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延华编著的《嘉禾的夏天》是一本用心写作、值得用心阅读、需要用心体悟的小说集。收录了烈焰与往事、嘉禾的夏天、证据、立春 、乔庄新年纪事 、酸卓玛与甜扎西、梦中梦等小说作品。短篇《嘉禾的夏天》、中篇《烈焰与往事》、中篇《酸卓玛和甜扎西》等作品,都描写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这种朴素的情感和美德发自内心,纯朴、自然,彰显出心灵的高贵,传递出道德的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嘉禾的夏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延华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延华编著的《嘉禾的夏天》是一本用心写作、值得用心阅读、需要用心体悟的小说集。收录了烈焰与往事、嘉禾的夏天、证据、立春 、乔庄新年纪事 、酸卓玛与甜扎西、梦中梦等小说作品。短篇《嘉禾的夏天》、中篇《烈焰与往事》、中篇《酸卓玛和甜扎西》等作品,都描写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这种朴素的情感和美德发自内心,纯朴、自然,彰显出心灵的高贵,传递出道德的力量。 内容推荐 《嘉禾的夏天》为小说集。收录了作者何延华发表在国内各大刊物的小说七篇。小说分别为烈焰与往事、嘉禾的夏天、证据、立春 、乔庄新年纪事 、酸卓玛与甜扎西、梦中梦等。总计十四余万字……小说语言通俗,故事情节讲究,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不低俗。小说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 目录 用心创作是一种坚守 嘉禾的夏天 证据 乔庄新年纪事 那个人 烈焰与往事 酸卓玛和甜扎西 立春 梦中梦 后记 试读章节 嘉禾的夏天 夏天的一个黄昏,小男孩嘉禾赶着羊群从山坡上下来。羊的肚子都鼓鼓的,走起来像一支行军的队伍,铿锵有力;小男孩嘉禾像一位将军,昂首挺胸,鞭子甩得脆响。 在池塘边,这支队伍碰上了收购羊皮的乌旦。他骑着那辆几乎要散架的红色摩托车,冲进队伍,羊群一阵骚乱,将军也停住了脚步。 “喂,尕娃。”羊皮贩子叫道。 将军皱皱眉头,近来他最讨厌的就是这个称呼。它让这个十多岁的小男孩觉得自己无形中减少了起码两岁。他已经长大了……他发现摩托后座上驮着好多羊皮子,皮子上结着暗紫色的血痂,有的还往下滴着血珠。强烈的血腥味儿使他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有羊皮卖吗?大羊皮一张五十,小羊皮一张三十。” 小羊倌下意识地瞅瞅他的羊群,目光正好落在小母羊银银身上。母羊第一次怀孕,肚皮已经高高隆起,粉红色的乳房胀鼓鼓的,显得格外刺眼。她的毛色洁白如银,身体十分健壮。他立刻气呼呼地白了一眼羊皮贩子,赶着羊群向前走去。 “我一个月来一次。有羊皮就等我!” 羊皮贩子乌旦一溜烟消失了,嘉禾唱起了歌子,他踮起脚尖抻抻脖子,看见他家的烟囱正嘟嘟地冒着浓烟,那是妈妈在烧晚饭,于是唱歌的声音就更大些。 这件关于羊皮的小事,嘉禾很快就忘记了;但是那些血迹斑斑的羊皮,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男孩嘉禾是铁匠乔义礼的儿子,此外,他还是乔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班里的小组长,村里二十几个小孩的娃娃头,小歪脖大林的好朋友,二十三只(加上小瘸腿羊共二十四只)羊的小羊倌。 他是一个结实得像小石头般的孩子:眼睛不大但很机警,鼻子比小狗的还灵,嘴巴阔阔的,上嘴唇生气似的向上翘起。他跑起来比羊还快,总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鞋底磨出一两个洞。他有两年放羊的经验,一双小手上长着割青草时磨出的茧子。 星期六的早晨,嘉禾给羊拌了三大盆干草和麦麸,给小鸡撒了几把秕谷,因为记起妈妈“等你把鸡娃喂大了就杀一只给你吃肉”的许诺,又转身撒了满满两把。然后踮起脚尖朝厨房望望,见妈妈笼罩在浓浓的蒸汽里,就想象着把自己缩小,缩小,确信小到妈妈看不见自己了,就贴着墙根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 嘉禾来到沟边小歪脖大林家。大林家有一个樱桃园,大大小小五十多棵樱桃树,每棵树上的樱桃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这时节,樱桃快熟了,嘉禾和大林的友谊也就照例跟着深厚一些。 也是每年这个时候,嘉禾大把大把吃着香甜的樱桃,想,大林的妈妈准是个傻瓜,她怎么舍得抛下这么多这么好吃的樱桃,跟一个男人跑了呢?至于她怎么能舍得抛下大林和大林的爸爸,他倒从来没有想过。 大林穿着一件短得露出肚脐眼的肮脏的蓝色衬衣,袖子一直挽到腋窝处,站在一口大锅前拌面糊糊。