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电路分析基础(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卓越系列
分类
作者 李鸿征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鸿征等编著的《电路分析基础》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编写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必需、够用”的理论体系,做到一定程度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3.教材内容编排力求顺序合理,逻辑性强,将知识点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内容叙述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易于学习和掌握,同时方便教师教学:

5.章节顺序有利于弱电和强电实验分开,方便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设备和仪器的管理:

6.例题、习题紧密配合,有利于快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推荐

李鸿征等编著的《电路分析基础》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电路基础课程的通用教材,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动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互感电路和非正弦周期电路。本书编写中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坚持“必需、够用”的理论体系,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全书章节安排合理,对例题的讲解分析力求思路清晰、步骤完整,突出基本概念,便于理解和掌握。

《电路分析基础》适合高职高专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等机电类专业作为“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材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目录

第l章 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电路

 1.1.2 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1 电流

 I.2.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2.3 电功率和电能

1.3 电路基本定律

 1.3.1 欧姆定律

 1.3.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3 电阻

 1.3.4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路的工作状态和设备的额定值

 1.4.1 电路的工作状态

 1.4.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1.2 电阻串联的等效变换

 2.1.3 电阻并联的等效变换

 2.1.4 电阻的串并联组合电路

 2.1.5 Y/△连接的电阻网络等效变换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

 2.2.2 电流源

 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4 受控源

2.3 支路电流法

 2.3.1 概述

 2.3.2 方程的独立性

2.4 网孔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位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3.1 叠加定理

3.2 齐性定理

3.3 戴维南定理

3.4 诺顿定理

3.5 置换定理

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6.1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3.6.2 电压调整率

 3.6.3 传输效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动态电路

4.1 电路的动态过程

 4.1.1 电路的换路与过渡过程

 4.1.2 换路定律

 4.1.3 电路初始值的计算

4.2 一阶电路

 4.2.1 一阶线性电路

 4.2.2 兄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2.3 尺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2.4 尺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2.5 胜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2.6 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计算

4.3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方法

4.4 一阶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

 4.4.1 单位阶跃函数

 4.4.2 幅度为/i的阶跃函数

 4.4.3 阶跃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4.5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4.5.1 微分电路

 4.5.2 积分电路

4.6 RLC串联电路的动态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5.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5.1.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5.1.2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5.1.3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5.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5.2.1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5.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5.2.3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表示形式

5.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电路元件

 5.3.1 正弦交流电阻电路

 5.3.2 正弦交流电容电路

 5.3.3 正弦交流电感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1 阻抗和导纳

 6.1.1 阻抗

 6.1.2 导纳

6.2 阻抗串联电路

 6.2.1 RLC串联电路

 6.2.2 阻抗串联的交流电路

6.3 阻抗并联电路

 6.3.1 RLC并联电路

 6.3.2 阻抗并联的交流电路

6.4 复杂阻抗电路的分析方法

6.5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6.5.1 瞬时功率

 6.5.2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6.5.3 视在功率

 6.5.4 功率因数的提高

6.6 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6.6.1 串联谐振

 6.6.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三相交流电路分析

7.1 三相电源

 7.1.1 三相对称电动势的产生

 7.1.2 三相电源的连接疗式

7.2 三相负载的星形(Y形)连接

7.3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形)连接

7.4 三相电路的功率

 7.4.1 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7.4.2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

 7.4.3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互感电路

8.1 互感元件

 8.1.1 互感的概念与特点

 8.1.2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8.2 互感电路分析

 8.2.1 互感的串联

 8.2.2 互感的并联

 8.2.3 互感并联的T形去耦等效电路

8.3 变压器

 8.3.1 理想变压器模型

 8.3.2 实际变压器

 8.3.3 特殊变压器及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

9.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基本概念

9.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9.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

 9.2.2 几种典型非正弦周期信号

9.3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9.3.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9.3.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

 9.3.3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功率

9.4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