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是吴忠全自出道以来的第一本散文作品,吴忠全的文字或者说他所塑造的故事,往往有一种对命运悲剧的审美,他创作的散文也包含这种特质,屡屡登上《最小说》金、银、铜赏。在创作长篇作品“声音三部曲”的过程中,吴忠全就一直到处行走,思考所看到的一切以及一切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思考他人的活法,思考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命运的颠簸与跌宕以及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写就了这一本将对生命宏大主题的感触分解于微观事物的散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忠全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是吴忠全自出道以来的第一本散文作品,吴忠全的文字或者说他所塑造的故事,往往有一种对命运悲剧的审美,他创作的散文也包含这种特质,屡屡登上《最小说》金、银、铜赏。在创作长篇作品“声音三部曲”的过程中,吴忠全就一直到处行走,思考所看到的一切以及一切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思考他人的活法,思考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命运的颠簸与跌宕以及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写就了这一本将对生命宏大主题的感触分解于微观事物的散文集。 内容推荐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 目录 渔舟叹晚 海不是海 又见炊烟 明天不远 丝雨如雾 马道口 秋草黄 粤来香 夜未眠 那座山 直到世界尽头 岁月的风声 明月何时圆 远望可当归 后记:跟我去北方 试读章节 海不是海 青砖灰瓦,一人高的围墙,二层高的楼房,街这面是一整排同样的建筑,街对面也是如此,就连两旁的柳树也有时分不清彼此,如同照镜子一般。 还好现在是清晨,晨光还没有越过对面的二层楼房,逆着光也就不太能够看清楚镜子里的景象,也就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对面是东,自己这面当然就是西,而手里的东西叫作笼屉,门前的炉子已经支起,第一屉包子就要被蒸熟了,这新的一天也开始了一小部分,哈欠都打了五六个。 “夏天天亮得太早了,又黑得那么晚,一天过得太长。”她抱怨道,不过当听说同一个省有的地方凌晨两点天就亮了,她也就不再抱怨了,而是换出一副惊讶的表情,“真的呀?那她们肯定睡不醒。”说着又嘻嘻笑了一阵。 女人长得并不漂亮,就是典型的中年妇女形象,头发随便在脑后扎了个马尾,但总是有几缕不听话的头发落下来挡在眼前,她就需要不时地把它们放到耳朵后面别住。她从来不化妆,脸上只是偶尔擦一点润肤乳液之类的,皮肤看上去有些黝黑,一直延续到脖子。 来了第一个客人,她掀开蒸笼的盖子,半个身体就被热气包围了,她熟练地拣起几个包子,放在盘子里端给客人,一个包子六毛钱,已经是能给的最低价钱了。“赚不到什么钱,可是现在都这价钱,卖一块的话就没人来吃了,早餐铺有好几个呢。”她把脸向北面晃了晃,似乎是为了指出其他店铺的位置。 “那一碗粥多少钱?” “八宝粥一块,玉米面的五毛,小咸菜也是五毛钱一小碟,像这样忙一个早晨最多只能赚20多块钱,生意不好的时候也就几块钱。”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要是不做这生意的话,就算几块钱也没人给啊。” 女人的孩子这时从二楼下来,是个小女孩,女人打了一盆水叫孩子洗脸。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了,这是家里的老二,老大也是女孩,在离这儿不算太远的地方上初中,女人的老公也在那里,开了一间小旅馆,其实主要是为了照顾大女儿,这样被迫两地分居的生活怪也只能怪大女儿的那所中学不是寄宿制的,让那么小的一个女孩自己在外面住谁都不放心,现在这社会太乱了,女孩子们自己也不太听话,怎么教育都不听,油盐不进的,总觉得你是在害她,做父母的怎么能害自己的孩子?要不就说有代沟,可能有什么代沟呢?谁不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 女人一说到这些就显得有些话多,情绪也激动起来,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又笑了笑,然后闭上嘴巴不讲了,这时小女儿也洗完了脸,她给孩子拿了两个包子,这孩子每天早晨都吃包子也不知道会不会吃腻。 