他皱着眉头,两只小眼睛转来转去,若有所思。嘉禾跨进厨房,大声问:“昨晚咋样?” 他指的是偷樱桃的事。自从四年前大林的父亲也丢下他和爷爷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后,每年樱桃成熟,不,甚至樱桃还没转成红色,还是一个个绿蛋蛋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小孩,就咽着大口大口的唾沫觊觎着,一到晚上就徘徊在大林家门口,有的甚至公然爬上了墙头。爷爷是个古板寡言的老汉,耳朵早聋了,一到夏天就肿得厉害。他们怕爷爷,但不把小歪脖大林当作一回事。 “偷了好多。”大林说。顿了顿,他又说:“爷爷病了。” 嘉禾往灶洞里塞了一把麦草,看它红彤彤地烧完,不知道说什么好。 面糊糊端到爷爷跟前,爷爷肿得像个羊皮筏子。屋里又脏又乱,到处都黑乎乎的,气味令人胸口发闷,眼睛发涩。大林服侍爷爷喝完,又替爷爷把胡子捋整齐。嘉禾望着墙上那张黯淡发黄的全家福,想象不出这个家从前的样子。为了能让夏天早晨的阳光照到爷爷身上,他们打开了所有的窗户。然后他们默默地进了樱桃园。 园子一片狼藉。两个小男孩踩在一层厚厚的樱桃叶子上,地上散落着无数颗珍珠般的樱桃。有几棵小树连叶子都被捋光了。其实还要等十几天,樱桃才能熟。 “准是蚂蚁那帮干的。”嘉禾一面说,一面观察大林有没有注意到他用了大人的口吻。 大林向右歪着脖子,眼光也跟着向右斜过去,他似乎并不关心谁是罪魁祸首。 “爷爷要死了吗?”他突然问。 P1-3 序言 用心创作是一种坚守 ——《嘉禾的夏天》序 程金城 《嘉禾的夏天》是一本用心写作、值得用心阅读、需要用心体悟的小说集。 “用心”本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原创性的先决条件,用心的深度考验着作家情感的投入程度和对艺术及读者的态度,也往往体现出作品的艺术精度和所达到的深广度。用心创作就是在文学创作中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心智和心血,真诚地对待艺术与读者。然而在今天,在复制、模仿、批量生产的时代,在崇尚平面、热衷速读的时代,用心写作反而显得难能可贵,于是,“用心”就成为一种对文学精神的坚守。 本书的作者何延华,是生长在中国西部积石山下、黄河岸边的藏族“80后”作者,她的出生地是个曾经有多种神话传说、略带神秘色彩的地方。在中学时代她就写诗写小说,而真正发表作品到了21世纪初。现在,她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有作品被《小说选刊》等有影响的刊物多次转载,人选过《200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2008中国年度短篇小说》《2008中国小说排行榜》《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等选本,也已获得过一些文学奖。同时,她现在还是文学院的博士生。虽然,这一切,在今天似乎都不算什么,也不足以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但是,这是一位从小生活在多民族群体聚集和传统文化氛围中的“80后”作家,她展现的或许是你所不了解的世界,或者不熟悉的生活,表达的是不同于都市文化和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80后”的情感世界。在当今喧嚣浮躁的时代,她的用心写作,会给你一丝清凉和沉静,耐心读完她的小说才能体会它的好处。 何延华小说的“用心”表现在创作的诚心、观察的细心、叙事的精心、思考的静心和对现实关切的热心。 创作的诚心。延华的小说充满对文学的虔诚与对人的尊重,她老老实实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态度令人感动。单就作品的内容来说,她的创作所涉猎的主要是她熟悉的世界,表达的是她淳朴的情感倾向。其一,情真意切,充满了人性的善良、温暖、友爱,读之令人激动。如短篇《嘉禾的夏天》、中篇《烈焰与往事》、中篇《酸卓玛和甜扎西》、短篇《水琉璃鸳鸯》等作品,都描写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这种朴素的情感和美德发自内心,纯朴、自然,彰显出心灵的高贵,传递出道德的力量。其次,或许与何延华较长时间从事教育的经历和体验有关,她的作品特别关心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书写他们心灵的伤痛,这些作品有《嘉禾的夏天》《斡河边的乌子》《立春》《水琉璃鸳鸯》等。第三,她的作品关爱动物,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真诚的情感和友谊,令人动容。