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编著的《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一网打尽网络中最好的二十个职场励志暖心故事,坊间唯一一本职场青春故事集,涵盖火车司机、船舶驾驶员、民航飞行员、程序员、外科医生、小学老师、化工师、边境辑毒侦查员等二十个冷、热门职业。作品发表于二〇〇七至二〇一四年间,曾在网络引发热烈反响与共鸣。不曾走过,怎会懂得?因为酷,所以叫青春。一部关于职场生活的“百科全书”,三百六十行的一次青春表达。
“你心里有光,你什么都不怕,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我只不过去了一个你们没去过的地方,干了点比较冷门的活而已。”
牧羊少年,打工学生,火车司机,外科医生,小学老师,导演助理,文具店长,婚庆司仪,牙科医生,打击乐手,图书编辑,人事经理,咖啡师,化工师,程序员,快递员,电影放映员,民航飞行员,远洋巨轮驾驶员,边境辑毒侦查员,在田浩编著的《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中一一登场亮相,为你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且鲜为人知的职场青春故事。
我是农村孩子。我爸是木工,初中文化。我妈是农村妇女,小学没上完,算认得几个字。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比我大三岁,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哥大我两岁,成绩很差,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了一年,也出去打工了。那时候农村流行一个观念,学习好就是上学的料,将来要当大学生,要考博士,要出国,云云。当然学习不好的话,那就是出力的命。很明显我姐和我哥都不是学习的料,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没别的路可走,只有打工挣钱,等到二十几岁,回家相亲、结婚、生子。就像许多人生来就要上学、读研、工作、买房一样,很多人的命运在其还只是一个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像是好菜坞大片,架构都是一样的,只是稍稍变换了几个情节、几个场景而已。
从这里便能看出来,我家就是亿万个农村家庭的缩影。人们口中常说的农民工二代大多都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往往把孩子的成绩归功于运气,而如果碰巧运气不佳,孩子不思学习,那也没有什么关系,下了学就走南闯北地打工呗,反正邻家的谁谁谁在上海、在深圳、在广州干活,一个月好几千,好得很。
当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每逢过年,父辈们聚在一块儿谈论最多的就是谁家的孩子在哪里干什么,或是开车,或是当厨,或是挖煤,或是下工地,一个月挣多少,挣得多的脸面上就会觉得有光,然后另一个人就会说,等我家孩儿下了学就去你家孩儿那里干吧,反正也不是上学的料。而现在他们谈论最多的则是谁家的孩子结婚了、生娃了,谁家孩儿在外边吃喝嫖赌了,以及谁家的孩子在工地的脚手架上踏空摔死了。
每当过年的时候听到他们谈论这些,我都在心底暗暗发誓,我一定不要走这样的路,我一定要让自己走出来,不要被这种潮流淹没,让自己最终淹死在里面。
庆幸的是我还算有点运气,我的小学成绩一向还算可以,偶尔还会考个满分,给我父母带来了一点希望。只是这种希望仅仅是希望而已,他们从不认为我有什么大的出息,即使现在和我爸交谈,我说我要成为怎样怎样的人,我爸也只会说,也不看你有几斤几两,你哪有那个本事。
同这世上的大多数人一样,我智力水平一般,在大人眼中我甚至都有一点憨。记得小时候当我爸在家里做木工的时候,让我去拿个工具,告诉我在某个工具箱的某一层,每次都要重复好几遍我才能记住,有时候记住了,往往到了装满工具的屋子我又忘记了。我数学很差,即便是在我学习最好的二三年级,每次考数学我都是最后一个交卷,我答题很慢,一道有关小明的应用题我总是要比那些聪明的孩子多花费一倍的时间才能解出来。而我成绩好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勤奋。
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家教的重要是一次停电去小伙伴家玩,在黑暗中听到他妈妈在向他提问,他在回答。一直等到他回答完他妈妈的所有问题,他才能和我一起出去玩。我在门口听他们母子一问一答,真真正正的是局外人,而这样的场景则永远都不会在我家出现,我父亲只会关心你考了多少分,考多了高兴;考少了,骂人。
自始至终我爸都认为我的好成绩是运气,一旦我的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他就开始转变论调,说我终究不是读书的料,他抠门小气,初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要求买随身听学英语,他始终都不肯答应,认为那是花冤枉钱。
结果就是原本就不那么聪明的我到了初中,因为数学的难度一下子增加,再加上我开始变得贪玩以及学校的整个氛围(我就读的初中现在已经关掉了),我的成绩便开始下滑了。P12-14