 第173则/120 第174则/121 第175则/122 第176则/122 第177则/123 第178则/124 第179则/124 第180则/125 第181则/126 第182则/126 第183则/127 第184则/128 第185则/128 第186则/129 第187则/130 第188则/130 第189则/131 第190则/131 第191则/132 第192则/133 第193则/133 第194则/134 第195则/135 第196则/135 第197则/136 第198则/137 第199则/137 第200则/138 第201则/139 第202则/140 第203则/141 第204则/142 第205则/142 第206则/143 第207则/143 第208则/144 第209则/145 第210则/145 第211则/146 第212则/146 第213则/147 第214则/148 第215则/148 第216则/149 第217则/150 第218则/150 第219则/151 试读章节 第4则 【原文】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①。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②,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④,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⑤。 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恩。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剧松煮鹤者⑥,此又秦、卫之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译文】 天下只要有一知己,就不会有遗憾了。不只人是这样,万物也如此。例如菊花把陶渊明视为知己,梅花把林和靖视为知己,翠竹把子猷(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之猷)看做知己,杏树把董奉当做知己,莲花把周敦颐视作知己,奇石将米芾当做知己,荔枝把杨贵妃视作知己,茶把卢仝、陆羽作为知己,香草把屈原作为知己,莼羹鲈脍把张翰视为知己,芭蕉把怀素视为知己,瓜把邵平视为知己,鸡把处宗视为知己,鹅把王羲之视为知己,琵琶把王昭君视为知己。他们之间相互交订,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至于说像泰山松与秦始皇,春秋鹤与卫懿公那样,就是彼此不能相交、没有缘分的了。 第5则 【原文】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①,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余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乐时耶? 孙松坪曰: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者耶? 黄交三曰:“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 张竹坡曰:第四忧,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江含徵曰: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为自己忧蟹耳。 尤悔庵曰:杞人忧天,嫠妇忧国②,无乃类是。 【译文】 为明月担心被云彩遮蔽,为书本担心被蛀虫咬坏,为鲜花担心被风雨摧残、毁坏,为才子佳人担心他们生命短暂,确实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呀。 第6则 【原文】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①。 黄石闾曰:“事到可传皆具癖”,正谓此耳。 孙松坪曰:和长舆却未许藉口。 【译文】 鲜花不可以没有蝴蝶作伴,青山不可以没有泉水穿流其中,石头上不能没有青苔的点缀,水上不可以没有水藻的漂浮,乔木不可以没有藤萝的缠绕,人不能没有自己的嗜好。 第7则 【原文】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①,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②,水际听歙乃声③,方不虚生此世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黄仙裳曰: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 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 释中洲曰:昔文殊选二十五位圆通④,以普门耳根为第一⑤。今心斋居士耳根不减普门。吾他日选圆通,自当以心斋为第一矣。 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 张迂庵曰:可见对恶少悍妻,尚不若日与禽虫周旋也。 又曰:读此,方知先生耳聋之妙。 【译文】 春天听乌叫的声音,夏天听蝉鸣的声音,秋天听虫子唧唧叫的声音,冬天听雪簌簌下的声音;白日里听下棋的声音,明月当空时听吹箫的声音;身处在大山之中听松林风啸的声音,水边听摇橹声,这才算没有白长了这双耳朵。假如听到无赖少年的呵斥和辱骂声,蛮横女人的叫骂和恶言声,真不如耳朵聋了的好。 第8则 【原文】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①。 朱菊山曰:我于诸友中,当何所属耶? 王武徵曰:君当在豪与韵之间耳。 王名友曰:维扬丽友多②,豪友少,韵友更少。至于淡友、逸友,则削迹矣。 张竹坡曰:诸友易得,发心酌之者为难能耳。 顾天石曰:除夕须酌不得意之友。 徐砚谷曰:唯我则无时不可酌耳。 尤谨庸曰:上元酌灯,端午酌彩丝,七夕酌双星,中秋酌月,重九酌菊,则吾友俱备矣。 【译文】 上元节要与豪爽大方的朋友畅饮,端午节要与漂亮潇洒的朋友对饮,七夕节要与擅长吟诗作对的朋友对饮,中秋节之时要和淡泊名利的清雅之士对饮,重阳节要与远离是非、隐居的朋友对饮。 P4-8 序言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对语文课外阅读做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 为了有效实现新课标对中小学生指定的阅读目标,我们对图书市场进行了考察,并邀请了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严格遵循新课标精神编写了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与同类图书比较,本丛书还增加了如下栏目: 阅读导航:包括作者简介、内容梗概、艺术特色等,使读者阅读本书前,对本书的全貌有一个基本了解。 快乐导读: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切入主旨的问题,引领读者步入正文的阅读。 旁批旁注:旨在帮助读者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并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对作品正文的理解,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启发读者思考。 情境赏析:体现了对典型人物、典型语言、典型心理描写及创作手法的鉴赏评析,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审美鉴赏。 名家点评:名家对此书或书中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 我们衷心地希望阅读此书能给你带来阅读的快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