在描写动物性之外,作者赋予它们以心灵与情感,视动物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她的笔下,羊是聪明绝顶、善解人意的乔真老汉的知己和伙伴(短篇《证据》);马是德昆老人形影不离的朋友,在主人生命垂危的时刻,用尽全身的力量将他驮回家,自己却因此而累死;两只牧羊狗是小男孩阿力的玩伴,在阿力无力将死去的小羊羔背回家的时候,它们主动向他示意,愿意替他将小羊羔背回家去……第四,何延华的作品还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对当下农村“留守”现状深感忧虑,如短篇《乔庄新年纪事》、短篇《凶手》;反映民族团结和谐、互帮互助,如《酸卓玛和甜扎西》。何延华的作品语言朴素,叙述流畅,个别作品使用了家乡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她的作品贴近土地,贴近自然,生活气息浓厚,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仅仅这样来理解何延华的小说远远不够,何延华的这些创作,倾注了自己特殊的情感与心智,也体现出她对文学特殊意义的理解。比如,《嘉禾的夏天》写小小少年嘉禾为了帮助好朋友大林给爷爷治病,千方百计,尽其所能凑钱,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小母羊卖钱,与大林一起护樱桃、卖樱桃赚钱,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与期望中。然而,羊病死了,被剥了皮;卖樱桃的钱只够爷爷两天的输液钱;最终,爷爷死了,所有希望全破灭了,夏天的嘉禾与大林陷入极度的悲凉中。正如小说发表时责编稿签所言:“这是一篇因善良而纯粹、因纯粹而高贵、因高贵而美丽的小说。”在少年的世界中充满希望、真诚、美好和善良,与此相对的成人世界却充斥着丑陋和险恶。不忠不孝者如大林的父母,忘恩负义者如爷爷的义子麦积,把钱看得高于人命者如诊所医生李麻子,他们面对重病的老人,该尽天职而不为,丧失人性和天良。在这里,真善美的褒扬与假恶丑的鞭笞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满腔的义愤和被压抑的激情。潜心进行创作,诚实面对人生而文学,使得她的小说以内涵发掘的“深”而弥补了题材的“小”。 观察的细心。延华以往的阅历并不复杂,但她似乎从小就注意观察和细细体味人生与世界,具备了超越故土文化反观故土世界的眼光。比如,小说《证据》以亦庄亦谐的笔法,写了麦积山下一个小村子老人的生活,不惜笔墨写了抽“黄烟”与他们的人生情境及对生活理解的关系,重点写了放羊老汉乔真的故事。围绕乔真丢羊与找羊、得而复失的过程,展示了他视羊为自己的朋友的情感和一个牧羊老人的心理世界。在追讨丢掉的49只羊的过程中,面对警察,羊与老汉默契的配合作为“证据”的细节,令人捧腹,嬉笑怒骂中挥洒着作者的爱憎情感。在这里,吸引读者的正是她对生活细心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细节的真实和微妙的体悟是作品耐读的原因。 叙事的精心。延华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受是新的,这得益于她叙事的精心。《那个人》是何延华比较“复杂”的作品,有些悬疑小说的味道,从“我”的叙事视角,讲述了一个不知来历而有才华的神秘男人,一个猜想中的“好爸爸”,一个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却不知所踪的好人。与此同时,那个人与“我”的身世之谜或隐或现的关系,构成作品另一条线索和悬疑。而作品最终也未给出答案,形成可以联想的开放结构。作者要表达的也许是一种关于男性的意绪,一个关于理想男人的意象,一种对于人的生存意义的确证和哲思。将一个几乎没有故事的故事讲得扑朔迷离、在情感世界中掀起波澜,源于她能将情感逻辑和心理意绪通过精心叙事得以显现。 思考的静心。细心观察进而独立思考,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延华的作品小中见大的又一原因。比如《立春》,以少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亲历,写了大人世界的复杂、勾心斗角,写了人与动物(狼)的关系。小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不管人与人(父亲与村长、父亲与小金匠),还是人与动物(人与狼、人与猪),不管是平时的明争暗斗还是面临危险时的惊惧博弈,心灵世界都写得令人惊悚、惊心动魄。少年目睹了大人世界的复杂、龌龊和阴险以及对生命的残忍,使得少年纯净的理想天空轰然倒塌,而为了救失去父母的狼崽,却被报复大人的狼群吃掉。其笔端充满血腥与惨烈,这是延华小说中少有的“残酷”和“越轨”的笔触,其震撼力量油然而生。这得益于作者按照事物的逻辑进行的细腻叙事对情节的推动,在仿佛没有技巧的写实之中,有着激烈的心灵搏斗和激情被抑制而穿透力剧增的艺术表现力。不可忽略的是,这种深刻的思考,有着作者的道德准则。中篇小说《梦中梦》,写了一个因为讨要工钱伤人而入狱的青年乔的故事。