等小女儿吃过早饭去上学后女人的早餐铺差不多也要收摊了,今天生意不错,包子全都卖光了,女人把炉子收回来,屋子收拾干净,换了一套衣服准备出门了。她是有固定工作的,在小城郊区的景点卖门票,朝八晚六,中午还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挺清闲的。 景区在小城的东北角,离最后一户人家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女人骑着自行车,沿着路旁刚刚葱郁起来的树木以及树后面浇灌着的稻田行驶,偶尔有几辆轿车从她身旁呼啸而过,灰尘就把她包裹住,但还好灰尘不太浓烈,有点像黄色的薄雾,风随便吹一吹就散了。 女人把自行车停在景点门前,那是一栋宫殿式的建筑,和中国所有的宫殿没什么区别,红砖青瓦,漆红的柱子,雕花的门廊。宫殿四周被树木包围,树木被铁栅栏围住,铁栅栏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黑体字写着:“宫殿、古井、遗址,每位二十元”。 不得不说这块牌子的作用其实是为了欺骗,因为买了门票走进去,看到的却只有一座小得可怜的宫殿,里面陈列着些当地出土的文物以及历代统治者的画像,还有一块被白布挡着的空间,撩开白布里面是看守者做饭的工具还有一张很小的单人床。 如果不甘心的话,还可以绕到宫殿后面,那里有一块空地栽着葱,再旁边一辆铲车在平整着荒地,不知目的何在。 “古井和遗址在哪儿呢?” “哦,你出去沿着门前的道路往前走五百米就到了。”景点的看守者,一个中年男人指了指方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确实找到了一口古井和一大片的遗址,没有围栏也无人看守,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一些工人在打理着草坪,也有一些妇人在采野菜。 那一大片被叫作遗址的荒凉的石头上,开满了蒲公英的花朵,而八宝琉璃井的边上,堆满了小食品的包装袋,其他的,好像什么也没有了。 “我刚开始卖票的时候也很忐忑,明显就是糊弄外地人,古井和遗址占地面积太大了,根本圈不起来,但只有这一个宫殿的话谁又会花二十块来看呢?”女人一边打着毛衣一边说道,“不过一天也卖不出去几张,谁会闲得无聊来这儿看这些东西?偶尔来一些专家学者,那也是不能收钱的。”她停顿了一下道,“不过现在我就习惯多了,有游客不满意的话还有他顶着呢。”她用手指了指那个看守的中年男人,“总不能拿我一个女人怎么样吧?再说你不是也看到了古井和遗址?只不过是没圈起来罢了,那么较真干吗?”女人扑哧一声笑了,“瞧,光顾说话,都织错了。”她把织错的毛线拆下来,落了一地。 她说的话很在理,人们总能在最平实的话语里找到真理,是啊,何必较真呢。再回望那一大片的遗址,也只不过是千百年前一场大火的痕迹,和如今的人们还有什么关系呢? 小城的旁边还是个小城,在距离它们2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全国著名的大湖泊,于是,这些小景区也会被规划进那个大湖泊的景点范围之内,这或许就是它们存在的另一种意义,有点抽象,好像不完全属于自己,变成了附属品。有很多喜欢自驾游的人们去大湖泊会路过这里,但大多也只是迷了路或是为了歇脚,找一家干净点的旅店冲个澡,舒服地睡上一觉。 一辆银灰色捷达轿车风尘仆仆地停靠在一家旅馆门前,旅馆的大红色牌匾上写着名字,吉利又喜庆,让人不禁联想起前些年热播的一部古装隋景喜剧,还有那一群疯癫可爱的人。 但面前的这家旅馆明显冷清许多,门前除了这部捷达轿车只剩下一辆自行车,要倒不倒地靠在墙边,以及一条布满灰尘与泥坑的道路,道路对面是大湖景点的应急医护站,如果可以把目光延伸得更远的话,或者说假如天气晴好的话,还能够隐约看到远处的青山,藏在白云之下。 捷达轿车的车门有些老旧了,其实整部车子也已破旧不堪,男人下车的时候,车门被摔得生硬,另一侧下来的女士则拥有一张阴沉的脸,属于旅途的疲惫或是些不顺心的事情,旅途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来点缀一路顺风。 旅馆门上挂了一个风铃,男人在前女人随后,风铃轻浮地响了起来,旅馆老板,一个中年男人喜笑颜开地从第一间屋子走了出来,“两位住宿?”明知故问。 “能淋浴吗?多少钱?”女人的问题顺序表明了她对这两件事情的着重点。 “都能洗澡,三十块一天。”老板回答道。 “有电脑吗?”男人问道。 “电脑闾五十块。”老板回答后又补充道,“都这价,我家更干净,网速也快,你看这儿……”他的话没说下去,但是用手在整间旅馆比画了一下,展示了生意的清冷,“没人和你抢网速。” 男人和女人对视了一下,两张年轻的脸颊露出满意的内容,“哪个屋子?” 老板在前面带路,在一个房间前停了下来,从一大把钥匙中挑出一个打开了房门,“您看这行吗?”小心翼翼的,一笔生意就差最后一步了。 