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研究》由乔娟、宁攸凉著,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在于:第一,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的新颖性。本研究突破了以往养猪场户单一主体视角,从生猪产业链多个主体(饲料企业、种猪场、养猪场户、屠宰加工企业)视角研究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选择与完善。第二,研究内容的系统科学性。即在主要以生产者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研究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生猪产业链主体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对现有的各种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提出优化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政策建议。第三,研究成果的新颖性与应用性。即本研究对生猪产业链不同主体纵向协作行为及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逻辑框架和研究内容可供借鉴的已有数据资料或研究成果很少,更多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问卷调查和典型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研究》由乔娟、宁攸凉著,本研究在主要依据生产者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北京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对生猪产业链不同主体的纵向协作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其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生猪产业由分工分业向纵向协作转变是社会经济高级化的必然要求,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仍然是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的主旋律,饲料供应环节是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的初始关键环节,屠宰加工环节是控制猪肉质量安全的后续关键环节,种猪场与养猪场户纵向协作行为受主体特征和交易特征的影响,生猪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是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的关键环节,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优化将是渐进性与多元化的选择。《生猪产业链主体纵向协作行为研究》提出的相应政策建议是:扶持龙头企业,规划行业发展;发展规模化养殖,促进标准化生产;培育专业合作社,促进服务社会化;制定法律法规,出台技术标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案
1.4研究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2.1理论基础
2.2基本思路与逻辑框架
2.3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猪产业链现状分析
3.1中国生猪产业链构成
3.2主要环节 产业特征和市场结构
3.3中国生猪产业链特征和纵向协作发展现状
3.4小结
第四章 饲料企业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4.1饲料企业产品销售阶段纵向协作行为特征
4.2饲料企业选择中间商渠道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4.3饲料企业纵向协作行为对质量安全控制的影响
4.4饲料企业纵向协作行为选择和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5相关实证分析
4.6小结
第五章 种猪场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5.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5.2种猪场在饲料采购阶段的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5.3种猪场在销售阶段的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5.4小结
第六章 养猪场户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6.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6.2养猪场户在饲料采购阶段的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6.3养猪场户饲料采购阶段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6.4养猪场户在生猪销售阶段的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6.5养猪场户在生猪销售阶段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6.6小结
第七章 屠宰加工企业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7.1屠宰加工企业生猪采购和猪肉销售阶段纵向协作行为特征
7.2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契约稳定性分析
7.3屠宰加工纵向协作行为选择和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
7.4相关实证分析
7.5小结
第八章 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探讨
8.1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梳理与总结
8.2发达国家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发展特征
8.3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选择与完善
8.4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主要结论
9.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