作品“深描”了他出狱后的遭遇与痛苦,他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他的不被理解与世态炎凉。这不免让人想起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也体味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的情怀。亦真亦幻,似梦似醒的情境与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不知不觉地将读者拉向主人公的位置和情感倾向。《烈焰与往事》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小说,表达了作者的民间立场,善恶标准。乔老师对清夏的暗恋刻骨铭心,底层善良人们的温情令人感动,复仇的结局痛快淋漓,而清夏母女的人生遭际令人扼腕。 关切的热心。《乔庄新年纪事》写阿尼玛卿雪山脚下、黄河岸边一个偏僻小村子的三件事,写农村底层生活,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败落,在对人性的畸变的审视中表现出精神上的痛楚。作品写了城乡的对立差异导致的传统道德的丧失,尤其是女性的不幸。小林与小兰对城市的向往与畏惧,大丽因为进城打工回乡后招致的非议和美好生命的毁灭,桑吉草被丈夫遗弃的悲苦,等等,宣示着农村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悲惨。作品在“并非结局……”中,描写了期盼亲人回家的老人小孩,在绝情地呼啸而过的班车之后,麦场上的凄凉景象,“老的扯着小的,小的搀着老的,怏怏不乐,悄无声息地走回家去”。这是无声的叹息,是冷眼的观察与热切的关怀,是不能简单地用所谓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的大道理替代的人文情怀。 何延华的小说的题材看似是简单的,但内涵和叙事技巧绝对不简单,艺术表现力绵里藏针,不可小觑。她描写的事物和作品的人物似乎是小的,甚至是“陈旧”的、老的,但是表达出来的精神却是现代的、新颖的。或许,她还不善于驾驭大题材,不善于宏大叙事,但是,在她的小说世界中,在她所表现的领域中,她没有敷衍,没有猎奇,而是认真地观察思考,动情地表现。她虽然有着较深厚的理论素养,但是没有陷进艺术理论的陷阱中,在艺术创作天地里,她是自在的、自由的。在别人大肆滥情的地方,她知道节制,知道艺术的尺度。这是生活资源与精神资源融通之妙,也是藏巧于拙的艺术功力。这或许正是她的作品的可贵之处,也是当代小说即将失去的可贵之处,更是只依赖于地域性和醉心于以地方文化取胜的作家应该思量之处。 延华的小说在结构上,看似简单却很是“讲究”,故事中常常有至少两条线索的演进,叙事的多视角和主题的多义性,使其突破题材的狭小和故事的“平凡”,具备当代创作理念和先进的感性显现方式。比如,在《立春》中,实际就有少年自己的世界、大人的世界、动物的世界几个重叠的“空间”和视角,而且三者之间构成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在表现动物(狼)的被猎杀过程中,狼性与狼世界的亲情关系,以及少年和堂哥在狼面前的怜悯感、矛盾性与罪感,都使作品充满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紧张感。 所有这些,对于何延华来说是自己创作历程中艰辛的跋涉和探索,是由自卑而逐步自信的不二选择,而对于中国小说界来说,用心创作是一种坚持和守正,是一种敬业精神和价值取向。她的书写告诉人们,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中,在高歌猛进、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在官员们为CDP的高速增长和骄人的政绩而满面放光的时候,还有不少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过着灰色的生活,更有不少人正发生着精神的裂变,承受着亲情的撕裂和希望的破灭的痛楚。这也告诉人们,还有一些与时代风潮拉开距离的作家,一些不叱咤风云却品味人生的作家在关注着普通人生,这正是文学的职责。这不是守旧,这是文学本位的一种回归。这样的写作,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不靠题材的重大或者新奇取胜,而是靠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发现真谛,靠一颗善良的心质朴地写作,坚韧地写作,用心地写作,这正是当前浮躁喧嚣的时代文学家所缺乏的品格。 如果把一本小说文本比作一坛可以品尝的美酒,那么,何延华的作品或许不是香气刺鼻的烈酒,而是小作坊酿造出来的“纯粮食”酒,而且不是勾兑的,是确实经过了“窖藏”的,它醇厚的香味会慢慢地散发出来。她那些尚待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预示着她将捧出更有分量的佳酿,我们期待着! 