后记 关于书写 2011年年底,偶然听到陈升和左小祖咒合唱的歌曲《爱情的枪》,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跟我去北方吧,那里正下着雪,就让我滚热的灵魂在冰霜上撒个野……”瞬间动容,眼前映现出北方大地冬日里的寂静与辽阔,于是一个念头就在心里产生,我要为我所生活并深爱的北方大地写一本书,而书名就叫作《跟我去北方》。 我以为这个念头会与我之前的很多一闪而过的欲望命运一样,被我转瞬就忘记,而意料之外的是,它竟那么轻易地就扎进了我内心的最深处,我在往后的每一天里,只要脑子空闲下来就会想起这件事,就会在心里惦记着,要怎么下笔,要如何表达,也是从那时起,眼睛里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变得有了意义,不再是单纯路过的风景,而变成了写意的画面,我斟酌着要如何描绘它们,要如何写下这些故事,如何还原一个我看到的世界,真真切切的北方。 我知道我放不下它了,也明白了一定要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完成它,它似乎在缓慢地渗透进我的血液中,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也改变着我,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变化,我自己都感到震惊。 那时我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桥声》不久,生活与思想都在经历着一些冲击与改变,人有些不安与浮躁,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也知道那样的状态是不好的,但就是不能让心安定下来.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于是我就独自一人去了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待了几天,情况稍有好转。 后来我开始着手写《有声默片》,讲的是北方小城市一群人的故事,在写的过程中很多感想不断地和《跟我去北方》的想法重叠,可那毕竟是一部小说,不能有太多主观的情感抒发,我只能克制,可这克制又是徒劳的,有太多情感堵在心里不吐不快,于是我在《有声默片》写到一半时,另开了一个文档,开始写《跟我去北方》。 《跟我去北方》写得很慢,慢到我甚而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写作,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找到一个舒服的切入口与表达方式,每次打开文档只能写下寥寥的几百字,却像历经了一场长途跋涉般疲累。但奇奇怪是,我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于是在《有声默片》的后记最后,第一次出现了“跟我去北方”这几个字。很多读者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卖了个关子,“等等就知道了”。还暗自高兴过,全世界只有我知道这是下一本书的名字。然而—— 2012年写完《有声默片》我出去旅游了一圈,《有声默片》上市后我又一个人去了北方的渔村,夜晚躺在屋顶上看满天的繁星,听着蛙鸣,觉得这就是我要的感觉,那种闭塞、悠远以及惆怅,我躺在屋顶舒服得差点就睡着了。 从渔村回来后又接着写《跟我去北方》,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写得是很顺畅的,甚至面对着屏幕朗读出写下的字句时而感动时而洋洋得意,可是渐渐地又写不下去了,觉得不对劲,对每写下的一段文字都持厌恶态度,仔细审视才明白原来很多文字都在重复一种小家子气,一种小情怀,我想要尽力修改,可是猛然察觉到是视野的短小与心胸的狭隘,承载不起思想的广阔,这本书的写作再一次被拖延了。 我背起背包到处游走,只在北方这个狭小又辽阔的区域,遇见了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事,却发觉经历得越多就越难下笔,害怕写不好,害怕变了样子,害怕写破了自己的梦。 2013年春季,我的第三本书《单声列车》上市,在书的最后,再次出现了“跟我去北方”这几个字,这一回没人问我是什么意思,只是很多人把那个“我”字改成了“你”发给我。 我暗暗对自己说,这次肯定能够做到了。不为任何人,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 如今,我知道我做到了,可我也知道不够好,我还知道我将继续在北方游走下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