后记 当我写下“后记”二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了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她隐藏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的山川褶皱里,就像无垠的星空里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然而对于我来说,她就像一颗珍贵而巨大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一点一滴感受和挖掘着她的光亮和价值,愈是深入,愈是迷恋,就像深深地眷恋着母亲。她具备一个大西北理想村子所应具备的一切:远处有不高不矮、牧草茂盛的山坡,近处有整齐如画、土质肥沃的川地,环村有美丽秀颀、木质坚硬的林窠,村外还有一条四季常清、水源丰沛的河流,滋润着沿岸的庄稼。沿着田间小路走到村尾,是一条红褐色的幽深峡谷,它的形成归因于一条细弱的、流淌了千百年的溪水。峡谷之上的山峦,被蓬勃的花椒林所覆盖,乡亲们见缝插针,只要双脚能踩住的地方,就有一株茂盛的花椒树,临渊挺立。沿着山峦往上,有一座庇佑山下众多百姓的佛寺,沿着山峦往下,清真寺的塔顶便映入眼帘。 她是我们积石山县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以她为坐标辐射开去,积石山广大丰饶的山川田野里,到处散落着类似的村落。由于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青藏高原草原文化的交会地带,这里的地域文化丰富而独特,充满魅力:比如情真意切、朴实刚烈的“花儿”,富于智慧、妙趣横生的“宴席曲”,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秧歌”,妙语连珠、古朴喜庆的“财宝神”说唱艺术,想象瑰奇、寓意深刻的民间传说……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使县境中的大小村落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古朴憨拙的味道,一种有别于市场经济的宁静安详。而村落周围,那些巍峨挺拔、连绵起伏、极富阳刚之美的雪山奇峰,幽深险峻、神奇迷人的大小峡谷,碧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无边牧场,绿树葱茏、景色如画的沃野风光,又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清新典雅,带给人美的震撼和淡泊祥和的心理感受。在这种人文环境中,人的心,便如养育他的自然环境一般,纯粹恬淡,质朴良善。 从小时候起,我就目睹村里人如何亲如一家,将朴素的日子温暖而执著地向前推进的情景。不论春种秋收,红白喜事,天灾人祸,人们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安抚,相互帮助,渡过一个个人生的难关,也迎来一个个人生的春天。在这里,各家的难处,并不是一个个隐晦的、被层层包裹起来的秘密,而是一件件公开的、暴露于阳光下的事情。人们对于弱者,只有同情和帮助,没有嘲讽与冷落。父辈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终其一生都在用最真诚的心灵,最朴实的劳动,寻找和实现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对他人是否有用。于是,无数动人的、关于真善美的故事,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春草般发芽,溪水般流传,绵绵不绝。 高中时代,当我第一次走出我的小山村在外求学,第一次懵懂地感觉到人生的艰难和真善美的尊贵时,这些情感和故事便深深地打动了我,促使我拿起笔,用稚拙的文字,将它们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无意的记述,最终因为想象和情节的加入而成为富有小说元素的创作,我尝到了其中的快乐,从此跌跌撞撞,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直到现在,发现真善美,表达真善美,弘扬真善美,仍是我写作的诱因和动力。因为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文学,都是正人心、化风俗的重要途径。弘扬真善美,谴责假恶丑,通过自己的作品潜移默化,引领人们向上向善,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仅是作家的职责,更是作家的事业。对于我来说,这项事业,才刚刚起步。 这本中短篇小说集,就是我刚踏上文学之路这几年来为什么要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的一个简单回答。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够勤奋,文笔也很稚嫩,但我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热爱现实中和我笔下美丽的家乡和淳朴的人民,这是真的。 在我断断续续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众多师长、亲友的关心和鼓励。我的老师、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程金城教授,听说我要出书,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欣然为我作序,并鼓舞、叮嘱我好好写作,使我非常感动,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的导师、兰州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著名学者、翻译家袁洪庚教授,在学业之外,一直关心我的小说创作,在此一并致谢。感谢我远在西安的导师卢洪涛教授,在攻读硕士期间,他曾鼓励我坚持写作。感谢积石山县县委领导马邦才县长、王进伟主任等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对他们为家乡经济、文化事业做出的无私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省作协各位老师,感谢《飞天》和《民族文学》的主编及诸位编辑老师,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信任、关怀和支持。感谢师长友人安少龙、钟翔、王小忠、刚杰·索木东、扎西才让、安殿荣、杨玉梅、赵剑云、伊西旺姆、黄亚妮、海晓红、孙胜杰、缪菁、董国俊等,他们对我稚拙的写作给予过无私的鼓舞和帮助。感谢我的亲人为我付出的一切,感谢生活。 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家乡,一直是我心底深处最温暖的一个地方。在那里,除了生死,一切都平静淡然,仿佛一首韵律优美、永无结尾的口传长诗,让人充满无尽的向往和期待。那个地方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我的写作从那里开始,但我不愿意它永远停留在那里,我希望它能走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去探寻和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给人们带来光明、希望、温暖和爱。 2014年10月26日兰州 书评(媒体评论) 在物欲横流、丑陋肆虐的今天,阅读《嘉禾的夏天》是一个澡雪精神的过程:善良的小学生嘉禾爱自己的羊,尤其是小母羊银银;善良的小学生嘉禾爱自己的好朋友大林,也爱大林病重的爷爷。为了实践自己的爱,他恨不得能长出三头六臂,既照顾好心爱的羊,又能帮助大林渡过难关。然而,令人心疼的是,嘉禾美好的愿望像泡影一样幻灭了:羊被父亲剥了皮,而大林的爷爷也病死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因善良而纯粹、因纯粹而高贵、因高贵而美丽的小说。先哲说过:是孩子雪白的小手指引我们前进!诚哉斯言。 ——《小说选刊》 《200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选出2008年度短篇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迟子建的《一坛猪油》、徐小斌的《亚姐》、金仁顺的《松树镇》、何延华的《嘉禾的夏天》、叶弥的《混沌年代》等,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佳成就。 ——《200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何延华的小说,以无数丰盈的细节串联起具有热度的生活图景,用流畅的叙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们带入一种久违的情境之中。正与邪、善与恶对应存在,然而人们在苦难中结下的真挚、朴素的情谊总会以它的持久和温暖取胜。这种情谊,不会因贫富和美丑而发生改变。 ——《民族文学》 《立春》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次讽刺,虽然在它之前已出现了很多关注生态的小说,但《立春》的出现,再一次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生物的关爱。 ——龚勤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